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美利加洲,简称:中美洲(Central America),墨西哥以南、 哥伦比亚 以北的美洲大陆中部地区。
东临 加勒比海 ,西濒 太平洋 。是连接 南美洲 和 北美洲 的狭长陆地。包括 危地马拉 、 伯利兹 、 萨尔瓦多 、 洪都拉斯 、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7个国家。面积52.328万平方千米。
概况
中美洲包括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7个国家。面积52.32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537万。大部分为
印欧混血种人
,余为
印第安人
、白种人和
黑种人
。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原狭窄。太平洋一侧伸展着长达1300多千米的火山带,其最高峰
塔胡穆尔科火山
海拔4220米。是玛雅文化发祥地。16世纪起,中美洲的国家先后沦为
西班牙
殖民地。19世纪20年代起,先后独立。中美洲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尤以供出口的香蕉、咖啡、
甘蔗
等热带经济作物最重要,此外还产棉花、烟草、可可、
剑麻
、谷物等。畜牧业和林业也较重要。工业以轻工业特别是食品工业为主,多为小型企业;还有采矿、建筑材料、塑料、金属加工、化学、炼油、冶金等部门。
巴拿马运河
沟通
大西洋
和太平洋,地理位置优越。
划分
“中美洲”是一个地理概念,属于北美洲的一部分,范围划分法大致有以下两种说法,其差异如下:
危地马拉海岸分法一
仅有地峡区:为连接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地峡,指由北至危地马拉,南至巴拿马的地区,地峡面积约70多万平方公里。
地峡区概况
本地区国家的面积都不大,大部分的土地为多山的森林区,地峡东部有狭长的平原,面临加勒比海及 墨西哥湾 ,气候湿热,由于 火山灰 堆积,因此,土壤肥沃,农产品有香蕉、咖啡、甘蔗与玉米。居民多为印第安人、 西班牙人 或是两者混血的后裔,人口多集中在气候较为凉爽的高原台地或丘陵上,但此地峡区地壳活动频繁,因此常有地震及火山活动。
地峡区国家
巴拿马
哥斯达黎加
尼加拉瓜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
危地马拉
伯利兹
分法二
除前列的地峡区之外还包括墨西哥及 西印度群岛 :其中,西印度群岛是一长串岛屿,由墨西哥及美国佛罗里达半岛南方向下延伸,包括巴哈马、大安的列斯及小安的列斯等群岛,直达南美洲东北岸,大约有23万平方公里,人口有3000多万人。
西印度群岛
本区的国家都是 岛屿国家 ,地处热带海洋区域,每年夏天都有飓风出现。此区多数国家多以发展农业及旅游观光业为主,只有美国的属地 波多黎各 工业发展的较有规模。本区域的居民多属 非洲 后裔的黑人或混血种,但古巴、波多黎各则有不少白人后裔; 特立尼达 则是 印度人 后裔。
西印度群岛国家
巴哈马
古巴
牙买加
海地
巴巴多斯
特立尼达
格林纳达
多米尼克
圣卢西亚
圣文森
圣克里斯多福
西印度群岛属地
波多黎各(美国联邦领地)
英属百慕大群岛
英属开曼群岛
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
阿鲁巴 (荷属自治国)
法国海外省 瓜德罗普
法国海外省马提尼克
历史沿革
1492年
哥伦布
首次在
巴哈马群岛
登上美洲后,开启了西欧各国殖民美洲的滥觞。而
西班牙军队
积极介入之后,将此区的印地安文明
阿兹特克帝国
与
印加帝国
给消灭。在19世纪上半叶,中美洲地峡区曾出现一个叫中美联合省的国家,地域包括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等地。
文化区别
中部美洲(Mesoamerica)是一些德国学者、尤其是爱德华·泽勒(1849-1922年)首先使用的,意指墨西哥中部、南部以及与之毗邻的中美洲各国印第安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中部美洲不止是一个地理名词,它还涉及土著高度发达的文化与文明在不同时期以各种形式得到发展与传播的地区。亦译为“中美文化区”。
原住民
美洲原住民
,是对美洲所有原住民的总称。美洲原住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剩下的则是主要位于北美洲北部的爱斯基摩人。传统上将美洲原住民划归
蒙古人种
美洲支系。当欧洲人首次来到美洲时,美洲原住民早已遍布南北美洲各地。美洲原住民所说的语言众多,仍然存在的美洲原住民语言约有350个,分属十几个语系,没有公认的
语言分类
。关于美洲原住民的起源,现时有三种说法:
其一,有研究者认为,美洲原住民的祖先可能是是在大约2万年前从亚洲渡过 白令海峡 到达美洲的,或者是通过冰封的 海峡陆桥 过去的。
其二,最新研究显示,南美洲和中美洲有不少年代久远的骸骨被发现,这些骸骨的年代比北美洲所发现过最古老的骸骨更长久,而且体格与东南亚的爪哇人种更相似,所以有人认为最早的原住民可能是透过海路,自东南亚通过南太平洋不同的海路到达中、南美洲,然后再散布到全境。
