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Oceania), 七大洲 之一,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大洲。 除 南极洲 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大洲,位于 太平洋 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 印度洋 ,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
大洋洲的英文名称是 Oceania ,意思是“被大洋环绕的陆地”,其中“Ocean”表示“大海”,后缀 -ia 表示土地。这一名称出现于1812年,由丹麦地理学家马尔特·布龙( Malte-Brun )杜撰。英文“Australia”有时也可作为 大洲 名使用,但其所指范围比Oceania小,不包含 美拉尼西亚 、密克罗尼西亚和 波利尼西亚 地区。
大洋洲跨南北两半球,从南纬47°到北纬30°,横跨东西半球,从东经110°到西经160°,东西距离1万多千米,南北距离8000多千米;由一块大陆和分散在浩瀚海域中的无数岛屿组成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 新几内亚岛 ( 伊里安岛 )以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
大洋洲有16个独立国家,其余10个地区尚在美、英、法等国的管辖之下,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澳大利亚和 新西兰 经济发达,其他岛国多为农业国,经济比较落后。 工业也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其次是新西兰。在地理上划分为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六区。
历史
人类最晚从5.5万年前就开始从 欧亚大陆 东南部岛屿出发穿越 大陆桥 与浅滩抵达澳大利亚与附近群岛,至1500年前大致形成了澳大利亚大陆土著文明以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与波利尼西亚三大群岛文化圈。
约在5万年前,欧亚大陆的 原始人群 就沿着 印尼群岛 来到澳大利亚,考古学家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 磨制石器 是在新几内亚发现的2万多年前人工磨边的石斧。6000年前左右,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已驯养 野狗 ,逐渐形成一直延续至今的经济、政治及宗教习惯。近代欧洲人到达时土著人口已有30万。
1512年, 葡萄牙人 航经新几内亚岛北部海岸。1519年,葡萄牙人 麦哲伦 作为 西班牙 海员率远征船队绕 南美洲 西行,探寻通往印度的航路,途经 土阿莫土群岛 、 马克萨斯群岛 和 关岛 等地,开辟了西班牙至 菲律宾 的通商航线。1526年,葡萄牙人梅内塞斯在由 马来半岛 至 香料群岛 (即 马鲁古群岛 )的航程中遇风,抵新几内亚岛西部海岸,见土著居民发多卷曲,遂以巴布亚(马来语意为卷发的人)称之。1542年, 西班牙人 自墨西哥远航菲律宾途中驶抵 帛琉群岛 。1545年,西班牙人沿新几内亚岛北岸航行,以当地居民与非洲几内亚人相似,乃命名为新几内亚。1567年,西班牙人 门达尼亚·德·内拉 由 秘鲁 率船队出发,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到达所罗门群岛。约30年后,门达尼亚·德·内拉再度远航太平洋,发现 托克劳群岛 、 圣克鲁斯群岛 等地。
17世纪初,葡萄牙人P.费尔南德斯·德·基罗斯和西班牙人 托雷斯 ,先后发现 库克群岛 、新赫布里底群岛和新几内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间的 托雷斯海峡 。1642年 荷兰人 A.J.塔斯曼自 巴达维亚 (今 雅加达 )启航,途中发现 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南岛以及 汤加群岛 、斐济群岛中的一些岛屿。1699年,英国人W.丹皮尔远航太平洋,发现新几内亚岛附近一大岛,名之为 新不列颠岛 。1722年,荷兰人发现 复活节岛 、 萨摩亚群岛 。1768年,法国人 路易斯·安托万·德·布干维尔 发现所罗门群岛中的 布干维尔岛 (今属巴布亚新几内亚)。1768~1779年,英国人J. 库克 先后3次远航太平洋,除到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外,发现 新喀里多尼亚岛 、 夏威夷群岛 。17世纪西班牙占领 马里亚纳群岛 。
