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

地点 | 地形地貌 | 海洋 | 地球四大洋之一

大西洋(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占地球表面积的近20%,原面积9165.5万平方千米,在 南冰洋 成立后,面积调整为7676.2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 波多黎各海沟 深达9219米。

历史

研究历史

大西洋(英语 Atlantic Ocean)一词,源于希腊语词,意谓希腊神话中擎天巨神阿特拉斯(Atlas)之海。按拉丁语,大西洋称为MareAtlanticum,希腊语的拉丁化形式为Atlantis。原指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至 加那利群岛 之间的海域,以后泛指整个海域。在有些拉丁语的文献中,大西洋也称为OceanusOccidentalis,意即西方大洋。

古代对大西洋的有关知识,均载于 托勒密 的地图里。1440—1540年间,大西洋上的几乎全部岛屿以及大洋的陆界基本测绘清楚。1819—1821年间,发现 南极大陆 及其周围的岛屿。

1770年,B.富兰克林组织编绘的 北大西洋 海流图(主要描述了湾流的路径)制版付印。19世纪以后,进入海洋学调查研究阶段。在各国组织的调查中,较重要的有英国的“挑战者”号(1872年—1876年)、“发现”号(1925年—1927年和1929年—1938年)、俄国的“勇士”号(1886年—1889年)、德国的“羚羊”号(1874年—1876年)和“流星”号(1925年—1927年)等考察活动,以及美国海岸及大地测量局对湾流的调查等。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大西洋进行了 海-气相互作用 联合研究、多边形-中大洋动力学实验(POLYMODE)、全球大气研究计划大西洋热带实验(GATE)和法摩斯计划(FAMOUS)等专题调查和海上现场试验,使人们对大西洋有了更多的了解。

名称由来

“大西洋”并非翻译名。中国自明代起,在表述地理位置时,常习惯以 雷州半岛 至加里曼丹作为界线,此线以东为东洋,此线以西为西洋。这就是我们常称日本人为 东洋人 ,称欧洲人为西洋人的原因。明神宗时,利马窦来华拜见 中国皇帝 ,他用中国方式说,他是“小西洋(当时中国指 印度洋 的说法)”以西的“大西洋”人。可见那时我们已称Atlantic Ocean为“大西洋”了,此名至今没再做其他译法。

地理环境

(图)大西洋 地球上第二大洋。位于欧洲、 非洲 与南、 北美洲南极洲 之间。北以 冰岛 -法罗岛海丘和威维尔-汤姆森海岭与 北冰洋 分界,南临南极洲并与 太平洋 、印度洋南部水域相通;西南以通过 南美洲 最南端 合恩角经线 同太平洋分界,东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经线同印度洋分界;西部通过南、北美洲之间的 巴拿马运河 与太平洋沟通,东部经欧洲和非洲之间的 直布罗陀海峡 通过 地中海 ,以及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苏伊士运河 与印度洋的附属海 红海 沟通。太平洋西南以 塔斯马尼亚岛 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经线与印度洋分界(东经147°),东南以通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的经线与大西洋分界(西经68°),北经 白令海峡 与北冰洋连接,东经巴拿马运河和 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 沟通大西洋,西经马六甲海峡和 巽他海峡 通印度洋大洋东西较狭窄、南北延伸,轮廓略呈S形,自北至南全长约1.6万千米。大西洋的赤道区域,宽度最窄,最短距离仅约2400多千米。

大西洋的面积,连同其附属海和 南大洋 部分水域在内(不计岛屿),约9165.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597米,最深处位于波多黎各海沟内,为9218米。

大西洋东西两侧岸线大体是平行的。南部岸线平直,内海、海湾较少;北部岸线曲折,沿岸岛屿众多,海湾、内海、边缘海较多。岛屿和群岛主要分布于大陆边缘,多为大陆岛。开阔洋面上的岛屿很少。主要的岛屿和群岛有 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 、冰岛、 纽芬兰岛 、古巴岛、 伊斯帕尼奥拉岛加勒比海 ——地中海中的许多群岛, 格陵兰岛 也有一小部分位于大西洋。在几个大洋中,大西洋入海河流流域面积最广,流域面积达4742.3万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 圣劳伦斯河 、密西西比河、 奥里诺科河亚马孙河 、巴拉那河、 刚果河 (扎伊尔河)、 尼日尔河卢瓦尔河 、莱茵河、 易北河 以及注入地中海的 尼罗河 等。

地理分区

 根据大西洋的风向、洋流、气温等情况,通常将5°N作为南、北大西洋的分界。大西洋在北半球的陆界比在 南半球 的陆界长得多,而且海岸蜿蜒曲折,有许多属海和海湾。

地形

南美沿岸大陆架最宽处也近于1000千米,北美纽芬兰、 佛罗里达 附近大陆架也较宽广。然而 比斯开湾 以南非洲沿岸大陆架很窄,不超过100千米,有的地段只有20—30千米。北美大陆东岸、南美大陆北岸加勒比海沿岸大陆架都较狭窄。

大陆架外缘是 大陆坡 ,面积约768万平方千米,其中沿欧非大陆架的大陆坡比较陡,坡度大约为5°—10°,宽度一般只有20—30千米;在美洲的大陆坡比较和缓,坡度多在3°以内,宽度超过50~80千米;而 墨西哥海盆 西缘和 阿根廷 东侧的大陆坡形态呈阶梯状,大致从100~200米逐级降至深5000米以上,这同大陆地壳的间歇性抬升运动相联系。。

