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在艾滋病病毒潜伏期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据国家卫健委对外发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报告死亡数第一的传染病是艾滋病,死亡数超1.8万。
病因
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 非洲 ,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 病例报告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 大洲 。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患病入住 北京协和医院 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 带状疱疹 、口腔霉菌感染、 肺结核 ,特殊 病原微生物 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孢子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并发生长期消耗,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临床表现
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 性生活 较活跃的年龄段。在感染艾滋病后往往患有一些罕见的疾病如肺孢子虫肺炎、弓形体病、非典型性分枝杆菌与真菌感染等。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珠菌感染,出现 单纯疱疹 、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 便血 、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 胸痛 、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
1.一般症状
持续发烧、虚弱、 盗汗 ,持续广泛性全身 淋巴结肿大 。特别是颈部、 腋窝 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明显。淋巴结直径在1厘米以上,质地坚实,可活动,无疼痛。体重下降在3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呼吸道症状
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3.消化道症状
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4.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搐、 偏瘫 、痴呆等。
5.皮肤和黏膜损害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及溃烂。
6.肿瘤
可出现多种恶性肿瘤,位于体表的卡波济肉瘤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疹、 丘疹 和浸润性肿块。
检查
1.机体免疫功能检查
主要是中度以上细胞免疫缺陷包括:CD4T淋巴细胞耗竭,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减少,CD4<200/μl,CD4/CD8<1.0,(正常人为1.25~2.1),迟发型变态反应皮试 阴性 ,有丝分裂原刺激反应低下。NK细胞活性下降。
2.各种致病性感染的病原体检查
如用PCR方法检测相关病原体,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3.HIV抗体检测
采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检测法、免疫印迹检测法、放射免疫沉淀法等,其中前三项常用于筛选试验,后二者用于确证试验。
4.PCR技术检测HIV病毒。
诊断
1.急性期
诊断标准:病人近期内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即可诊断。80%左右HIV感染者感染后6周初筛试验可检出抗体,几乎100%感染者12周后可检出抗体,只有极少数患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或6个月后才检出。
2.无症状期
诊断标准:有流行病学史,结合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或仅实验室检查HIV抗体阳性即可诊断。
3.艾滋病期
(1)原因不明的持续不规则发热38℃以上,>1个月;
(2)慢性腹泻次数多于3次/日,>1个月;
(3)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4)反复发作的口腔白念珠菌感染;
(5)反复发作的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6)肺孢子虫肺炎(PCP);
(7)反复发生的细菌性肺炎;
(8)活动性结核或非结核分枝杆菌病;
(9)深部真菌感染;
(10)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11)中青年人出现痴呆;
(12)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13)弓形虫脑病;
(14)青霉菌感染;
(15)反复发生的败血症;
(16)皮肤黏膜或内脏的卡波济肉瘤、淋巴瘤。
治疗
整体对策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 病毒载量 ;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随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痊愈
艾滋病被发现的40年时间里,全球仅两位患者确认治愈,即均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在2020年7月的第23届国际艾滋病大会上,来自巴西圣保罗联邦大学的临床研究人员公布巴西一名男子可能已成为第一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即得到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2020年8月26日,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美国麻省总医院、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拉根研究所,哈佛大学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 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等研究团队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题为“Distinct viral reservoirs in individuals with spontaneous control of HIV-1”。该研究通讯作者为拉根研究所的免疫学家Xu Yu教授。
研究团队发现,在某些未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而能够控制病毒复制的HIV-1感染者中,病毒经常整合到 人类基因组 的特定区域,其中的病毒转录受到抑制。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究分析的一例患者可能实现了HIV的清除性治愈(sterilizing cure)。
预防
目前尚无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其方法是:
2.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 注射器 。