18世纪末—19世纪末,大洋洲的岛屿先后沦为殖民地。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统治。此后,欧洲人即在大洋洲搜求 檀香木 、 珍珠 及其他贵重物品。1828年,荷兰占领新几内亚岛西半部。1831年,英国占有皮特凯恩岛。1840年,新西兰沦为英国殖民地。与此同时,法国对后来称为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些岛屿宣布进行保护。1853年,法国占有新喀里多尼亚岛。1872年,美国在萨摩亚群岛的 帕果帕果 设海军加煤站。1874年,英国控制了斐济,1877年,英国在斐济设立西太平洋高级专员公署,维护英在太平洋的利益。同时,英国宣布托克劳群岛、纽埃岛、库克群岛归英国保护。1884年,英国宣布新几内亚岛东南部(后称巴布亚)为英保护地,称英属新几内亚。同年,德国宣布占有新几内亚岛的东北部。1885年,荷兰划定新几内亚岛西半部与东半部的边界线。同年,德国占领马绍尔群岛。1886年,英占领 吉尔伯特群岛 ,德国攫取所罗门群岛北部岛屿。1887年,皮特凯恩岛正式成为英国保护地。法国宣布 瓦利斯群岛 为其保护地。1888年,法将该保护地的范围扩及富图纳群岛。同年,德国吞并 瑙鲁 。1892年,英国将吉尔伯特和 埃利斯群岛 的大部分划为保护地。1893年,所罗门群岛的南部岛屿成为英国保护地。1898年,美国占领西班牙在密克罗尼西亚的领地,取得关岛,吞并夏威夷。1899年,美国占据 东萨摩亚 ,德国拥有西萨摩亚。同时,西班牙将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卖与德国。
1900年,英国将 大洋岛 划为保护地并宣布“保护”汤加。1906年,英、法两国撤销了1887年在新赫布里底群岛设立的联合海军委员会,宣布对该群岛实行共管。 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大洋洲殖民统治的格局随之改观。 国际联盟 决定,德国在美拉尼西亚的领地让与澳大利亚,西萨摩亚由新西兰接管。德国在密克罗尼西亚的殖民地则为日本占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先后占领了新几内亚的统一部分和所罗门群岛的大部。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大洋洲划定的势力范围再次发生变化。密克罗尼西亚由美国占领。
19世纪60年代,新西兰爆发了 毛利人 反抗殖民者长达30年的战争(见 毛利人起义 )。在 新喀里多尼亚 发生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20世纪初期,密克罗尼西亚发生反对德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西萨摩亚出现以“ 萨摩亚人 的萨摩亚”为斗争口号的马乌运动(意即政治反对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都发生了反殖民统治斗争。战后,大洋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非殖民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前殖民地经过长期地斗争相继取得政治上的独立,1962~1980年大洋洲有9个新的岛国诞生,即西萨摩亚(1962年1月),瑙鲁(1968年1月)、汤加(1970年6月)、斐济(1970年10月)、巴布亚新几内亚(1975年9月)、所罗门群岛(1978年7月)、 图瓦卢 (1978年10月)、基里巴斯(1979年7月)、瓦努阿图(1980年7月)。加上20世纪初获得独立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有11个独立国家。这些国家大多是英联邦成员国或联系国。此外,纽埃岛、马绍尔群岛、 科克群岛 、 帕劳 、密克罗尼西亚这5个领地已取得内部自治权。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等尚未独立。夏威夷则成为美国的一个州(1959年)。
大洋洲已经独立的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均为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的历史任务。在共同的目标下,他们组织了
南太平洋论坛
,成立了南太平洋经济合作局、南太平洋渔业局,实行区域性的合作,为了维护该国的自然资源,先后宣布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同时,倡议设立南太平洋岛屿基金会,成立南太平洋共同市场,开展南太平洋无核区运动。截至1982年,战后独立的九个岛国中,巴布亚新几内亚(1976年10月12日)、斐济(1975年11月5日)、西萨摩亚(1975年11月6日)、基里巴斯(1980年6月25日建交,2003年11月29日断交)、瓦努阿图(1982年3月26日)等已和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地理环境
地质地貌
大洋洲横跨印澳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三大板块,区内从 太古宙 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构造演化历史。根据区域地质特征,该区可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即澳大利亚中西部前寒武纪克拉通、澳大利亚东部古生代造山带和 环太平洋 中新生代 岛弧 区,12个二级构造单元和40个三级构造单元。
大洋洲的地质构造特点,主要表现为古老的大陆部分地壳相对稳定,新期形成的岛屿部分构造活动频繁,地体发展自西向东由老变新。
大洋洲是由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澳洲大陆和1万多个面积大小悬殊的岛屿组成,岛屿之多,为各洲之冠。岛屿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13.8%,其比例之高仅次于 北美洲 ,居世界第二位。大洋洲不仅岛屿众多,而且类型齐全。按其成因可分为大陆型、火山型、珊瑚型和混合型四种。若结合外貌形态细分,火山型又可分为夏威夷式和维苏威式,珊瑚型则可分为台礁、环礁和裙(堡)礁三种形式。