重要的属海和海湾

加勒比海、 墨西哥湾 、地中海、 黑海北海波罗的海 、比斯开湾、 几内亚湾哈得孙湾巴芬湾圣劳伦斯湾威德尔海马尾藻海 等。

气候特征

(图)大西洋南岸 大西洋南北伸延、赤道横贯中部,气候南北对称和气候带齐全是明显特征。同时受洋流、大气环流、海陆轮廓等因素影响,各海区间气候又有差别。

大西洋上的气温分布与太平洋基本相似,既沿纬度方向延伸,又从赤道地区向高纬递减。赤道地区气温最高。年均温25~26℃,气温年变幅很小(一般不超过3℃)。南北纬20°附近,最热月气温达25℃左右,最冷月为20℃左右。南北纬40°附近,北大西洋因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于南大西洋,最热月为20℃,南大西洋只有15℃,最冷月分别为13℃和10℃。南北纬60°附近,北大西洋的暖流增温效应更为明显,最热月气温达10℃,南大西洋则为0℃,最冷月分别为0℃和-10℃,因而北大西洋上的气温暖于南大西洋。

同时大西洋东西沿岸受寒、暖流的不同影响,造成南北纬30°间的大洋西部气温高于东部约5℃左右。北纬30°以北的大洋东部气温高于西部约5~10℃,而南纬30°以南,因陆地变窄、海域宽阔以及西风漂流影响,大西洋东部和西部气温之差不太明显。

西风带 经常同来自极地的冷空气相汇,形成锋面和气旋,产生多变天气和较多降水,尤其冬季常常带来暴风雪,给高纬海区造成狂风巨浪,严重影响航运和海上渔业、石油工业生产。北半球60°以北的高纬海区(主要是东部)受暖流和气旋影响,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而南半球60°以南海域,因空气干冷和没有暖流调剂,降水量很少,一般在100—250毫米间。

大西洋的气候,南北差别较大,东西两侧亦有差异。气温年较差不大,赤道地区不到1℃,亚热带纬区为5℃,北纬和南纬60°地区为10℃,仅大洋西北部和极南部超过25℃。大西洋北部盛行 东北信风 ,南部盛行东南信风。温带纬区地处 寒暖流 交接的过渡地带和西风带,风力最大。在南北纬40-60°之间多暴风;在北半球的热带纬区5-10月常有飓风。大西洋地区的降水量,高纬区为500-1000毫米,中纬区大部分为1000-1500毫米,亚热带和热带纬区从东往西为100-1000毫米以上,赤道地区超过2000毫米。大西洋水面气温在赤道附近平均约为25-27℃,在南北纬30°之间东部比西部冷,在北纬30°以北则相反。在大西洋范围内,南、北两半球夏季浮冰可分别达南、北纬40°左右。

大西洋全年气温变化不大,赤道地区年温差不到1℃。副热带5℃,中纬地带10℃,仅在西北部和极南部超过20℃。海水平均温度为17℃,稍低于太平洋。而含盐度则稍高于太平洋,平均为35.4‰。在北大西洋,北纬15°-30°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带,往南为东北信风带。北纬40°-60°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在南大西洋,到热带高压带位于南纬30°附近,盛行西风带从南纬40°几乎延伸到南极洲。在南北纬度5°-20°的大西洋面上,每年7-10月多飓风。夏季在 纽芬兰 沿海常有海雾;冬季在欧洲大西洋沿岸多海雾;非洲西南沿海四季多雾。大西洋洋流南北各成一个环流。北部环流由 北赤道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组成。南部环流由 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 组成。 墨西哥湾流 是大西洋中最强盛的暖流,对欧洲西北部气候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水文特征

形成条件

大西洋的水文特征具有明显区域特性。在大气环流直接作用下,在南北副热带海区各形成一个巨大的 反气旋 型环流系统,北大西洋为顺时针环流,南大西洋为逆时针环流。在两大环流系统之间的海区有一支 赤道逆流 ,其流向与南北信风相反,从西向东流。在北大西洋的中纬度海区和南大西洋的高纬度海区,又各形成一个完整的副 极地气旋 型环流。

大西洋赤道流是由南北信风直接作用形成,并在赤道两侧自东向西流动。南赤道流自非洲沿岸以日平均20—55千米速度向西流,流至南美巴西桑罗克角时,受陆地“尖角”作用分为两支:北支为 圭亚那暖流 ,南支为巴西暖流。

南支厚度约100~200米。沿南美东岸南流,流至拉普拉塔河附近与福克兰寒流相汇进入西风漂流,再向东流在42°~48°间直抵非洲西南海域,主流继续随西风漂流东流;另一支流沿非洲西岸北流,形成本格拉寒流,寒流宽度、厚度较薄,流速较缓,向北直抵赤道附近,并与南赤道流相汇,构成一个南大西洋反时针的洋流系统。

另一支洋流转而向南流,沿非洲西北海岸南下形成加那利寒流,流至佛得角群岛附近又分两支,一支与北赤道流相汇,构成北大西洋顺时针洋流系统;另一支继续南下并逐渐变暖,进入几内亚湾形成 几内亚暖流 。几内亚暖流与进入几内亚湾的赤道逆流汇合增强了几内亚暖流的强度,使几内亚湾内常年存在着一个热低压,有助于热带季风的形成和维持。

墨西哥暖流

墨西哥暖流简称湾流,是世界大洋中最强大的一支暖流。一般把自 佛罗里达海峡 至美国东南部的 哈特勒斯角 段称为 佛罗里达暖流 ;哈特勒斯角至西经45°一段称墨西哥湾暖流,可见墨西哥暖流并不在墨西哥湾内。自西经45°以东称北大西洋暖流。以上3部分合起来统称湾流系统。

