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线是物理术语,拼音是gōng fǎ xiàn,意思是两个曲线或曲面,过特定点,拥有共同的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是公法线。
类别
物理术语
外文名
common normal line
简介
两个曲线或曲面,通过特定点,拥有共同的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就是公法线。对于齿轮,相邻几个轮齿两外侧 渐开线齿廓 的公共法线。 公法线长度 是一条与基圆相切的直线同时跨过几个齿轮时,直线上某两齿廓外侧间的距离。
作用
测绘时标注出公法线长度为检验齿轮齿厚尺寸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公法线长度一般使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在实践中相对来说比较方便,经济。它综合反映了 齿轮模数 ,齿数, 压力角 , 变位系数 等有关参数是齿轮测绘中最主要的标注参数。
对齿轮影响
偏大的影响
1、渐开线轮廓线 加工误差 会产生明显的干涉,严重的不能构成理想的接触纯滚动,造成的结果是;啮合运行时,齿面在不同区域产出相对滑移。
2、在齿轮设计和加工中,渐开线曲面一般都没有“ 面轮廓度 ”限定,但实际上,面轮廓度是随加工精度的不同而发生区域性不确定变化的,这将导致传动的瞬时突变,传动比瞬时不准,载荷的瞬时突变。
3、在润滑不良的前提下,运行粗暴,产生瞬时冲击的附加载荷、以及噪音等将会随之发生。
偏小的影响
1、公法线偏小将直接导致齿侧隙将变大,随之产生的不良结果有,系统若是交变载荷时,将会导致反向冲击。在交变载荷下,瞬时传动比失准。
2、若是单项载荷,轮齿强度较之公法线偏大状态有谝弱趋向。
长度的测量
公法线长W为两平行平面与齿轮轮齿两异名齿面相切的两切点间的直线距离。测量时,使用公法线长度千分尺,它的两个测量面应与渐开线齿形面相切于齿轮的
分度圆
附近。同时必须在齿轮圆周均匀分布的4个位置上进行测量,并取其4 次测量的平均值,在公差范围内即为合格。公法线长度变动是指在同一齿轮上公法线的最大长度与最小长度之差。测量时必须在齿轮的整个圆周上逐步依次进行测量,才能测出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和最小值。用公式表示式中,Wmax——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in——公法线长度的最小值。
千分尺
公法线千分尺是指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弧形尺架上两盘形测量面
问分隔的距离进行读数的
齿轮公法线
测量器具。
公法线千分尺
测量范围有八种。公法线千分尺的测量面直径一般为20mm、25mm或30mm。公法线千分尺各种规格所能测量的齿轮直径。公法线千分尺的分度值为0.01mm。公法线千分尺用于测量模数大于o.5mm的、中等精度的外啮合直齿、斜齿或人字齿
渐开线圆柱齿轮
的公法线长度,也可用于测量渐开线圆锥齿轮大端边缘上的公法线长度,还可用于测量工件特殊部位的尺寸,如键、筋、厚度、
成型刀具
的刃等。
公法线与齿厚
齿轮设计者,先通过齿厚来根据公式确定公法线W;齿轮制造者,通过公法线数值大小来控制实际分度圆上的齿厚。斜齿轮图纸标注栏为齿厚,用公法线长度测量保证齿厚,所以要标出公法线长度尺寸与 跨齿数 。
公法线长度换算成齿厚:由公式转换,就可以根据公法线计算齿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