大洋洲除部分山地海拔超过2000米外,一般在600米以下。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洲面积1/3,200一600米的丘陵、台地约占全洲面积1/2以上。为世界地势低缓的一洲。澳大利亚大陆中、西部面积辽阔,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力较强,地表广泛分布着风蚀、 风积地貌 。在 西部沙漠 和中部 艾尔湖 一带,有许多 风积作用 形成的 沙丘 、沙垅和碟状往地。 麦克唐奈山脉 附近可以看到风蚀的沙岩柱和典型的 雅丹 地形。
大洋洲的岛屿生成多与火山作用有关, 珊瑚岛 和环礁的基底,也是火山物质组成的,因而火山地貌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如新西兰有成群的火山口、熔岩弯丘:夏威夷和波利尼西亚有体积较大、坡度偏小的盾状火山地貌等。
大洋洲的地貌结构自西向东有五个明显不同的地貌单元:大陆西部的侵蚀高原(西澳高原)、大陆中部的沉降平原(中澳平原)、大陆东部的断块山地(东澳山地)、大陆东侧的新褶皱岛弧(大陆型岛屿)、更东的火山一珊瑚岛屿群(海洋型岛屿)。
气候
大洋洲陆地面积不大,但有众多的岛屿,散布在辽阔的太平洋海域上,南北所跨纬度因而各地气候差异明显,类型多样。
大洋洲的西部,是热带气旋的发源地,其发生中心地区有二,一由 加罗林群岛 附产生向亚洲东南沿岸袭击;一由萨摩亚群岛、汤加和斐济附近发生,向澳大利亚东北一带侵入。
• 气候特征
1.热带、亚热带范围广 :大洋洲大陆和岛屿虽分布广泛,但大部分处在南、北纬30°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虽然大部分地区在太阳垂直照射下,但因濒临浩瀚的海洋并不太热,年平均气温绝大部在25℃、28℃之间。属热带、亚热带范围内的大洋洲大陆部分和群岛部分,由于面积相差悬殊,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也不同,加之地形,大气环流的影响,所以澳大利亚大陆和群岛部分,气温差别明显。群岛部分由于各岛面积都较小,可以充分得到海洋的气候调节,虽属热带、亚热带气候,但气温并不太高,海洋性明显。大洋洲岛屿的年平均气温在26°~28℃之间,除个别岛屿外,年均温很少有超过29℃或低于24℃的。
2.干旱区占陆地面积比例大 :大洋洲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地区占总面积30%,年降水量在250毫米、500毫米的地区占28%,二者合计占总面积的58%。大洋洲有一半以上的陆地面积为干旱地区。与其他洲相比,大洋洲干旱区占本洲陆地面积的比例,超过亚洲和 非洲 。大洋洲年平均降水量约700毫米左右,在各洲中仅和少雨的非洲相近,低于各大洲平均降水量的1/5。
3.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显著 :从降水量的分布看,大洋洲东部群岛部分降水量远远大于西部大陆地区降水量,且有自东向西和由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的特点。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艾尔湖附近年降水量少于120毫米。是本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区;而夏威夷群岛的 考爱岛 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2000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4.热带气候类型多样 :赤道从本洲中部偏北穿过,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陆地面积约占本洲总面积的60%左右,热带面积之广可与非洲、南美洲相比。在热带范围内,既有面积广大的大陆,又有被海洋包围的众多岛屿;既有处于回归高压控制的辽阔内陆,又有深受信风影响的岛群;既有地处赤道附近的高温多雨区,又有夏季风影响的干湿季地区。大洋洲有8个气候类型,其中热带类型有4个。热带以外的气候类型分布范围不大。
• 气候类型区
1.热带海洋气候区 :是本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区。如美拉尼西群岛的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群岛、圣克鲁斯群岛等;玻利尼西亚群岛的夏威夷群岛,汤加群岛,萨摩亚群岛, 社会群岛 ,土阿莫土群岛等;密克罗尼西群岛的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均属 热带海洋气候 。这里地处被热带海洋包围,又有暖流影响和海风的调节,故气候暖热多雨。年平均温在23-26℃之间。
2.热带雨林气候区 :主要分布于赤道附近,如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西北部及北部、新不列颠岛、 俾斯麦群岛 、所罗门群岛部分地区,以及吉尔伯特群岛等,均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温年际变化小,年均温27℃左右,年较差1℃~3℃,降水呈双峰型,年降水2000-3000毫米,个别地区因地形影响,降水可达5000-6000毫米。
