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胤礽

人物 | 历史人物 | 贵族 | 清圣祖玄烨第二子

爱新觉罗· 胤 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男, 清朝 宗室,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 皇太子 。乳名保成,清圣祖玄烨第二子,清世宗胤 禛 异母兄,母为 仁孝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除 康熙 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

因其胞兄、嫡长子承祜幼殇,在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 满洲 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特命胤礽监国,后清圣祖北征都让胤礽监国理政。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九月,胤礽侍驾南巡,以病留 德州 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禁于 咸安宫 ,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雍正帝继位之后将其改名为“允礽”, 雍正 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历1725年1月27日)幽死,享年五十一岁。后被追封为 和硕理亲王 ,葬于 黄花山 (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有作品见《康熙朝雅颂集》《 晚晴簃诗汇 》。

人物生平

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康熙三十五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特命胤礽监国,后清圣祖北征都让胤礽监国理政。康熙四十一年九月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以罪废拘禁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 锢 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幽死于紫禁城咸安宫,享年五十一岁。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 蓟 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册立太子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出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其母后赫舍里氏因难产于两个时辰后去世,终年21岁,谥号“仁孝皇后”。康熙帝与皇后感情甚笃,康熙帝万分悲痛,隆重治丧后亲自承担起抚养皇后遗孤胤礽的重任。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册封胤礽为皇太子,下谕礼部择吉日举行册封大典:“帝王绍基垂统,长治久安,必建立元储, 懋 隆国本,以绵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诞生嫡子,已及二龄。兹者钦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储大典,宜即举行。今以嫡子胤礽为皇太子。尔部详察应行典礼,选择吉期具奏。”

十二月十三日康熙帝于 太和殿 举行册封大典,授予胤礽皇太子册、宝,正位 东宫 ,十四日正式颁诏天下。诏书中还包括三十条皇帝赐予百姓的恩典,诸如 蠲 免赋税,举行大赦等。同时,设立专门为皇太子服务的詹事府衙门,并为其配备官员。十二月授胤礽的外祖父 赫舍里·噶布喇一等公世袭罔替

康熙十五年(1676年)正月康熙帝因为建储的原因,加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徽号,全部建储仪式至此结束。

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康熙帝行仁孝皇后赫舍里氏三周年祭日致祭礼。同年九月康熙帝前去察看仁孝皇后的山陵。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一月不幸出痘(天花),天花在当时为不治之症,一旦出痘便使人无比恐慌。出于爱子心切,康熙帝下旨从当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各部院衙门的奏章全部送到内阁,自己则全心全意看护在儿子身边,陪伴太子度过病危期。待太子痊愈之后,康熙帝还特地祭扫了 方泽太庙 、社稷等,并向天下臣民宣示这一喜讯。

年少恩宠

胤礽居住的毓庆宫 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帝特命人修葺 紫禁城 东面 斋宫奉先殿 之间的明奉慈殿,改为 毓庆宫 ,作为皇太子胤礽居住的东宫,以示恩宠。六月初三康熙帝首次率太子到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宫前行礼。翌日年仅五岁的皇太子胤礽随父皇于景山骑射时连发五箭,射中一鹿、四兔,康熙帝非常高兴。

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月二十三日詹事府等衙门商议皇太子出阁读书的事宜。五月初三,是仁孝皇后的六周年祭日,康熙帝特命胤礽至皇后的陵寝为无缘谋面的母亲致祭,以尽孝道。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孝昭皇后三周年忌日,命皇太子胤礽率诸王以下、八旗四品官以上一半,及王妃以至一品官命妇前去祭祀。二月十七日因为送两宫皇后的梓宫,皇太子胤礽率诸王以下、八旗 三品官 以上及王妃以至一品官命妇前去祭祀。十一月十三日御史 戴王缙 上奏康熙帝,皇太子应该出阁读书,康熙帝认为此事当行,十五日皇太子率皇长子保清( 胤禔 )以及诸王大臣等于皇后陵前祭祀、行礼;十六日因为清军攻克 昆明 的捷报传来,康熙帝召集众臣亲自宣读汉文捷书,命年仅八岁的太子宣读满文捷书,二十一日太子行猎时遇到两只豹,裕亲王福全与太子各射毙一只。十二月初六日銮仪卫请求在 皇太子仪仗 中添设满洲官三十员,汉官二十员以及校尉等官职,康熙帝认为此事尚早,暂时留着不去实行。

