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尼埃病

医学 | 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

梅尼埃病是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儿童少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情绪、压力、内分泌及体质有关。典型体征: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波动性听力下降、 耳鸣 及耳闷胀感。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梅尼埃病可损害患者听力,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致聋,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预后部分可恢复良好,但复发率较高。双耳患病者占10%~50%。

疾病病因

梅尼埃病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1938年Hallpike和Cairns报告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膜迷路积水,目前这一发现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证实。然而膜迷路积水是如何产生的却难以解释清楚。目前已知的病因包括以下因素:各种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等)、损伤(包括机械性损伤或声损伤)、耳硬化症、 梅毒 、遗传因素、过敏、肿瘤(zhǒnցliú)、 白血病 及自身免疫病等。

DeSousa(2002)将由已知原因引起的膜迷路积水产生的前庭症状疾患称为梅尼埃综合征,而梅尼埃病则被认为是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

临床表现

典型的梅尼埃病有如下症状:

1.眩晕

多为突然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患者常感觉周围物体围绕自身沿一定的方向旋转,闭目时症状可减轻。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反射症状。头部的任何运动都可以使眩晕加重。患者意识始终清楚,个别患者即使突然摔倒,也保持着清醒状态。

眩晕持续时间多为数10分钟或数小时,最长者不超过24小时。眩晕发作后可转入间歇期,症状消失,间歇期长短因人而异,数日到数年不等。眩晕可反复发作,同一患者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不尽相同,不同患者之间亦不相同。且眩晕发作次数越多,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越长,间歇期越短。

2.耳聋

早期多为低频(125~500Hz)下降的感音神经性聋,可为波动性,发作期听力下降,而间歇期可部分或完全恢复。随着病情发展,听力损失可逐渐加重,逐渐出现高频(2~8kHz)听力下降。本病还可出现一种特殊的听力改变现象:复听现象,即患耳与健耳对同一纯音可听成两个不同的音调和音色的声音。或诉听声时带有尾音。

3.耳鸣

耳鸣可能是本病最早的症状,初期可表现为持续性的低调吹风样,晚期可出现多种音调的嘈杂声,如铃声、蝉鸣声、风吹声等等。耳鸣可在眩晕发作前突然出现或加重。间歇期耳鸣消失,久病患者耳鸣可持续存在。少数患者可有双侧耳鸣。

4.耳闷胀感

眩晕发作期,患耳可出现耳内胀满感、压迫感、沉重感。少数患者诉患耳轻度疼痛,耳痒感。

疾病症状

梅尼埃病患者可出现眩晕、听力障碍、耳鸣、同侧头及耳内闷胀感等症状。

眩晕通常无任何先兆而突然发作剧烈的旋转性眩晕,常从睡梦中惊醒或于晨起时眩晕发作。发作时有恶心、呕吐、出冷汗、颜面苍白及血压下降等。数小时或数天后,眩晕症状逐渐消失。

听力障碍

听力为波动性感音性耳聋,在早期眩晕症状缓解后,听力可大部分恢复,但无法完全恢复至发作前水平,可因多次反复发作而致 全聋

耳鸣

为症状发作前的可能先兆,耳鸣为高音调,可能轻重不一,在发作前患者可能耳鸣加重,发作停止,耳鸣可逐渐消失。

同侧头及耳内闷胀感

多数患者有此症状,或感到头重脚轻。

疾病检查

1.听力学检查

(1) 纯音测听 可了解听力是否下降,听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质。早期多为低频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曲线呈轻度上升型。多次发作后,高频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可呈平坦型或下降型。纯音测听还可以动态观察患者听力连续改变的情况。

(2)耳蜗电图该检查可客观了解 膜迷路 中是否存在积水。-SP/AP振幅比值>0.37具有诊断意义,可间接表明有膜迷路积水存在。

(3) 耳声发射 可首先反映早期梅尼埃病患者的 耳蜗 功能状况,当本病早期纯音测听未发现异常时,瞬态耳声发射可减弱或引不出。

2. 眼震电图

发作高潮期,可见自发性眼震,可观察到或用眼震电图记录到节律整齐、强度不同、初向患侧继而转向健侧的水平性自发眼震和位置性眼震,在恢复期眼震转向健侧。间歇期自发性眼震及各种诱发实验结果可能正常。

3.甘油实验

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膜迷路积水。因甘油渗透压高,且分子直径小于细胞质浆膜小孔直径,可弥散到内耳 边缘细胞 ,增加了细胞内渗透压,使内 淋巴液 中的水分经细胞通路进入 血管纹 的血管中,达到减压作用。

4.前庭功能实验

(1)冷热试验早期患侧前庭功能可正常或轻度减退,多次发作后可出现健侧的优势偏向,晚期出现半规管轻瘫或功能丧失。

(2)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可出现振幅、阈值异常。

(3)Hennebert征 镫骨足板 与膨胀的球囊粘连时,增减外耳道气压时可诱发眩晕与眼震。梅尼埃病患者Henenbert征可出现阳性。

5.影像学检查

颞 骨CT检查可显示前庭水管狭窄。特殊造影下的内耳膜迷路MRI可显示部分患者内淋巴管变细。

6.免疫学检查

部分患者有HSP70抗体和68kD抗原抗体。

疾病诊断

目前梅尼埃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全面的检查和仔细的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眩晕的疾病后,可作出临床诊断。