3.热带干湿季气候区 :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的 金伯利高原 , 阿纳姆地 , 约克角半岛 ,大陆东部南纬25°以北沿岸;以及伊里安岛南部平原。这里干湿季节分明,夏季(1月)受西北季风带来的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故炎热潮湿,雨量丰沛为湿季;冬季(7月)受来自大陆高压的 东南信风 的影响而干燥,成为干季。本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泪一般均在25℃以上。年降水量丰富,雨量和雨季长短,因各地地理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4.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本区是大洋洲面积最广的气候区: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中部和西部,这里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年平均气温在18-25℃;夏季炎热,1月均温在别21-30℃;冬季温和,7月均温在13~17℃;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内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是大陆的荒漠区,由内陆向北或向南,年降水量在250~500毫米,属半荒漠区。
5.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的 新南威尔士州 和 维多利亚州 东南部沿海地带,以及新西兰北岛的北部,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最热月(1月)平均气温一般为18-20℃,最冷月(7月)在8℃以上。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夏季多来自海洋的 偏东风 ,吹越高地时形成 地形雨 ;冬季多 偏西风 ,是 气旋雨 。降水分布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6.亚热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内陆,介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之间。年降水量 自东部500毫米左右向西逐渐减少,至250毫米以下。气温夏季炎热在25℃以上,冬季温和,最冷月在9℃以上。
7.亚热带夏干气候区 :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南隅,和以 阿得雷德 为中心的地区。夏季在印度洋高压控制下,炎热干燥,冬季受北移 西风带 影响,气旋活动频繁,温和湿润。夏季最热月(1月或2月)平均气温18-24℃,冬季最冷月7月在12℃以上。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毫米,夏季降水仅占全年降水的4%~9%,降水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
8.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包括新西兰的南岛和 北岛 南部,塔斯马尼亚岛等。终年处于温湿的西风控制下,既无酷暑,也无严冬。年均温10~15℃,1月均温由北向南变动在19.14℃,7月均温北部为11℃,南部为5 ℃,年较差较小。终年降水丰沛,以锋面降水为主。是大洋洲唯一的冬季可见降雪的地区。
水系
大洋洲河流显得十分稀少,河流短小且水量较少,雨季水量暴涨,旱季有时会断流,大多不利于航行。主要河流有澳大利亚的 墨累河 及支流 达令河 和 马兰比吉河 、 罗珀河 、 吉尔伯特河 、 弗林德斯河 、新西兰的 克鲁萨河 、 怀卡托河 以及新几内亚岛的 塞皮克河 、 弗莱河 、 曼伯拉莫河 等。
世界上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约有146个,其中大洋洲占4个。淡水资源总量为2390 km³ ,每平方公里为26.7万立方米。与其他洲相比,大洋洲湖泊较少,大陆上的湖泊多为咸水湖。在海拔20m以上距离基准下湖泊数量为186个,其中54%以上的湖泊位于澳大利亚,新西兰湖泊数目为43个,占湖泊总数的23.1%,其次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近21%的湖泊数目。
大洋洲最大湖泊,即澳大利亚境内的 北艾尔湖 (Lake Eyre),面积最大时(注满时)为9500平方公里,其分为北艾尔湖和南艾尔湖,两湖之间是狭窄的戈伊德水道,其水量随降水而变化;大洋洲最深湖泊,即新西兰南岛西南部山区的 马纳普里湖 (Lake Manapouri),深达443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大洋洲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海域,内陆区(主要为澳大利亚大陆)水资源极少。大洋洲中其他岛屿的水资源比澳大利亚丰富,大洋洲全部岛屿水资源总量为2040km³,径流深为1610毫米。澳大利亚水分不足,每年缺水1440毫米,而其他岛屿每年有盈余水量1270毫米。