王翚《康熙南巡图》

出阁受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为平定“三藩之乱”,率皇太子前往辽东关外的永陵、 福陵昭陵 告祭。二月二十三日行围时,途中遇到三虎,康熙帝射死了两只虎,胤礽射死了一只虎。二十五日因俄国侵扰中国东北地区,太子随父皇到 吉林乌喇 地方视察。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三月二十六日康熙帝为皇太子读书而特地修缮了 文华殿 ,以便作为太子日后出阁讲书的地方。十一月二十一日因为清朝统一台湾,康熙帝携太子胤礽亲祭南京明孝陵。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诸臣上奏康熙帝,太子的《四书》《书经》已经全部读完,并且深通义旨,所以康熙帝命礼部、詹事府详细查阅一下历代的典籍,选择一个吉日举行皇太子的出阁典礼。四月二十八日各部议定在康熙二十五年 闰四月 二十四日,举行皇太子的出阁讲书典礼,康熙帝制订诸王大臣于皇太子前行两跪六叩的大礼。同年闰四月二十四日举行皇太子出阁读书典礼,皇太子胤礽率满汉大学士、 九卿 、翰林院、詹事府的官员在 保和殿 前向康熙帝行三跪九叩之礼。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正月太子讲官 尹泰汤斌徐潮 等为胤礽讲解。五月二十九日康熙帝下谕大学士在汉人大臣中选择学问优长的人来辅导太子。 六月初六 ,康熙帝选择达哈塔、汤斌、耿介三人作为皇太子的讲师。初七日,康熙帝于 畅春园 与众臣探讨辅佐皇太子的事宜;初九开始在畅春园无逸斋读书。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月三十日因为 朝鲜国王 使臣的奏表内未避皇太子的名讳而遭严惩。十二月十二日康熙帝因病命胤礽与诸皇子代行孝庄文皇后再期致祭礼。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康熙西征期间,与皇三子胤祉赴 康熙行宫 探病,因太子表现不佳被遣回京师。十二月初四日孝庄太后三周年祭日,在安奉殿( 孝庄 棺 椁 暂安处)祭奠。

奉旨监国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五月初八皇太子大婚礼成;六月初七日康熙册立石氏为太子妃。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正月二十八日康熙启行亲征噶尔丹,二月初二日康熙帝派遣皇太子胤礽祭大社、大稷;康熙出征命皇太子监国。六月初四日太子率大学士 阿兰泰 、户部尚书马齐、礼部尚书 佛伦 前去勘察诺海河朔地方;初八日康熙帝命太子先回京师;初九日太子迎康熙皇驾回宫。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九月十五日康熙帝下谕内务府处死曾于太子的住处行径悖乱的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头,膳房人 额楚 圈禁家中。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包括皇长子胤 禔 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 胤祐 、胤禩俱为 多罗贝勒 。受封的诸皇子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属下之人。分封皇子,相对削弱了太子的力量,对皇太子是一次考验。同时,诸年长皇子有权有势以后,加剧了与皇太子的矛盾,诸皇子及其党羽的共同打击目标是皇太子及皇太子党。于是,在皇帝与储君、诸皇子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日益加剧。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 索额图 因“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被宗人府拘禁。

初次废黜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 大阿哥 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 内务府总管 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阳文篆书“皇太子宝” 十一月十四日康熙于畅春园召集众臣命在诸皇子中除大阿哥外选出一人做皇太子,八阿哥党的 阿灵阿鄂伦岱 、 揆 叙、 王鸿绪 等人遂私相计议、与诸大臣暗通消息推举 八阿哥 胤禩,被康熙帝否决,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于众人之前释放废太子胤礽;十七日科尔沁达尔汉亲王 额驸 班第及文武诸臣,为请复皇太子事具疏上奏,留中。

复立再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复立为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三月初十日以大学士 温达李光地 为正使,刑部尚书 张廷玉 、都察院 左都御史 穆和伦 为副使持节,授册、宝,复立为皇太子;以礼部尚书 富宁安 为正使,礼部侍郎铁图为副使持节,授石氏册宝,复封为 皇太子妃 。同日分别晋 胤祉 、胤禛、胤祺为 亲王 ,晋胤 祐 、胤礻我为 郡王 ,胤禟、 胤祹胤禵 俱封为 贝子 ,胤禩此前已复为贝勒。康熙试图以此促进皇太子与诸皇子以及诸子之间的团结。