3.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5.使用 安全套 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 精液 、乳汁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新毒株
2019年11月6日,美国研究人员领衔的科研团队获得一种艾滋病病毒新毒株的基因组序列,在艾滋病病毒相关命名准则发布19年后首次确认新毒株。发表在美国《艾滋病杂志》上的研究论文显示,这种新毒株属于HIV-1型M群,被确认为L亚型。世界上大多数患者感染的艾滋病病毒毒株属于HIV-1型,其中M群最为常见。
相关报道
2020年7月6日,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发布报告称,由于各国内部和各国之间抗艾进展不均,2020年抗艾目标预计无法实现;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也会极大地影响抗艾工作。
2020年1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介绍,2019年中国新诊断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为15万例。其中,60岁及以上感染者人数3.7万例。老龄男性感染者数量与2010年相比翻了5番,成为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报告数年增长率最高群体。
2021年6月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敦促世界领导人在下周于纽约和网上同步举行的 联合国大会 艾滋病问题高级别会议上,通过一项关于艾滋病毒的大胆政治宣言,并承诺到2025年实现一系列新目标,以期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
2021年7月,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死亡数最高的传染病是艾滋病。
2022年2月15日,在科罗拉多丹佛举办的一个国际医学会议上,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首次“可能治愈”了一例女性HIV病毒感染者,病人已经停止药物治疗,同时血检已无HIV病毒迹象,并保持健康状态;这使其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三例艾滋病毒治愈病例。
2022年6月10日, 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 主任 考特尼·拉特雷 在联合国大会审查艾滋病问题进展会议上表示,为了消除艾滋病、战胜新冠疫情并“阻止未来的大流行病的出现”,世界需要确保全球获得拯救生命的卫生技术。
2022年7月27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22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危急关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发布,全新数据表明,2021年,艾滋病大流行导致平均每分钟1人死亡。尽管拥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机会性感染的预防、检测和治疗工具,2021年仍有65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2021年约有150万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比全球目标要多出100万例。
一名获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 白血病 的患者,在移植后9年、暂停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4年里,表现出对艾滋病病毒1型(HIV-1)的持续抑制。
一名来自德国的53岁男子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其体内的艾滋病病毒(HIV)已被清除。他是全球第三例艾滋病治愈者。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 李太生 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以中药雷公藤多苷改构研制的国家I类新药 羟基雷公藤内酯醇 ,对于长期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佳的艾滋病患者,可有效提升其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这一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是针对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难题的一大突破。
疫苗研发
2020年12月1日,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及公民平安保护监督局局长安娜·波波娃表示,俄罗斯已拥有艾滋病病毒原型疫苗。
2021年8月18日,美国启动艾滋病mRNA疫苗临床试验。
2021年8月,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开发一种新型的广谱中和抗体BiIA-SG有望成为有效预防和治愈艾滋病的药物。
2021年11月11日,日本国立生物医学创新、健康与营养研究所专家团队成功在食蟹猴身上开展了 艾滋病疫苗 试验。
费用报销
2021年, 大连 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纳入医保门诊大病报销范围。
引用来源
- •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今年目标无法实现,疫情影响抗艾工作 澎湃 2020-07-07
- • 关注艾滋病!老年群体感染人数9年翻5倍 男性占七成 扬子晚报 2020-12-01
- • 联合国:40年抗艾经验表明,到2030年可终结艾滋病 头条 2021-06-04
- • 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 2021-07-14
- • 老百姓一年跑了几次医院?花了多少钱?最新数据来了 今日头条-中国新闻网 2021-07-14
- • 法媒:美启动艾滋病mRNA疫苗临床试验|法国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新浪网 2021-08-20
- • 深港团队开发艾滋病新抗体:动物实验中能100%预防HIV 今日头条 澎湃新闻 2021-08-29
- • 日媒:日本专家在猴子身上成功试验艾滋病疫苗 界面新闻 2021-11-11
- • 大连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纳入医保门诊大病报销范围 今日头条 2021-12-01
- • 美科学家或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愈艾滋病毒 病人血检已无HIV病毒迹象 今日头条 2022-02-16
- • 联合国:世界必须“加快”努力,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 界面新闻 2022-06-11
- • 联合国:2021年全球65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艾滋病大流行应对进展停滞不前 界面新闻 2022-07-28
- • 干细胞移植或可抑制艾滋病病毒 今日头条-新华网 2023-02-21
- • 重磅!全球第三例艾滋病治愈者出现! 今日头条-每日经济新闻 2023-02-22
- • 突破!北京协和医院团队以雷公藤改构新药治疗艾滋病 今日头条-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