暖流从海峡流出后,又有巨大的 安的列斯暖流 汇合,同时东北信风还不断把马尾藻海域的暖水吹来补充,以致热水量不断增多,使得暖流在沿北美大陆北流中尤其是跨越大西洋抵达西欧、 北欧 沿海流动中对流经海区产生着巨大增温作用。据估算,每年供给北欧1米长海岸的热量相当于燃烧6万吨煤发出的热量,使挪威沿海1月气温比同纬度带要高出15~20℃之多,使极圈内部分海域并不结冰, 摩尔曼斯克港 等成为 不冻港

暖流系统

据估算,每年供给北欧1米长海岸的热量相当于燃烧6万吨煤发出的热量,使挪威沿海1月气温比同纬度带要高出15-20℃之多,使极圈内部分海域并不结冰,摩尔曼斯克港(俄罗斯)等成为不冻港。来自北冰洋沿 拉布拉多半岛 南下的洋流称 拉布拉多寒流 ,它在纽芬兰岛东南北纬40°附近与墨西哥暖流相汇,造成这一海域经常大雾弥漫及温水性鱼群和冷水性鱼群相汇聚,形成世界有名的 纽芬兰渔场 。拉布拉多寒流还经常从北冰洋或 格陵兰 带来巨大冰山或浮冰,不仅降低 海水温度 ,也给海上航运带来严重威胁。南大西洋海冰形成于南极大陆近岸海区,并可扩展到南纬55°以南的广大海域,甚至可漂浮到南纬40°-45°附近。估计每年从北冰洋和南极大陆边缘进入大西洋的冰量分别达900和1600 km³ 。北冰洋冰山一般都可漂至北纬40°~45°的纽芬兰岛南部海域,少数非常巨大或离岸较远的冰山甚至可以漂到更远的南方。南大洋冰山由于强西风带和西风漂流的作用,一般北漂只能漂到南纬50°。极少数情况下会有少量南极冰山越过西风带,漂到较远的北方。

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和变化同气温的分布、变化相联系。赤道地区水温最高,年均温为25-27℃,并从赤道向高纬逐渐降低。水温的年变幅以赤道海区最小,一般在1-3℃之间,北纬30°-50°和南纬30°-40°间增大到5 -8℃,而高纬度海区年变幅又有些变小,近 北极海 区约4℃,南极海区大约只有1℃。但受大陆气候或寒、暖流、锋面等因素 季节变动 影响明显的局部海区,表层水温的年变幅可达10℃以上。从总体来看,大西洋南北两端地形开敞,受北冰洋和南极水域的冷水和浮冰影响明显,因而其表层水温平均只有16.9℃,低于太平洋和印度洋。

大洋的表层洋流对盐度分布也有影响,例如湾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把盐度较高的海水输向高纬度的大洋东侧,而盐度较低的北冰洋海水(低于34)输向大洋西侧,因而高纬度大西洋东侧表层海水盐度大于西侧。南纬45°以南的西风漂流区,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几乎与纬圈平行。

洋流

大西洋的洋流南北各成一个环流系统:北部环流为顺时针方向运行,由北赤道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加那利寒流组成,其中墨西哥湾暖流延长为北大西洋暖流,远入北冰洋;南部环流为反时针方向运行,由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和本格拉寒流组成。在两大环流之间有赤道逆流,赤道逆流由西向东至几内亚湾,称为几内亚暖流。

盐度

大西洋在主要海洋中盐度为最高,以质量计有3.3-3.7%,并受到纬度和季节影响。海洋表面盐度受蒸发、降水、 河源 来水及 海冰 影响。虽然大西洋的最低盐度在赤度附近发现(因为其降雨量大),但普遍低盐度的地方集中在高纬度及巨大河流流入大西洋的位置。最高盐度的位置集中在南北纬度25° ,因为位处亚热带地区有低降雨及高蒸发的特色。

表层水温

大西洋的表层水温受到纬度、季节、洋流系统及太阳能量在纬度间分布影响。表层水温高低差由-2 °C至29 °C。最高水温在赤度以北发现,最低水温则在极地。中纬度地区表层水温最高温差在7 °C至8 °C之间。

组成水块

大西洋由四大水块(water mass)组成。南北大西洋中央水(North and South Atlantic central waters)构成大西洋表面水。亚南极中间水(sub-Antarctic intermediate water)由表面伸延至水深1,000米。北大西洋深层水(North Atlantic Deep Water)由水深1,000米伸延至水深4,000米。 南极底层水 (Antarctic Bottom Water)则在4,000米以下。

马尾藻海

北大西洋的洋流分隔出一个大的长形水体,即马尾藻海。马尾藻海中的盐度比较平均特别高出很多。马尾藻海中的海藻数量特别多,而马尾藻海亦是 欧洲鳗鲡 (European eel)和 美洲鳗鲡 (American eel)的产卵场。

潮汐

因为科里奥利力的关系,北大西洋的洋流以顺时钟方向运转,而南大西洋的洋流则以逆时钟方向运转。大西洋的潮汐为半日潮,即每日会出现两次满潮。潮汐方向为由南至北。在北纬40° 以上潮汐方向有向东西间的变动发生。

海底与属海

大西洋海沟

名称

深度

波多黎各海沟

9219米

南桑威奇海沟

8428米

罗曼什海沟

7856米

开曼海沟

7680米

多米尼加海沟

6200米

希腊 海槽

5121米

海陆地形

洋面狭长,呈S形。以赤道为界分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大西洋海岸曲折,属海和岛屿众多。重要的属海︰西侧有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圣罗伦斯湾、 哈得逊湾 和巴芬湾;东侧有地中海、黑海、北海和波罗的海。重要的岛屿有︰ 斯匹茨卑尔根岛熊岛 、格陵兰岛、冰岛、 不列颠群岛法罗群岛 、谢德兰群岛、 亚速群岛 、维德角群岛、大小安地列斯群岛、 百慕大群岛马德拉群岛 、卡纳里亚斯群岛等。南大西洋的海岸线比较平直,主要岛屿有 亚森欣岛圣赫勒拿岛 、特里尼达岛、 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戈夫岛 等。