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废储时光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月初二日都察院左都御史 赵申乔 奏请立皇太子,康熙帝不准。五月初三日蒙古喇嘛镇魇胤礽案审结。

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十一月大学士 王掞 、御史 陈嘉猷 等上疏请求康熙帝建储。

康熙五十七年 (1718)正月二十日翰林院检讨 朱天保 再次上奏请求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康熙五十九年 (1720年)六月初二日康熙帝册封胤礽的第三女为郡主,下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喇布坦。

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月十八日康熙帝万寿节的时候,王掞再次向康熙帝提出复立胤礽为太子,但未获准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危,召三、四、七、八、九、十、十二、十三诸皇子及 隆科多 觐见,康熙帝遗诏立胤禛为嗣皇帝,弘皙为亲王,要胤禛善待废太子与皇长子,康熙帝当日病逝于畅春园;十四日胤禛封 弘晳 为郡王;二十日胤禛正式登基,改翌年为雍正元年。十二月十一日雍正帝封弘晳为多罗理郡王。

晚景凄凉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初七日雍正命理郡王弘晳携家属迁移至京郊(今北京昌平区)郑家庄居住;六月十七日,改仁孝皇后谥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俪天襄圣仁皇后。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胤礽病重,雍正谕大臣安排后事;十四日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十五日雍正帝想要去理密亲王处祭奠,涉及胤礽有其感激雍正对其施惠,并教导其子弘晳一定要忠于皇上等话;册弘晳之母为理亲王侧妃,由其子赡养,其余妾室随个人意愿择定居所,“丰其衣食,以终余年”;十六日雍正帝往 五龙亭 ,哭奠。

死后,雍正规定:依前二阿哥福晋石氏丧仪照和硕福晋例(实际规格高于亲王福晋),故胤礽丧仪照 和硕亲王 例; 理郡王府 人员都穿孝(另命允祉、 允祹弘曙 、弘 晫 、弘曦、弘 昉 、弘春、弘昂穿孝);令弘晳得尽子道,出殡时,每翼派 领侍卫内大臣 各一员、 散秩大臣 各二员、侍卫各五十员择定出殡日期,送至郑家庄,设棚安厝。如此等等。

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争储余波

封和硕理亲王弘皙诏 第二子弘晳是为康熙皇长孙,自幼获得祖父宠爱,抚育宫中。在其父胤礽被废太子之后,弘晳已长成一名青年,为人贤德,故时有传言康熙帝会因宠爱弘晳而第三次册立胤礽为储君。

乾隆 四年(1739年)十月初宗人府议奏,康熙帝第十六子庄亲王允禄与其子辈弘晳、弘升、弘昌、弘晈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上书请求将他们进行惩处。

乾隆帝认为:“弘晳自以为自己是以前太子的嫡子,居心叵测。”着将弘晳革去亲王,仍准于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后改禁锢地至景山东果园内,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此事件不可不谓为康熙朝储位斗争的余波。

轶事典故

父子情深

毓庆宫 康熙屡次外出,皆不忘问候留在宫中的爱子;有时胤礽可能对于给父皇写信的事不太重视,康熙便十分焦急,在他心中,太子已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曾言“情之最亲者,莫如父子”。有一次他甚至给太子的书信中说“此间尔请安文书隔绝,朕内心不安。”在父子感情最融洽的时候,胤礽偶染小病,康熙便急得坐卧不宁、寝食难安。父子相互依恋,在康熙出征塞外时,胤礽曾奏“臣从来依恋膝下,习以为常”,康熙更是考虑周全,在塞外凡遇新鲜事物皆不忘寄送京中太子,乃至谕旨太子寄去几件旧衣服以达睹物思人之效;康熙40岁时突患 疟疾 ,外国传教士建议使用奎宁,但奎宁服用后的效果还没有准确的结论,胤礽非常焦急,他呵斥索额图等人粗心大意。索额图等在皇太子的指责下情急之中当场服用奎宁,胤礽这才放心地将药推荐给康熙。

