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ACCUMULATOR)是 压缩机 的重要部件,起到贮藏、气液分离、过滤、消音和制冷剂缓冲的作用。
用途
它是由筒体(BODY)、 进气管 (INLET PIPE)、 出气管 (OUTLET PIPE)、滤网(SCREEN)等零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
储液器是配装在 空调蒸发器 和压缩机吸气管部位,是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保护部件。
在空调系统运转中,无法保证制冷剂能全部完全汽化;也就是从 蒸发器 出来的制冷剂会有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储液器内,由于没有汽化的液体制冷剂因本身比气体重,会直接落放储液器筒底,汽化的制冷剂则由储液器的出口进入压缩机内,从而防止了压缩机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
储液器部件在使用运转中,为避免管路中的杂质直接进入压缩机内,所以在储液器进气管到出气管之间会安装一滤网,防止了杂质进入压缩机的可能。
压缩机的长期运转,其内部会有一定的润滑
机油
随汽化的制冷剂排出,通过管路会进入储液器筒体内,由于焊接在储液器筒体底部的出气管有加工一“
回油
孔”,所以沉淀在筒体底部的润滑机油通过压缩机的吸力作力,又回储液器的出气管又进入压缩机内,从而对压缩机又起到润滑保护作用。
工作条件 :
适用 介质 |
R407C |
R410A |
|
最高工作压力,MPa |
2.94 |
3.45 |
4.15 |
工作温度,℃ |
-30~+120 |
组成
名称 |
材料 |
备注 |
出气管 |
TP2M\TP2Y |
紫铜软管\紫铜硬管 |
下筒体 |
ST12 \SPCC |
|
出气接管 |
Q195 |
钢管 |
固定板 |
SPCC |
冷轧钢板 |
上筒体 |
ST12\SPCC |
冷轧钢板 |
滤网组件 |
0Cr18Ni9+SPCC |
不锈钢网丝+冷轧钢板 |
进气管 |
TP2Y |
紫铜硬管 |
分析:
进气管:进气管材料为紫铜(TP2Y)与空调蒸发器端紫铜管连接的一种连接管。承受压力相对较高。
滤网
组件:滤网的作用主要过滤,防止空调系统内部一些不溶解成分流入压缩机内使压缩机受损。
网布
采用
不锈钢材料
,网架采用
SPCC
深冲钢板
。上、下筒体:尺寸决定储液容积,壁厚与直径关联,材料采用SPCC深冲钢板。固定板:固定储液器内部出气管(接管),材料采用SPCC深冲钢板。出气管:材料为紫铜(TP2Y\TP2M)与
压缩机气缸
吸气端紫铜管连接的一种连接管。承受压力相对较低。
要求
1.气密性:4.15MPa下保压5分钟无泄漏;
2.内部杂质含量:与制冷剂接触表面的杂质含量不大于80mg/m
3.耐压强度:在6.23MPa下无变形和渗漏;
4.破坏压力:在9.35MPa下无渗漏或破裂;
5. 晶粒度 :焊接部位 铜管 平均晶粒度不大于0.15mm;
6.储液器内部:不含 氯离子 、水份含量要求在10g/m以下;
7.隐含要求:满足客户再次焊接要求:铜管上无氧化、异物等、焊接处 钎料 熔点、渗透情况;外表满足喷涂要求导电性能良好等。
固定
储液器各部件间一般采用钎焊的连接方式固定。因为 钎焊 是采用液相温度(熔点)比母材固相温度低的金属材料作为钎料,将零件和钎料加热到钎料熔化,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溶解和扩散而实现连接零件的方法。
钎焊的优点
a)、钎焊接头平整光滑,外形美观。
b)、钎焊加热温度较低,对母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较小。
c)、焊件变形较粘,尤其是采用均匀加热(如炉中钎焊、自动 火焰钎焊 )的钎焊方法,焊件的变形可减小到程度,易保证焊件的尺寸要求。