属海和海湾

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地中海、黑海、北海、波罗的海、比斯开湾、几内亚湾、哈得孙湾、巴芬湾、圣劳伦斯湾、威德尔海、马尾藻海等。

岛屿和群岛

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冰岛、纽芬兰岛、古巴岛、伊斯帕尼奥拉岛及加勒比海和地中海中的许多群岛,格陵兰岛也有一小部分位于大西洋。

海底地形

大西洋的平均深度为3300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为9219米。洋底地貌的突出特征是有一条纵贯南北呈S形的 海岭 ,宽达1610千米,称为 大西洋中脊 ,它是环球海岭(72450千米)的一个组成部分。中脊两侧海盆平均深度在4200-6300米之间。北大西洋有北亚美利加海盆、圭亚那海盆(西侧)和加那利海盆、 维德角海盆 (东侧)。南大西洋有 巴西海盆阿根廷海盆 (西侧)和 安哥拉海盆 、开普海盆(东侧)。

大西洋海底地形特点之一是 大陆棚 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沿岸。超过2000米的深水域占80.2%,200-2000米之间的水域占11.1%,大陆棚占8.7%,比太平洋、印度洋都大。其二是洋底中部有一条从冰岛到 布韦岛 ,南北延伸约1.5万多千米的中大西洋海岭,在赤道地区被狭窄分水鞍所切断,一般距水面3000米左右,有些部分突出水面,形成一系列岛屿。整条海岭蜿蜒成S形,把大西洋分隔成与海岭平行伸展的东西两个深水海盆。东海盆比西海盆浅,一般深度不超过6000米;西海盆较深,深海沟大都在西海盆内。在南半球,中大西洋海岭主体向东、向西还伸出许多横的山脊支脉,如伸向非洲西南海岸的沃尔维斯海岭( 鲸海岭 ),伸向南美洲 东海岸 的里奥格兰德海丘。在中大西洋海岭的南端布韦岛以南为一片水深5000多米的地区,称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南桑威奇海沟深达8428米,为南大西洋的最深点。中大西洋海岭的北端则相反,海底逐渐向上隆起,在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和 设得兰群岛 之间,海深不到600米。大西洋 东部地区 ,特别在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有许多水下浅滩。

大陆边缘带

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起,其面积约占洋底面积的1/3。其中大陆架面积921万平方千米,占洋底面积的1/10,略小于太平洋,而超过印度洋大陆架面积近2倍。大陆架的宽度从几十千米到上千千米不等,以大西洋东北部的波罗的海和北海,以及西北欧大不列颠岛周围和 挪威海 沿岸海域最宽广,最宽处达1000千米以上,是世界海洋中最宽、最大的大陆架之一。南美沿岸大陆架最宽处也近于1000千米,北美纽芬兰、佛罗里达附近大陆架也较宽广。然而比斯开湾以南非洲沿岸大陆架很窄,不超过100千米,有的地段只有20-30千米。北美大陆东岸、南美大陆北岸加勒比海沿岸大陆架都较狭窄。大陆架外缘是大陆坡,面积约768万平方千米,其中沿欧非大陆架的大陆坡比较陡,坡度大约为5°-10°,宽度一般只有20-30千米;在美洲的大陆坡比较和缓,坡度多在3°以内,宽度超过50-80千米;而墨西哥海盆西缘和阿根廷东侧的大陆坡形态呈阶梯状,大致从100-200米逐级降至深5000米以上,这同大陆地壳的间歇性抬升运动相联系。大西洋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3°5′,小于太平洋。大陆坡与 洋盆 之间有些地方有大陆隆起分布,其坡度远比大陆坡为小,如格陵兰—冰岛隆起、布莱克隆起和马尔维纳斯隆起等。大陆坡上还分布有上百条 海底峡谷 ,以北美东侧的大陆坡上最多,是浊流冲刷、侵蚀而成或构造作用形成。

过渡带

包括 岛弧 、边缘海盆、海底高地及 深海沟 ,面积很小。大西洋中的岛弧带和深海沟有两条:一条是由大、小安的列斯群岛组成的双列岛弧带和其北侧的波多黎各海沟(长1550千米,平均宽度120千米,最深处9218米);另一条是南美南端与 南极半岛 之间由 南乔治亚岛南桑威奇群岛南奥克尼群岛 组成的向东延伸的岛弧带及岛弧东缘的南桑威奇海沟(长约1450千米,平均宽70千米,最大深度8428米)。

大洋中脊

大洋中脊又称海岭,是大西洋洋底地形中最为特殊的洋底奇观,它北起冰岛,纵贯大西洋,南至布韦岛,然后转向东北与印度洋中脊相连,全长约1.7万千米,宽度1500-2000千米,约占大洋宽度的1/3。面积达2228万平方千米,占大西洋底面积的1/4,是大西洋底最重要和最突出的地形单元。大洋中脊形似S,系由一系列狭窄和被断裂分割的平行岭脊组成,脊顶距海面2500-3000米,峰脊突出海面者成为岛屿,如冰岛、 亚速尔群岛圣佩德罗 —圣保罗礁、 阿森松岛 、圣赫勒拿岛、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布韦岛等。中脊的轴部有一条纵向的中央断裂谷地,谷地一般深3000-4000米,宽度10多米。从中轴向两侧还有逐级降低的纵向岭脊,岭脊之间有12~40千米的裂谷。沿中脊特别是沿脊轴的 中央裂谷 绵延分布着一条活跃的 地震带 ,表明大西洋中脊是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带。大洋中脊还被无数横向断裂带切断并错开,横向断裂带走向与中脊近于垂直,在地形上表现为深切的线状槽沟,其中位于赤道附近的罗曼什断裂带(最深处罗曼什海沟达7856米,位于南纬0°16′,西经18°35′),把大西洋中脊截成南北两段并错开1000余千米,北段称北大西洋中脊,纵贯大西洋北部,长约1.05万千米,最宽处1500 千米,脊顶距海面约2000-2500米。南段称南大西洋中脊,纵贯大西洋南部,长约4500千米,脊顶距洋面2000-3000米。大西洋中脊是全球洋底中脊的组成部分。