康熙是一位慈父,他疼爱每一名儿女,对太子更甚。但对胤礽不分轻重的骄纵和溺爱,最终让他尝到苦果:默许索额图所定规格几乎与皇帝等同的皇太子仪仗、冠服(只有尺寸有些许裁剪);康熙规定每年的元旦、冬至、千秋 三大节 ,百官对皇太子都要行二拜六叩的礼节,并避太子名讳;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不惜罢斥重臣明珠;纵容儿子挥霍浪费,如历次外出巡游,太子所用皆较皇帝上乘,命令当地官员搜刮民脂民膏。东宫内花销亦高于皇帝;太子脾气暴躁,任意鞭挞诸王、众臣,康熙却加以包庇,甚至“以身作则”处置忤逆太子的人;默认私生活不检的太子放肆地广罗美女、 豢 养面首。总之,皇太子胤礽的一切过错在康熙处均能得到包庇,康熙不厌其烦地选撤太子的侍从,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儿子无甚过错,唯有儿子身边的小人教唆坏了太子。长此以往,使得高高在上的胤礽养成了不可一世、蛮横无礼的性格,之前的君子气度已荡然无存,变得乖戾暴躁,四周早已树敌无数。后来康熙帝更是训斥他“不法祖德,不遵朕训。”

政治才能

皇太子宝 身为一国储君,胤礽有较高的政治才能。康熙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之际,先后有十多个月的时间不在京城,他命22岁的胤礽坐镇京师处理朝政:“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要事,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太子心思缜密,无论巨细皆一一详询,直到父皇满意为止;其克尽厥职,不负众望,“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康熙帝也很满意,他给太子的朱批说:“皇太子所问,甚周密而详尽,凡事皆欲明悉之意,正与朕心相同,朕不胜喜悦。且汝居京师,办理政务,如泰山之固,故朕在边外,心意舒畅,事无烦扰,多日优闲,冀此岂易得乎?朕之福泽,想由行善所致耶!朕在此凡所遇人,靡不告之。因汝之所以尽孝以事父,凡事皆诚恳敦切,朕亦愿尔年龄遐远,子孙亦若尔之如此尽孝,以敬事汝矣。因稔知尔诸事谨慎,故书此以寄。”

康熙为了培育太子,还打破自古以来封建国家有关皇帝和储君之间的规矩,破格树立胤礽的权威。如他让太子结交江南士绅的代表人物,让皇太子的声威远播南方,甚至还示意太子可以与外国的传教士往来,而 大清 皇太子的言行举止给众洋人留下极好的印象。由此观之,胤礽的个人修养很高,他很尊重外国人和外国文化,因此在这些传教士面前表现了一个大国储君应有的涵养与风采,既给父皇挣足了面子,又体现了礼仪之邦的风范,也难怪当时的欧洲人崇尚中国文明,尤其是 儒家 礼义。

被废原因

  • 没有处理好皇帝与储君的矛盾

当时处于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向中央集权过渡时期,预立储君,包括皇帝、满洲贵族和储君本人都一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情况。比如,实行储君制度,就应当坚持储君不御政。皇太子御政,必然引发皇太子与皇帝的权力冲突。皇太子御政,必然从中植成党羽,与皇权相争。康熙帝一方面改革前代的皇位继承制度,建立储君;另一方面又让太子领兵从政,派皇太子和其他皇子参与各种军政事务,其本意是锻炼和培养皇子,让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皇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和威胁了皇权。无形中朝廷里似乎要出现两个中心,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侵犯。康熙帝事与愿违,陷入旋涡,遭到失败。 

  • 没有处理好太子与皇子的矛盾

明朝 诸王“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朝诸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这样太子与皇子便发生矛盾。康熙帝本意是培养教育皇子,却使他们增长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皇太子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诸皇子成人之后,赐封 世爵 ,分拨人口,建立府第,设置官署,对内临政,对外领兵。各自所属人员又“各庇护其主”,甚而纠集党羽。这本身就容易与皇权产生某种矛盾。如果设立皇太子,其地位高于诸王,近于皇帝,又必然为诸皇子所不容,使矛盾更趋复杂。康熙帝两立两废皇太子,既是皇帝与储君矛盾,也是太子与皇子矛盾尖锐化的集中表现。 

  • 无法解开皇位继承制度的死结

清朝立储制,为康熙帝所创,虽思之久远,却事与愿违。这不是康熙帝无能,而是皇位继承制结下的苦果。后来雍正帝的“秘密建储制”、 慈禧太后 的“懿旨立储制”,都不能解开皇位继承制度的死结。6岁的同治、4岁的 光绪 、3岁的 宣统 继承皇位,说明清朝已经走进“家天下”的死胡同。以 民主共和制 取代 封建君主专制 ,才是历史之趋势、世界之潮流、时代之必然、民众之所望。 

