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中药材名。为 鹿科 动物林麝MoschusberezovskiiFlerov、马麝M.sifanicusPrzewalski或原麝M.MoschiferusLinnaeus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闭证神昏,疮疡肿毒, 瘰 疬 痰核,咽喉肿痛,血 瘀 经闭,症 瘕 ,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麝香味辛,药性温。归脾、心经。麝香的成分包括大环 酮 类化合物、 吡 啶 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等。其中,大环酮类化合物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麝香中, 麝香酮 的含量不得少于2.0%。
如何使用麝香
麝香多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用药时需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入丸散服用时,每日常规使用剂量为0.03~0.1克。
禁忌
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腥膻、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有需求,请在食用前咨询专业医生。
如果麝香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不良反应
1、麝香毒性较小。但能明显增加子宫收缩频率和强度,并有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故孕妇应禁服。
2、另有报道麝香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麝香膏剂外用致过敏等,故应严格控制临床使用剂量。
选购
麝香主产于山西、四川、青海、甘肃、新疆等地。
麝香具有如下特征:
毛壳麝香:为棕褐色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开口面有皮革质感,比较平,覆盖有白色或灰棕色的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个很小的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有些许皱缩,部分显露有 肌肉纤维 ,比较有弹性,剖开后可见棕褐色或灰褐色的中层皮膜,半透明,内层皮膜棕色,内部含有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
麝香仁 :野生者质地软,疏松,油润光亮,表面多为紫黑色,有些许麻纹,断面为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为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者为紫黑色或深棕色的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稍有光泽,显油性,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麝香仁有特异的、浓烈的香气,味微辣、微苦,并有些许的咸味。
温馨提示
请到正规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和使用。
中成药
能消炎、止痛、 祛 风,主要用于治疗 扁桃体炎 、 流行性感冒 、咽峡炎、 胃痛 、牙痛、神经痛、 风湿性关节炎 、炭 疽 病等。
贝羚胶囊:能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主要用于治疗 痰热阻肺 所致的咳嗽气喘;还可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 小儿肺炎 、成人慢性支气管炎等。
灵宝护心丹:能强心益气、通阳复脉、芳香开窍、活血镇痛,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引起的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还可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律失常 及冠心病心绞痛。
红灵散:能祛暑、开窍、辟瘟、解毒,主要用于治疗头晕胸闷、恶心呕吐、中暑昏厥、腹痛泄泻等。
麝香祛痛搽剂:能活血祛瘀、舒经活络、消肿止痛,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跌打损伤、风湿瘀阻、瘀血肿痛、关节疼痛等。
对比
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 马麝 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松香 是松科植物 马尾松 及其同属植物树干中取得的 油树脂 ,经加工而得的遗留物。二者功效不同。
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心腹暴痛、心胸痹痛、昏迷、咽喉肿痛、闭经、难产死胎、痹痛麻木、跌扑伤痛、痈肿瘰疬等。
松香具有燥湿祛风、排脓拔毒、生肌止痛、杀虫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痈疽、湿疮、 疥癣 、金疮出血等。
用药误区
误区:孕妇可以外用麝香
孕妇不仅不可以服用麝香,也不可以外用麝香。因为麝香芳香走窜之性很强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作用,可造成孕妇腹部不适,甚至流产。所以孕妇不可使用麝香。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主治
麝香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麝香有抗炎、镇痛、保护神经细胞、抗肿瘤、抗溃疡等作用。麝香可治疗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心腹暴痛、心胸痹痛、昏迷、咽喉肿痛、闭经、难产死胎、痹痛麻木、跌扑伤痛、 痈 肿瘰疬等。目前,麝香还被用于 冠心病 、 耳鸣 、急性脑梗死、混合手术后并发症等的治疗。