海盆

大西洋底部比较平坦的海盆,由于中脊中隔分为东西两列海盆。东侧自北而南有西欧罗巴海盆、伊比利亚海盆、加那利海盆、 佛得角海盆 、几内亚海盆、安哥拉海盆、开普海盆;西侧有北亚美利加海盆(位于马尾藻海东南)、巴西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另外,在南极洲附近还有一个宽阔的大西洋-印度洋海盆。这些海盆平均深度4000 -6300米,面积约占大西洋底面积的1/3。大西洋洋底的深海沉积物以 抱球虫软泥 和翼状虫软泥为主,其次有硅藻软泥和放射虫软泥以及 红粘土 ,它们占大洋洋底深海总面积的80%。

海洋资源

大西洋中的海洋资源相当丰富,已勘探和利用的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和水产资源。

矿产资源

大西洋中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重砂矿和 锰结核 等。加勒比海、墨西哥湾、北海、几内亚湾和地中海均蕴藏有丰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气。

大西洋两岸边缘的海盆中构成两个油气带,即东大西洋带和西大西洋带。西大西洋油气带主要包括:① 委内瑞拉 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海底油田和委内瑞拉和 特立尼达岛 之间的帕里亚湾油田。已探明储量40.2亿吨,天然气8624亿立方米。油田年开采量近1亿吨;天然气50亿立方米。②墨西哥湾海底油田,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 坎佩切湾 和美国得克萨斯州和 路易斯安那州 沿海。其中坎佩切湾石油探明储量近50亿吨(1978),美国所属墨西哥湾大陆架区石油储量为20亿吨,天然气储量3600亿立方米。

东大西洋油气带包括:①北海大陆架油田,已探明储量超过40亿吨,天然气为3万亿立方米(1977)。石油年产量达1 亿多吨,天然气年产量近1000亿立方米。 北海油田 的开采极大地改善了北欧国家的能源条件,然而北海海域秋、冬季多风暴,且多阴雨,给 海上钻探 、开采带来艰巨性,并提高了采油成本。②几内亚湾一带以尼日利亚为主的海洋油区,其储油量约26亿吨。此外在大西洋西岸的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的近海大陆架也相继发现油气资源,部分已投产。

海底煤炭主要分布在英国东北部苏格兰的近海和加拿大新斯科舍半岛外侧的大陆架。英国的海底煤藏量不少于5.5亿吨,每年采煤量达2000-2500万吨。此外在 西班牙 、土耳其、 保加利亚 、意大利等国沿海海底也发现有煤的储藏。在北美加拿大的纽芬兰岛东侧有世界最大海底铁矿。估计储量超过20亿吨,已开采。波罗的海、 芬兰湾 也有海底铁矿。大西洋还有重砂矿,美国、巴西、阿根廷、挪威、丹麦、西班牙、葡萄牙、 塞内加尔 等海岸外都有发现。大西洋深4000-5000米海底广泛分布着锰结核,总储量约1万亿吨,主要分布在 北美海盆 和阿根廷海盆底部,其富集程度和品位均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

洋底蕴藏极为丰富的锰核。在非洲西南部岸外海底有大量金刚石砂矿。英国诸岛岸外有少量的煤和锡。世界溴产量的70%产自大西洋海水。

生物资源

大西洋生物资源丰富,最主要的是鱼类,其捕获量约占大西洋中海洋生物捕获量的90%左右。大西洋的渔获量曾居世界各大洋第一位,20世纪60年代以后低于太平洋,退居第二位。但单位面积渔获量达250千克/平方千米,居世界首位。捕获量最多的是东北诸海域,即北海、挪威海、冰岛周围,年渔获量约占大西洋总渔获量的45% ,单位面积产量平均达830千克/平方千米,大陆架区域约1200千克/平方千米。其次是大西洋西北海域,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20%,单位面积平均渔获量690千克/平方千米。其中纽芬兰、美国、加拿大东侧大陆架海域单位面积产量高达1500千克/平方千米,是世界大洋中单产最高的渔场。另外,加勒比海、比斯开湾、 安哥拉纳米比亚 沿海也是重要的捕渔区。大西洋靠近南极洲的海域是磷虾和鲸的重要捕获区。大西洋海域捕获的主要鱼类有 鲱鱼 、北鳕鱼、毛鳞鱼、长尾鳕鱼、 比目鱼金枪鱼 、鲑鱼、马古鲽鱼、 海鲈鱼 等。这些鱼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和岛屿附近陆架区。开阔水域特别是热带海域尚有帆鱼和飞鱼。西欧和北美沿岸区盛产牡蛎、 贻贝海扇螯虾 和蟹类。当前大西洋沿海一些国家在积极发展人工养殖贻贝、沙 噀 等软体动物。

大西洋有5个水层构成的生物带。自洋面至洋底为:1.海滨底栖带,最大深度在60米以内,包括各种近岸的动物和大部分海藻;2. 光亮带 ,最大深度在180米以内,属阳光能照亮的部分,栖息在该带的 生物包括 大量浮游动植物,提供海洋中营养物质的90%;3.中深带,深度在200-900米,是 抹香鲸乌贼 的生活带;4.深洋带,深度在900-4000米,为黑暗带,是 发光动物 栖息带;5.底栖带,深度在4000米以下,栖息著结构原始的动物。

