毛利润

指标 | 交易活动中的术语

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售价)减去商品原进价后的余额。净利的对称,又称商品进销差价。因其尚未减去商品流通费和税金,还不是净利,故称毛利。在中国, 工业品进销差价 系指同种产品的出厂价与批发价之间的差额(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额称批零差价),农副产品进销差价是指同种农副产品的产地收购价格与产地批发或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若毛利不足以补偿流通费用和税金,企业就会发生亏损。毛利占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称 毛利率 。毛利率一般分为 综合毛利率分类毛利率 和单项商品毛利率。商品销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业经营的全部、大类、某种商品的差价水平,是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和价格制订是否合理的依据。

定义举例

毛利率的计算是:(不含税销售收入-不含税成本)/不含税销售收入。

假定某商品成本单价为12元(不含税),售价为15元(不含税),则该商品毛利率=(15-12)/15×100%=20%

简要介绍

它一般是指:毛利润=销售价格-原料进价-人工费

但也可以计入税收成本,或房租成本或更多。

影响最终利润的因素很多,对于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差别很大,毛利润考虑对于该业务的主要支出。

计算毛利润的意义在于,如果不做该(笔)业务,一些资源就会被浪费或仍然会消耗,利润就会变成负值;如果做该业务,就可能赢利或减少亏损。

对于效益相当好,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完全可以忽视毛利润这个概念。

毛利润率

毛利润是指以货币计算的金额总额,毛利润率则是一种比率。毛利润率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因为它能够让企业家了解企业的盈利趋势,而盈利趋势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很多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往往都呈现出利润上涨但是毛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计算公式

毛利润/销售额=毛利润率

商品流通企业计算公式:毛利=不含税售价-不含税进价

生产制造企业计算公式:毛利=产品销售收入(不含税)-相应产品销售时实际成本(即财务报表中的 主营业务成本

提高的方法

有两种提高毛利润率的主要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增加产品价格的方式。第二,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当然了,二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增加产品价格可能会导致销售额下降。如果销售额大幅下降,那么很可能获得的收益总额还不够支付营业费用。增加价格还需要对 通货膨胀率 、竞争因素、产品基本的供求关系等等有深刻的了解。

提高毛利润率的第二个方法就是降低生产产品的可变成本。这可以通过降低原材料成本或者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来实现。总额折扣是降低原材料成本的一个好方法。从某位供货商那里购买的原材料越多,他们提供特价折扣的可能性就越大。降低原材料成本的另一个方式就是寻找价格更低的供货商。但是,如果对方提供的原材料质量不够好,那么你就得牺牲原材料质量上的降低。

变动因素

影响毛利变动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

1.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市场供求变动而导致的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的升降以及购买价格的升降:

2.影响毛利变动的内部因素包括:

(1)开拓市场的意识和能力。

(2)成本管理水平(包括存货管理水平)。

(3)产品构成决策。

(4)企业战略要求。

此外还应注意:销售毛利率指标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一般说来, 营业周期 短、 固定费用 低的行业的毛利率水平比较低;营业周期长、固定费用高的行业,则要求有较高的毛利率,以弥补其巨大的固定成本。

中文名
毛利润
外文名
gross profit
别名
毛利
表达式
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适用领域
生产制造行业
注音
ㄇㄠˊ ㄌㄧˋ
相关词语
毛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