1、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很强的开窍通闭、辟秽化浊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之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
2、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本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若治上述诸症,内服、外用均有良效。
3、血瘀经闭,症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本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 壅 遏,而具活血通经、止痛之效。
4、难产,死胎,胞衣不下:本品活血通经,辛香走窜,力达胞宫,有催生下胎之效。
形态特征
1、林麝:林麝体长约75cm,体重约10kg。毛色较深,深褐色或灰褐色,成体身上一般无显著肉桂黄或土黄点状斑纹。耳背色多为褐色或黑褐色;耳缘、耳端多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内白色,眼的下部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毛带延伸至颈和 胸部 。四肢前面似体色较淡,后面多为黑褐色或黑色。前肢短,后肢长,弓腰似兔,后肢为蹠行性。成年雄麝有1对上犬齿外露,称为獠牙,腹下有1个能分泌麝香的腺体囊,开口于生殖孔相近的前面。雌麝无腺囊和獠牙。尾短小,掩藏于臀毛中。2、马麝:马麝体形较大,体长85-90cm,体重15kg左右。全身沙黄褐色或灰褐色,后部棕褐色较强。面、颊、额青灰色,眼上淡黄,眼下黄棕色。耳背端部及周缘黄棕色、耳内周缘、耳基沙黄色或黄棕色。颈背有栗色块斑,上有土黄色或 肉桂 黄色毛丛形成4-6个斑点排成两行。颈下白色带纹不显,因有棕褐色和白毛混杂而形成黄白区。腹面为土黄色或棕黄色。3、原麝:体长85cm左右,体重12kg左右。耳长直立,上部圆形,鼻端裸出无毛。雄性上犬齿发达,露出唇外,向后弯曲成獠牙。雌性上犬齿小,不露出唇外。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所以 臀部 比背部高。主蹄狭长、侧蹄长能及地面。尾短隐于臀毛内。雄性脐部与 阴囊 之间有麝腺,成囊状,即香囊,外部略隆起,香囊外及中央有二小口,前为麝香囊口,后为 尿道口 。通体为棕黄褐色、黑褐色等,嘴、面颊灰褐色,两颊有白毛形成的两个白道直连颔下。耳背、耳尖棕褐色或黑褐色,耳内白色。从颈下两侧各有白毛延至 腋下 成两条白色宽带纹,颈背、体背有土黄色或肉桂黄色斑点,排成4-6纵行。腹面毛色较淡,多为黄白色或黄棕色。四肢内侧呈浅棕灰色,外侧深棕或棕褐色。尾浅棕色。
生产区域
1、林麝:分布于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及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2、马麝:分布于青藏高原、甘肃、云南、四川等地。
3、原麝: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
药材性状
1、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微突起,皮革质,棕褐色。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直径1-3mm。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质松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2、麝香仁:野生者质柔,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褐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状、或不规划的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药理作用
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双向性的,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则抑制,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耐缺氧能力,改善 脑循环 ;麝香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能兴奋心脏,增加心脏收缩振幅,增强心肌功能;麝香对由于血栓引起的缺血性心脏障碍有预防和治疗作用;麝香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似;麝香对子宫有明显兴奋、增强 宫缩 作用,尤对在体 妊 娠 子宫更为敏感,对非妊娠子宫的兴奋发生较慢,但作用持久,麝香酮能明显增加子宫收缩频率和强度,并有抗着床和抗早孕作用,且随 孕期 延长,抗孕作用更趋显著;本品对人体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浓度大则作用强,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和肉瘤S180细胞有杀灭作用。
毒理作用
麝香和麝香酮毒性都很小。麝香水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331.1mg/kg,静脉注射麝香水提取物的小鼠LD50为848±104mg/kg。麝香酮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152-172m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270-290mg/kg,较大剂量麝香酮可使小鼠四肢伏倒、震颤、闭目、呼吸抑制而死亡。大鼠灌服麝香60mg/kg,家兔灌服62mg/kg,连续15d,体重、血液、肝、肾均未见异常改变。大鼠腹腔注射27.78mg/kg,体重、各脏器和血象均无变化,剂量加大1倍,可见肝、脾增大,边缘厚钝,病理组织切片未见异常。狗肌内注射人工麝香酮注射液400-800mg/kg,连续14d,结果所有动物食欲增强,行动自如,肝、肾功能和血象等均未发生异常。猴每只注射1.2g,连续2d,亦无任何中毒现象。