大西洋海洋资源丰富,西北部和东北部的纽芬兰和北海地区为主要渔场,盛产鲱、鳕、沙丁鱼、鲭、毛鳞鱼等,其它尚有牡蛎、贻贝、螯虾、蟹类以及各种藻类等。海洋渔获量约占世界的1/3-2/5左右。南极大陆附近产鲸、 海豹 和磷虾, 海兽 捕获量也很大。

大西洋占有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渔场。高产区在南北美沿岸。纽芬兰岸外地处湾流与拉布拉多洋流汇合处,是世界上最富的渔场。20世纪后半期的过度捕捞,使几个传统渔场造成鱼荒,在北大西洋尤为严重。

交通运输

(图)巴拿马运河区 大西洋在世界航运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西通巴拿马运河连太平洋,东穿直布罗陀海峡、经地中海、苏伊士运河通向印度洋,北连北冰洋,南接南极海域,航路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同时大西洋沿岸几乎都是各 大洲 最发达的地区、经济水平较高的 资本主义国家 ,贸易、经济交往频繁,是世界环球航运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和枢纽。在全世界2000多个港口中,大西洋沿岸占有3/5,其中有不少是世界知名港口。

沿岸港口

(逆时针顺序,自北向南)

格陵兰(丹):努克

加拿大: 伊卡卢伊特科纳布鲁克圣约翰七岛港 、魁北克市、 圣约翰斯夏洛特敦 、哈利法克斯

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法):圣皮埃尔

美国:波特兰、波士顿、 普罗维登斯纽黑文 、纽约、费城、 大西洋城巴尔的摩弗吉尼亚海滩威尔明顿查尔斯顿萨凡纳 、圣奥古斯丁、 代托纳比奇西棕榈滩迈阿密科珀斯克里斯蒂加尔维斯敦 、休斯顿、 博蒙特新奥尔良格尔夫波特莫比尔彭萨科拉坦帕 、圣彼德斯堡、迈尔斯堡

巴哈马:拿骚

古巴:卡德纳斯、巴拉德罗、马坦萨斯、哈瓦那、曼萨尼约、圣地亚哥、关塔那摩

墨西哥:坎昆、梅里达、坎佩切、夸察夸尔科斯、韦拉克鲁斯、坦皮科、切图马尔、坎昆

牙买加:金斯顿、蒙特哥贝

英属维尔京群岛:罗德城

美属维尔京群岛:夏洛特阿马利亚

海地:太子港、莱凯

多米尼加:圣多明各

安圭拉(英):瓦利

圣基 茨 和尼维斯:巴斯特尔

安提瓜和巴布达:圣约翰斯

蒙特塞拉特(英):普利茅斯

瓜德罗普(法):巴斯特尔

多米尼克:罗索

马提尼克(法):法兰西堡

圣卢西亚:卡斯特里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金斯顿

巴巴多斯:布里奇顿

格林纳达:圣乔治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西班牙港

委内瑞拉:拉克鲁斯港、加拉加斯、巴伦西亚、蓬托菲霍、科罗、马拉开波

库拉索(荷):威廉斯塔德

阿鲁巴(荷):奥拉 涅 斯塔德

哥伦比亚:巴兰基亚、卡塔赫纳

巴拿马:科隆港

洪都拉斯:拉塞瓦

伯利兹:伯利兹市

圭亚那:乔治敦、新阿姆斯特丹

苏里南:帕拉马里博、新尼克里

法属圭亚那:库鲁、卡宴

巴西:马卡帕、贝伦、圣路易斯、福塔莱萨、纳塔尔、累西 腓 、马塞约、阿拉卡茹、萨尔瓦多、塞古罗、维多利亚、里约热内卢、桑托斯、巴拉那瓜、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克里西乌马、阿雷格里港、佩洛塔斯、里奥格兰德

乌拉圭:埃斯特角城、蒙得维的亚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普拉塔、马德普拉塔、布兰卡港、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圣胡利安港、圣克鲁斯港、里奥加耶戈斯、乌斯怀亚

智利:蓬塔阿雷纳斯

福克兰群岛(英阿争议):阿根廷港(英国称斯坦利)

南乔治亚和南桑德威奇群岛(英):南乔治亚岛

南非:开普敦

纳米比亚:鲸湾港、斯瓦科普蒙德

安哥拉:木萨米迪什、本格拉、洛比托、罗安达、卡宾达

刚果民主共和国:博马

刚果共和国:黑角

加蓬:利伯维尔

赤道几内亚:巴塔、马拉博

喀麦隆:克里比、杜阿拉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圣多美

尼日利亚:卡拉巴尔、哈科特港、拉各斯

贝宁:波多诺伏、科托努

多哥:洛美

加纳:特马、阿克拉、海岸角

科特迪瓦:阿比让、圣佩德罗

利比里亚:蒙罗维亚

塞拉利昂:弗里敦

几内亚:科纳克里

几内亚比绍:比绍

塞内加尔:济金绍尔、达喀尔

冈比亚:萨拉昆达、班珠尔

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努瓦迪布

佛得角:普拉亚

摩洛哥:阿加迪尔、索维拉、萨菲、卡萨布兰卡、拉巴特、纳祖尔、丹吉尔

西班牙:马拉加、阿尔梅里亚、梅利利亚、休达、穆尔西亚、帕尔马、巴伦西亚、巴塞罗那、圣克鲁斯-德特内里费、加的斯、比戈、拉科鲁尼亚、毕尔巴鄂

法国:佩皮尼昂、蒙彼利埃、塞特港、马赛、土伦、 戛 纳、尼斯、芒通、阿雅克肖、波尔多、南特、圣纳泽尔、坎佩尔、布雷斯特、圣布里厄、瑟堡-奥克特维尔、勒阿弗尔、迪耶普、加来、敦刻尔克