家庭生活

关系

人物

备注

父祖

祖父

清世祖顺治帝福临

祖母

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

父亲

圣祖仁皇帝(康熙帝)玄烨

母亲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兄弟

同母兄:承祜

妻妾

嫡福晋 (皇太子妃)

瓜尔佳氏

?—1718年,都统、伯石文炳之女

侧福晋

李佳氏

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

侧福晋

李佳氏

云骑尉 雷大人之女

侧福晋

林氏

侧福晋

唐氏

侧福晋

程氏

程世福之女

侧福晋

王氏

庶福晋

范氏

庶福晋

刘氏

刘氏

钱氏

邱氏

祁氏

朱氏

裴氏

儿子

第一子

未有名

康熙三十年十二月-康熙四十年十一月,母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

第二子

已革理亲王弘晳

康熙三十三年七月-乾隆七年九月,母侧福晋李佳氏,轻车都尉舒尔德库之女。

第三子

奉恩辅国公品级弘晋

康熙三十五年十月-康熙五十六年三月,母侧福晋林氏。

第四子

未有名

康熙四十三年十月-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母侧福晋唐氏。

第五子

未有名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生即殇,母妾刘氏。

第六子

奉恩辅国恪僖公弘曣

康熙五十一年七月-乾隆十五年四月,母侧福晋唐氏。

第七子

已革 辅国公 弘晀

康熙五十三年五月-乾隆三十九年七月,母侧福晋王氏。

第八子

未有名

康熙五十四年十一月-雍正四年六月,母妾钱氏。

第九子

三等侍卫弘暚

康熙五十五年 五月-乾隆四十八年正月,母妾邱氏。

第十子

多罗理恪郡王弘㬙

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乾隆四十五年八月,母侧福晋程氏,程世福之女。

第十一子

弘昞

康熙五十九年正月-乾隆二十八年三月,母侧福晋王氏。

第十二子

奉恩辅国公 弘晥

雍正二年九月-乾隆四十年五月,母侧福晋程氏,程世福之女。

女儿

长女

康熙三十二年四月—同年八月,母侧福晋李佳氏,云骑尉雷大人之女

次女

康熙三十三年二月—同月,母侧福晋李佳氏,云骑尉雷大人之女

三女

康熙三十六年八月— 雍正十三年 四月,郡主,嫁土默特达尔汉贝勒阿喇布坦,母嫡福晋

四女

康熙四十五年二月—生即殇,母庶福晋范氏

五女

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康熙五十一年一月,母庶福晋范氏

六女

康熙四十七年一月—乾隆四十九年九月, 和硕淑慎公主 ,嫁科尔沁博尔济锦氏 观音保 ,母侧福晋唐氏

七女

康熙五十年十月—康熙五十五年十月,母庶福晋刘氏

八女

康熙五十三年一月—乾隆二十五年十月,郡主,嫁敖汉博尔济吉特氏台吉彭苏克拉氏,母侧福晋程氏,程世福之女。。

九女

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乾隆二十七年闰五月,县主,嫁敖汉台吉七旺多尔济,母侧福晋林氏

十女

康熙五十六年六月—康熙五十九年一月,母侧福晋程氏,程世福之女。

十一女

康熙五十六年六月—雍正三年二月,母庶福晋刘氏

十二女

康熙五十六年十月—乾隆四十一年三月,郡主,嫁 科尔沁 一等塔布囊喀英阿。母妾祁氏

十三女

康熙五十七年一月—康熙五十八年四月,母妾朱氏

十四女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七月,母妾裴氏

人物评价

总评

撷芳殿:胤礽之宫人居所 胤礽是为清朝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他自幼即聪慧好学,开讲经筵;主持祭祀。井井有秩;作为康熙殷切期望的继承人,他不负众望,精通文韬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国才能,这点即使是后来康熙帝对他失望透顶之时仍予以承认。数次监国听政,多少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对清朝极盛时期的来临,胤礽功不可没;但长期的养尊处优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使其 人格分裂 ,贤德不再;而对高度集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皇太子拥有的过多特权对其构成严重威胁。君储、父子之间的悲剧不可避免。皇太子废而复立、继而再废,使得晚年的康熙帝心力交 瘁 ,在第二次废太子后,虽然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毫不介意,谈笑处之”,但确实不像第一次时那么痛苦。因为他发现,立太子就难免有矛盾;不立可能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皇储争夺的内斗。自康熙朝后,雍正帝鉴于太子立废、皇子纷争的残酷性,故另创秘密建储制度,此后沿用至 咸丰 朝。