大洋洲所有河流几乎是终年不冻的, 河流补给 来源主要靠雨水。大洋洲外流区域约占总面积的48%,墨累河是外流区域中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内流区域(包括 无流区 )约占总面积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及西部地区,主要 内流河 均注入北艾尔湖(Lake Eyre)。整体上讲,大洋洲可分为大陆地形和岛屿地形,海域面积较大。陆域水系资源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约占整个洲的60%以上。
大洋洲大陆地下水资源极其丰富,形成若干地下潜水,总面积可达260万平方公里,占据了近1/3的大陆面积。其中占整个大洋洲大陆面积的22.6%的为 大自流盆地 ,面积为173.5万平方公里。一年当中,盆地可供给水资源1.99亿立方米,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 自流盆地 ;其次有多含 碳酸钠 、 碳酸钾 、 碳酸镁 和 氯化钠 的热水井,虽不适合农业灌溉,但是为 昆士兰州 、 南澳大利亚州 和 北部地方 的 干旱牧区 提供了充足的牛羊饮用水源。
生物资源
大洋洲陆地分散,并远离其他大陆,位置十分孤立,因而陆地动物具有与其他大洲显著不同的特征。动物种类贫乏,缺少高等哺乳类动物。鸟类丰富分布甚广。动物的特有种多,古老性强。澳大利亚的三种 单孔目 和大约150种有袋目哺乳动物,既是本地的特有种,也是古老的孑遗种。鸟类中特有种占70%左右,部分是世界上同类动物中最原始的代表。动物分布区域差异明显。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和伊里安岛气候湿热,森林茂密,动物丰富,以喜湿、攀缘的类群为多,如大耳袋鼠、 树袋熊 ( 考拉 ),及 鸭嘴兽 、 黑天鹅 等鸟类。大陆中部草原区的代表动物有大袋鼠、拟袋熊、袋 灌,以及草鹦鹉等鸟类。大陆西部荒原区动物种类和数量均少,主要生活着耐干热的 跳鼠 等。新西兰的代表动物有多种奇特的鸟类和爬行类,如 几维鸟 、鸽鹦鹉、啄羊鹦哥等。斐济群岛的动物具有大陆性,有蛇和特有的 管鼻果蝠 等。大洋洲动物的分布续从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
政治
国家
大洋洲一共有16个国家,其详细情况如下表所示:
国家 |
英文 |
首都 |
英文 |
人口(万) |
面积(平方公里) |
澳大利亚 |
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
Caberra |
2110 |
7,682,300 |
|
帕劳 |
The Republic of Palau |
Melekeok |
2 |
458 |
|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
Federal States of Micronesia |
Palikir |
11 |
705 |
|
马绍尔群岛 |
The Republic of Mashall Island |
Majuro |
6 |
180 |
|
瑙鲁 |
The Republic of Nauru |
Yaren |
1.1 |
21.1 |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 |
莫尔兹比港 |
Port Moresby |
450 |
462,840 |
所罗门群岛 |
Solomon Islands |
霍尼亚拉 |
Honiara |
40.4 |
28,369 |
瓦努阿图 |
Republic of Vanuatu |
Port Vila |
20 |
12,190 |
|
图瓦卢 |
Funafuti |
1 |
26 |
||
斐济 |
The Republic of Fiji |
Suva |
80.9 |
18,272 |
|
萨摩亚 |
The Independent State of Samoa |
Apia |
17 |
2,934 |
|
基里巴斯 |
The Republic of Kiribati |
Tarawa |
8.2 |
811 |
|
汤加 |
The Kingdom of Tonga |
Nuku'alofa |
9.8 |
699 |
|
新西兰 |
New Zealand |
惠灵顿 |
Wellington |
378 |
270,534 |
库克群岛 |
The Cook Islands |
Avarua |
1.3 |
240 |
|
纽埃 |
Niue |
Alofi |
0.163 |
260 |
区域组织
太平洋共同体 :1947年2月6日,当时在南太平洋地区有属地和托管地的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6国政府签署了《堪培拉协议》,宣布成立 南太平洋委员会 (SPC)。1998年更名为太平洋共同体。总部设在新喀里多尼亚首府 努美阿 。
太平洋岛国论坛
:1971年8月5日至7日,斐济、萨摩亚、汤加、瑙鲁、库克群岛和澳大利亚在新西兰首都
惠灵顿
召开南太平洋7方会议,正式成立“南太平洋论坛”,并决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2000年10月,正式改称“太平洋岛国论坛”。论坛秘书处设在斐济首都苏瓦。
人口