意大利:热那亚、安科纳、那不勒斯、米拉佐、里窝那、拉斯佩齐亚、奇维塔韦基亚、巴勒莫、锡拉库萨、巴里、塔兰托、布林迪西、’威尼斯、的里雅斯特

斯洛文尼亚:伊佐拉、皮兰、科佩尔

克罗地亚:普拉、扎达尔、斯普利特、杜布罗夫尼克

黑山:科托尔、巴尔、布德瓦

阿尔巴尼亚:都拉斯、斯库台

希腊:帕特雷、干尼亚、比雷埃夫斯、雅典、塞萨洛尼基

土耳其:恰纳卡莱、伊斯坦布尔、科贾埃利、布尔萨、伊兹密尔、安塔利亚、梅尔辛、阿达纳、伊兹密尔

叙利亚:拉塔基亚、塔尔图斯

塞浦路斯:拉纳卡、利马索尔

黎巴嫩:贝鲁特

以色列:海法、特拉维夫

巴勒斯坦:加沙

埃及:塞得港、亚历山大、马特鲁

利比亚:班加西、苏尔特、米苏拉塔、的黎波里

突尼斯:斯法克斯、苏塞、突尼斯城

阿尔及利亚:安纳巴、斯基克达、阿尔及尔、奥兰

葡萄牙:法鲁、塞图巴尔、里斯本、波尔图

比利时:奥斯坦德、布兰肯贝尔赫

荷兰:泰尔讷普、米德尔堡、鹿特丹、海牙、哈勒姆、登海尔德、阿姆斯特丹、阿尔梅勒、莱利斯塔德

德国:埃姆登、威廉港、不莱梅、库克斯港、汉堡、弗伦斯堡、基尔、吕贝克、罗斯托克、施特拉尔松德、格赖夫斯瓦尔德

英国:伦敦德里、贝尔法斯特、格拉斯哥、阿伯丁、邓迪、爱丁堡、纽卡斯尔、米德尔斯伯勒、赫尔河畔金斯顿、格里姆斯比、大雅茅斯、洛斯托夫特、伊普斯维奇、科尔切斯特、切尔姆斯福德、滨海绍森德、伦敦、多佛尔、黑潭、利物浦、切斯特、斯旺西、加的夫、南安普敦、伯恩茅斯、普利茅斯

爱尔兰:斯莱戈、韦斯特波特、戈尔韦、利默里克、科克、沃特福德、都柏林

丹麦:埃斯比约、奥尔堡、奥胡斯、欧登塞、哥本哈根、瓦埃勒、腓特烈西亚、奥本罗、罗斯基勒

挪威:腓特烈斯塔、奥斯陆、德拉门、克里斯蒂安桑、斯塔万格、海于格松、卑尔根、纳尔维克、特罗姆瑟

波兰:什切青、科沃布热格、科沙林、格丁尼亚、格但斯克

立陶宛:克莱佩达、帕兰加

拉脱维亚:利耶帕亚、文茨皮尔斯、尤尔马拉、里加、萨拉茨格里瓦

爱沙尼亚:派尔努、帕尔迪斯基、塔林、马尔杜

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索斯诺维博尔、圣彼得堡、喀琅施塔得、维堡、索契

芬兰:科特卡、波尔沃、赫尔辛基、艾斯堡、图尔库、波里、瓦萨、科科拉、奥卢

瑞典:卡利克斯、吕勒奥、皮特奥、谢莱夫特奥、于默奥、松兹瓦尔、耶夫勒、诺尔泰利耶、斯德哥尔摩、诺尔雪平、奥斯卡港、维斯比、卡尔马、卡尔斯克鲁纳、卡尔斯港、马尔默、赫尔辛堡

冰岛:伊萨菲厄泽、雷克雅未克

海运

海运的主要货物是石油和石油制品,其次是 铁矿石 、谷物、煤炭、铝土及氧化铝等。沿岸主要港口有:欧洲的 格但斯克汉堡鹿特丹安特卫普 、伦敦、 利物浦勒阿弗尔马赛热那亚的里雅斯特 、康斯坦察、 敖德萨 等;非洲的 亚历山大达尔贝达卡萨布兰卡 )、 蒙罗维亚哈科特港开普顿 等;北美洲的纽约、费城、巴尔的摩、 诺福克 、坦帕、新奥尔良、 休斯敦 等;南美洲的 马拉开波 、图巴兰、里约热内卢、 布宜诺斯艾利斯 等。

其中鹿特丹是世界最大海港,最高年吞吐量达3亿吨。20世纪70年代北大西洋 海底电缆 总长达20万千米,其中16条是连接西欧与北美间的海底电缆。大西洋的上空是联系西欧、北美、南美和非洲间的交通要道。

主要航线

1.欧洲与北美间的北大西洋航线。

2.欧洲与亚洲、 大洋洲 间的 远东 航线。

3.欧洲与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间的中大西洋航线。

4.欧洲与南美间的南大西洋航线。

5.从欧洲沿非洲大西洋岸到 开普敦 的航线。

航运

大西洋的航运业极为发达。西部通过中美巴拿马运河,直通太平洋;也可绕过南美南端合恩角,穿过德雷克海峡或麦哲伦海峡,到达太平洋。东部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穿过苏伊士运河经过红海,抄近路到达印度洋;也可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大西洋与北冰洋的联系,比其他大洋都方便,有多条航道相连通。大西洋有多条国际航线,联系欧洲、美洲、非洲的沿岸国家,货运量居各大洋第一位。尤以北大西洋更为繁忙。联系大西洋与北海的多佛尔海峡和 英吉利海峡 ,是世界海上交通最繁忙的地方。大西洋沿岸港口很多,主要有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新奥尔良、哈瓦那、阿姆斯特丹、 哥本哈根威尼斯 等。