d)、某些钎焊方法一次可焊成几十条或成百条钎缝, 生产率 高。(盐浴钎焊、自动火焰钎焊、炉中钎焊)
缺点
a)、钎焊接头强度比较低。
b)、耐热能力比较差。
c)、装配要求比较高。
工艺要求
1.间隙:上下筒体间过盈配合设计 过盈量 :0.05~0.4mm( 圆度误差 )
滤网和筒体间过盈配合设计过盈量:0.05~0.3mm(圆度误差)
出气接管和下筒体间过盈配合设计过盈量:0.15~0.3mm(圆度误差)
消音板(固定板)与筒体间过盈配合设计过盈量:0.05~0.3mm(圆度误差)
进气管与上筒体翻孔间火焰焊接设计间隙:0.05~0.15mm
出气管与出气接管间火焰焊接设计间隙:0.15~0.25mm
2.钎料:上、下筒体、接管、固定板、滤网同种材料间钎料-紫铜BCu
上、下筒体、接管与进、出气管异种材料间钎料- 黄铜 BCu60ZnSn-R
3.钎焊温度: 紫铜 BCu熔点1083°,钎焊温度1130°;黄铜 BCu 60ZnSn-R熔点897°,钎焊温度950°
4.表面 清洁度 :酸洗或清洗、戴手套、防尘
5、 钎剂 :钎焊时使用溶剂,作用在于清除钎料和母材表面氧化膜,并保护焊件和液态钎料在钎焊过程中免于氧化,改善液态钎料对焊件的润湿性。要求比钎料的熔点低50-100度。黄铜火焰焊用FZ-938E
材料
1.铜管:T2主要成分99.9%Cu,拉制铜管GB/T17791-1999。铜熔点1083度、塑性、导电性、导热性好;线膨胀系数900度19.3/10,加工工艺: 电解铜 -熔炼-铜锭-剥皮-挤压-拉制
2.钢板:SPCC、ST12、 ST14 、SPHC深冲钢板,塑性大于28%, 抗拉强度 大于270MPa。熔点1400-1500度,线膨胀系数1000度以上17.6/10
3. 钢管 : 高频焊管 SPCC、Q195。加工工艺: 钢板 -纵剪-卷形-高频焊-去焊筋-整形
4.网布:不锈钢丝0Cr18Ni9,GB/T5330-2003,目数(25.4mm网孔数)。
质量问题剖析
发生区域 |
问题描述 |
原因 |
排除对策 |
拉伸 |
末道拉伸光亮圈不完整(无光亮圈) |
凸凹模间隙偏大;前道拉伸压边力偏大导致壁厚薄;本道压边力偏大;圆片过大;钢板壁厚不均匀; |
凸模外径加大或凹模 内径 改小;前道拉伸压边力调小;本道压边力调小;圆片改小;更换钢板; |
拉伸开裂 |
圆片有缺角或前道拉偏;凹模过渡圆角R偏小;钢板塑性差;多道拉伸应力过大开裂或拉伸系数小; 热轧板 前后道拉伸间隔时间长;润滑不够;前道或本道 拉伸起皱 ; |
将圆片有缺角或前道拉偏产品挑出;凹模过渡圆角修成R9或以上;3、更换钢板; 4、多道拉伸 中间退火 或调整拉伸系数; 5、热轧板前后道拉伸连续进行; 6、添加或更换 润滑油 ; 7、调整压边; |
|
拉伸外表毛 |
润滑不够;凸凹模间隙偏小;压边不合理; |
1、添加润滑油; 2、凸模外径加大或凹模内径改小; 3、调整压边; |
|
冲翻开裂 |
1、冲孔间隙调小; 2、降低翻边高度; 3、装正翻边模; |
||
冲翻直段不直 |
翻边过渡圆弧偏大;翻边凹模内孔大;翻边凸模过渡圆弧大 |
1、过渡圆弧改小或增加整形工序; 2、改小 凹模 内径; |
|
装配 |
装配歪斜 |
装配模间隙大;上下模未导正; |
1、筒体外径加严控制; 2、修正装配模保证导正; |
钎焊 |
钎焊歪斜 |
上下筒体有效配合段短;装配歪斜;钎焊上下筒体工装垫放不平;上下筒体配合间隙大或材料不匹配;网带运行抖动幅度大; |
1、有效配合长度6mm以上; 2、全检保证装配不歪斜; 3、制作工装,避免“ 悬臂梁 ”; 4、上下筒体过盈配合、更换钢板材料; 5、维修 钎焊炉 使网带平稳运行; |
钎焊断焊 |
筒体脏或防锈剂影响;氨分解气流量小;3、装配歪斜; 4、上下筒体配合段光亮带不全; 5、上下筒体配合处椭圆大、尺寸超差; 材料不匹配;温度低、网速快;焊环未紧贴焊缝或下筒体长挤掉焊环; |