用人工养麝活体所取得的麝香( 家香 )和天然麝香(野香)的生药,水提取物和醚提取物进行的对比研究表明二者对 巴豆油 诱发的耳郭水肿、雄性腺体重量、肝脏P450含量以及对肝脏代谢药物的影响具有一致的结果,说明两者的药理活性基本相同。麝鼠香和天然麝香药理活性比较结果表明,麝鼠香的抗炎、耐缺氧、对抗戊巴比妥钠睡眠和抑菌作用,与天然麝香相似。给麻醉犬静脉注射麝鼠香和天然麝香24mg/kg,均能降低 动脉血压 、总 外周阻力 和心肌收缩力,但麝鼠香减慢心率的作用比麝香明显,并有降低 心肌耗氧量 作用。提示麝鼠香有可能成为代用天然麝香的最佳药物原料。
以天然麝香为对照品进行的人工麝香及其重要组成部分“芳活素”的
比较实验
表明,在所观察的18个动物模型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抗炎免疫、药酶诱导等29项观察指标中,人工麝香(或芳活素)的药理作用与天然麝香相似。人工麝香和芳活素已于1994年2月获新药证书。
化学成分
麝香所含成分主要有:麝香大环化合物如麝香酮等, 甾族化合物 如睾丸酮、 雌二醇 、胆甾醇,多种 氨基酸 如 天门冬氨酸 、 丝氨酸 ,以及 无机盐 和其他成分如 尿囊素 、蛋白激酶激活剂等。
相关配伍
1、治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 牛黄 、 冰片 、 朱砂 等,组成凉开之剂,如 安宫牛黄丸 (《 温病条辨 》)、至宝丹(《 和剂局方 》)等;因其性温,故寒闭证尤宜。
2、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闭阻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如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3、治疮疡肿毒,常与 雄黄 、乳香、没药同用,如醒消丸(《外科全生集》),也可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如牛黄醒消丸(《外科全生集》)。
4、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 蟾酥 、珍珠等配伍,如 六神丸 (《中药制剂手册》)。
5、治血瘀经闭证,常与 丹参 、桃仁、红花、 川芎 等药同用;若症瘕痞块等血瘀重证,可与 水蛭 、 虻 虫、三棱等配伍,如化症回生丹(《温病条辨》)。
6、治心腹暴痛,常配伍木香、桃仁等,如麝香汤(《 圣济总录 》)。
7、治偏正头痛,日久不愈者,常与 赤芍 、川 芎 、桃仁等合用,如通窍活血汤(《 医林改错 》)。
8、治跌仆肿痛、骨折扭挫,不论内服、外用均有良效,常与乳香、没药、红花等配伍,如七厘散(《 良方集腋 》)、八厘散(《 医宗金鉴 》)。
9、治风寒湿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 独活 、 威灵仙 、 桑寄生 等同用。
10、治难产、死胎等,常与肉桂配伍,如香桂散(《 张氏医通 》);亦有以本品与 猪牙皂 、 天花粉 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堕胎丸(《河北医药集锦》)。
注意事项
如果您有麝香过敏史,禁止使用。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诉医生。
哺乳期女性内服或外用麝香前请务必咨询医生。
虚脱证禁用;本品无论内服或外用均能堕胎,故孕妇禁用。
相关论述
1、《 名医别录 》:“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产难,堕胎,去(黑黾),目中肤翳。”
2、《 本草纲目 》:“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盖麝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若诸风、诸气、诸血、诸痛、惊痫、症瘕诸病,经络壅闭,孔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过耳。”
3、《 本草经集注 》:“疗蛇毒。”“疗蛇虺百虫毒。”
4、《 药性论 》:“除心痛,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以当门子一粒,细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痈疮脓。”
5、《日华子》:“杀脏腑虫,制蛇、蚕咬, 沙虱 、溪、 瘴 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
6、《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症瘕。”
7、《 本草正 》:“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䵟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
贮藏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密封,遮光,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附注
近代研究从灵猫科动物 小灵猫 ViverriculaindicaDesmarest.、 大灵猫 ViverrazibethaL.的香囊中采取 灵猫香 ,从 仓鼠科 动物 成龄 雄性 麝鼠 OndatrazibethaL.的香囊中采取麝鼠香,它们具有与麝香相似的化学成分及功效,可用来代替麝香外用或内服。另外,人工麝香有与天然麝香有基本相似的疗效,现已广泛用于临床,代替天然麝香,弥补药源的不足。
声明
1、林麝、马麝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数量日渐减少,禁止滥捕。
2、原麝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濒危,禁止捕猎。
3、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引用来源
- • 麝香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