史书评价

清史纪事本末 》: ①太子性仁弱,率易任情,无矫饰。②胤礽居储位,会圣祖亲征 准噶尔 ,胤礽奉命监国,以性仁弱故,为政务宽大。

历代评价

康熙帝: ①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②皇太子自幼读书,深明大义,必然谨慎。上则祖庙社稷之福,下则臣民之造化也。朕不胜喜悦。③尔在宫稳坐泰山理事,故朕在外放心无事,多日悠闲,此可轻易得想乎?朕之恩福盖由行善而致也。朕在此无不告知众人。尔如此孝顺父亲,诸事挂念在心,朕亦祝尔长寿无疆,子孙同尔一样孝顺,亦如此恭敬尔。尔诸事稔知恭敬,故写信寄之。④皇太子并与诸臣巨细问之,此一大畅快事也。⑤皇太子乃极孝顺之人,想是见花鸟鱼兽,怜惜朕于沙卤边陲之劳苦耳。⑥朕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以付此人!

乾隆帝: 可知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於此即。以我朝而论,皇祖时,理密亲王亦尝立为皇太子,且特选公正大臣,如汤斌者,为之辅导。乃既立之后,情性乖张,即汤斌亦不能有所匡救;群小复从,而蛊惑。遂致屡生事端。上烦皇祖圣虑,终至废黜;且即理密亲王孝而无过,竟承大统,亦不过享国二年。

白晋 :可以说,此刻已23岁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仪表在北京宫廷里同年龄的皇族中是最完美无缺的。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宫廷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亲一样,成为 中华帝国 前所未有的伟大皇帝之一。

徐世昌: (胤礽)诗载文颖,中述祖勤民,其言悱恻,固未尝有不克负荷之征,(其诗)亦复斐然可诵。

名人简历: 胤禟以一个储位之争的失败者著称于世,他善于经商,为其兄八皇子爱新觉罗胤禩夺嫡奠定了强大的经济基础,他本人并不贪恋皇位,与十皇子爱新觉罗胤䄉、十四皇子爱新觉罗胤禵一同支持胤禩,是八爷党重要组成部分,直到夺嫡失败也没有背弃胤禩,不少人认为他是无情皇家中的懂情讲义之人,更有大批清迷喜欢他,称为“九爷党”。

史籍记载

史料

作者

时期

康熙起居注

不详

康熙十年( 1671年

《清实录·圣祖实录》

不详

清朝时期

汤子遗书

汤斌

清朝康熙年间

《清史纪事本末》

黄鸿寿等

民国初年

《康熙朝满文奏折》

不详

《御制文集》

不详

清史稿

赵尔巽

民国初年

《晚晴簃诗汇》

徐世昌

民国初年

清宫述闻

章乃炜

民国三十年(1941年)

居易录

王士祯

清朝康熙年间

《笃素堂集钞》

张英

《清晖赠言》

王翚

《益斋集》

永璥

《康熙皇帝》

【法】白晋

《鞑靼旅行记》

【比】南怀仁

艺术形象

注:现众多文学影视作品由于受传统史学观念的影响,未正确为历史人物定位。故在不少作品中懦弱无能的皇太子形象实则是对历史史实的歪曲与对真实人物的误解,权当娱乐,不可当真。

年份

剧名

演员

1980

大内群英

麦天恩

1987

满清十三皇朝

黄伟良

1997

雍正王朝

徐敏

1999

雍正小蝶年羹尧

周绍栋

2001

康熙王朝

万中良

2002

《李卫当官1》

徐敏

2004

避暑山庄大传奇

赵宁宇

2003

皇太子秘史

马景涛

2003

康熙微服私访记3

高虎

2011

《少林寺之大漠英豪》

苏茂

2011

宫锁心玉

宗峰岩

2011

《步步惊心》

张雷

2012

深宫谍影

张丹峰

2013

宫锁沉香

林子聪

2015

《新步步惊心》

于波

2018

《花落宫廷错流年》

廖彦龙

2019

《梦回》

倪菘阳

引用来源

中文名
爱新觉罗·胤礽
别名
保成
性别
出生地
北京紫禁城坤宁宫
出生日期
1674年6月6日
去世日期
1725年1月27日
民族
满族
所处时代
清朝
谥号
追封
和硕理亲王
陵墓
黄花山理亲王园寝
代表作品
康熙朝雅颂集
主要成就
康熙朝长期监国理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