人文地理

由来及影响

大西洋英文名称叫ATLANTIC OCEAN,古称OCEAMUS ATLANTICUS,得名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神阿特拉斯的名字。阿特拉斯神能知道任何一个海洋的深度,并支撑石柱使天和地分开。传说大西洋是他居住的地方。最初 希腊人 以阿拉斯神命名非洲西北部的山地,随后扩大到 直布罗陀 以外的海洋。此名称在1650年为荷兰地理学家伯思哈德·瓦寺尼(1622-1650年)所引用。

“大西洋”这一中文名称最早见于明代记载。在明代,习惯上东西洋分界,大体以雷州半岛至 加里曼丹岛 一线为界,其西叫“西洋”,其东为“东洋”,故中国习惯上称欧洲人为“西洋人”,而把日本人称“东洋人”。随着明末欧洲地理知识的增多,于是改称印度洋为“小西洋”,而把欧洲以西的海域称为“大西洋”。西方地理学和地图传入以后,对ATLANTIC OCEAN一词,翻译家颇感难以译成贴切的汉语,便按习惯译成“大西洋”,并一直沿用至今。

相关战争

诺曼底登陆 、日德兰大海战、敦刻尔克撤退

其他

大西洋海底大部分的海岭都隐没在海底3000米以下,只有少数山脊突出洋面形成岛屿。大部分的岛屿集中在加勒比海的西北部。当年 哥伦布 错把北美洲当成了印度,因此给他们取了一个十分不恰当的名字“ 西印度群岛 ”。传说中大西洋底是古代的 亚特兰蒂斯 文明。

大西洋奇特的“S”型海岸线还触发了德国气象学家 魏格纳 的灵感,使他大胆的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学说。

在北大西洋,也有一个顺时针环流,由北赤道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和加那利寒流组成。其中,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最大的暖流,它的流量相当于全世界河流量总和的120倍,像一条巨大的暖气管,供应巨量的热,使西北欧的气候温暖如春。南大西洋的环流是逆时针方向,由南赤道流、巴西暖流、西风飘流和本格拉寒流组成。大西洋的潮汐,大多属于半日潮。在开阔洋面上,潮差不明显;在近岸或狭窄的海湾,潮差很大。英国南岸的 布里斯托尔湾 潮差高达11米多,北美的 芬地湾 潮差高达21米。南美的 亚马孙河口 的涌潮,比中国钱塘江大潮还要壮观。

研究历史

古代对大西洋的有关知识,均载于托勒密的地图里。1440-1540年间,大西洋上的几乎全部岛屿以及大洋的陆界基本测绘清楚。1819-1821年间,发现南极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1770年,B.富兰克林组织编绘的北大西洋海流图(主要描述了湾流的路径)制版付印。19世纪以后,进入海洋学调查研究阶段,在各国组织的调查中,较重要的有英国的“挑战者”号(1872-1876)、“发现”号(1925-1927和1929-1938)、俄国的“勇士”号(1886-1889)、德国的“羚羊”号(1874-1876)和“流星”号(1925-1927)等考察活动,以及美国海岸及大地测量局对湾流的调查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大西洋进行了海-气相互作用联合研究、多边形-中大洋动力学实验、全球大气研究计划大西洋热带实验和法摩斯计划等专题调查和海上现场试验,使人们对大西洋有了更多的了解。

大事记

哥伦布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巴哈马某处登陆。

1858年,第一条跨大西洋电报电缆由西场(Cyrus West Field)生产,但快速失败了。

1865年,第一个成功的 跨大西洋电报电缆大东方号 (SS Great Eastern)产生。

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并有1593人丧生。

1919年,美国的NC-4成为第一架飞机横渡大西洋(虽然有两次降落至小岛及大海,亦有在水面上滑行几百英里)。

1919年后期,由阿尔科克与布朗(Alcock and Brown)驾驶的英国飞机成功成为第一架飞机不停站横渡大西洋。(由纽芬兰岛至爱尔兰岛)

1921年,英国人成功驾驶第一架飞艇横渡北大西洋。

1922年, 葡萄牙人 成功驾驶第一架飞艇横渡南大西洋。

1927年1月7日,第一个成功的跨大西洋电话打通。

1927年, 查尔斯·林白 成功完成第一个个人不停站横渡大西洋的航程。(由纽约至巴黎)

1932年,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 成为第一位独自飞越大西洋的女飞行员。

1952年,安·大卫逊(Ann Davison)成为第一个女性单独地驾船航行横渡大西洋。

1980年,Gérard d'Aboville成为第一个人类划船横渡大西洋。

1994年,Guy Delage成为第一个人类游泳横渡大西洋(由佛得角至 巴巴多斯 )。

1998年,Benoit Lecomte成为第一个人类游泳横渡北大西洋,而只在亚速尔群岛停留一星期。

1999年12月3日,Tori Murden成为第一个女性划船横渡大西洋(由加那利群岛至 瓜德罗普 ),过程花了81日及距离4767公里。

中文名
大西洋
外文名
Atlantic Ocean
面积
76762000 km²
平均深度
3627米
最深深度
9219米
沿岸国家
美国、加拿大、英国、巴西等
平均盐度
35.4‰
海域面积
76762000平方公里
水温
16.92℃
最深处
波多黎各海沟(9219米)
水文特征
明显区域特性
海底与属海
大西洋海沟
人文地理
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传说阿特拉斯住在大西洋中,能知任何一个海洋的深度,有擎天立地的神力。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统一定名为大西洋。
研究历史
古代对大西洋的有关知识,均载于托勒密的地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