症状体征:梅尼埃病患者可出现眩晕、听力障碍、耳鸣、同侧头及耳内闷胀感等症状。

听力检查:听力图上听力曲线呈平坦型。晚期高频听力下降明显,听力图上听力曲线呈下降型。早期出现听觉重振现象是本病的特征。可有言语识别率下降。

前庭功能检查:前庭功能检查早期冷热试验结果正常或轻度异常。反复发作的患者出现前庭功能减退。

甘油试验阳性。

耳蜗电图检查有迷路积水。

磁共振检查 :可显示前庭导水管异常,如阻塞或狭窄。

确诊梅尼埃病之前,应排除各种引起眩晕等疾病,如中枢系统疾病、前庭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疾病等。

1.中枢性疾病

听神经瘤、 多发性硬化 、动脉瘤、小脑或脑干肿瘤、颈性眩晕、Amolk-Chiat畸形、一过性发作性脑缺血、脑血管意外、脑血管供血不足等,尤其在急性发作眩晕时,应首先除外神经内科的急症,如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后循环缺血 ,脑血管病变等。

2.外周性疾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炎、前庭药物中毒、迷路炎、突发性聋、Hunt综合征、耳硬化症、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外淋巴瘘等。

3.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Cogan综合征、血液病、自身免疫病等。

4.其他系统性疾病

如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等。

疾病治疗

由于梅尼埃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目前尚无使本病痊愈的治疗方法。目前多采用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内耳微循环、解除迷路积水为主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1)前庭神经抑制剂多用于急性发作期,可减弱前庭神经核的活动,控制眩晕。常用者有地西 泮 、苯海拉明、地芬尼多等。

(2)抗胆碱能药如山 莨 菪 碱和东莨菪碱等,可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

(3)血管扩张药可改变缺血细胞的代谢、选择性舒张缺血区血管,缓解局部缺血。常用者有氟桂利 嗪 (西比灵)、 倍他司汀银杏叶片 等。

(4)利尿脱水药可改变内耳液体平衡,使内淋巴减少,控制眩晕。常用者有双氢克尿噻、乙 酰 唑胺等。

(5) 糖皮质激素 基于免疫反应学说,可应用 地塞米松 、泼尼松等治疗。

(6)维生素类如为代谢障碍、维生素缺乏导致,可予维生素治疗,常用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等。

2.中耳加压治疗

实验研究表明,中耳压力变化可影响内耳的压力与流动。2001年瑞典Densert报告应用便携式中耳加压器(Meniett装置)治疗梅尼埃病,可短期或长期控制患者眩晕症状。

3.化学性迷路切除术

指利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破坏内耳前庭功能,达到治疗眩晕的目的。所用药物主要为链霉素及 庆大霉素 。可全身及鼓室内用药。

(1)全身用药根据Langman(1990)报告,全身静脉滴注链霉素方式,可治疗双侧梅尼埃病,缓解眩晕症状。

(2)鼓室内注药利用圆窗膜的半渗透原理,鼓室注射的药物可通过 渗透作用 进入内耳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庆大霉素鼓室内注射已成为常用方法,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并发症为听力下降。

4.手术治疗

梅尼埃病经药物疗法失败后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种类较多,如内淋巴囊手术(内淋巴囊减压术、内淋巴囊分流术);星状神经节封闭术;因眩晕而丧失工作、生活能力者,患儿听力丧失者,可选择迷路切除术、前庭神经切断术等。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依据听力、眩晕等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方式等决定。例如年轻人和需要就业的患者选择手术比退休老人更有好处。而前庭破坏术式术后可发生平衡障碍,不适于高处工作的患者。

根据是否保存前庭功能及听力,手术可分为保守性内淋巴囊手术、部分破坏性手术和破坏性手术。

疾病危害

损害患者听力,导致听力下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

容易引发耳聋,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反复出现眩晕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疾病预后

梅尼埃病的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很多,如年龄、是否有症状及并发症、基础身体状况等。

早期、规范治疗,可以较好缓解病情,保存和提高患者听力。

疾病预防

清淡饮食 ,增强体质,保持心理健康,保持合理规律的生活方式。

调整 好心态 ,保持心情放松,学会调节压力。

疾病护理

低盐饮食 及清淡饮食:建议患者减少盐分摄入。适当控制摄入水量。避免劳累及生活不规律。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抑郁等不良情绪。保证充足睡眠。疾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灯光照射及强声刺激。疾病间歇期建议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忌烟、酒、浓茶、咖啡等。避免接触过敏原,控制全身过敏性疾病。积极治疗全身伴随疾病。 梅尼埃病

引用来源

中文名
梅尼埃病
外文名
Meniere disease,MD
别名
内耳眩晕症、美尼尔病
是否传染病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显状部位
耳朵
原因
目前仍不明确
多发人群
30~50岁的青年人、中年人
常见症状
反复发作的眩晕、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