其三,也是逐渐风行的说法,综合了以上两种说法,认为北美洲以及部分中、南美洲的原住民是通过白令海峡陆桥迁居到美洲的北亚居民后裔,而其他的中、南美洲的原住民则有可能是自太平洋诸岛迁居而来的 马来人 后裔。
美洲原住民人经过两万多年的分化和发展,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其中尤以分布广泛的印第安人最为明显,并产生过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
文明等著名的美洲文明。然而,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对美洲原住民及其文化的迫害和毁灭,致使残存的古代文明材料已经不多。不过,有关美洲原住民的研究越来越引起考古界的关注,而且在许多美洲国家美洲原住民的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区域合作
国家组织
1951年10月14日,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5国在萨尔瓦多首都 圣萨尔瓦多 签订《中美洲国家组织宪章》,成立 区域性国际组织 “ 中美洲国家组织 ”。其宗旨是加强中美洲国家的团结,通过联合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1962年8月,5国成立 中美洲共同市场 和银行后,签署新宪章,进行改组,总部设在圣-萨尔瓦多。机构包括总统会议、 外长会议 、经济理事会。外长会议一般每年一次。出版刊物《教育新闻公报》和《劳工新闻简报》。
一体化体系
中美洲一体化体系 于1993年2月1日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萨尔瓦多首都圣萨尔瓦多。该组织共有8个成员国,它们是伯利兹、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马中美洲7国和地处加勒比海地区的多米尼加。成员国总面积约为57.3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5081万。
中美洲一体化体系是根据1991年12月中美洲国家首脑在洪都拉斯签署的“特古西加尔巴纪要”而建立的,其前身是中美洲国家组织。
中美洲一体化体系的宗旨是把该地区建设成一个“和平、自由、民主和发达”的地区,其职能是协调和推进一体化进程,促进中美洲地区的和平、民主与发展。
1993年10月,中美洲国家元首在 危地马拉城 签署《中美洲经济一体化总条约》,该条约通过法律的形式保证了中美洲一体化的进程。根据这一文件,该组织成员国将完善有关中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各种研究,其中包括中美洲自由贸易区、对外贸易关系、中美洲海关联合、生产因素的自由流动、 金融货币 的统一、各项经济政策协调、提高生产率等。该条约于1995年8月16日正式生效。
中美洲一体化体系主要机构包括 部长理事会 、顾问委员会、总秘书处和专门技术秘书处等。主要活动包括中美洲一体化体系首脑会议,在特殊情况下可举行特别首脑会议,通常由该组织轮值主席国主持召开。本届轮值主席国尼加拉瓜于2009年1月15日正式接任,任期为半年。
教育发展
现状
2009年8月3日,中美洲执政能力协会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教育投入是减少贫困的基础,但中美洲各国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报告说,中美洲国家对每个学生的平均投入仅为每年60美元,远远低于挪威的2714美元和欧洲国家1500美元左右的平均水平。
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教育投入最多的国家,平均每个学生每年240美元。在拉美地区,这与墨西哥、智利和
委内瑞拉
相当。2009年,哥斯达黎加的文盲率为4%。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的教育投入分别仅有81美元、63美元和48美元。尼加拉瓜是中美洲教育投入最少的国家。平均每个学生每年42美元,该国文盲率高达20%。
孔子学院
2009年8月7日,哥斯达黎加大学孔子学院在哥首都 圣何塞 宣告成立。该学院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哥斯达黎加大学联合创办,是中国在中美洲成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也是拉美地区的第18所孔子学院。 秘鲁 、墨西哥、智利、古巴和哥伦比亚等国此前已相继成立了孔子学院。
该学院的教学基地位于哥斯达黎加大学校园内,预计2009年10月将正式对外教授汉语。为了满足哥斯达黎加日益增长的汉语教学需求,中国国家汉办在孔子学院成立之前就已向哥斯达黎加派出了两名对外汉语教师和8名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