1、重新清洗或酸洗; 2、分解气调大使进料口外有火焰; 3、全检保证装配不歪斜 4、调整上下筒体拉伸使光亮带完整; 5、保证尺寸; 6、更换材料; 7、调高 硅碳棒 功率,网速降低; 8、焊环套平、调整下筒体长度; |
|
钎焊流焊 |
温度高、网速慢;钎料未紧贴焊缝;钎料过多;筒体或接管毛, 毛细管 作用太强; |
1、调整参数; 2、钎料紧贴焊缝; 3、减少钎料长度或改小直径; 4、控制表面粗造度; |
|
钎焊筒体油污 |
冷却段内壁脏;钎焊炉停用后新开启使用; |
1、用 清洁球 清理冷却段内壁; |
|
火焰焊 |
滤网发绿 |
分解气流量不够;冷却段水温过高;出料去水平位置偏高; |
1、各区分 解气 流量加大; 2、调节冷却段进水压力; 3、适量抬高进料口门高度; |
火焰焊焊料不填缝 |
温度低,送丝太早; 助焊剂 少或未发挥;焊接部氧化或有异物; |
1、预热时间加长、 火焰温度 提高; 2、添加助焊剂或助焊剂罐加热; 3、锉掉氧化层再焊; |
|
流焊多 |
筒体高度不一致或底座定位高度不一致;火焰架晃动;送丝枪间隙大;温度低,送丝太早;送丝位置不合理;送丝量过多;外倒角过大; |
1、严格控制筒体总长和底座定位高度一致; 2、锁紧螺栓、调整导轨间隙; 3、更换送丝枪头; 4、更改参数; 5、调整送丝位置; 6、减少送丝时间; 7、外倒角不倒角且适量加大内倒角; |
|
焊缝开裂 |
1、焊缝呈固态后转到冷却去; 2、更换焊料; |
||
焊接部位发黑 |
助焊剂少或未发挥;冷却后再补焊品;预热时间过长;添加膏状钎剂过多; |
1、添加助焊剂或助焊剂罐加热; 2、 补焊 品直接补焊不冷却; 3、减短预热时间; 4、不加或少量添加膏状钎剂; |
|
滤网发黑 |
1、 氮气 流量太大; |
1、氮气流量减小; |
|
配管内部不亮 |
氮气流量太小;冷却管道未对正配管; 充氮 方式不合理; |
氮气流量加大;冷却管道正对配管且时间足够;多孔到全面积充氮保护(充氮小孔斜) |
|
焊料渗透不够 |
间隙太小;加热部位不合理;加热时间短; |
增大间隙;加热部位调整至筒体部;延长加热时间或增加返丝时间; |
|
焊接泄漏 |
虚焊、断焊——加热温度低;焊料渗透不均匀——加热火焰不均匀;焊缝开裂——见上;气孔——母材或钎料脏;间隙过大; |
调整加热位置和参数;火焰枪头调整均匀布置;见上;去除脏污,筒体防尘;间隙减小; |
|
出气管中心距不良 |
焊接芯棒 定位尺寸 超差;底座内径太大;套管时端面未贴牢;配管中心距加工不良; |
芯棒 定位尺寸修理;间隙合理调整;套管时端面必须贴牢;全检配管中心距尺寸; |
|
配管歪斜 |
焊接芯棒定位长度偏短;底座内径太大;无定位或 夹紧装置 ;未校正; |
进气管焊接芯棒定位长度加长;底座内径改小;增加定位或夹紧装置;要求套管工校正; |
|
水检 |
水检出气管中心距不良 |
水检压力高;工装调整不当;“O”形圈与出气管间隙大; |
适当降低水检压力或采用快速夹头;工装调整;出气管能插入即可; |
配管歪斜 |
工装调整不当;产品未放平;“O”形圈与出气管间隙大; |
工装调整;产品放平;出气管能插入即可; |
|
储液器进水 |
1、“O”形圈泄漏或掉出来; 2、产品排气后仍浸在水中; 3、产品掉入水检槽; 4、出气管口朝上水带入; |
更换“O”形圈;产品先从 水槽 取出后排气;避免产品掉入水检槽;出气管口朝下; |
|
包装 |
产品外表生锈 |
手汗;产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周转箱 或工装脏;产品周转环境湿度大;筒体钎焊前已经生锈;产品经多次加热冷却; |
戴防汗手套作业;加快流转速度,控制在2小时以内;注意清洁;产品装封闭袋周转或关门关窗降低湿度;装配前去锈后再装配钎焊;避免补焊; |
产品内表生锈 |
产品内部水气残留;产品长时间暴露在环境湿度大空气中;产品经多次加热冷却; |
调节钎焊炉气氛或增加 抽真空 ;加快流转速度,控制在2小时以内;避免补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