大洋洲合计约4300万人,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人口最少的一个洲。约占 世界人口 的0.5%。全洲65%的人口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各岛国人口密度差异显著。 巴布亚人 、 澳大利亚人 , 塔斯马尼亚人 、毛利人、 美拉尼西亚人 、密克罗尼西亚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等当地居民约占总人口的20%,欧洲人后裔约占70%以上,此外还有 混血种人 、 印度人 、华人和日本人等。原住居民为 黄种人 ( 波利尼西亚人 等)和棕色种人(澳大利亚原住民)。
语言
绝大部分居民使用英语,三大岛群上的当地居民分别使用美拉尼西亚语、密克罗尼西亚语和波利尼西亚语。
宗教
大洋洲以基督教、原始宗教信仰为主。原始宗教信仰者分布广泛,另外还有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 犹太教 等其他宗教信徒。
基督教传入大洋洲始于17世纪,新教影响和势力最大。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圣公会、卫理公会、长老会、归正会等。天主教会在大洋洲虽有不少信徒,但其影响远不如新教。
大洋洲当地一直信奉着形态各异、内容不一的辱始宗教。澳大利亚的原始宗教包括高位神观念、图腾崇拜、精灵崇拜、偶像崇拜和巫术。其中以图腾崇拜流行最广。氏族和个人都可以有图腾,动植物以及无生物,甚至日月星辰皆可作图腾。图腾仪式除举行模拟图腾形象的神舞外,有 时还吃图腾以冀获其能力传于已身。
新西兰毛利人的原始宗教包括崇信高位神和 塔布 (禁忌)观念,迄今仍融于其民俗生活之中。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原始宗教以崇拜高位神为主。
这些原始宗教的余痕在当地人的生活中依然可见。大洋洲至今仍存留着许多原始宗教的巨形崇拜物。如:复活节岛上高大的石人群像、汤加首都努库阿瓦洛的用重约40吨巨石制成的“日历”和用5米高珊瑚巨石搭起的名为“哈安蒙加”的 三石塔 。
大洋洲穆斯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500多年前,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等国相继成立了全国性及其下属洲际性伊斯兰教组织。1984年5月19日澳大利亚伊斯兰联合理事会、新西兰伊斯兰联合协会、巴布亚新几内亚伊斯兰协会、新喀里多尼亚伊斯兰协会和汤加穆斯林组织共同创立了 南太平洋地区伊斯兰宣教理事会 。
大洋洲佛教徒主要居住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汤加、瑙鲁等国。大都为亚洲裔,是中国、日本、 新加坡 、斯里兰卡、 缅甸 、泰国、韩国等国的移民,大多是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移居来此的大洋洲佛教社团隶属于大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各宗。各社团多与故国故乡有着密切的联系,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自己故土的文化传统与特色。
经济
农业
大洋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经济发达,其他岛国多为农业国,经济比较落后。农业农作物有小麦、椰子、 甘蔗 、菠萝、 天然橡胶 等。小麦产量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3%,当地居民主要粮食是薯类、玉米、大米等。畜牧业以养羊为主,绵羊头数占世界绵羊总头数的20%左右。羊毛产量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40%左右。还有小麦种植与养羊兼顾的 混合农业 区( 墨累达令盆地 )。
工业
大洋洲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其次是新西兰。主要有采矿、钢铁、有色金属冶炼、机械制造、化学、建筑材料、纺织等部门。大洋洲岛国工业多分布在各自的首都或首府,一般比较落后,仅以采矿及农、林、畜产品加工为主,多为外资控制,产品多供出口。
旅游业
大洋洲国家重视发展旅游业。汤加、瓦努阿图等国家旅游业收入可观,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洋洲介于亚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南遥对南极洲,是连系各大洲航线的必经之路。许多国际
海底电缆
均通过这里,海洋航运成为国与国、岛与岛相互交往的重要手段。陆上交通主要有铁路和公路。公路总长100万公里以上。铁路总长4.6万多公里。内河航运里程约1000公里。有航线通达洲内各国和重要地区的首都和首府,同洲外各重要港口城市也均有联系。
世界纪录
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洲: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762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洲。(吉尼斯世界纪录)
引用来源
- • 大洋洲国家经济发展一览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7-07-30
- • 大洋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1-05-07
- • 大洋洲 中国机构编制网 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