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党

组织机构 | 政党 | 奥地利的政党之一

奥地利人民党(Austrian People's Party or Österreichische Volkspartei)简称“ÖVP”。前身是1887年建立的奥地利基督社会党,其政治理念以及选民阶层大致与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 相同。

人民党于1945年奥地利第二共和国建立时组成,至今为止与另一大党 奥地利社会民主党 一直是奥地利政坛的两大政党之一。

内容

奥地利人民党( Austrian People's Party or Österreichische Volkspartei )简称“ÖVP”。奥地利现执政党。前身是1887年建立的奥地利基督教社会党,1945年改用现名。现任党主席塞巴斯蒂安·库尔茨(Sebastian Kurz)。

纲领

奥地利人民党支持 保守主义 ,在尊重传统与稳定社会秩序的纲领上运作。他们明确表达出对部分议题的冷感,如奥地利未完成的政教分离,并怀疑积极 平权措施 、性少数问题与其他社会工程。多数时期,人民党明确表示自己是天主教与反社会主义政党;四十年通喻(Quadragesimo Anno)所定义的辅助原则(Subsidiarity)理想被认为是该党议程的基石之一。

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民党表示自己是“奥地利人政党”(die österreichische Partei),中间派政党(Partei der Mitte)。人民党长久的独自执政或与奥地利社会民主党(SPÖ)组成中间派联合政府。人民党在这个时期的经济政策可称为社会市场经济。

今日在经济政策方面,奥地利人民党主张 经济自由化 ,赞成缩减奥地利较大的公共部门、社会福利改革、解除管制(Deregulation)。外交政策方面,该党强力支持欧洲整合。过去二十年,人民党与其他相似的保守政党相比,较为偏向环境保护主义的立场。

支持对象

奥地利人民党的支持群众主要来自白领阶级、大型与小企业主、农民。特别的是该党获得奥地利多数公务人员的支持,由于奥地利的政府官僚规模与范围,这是十分庞大且具影响力的团体。相对而言,蓝领阶级较为支持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或 奥地利自由党

起源

奥地利人民党的前身是1893年由 维也纳 市长卡尔·吕格尔(Karl Lueger)所成立的保守及极具争议的右派 民粹主义 政党基督教社会党。创立初期的人民党多数党员来自于 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 所领导的祖国阵线, 陶尔斐斯 在德奥合并前也是基督教社会党党员。德奥合并后遭封禁。现今的人民党是在1945年奥地利独立后随即成立。人民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在议会两院拥有席次。在议会席次上,人民党一直是议会第一或第二大党,因此该党时常领导内阁或与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

州级

在州层级上,人民党长期在下奥地利州、 上奥地利州 、萨尔斯堡州、 施蒂利亚州 、提洛州和福拉尔贝格州等农业州执政。但在 维也纳州 和天主教较不强势的农业州布根兰州与 克恩顿州 相对弱势。2004年,人民党失去萨尔斯堡州第一大党地位。隔年再失去施蒂利亚州第一大党宝座。

联邦政府

人民党自二战后长期与 社民党 组建联合政府。

1999年 奥地利议会 选举后,人民党于2000年与当时的右派民粹政党奥地利自由党党魁 约尔格·海德尔 组成 执政联盟 。这引起欧洲各国的愤怒,欧盟14个成员国对奥地利联邦政府实行非正式的外交制裁。数个月后,三位前欧洲总理所组成的调查代表团调查结果让这些国家撤销制裁行动。

2002年奥地利议会选举,人民党在总理 沃尔夫冈·许塞尔 带领下,以42.27%的得票率获得胜利。海德尔的 自由党 则衰退至10.16%。

2006年奥地利议会选举,人民党挫败,在经历多次协商后同意与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组成执政联盟,新任党魁威廉·莫尔特勒(Wilhelm Molterer)出任财政部长兼副总理,社民党党魁 阿尔弗雷德·古森鲍尔 就任总理。

2008年奥地利议会选举,人民党与 社会民主党 维持执政联盟,由于人民党在某些议题上坚持本身的观点使得公众批评日益增加(例如学校制度改革)。不愿意与盟友社民党进行谈判或协商引起评论家与对手的政治讽刺。

人民党是2009年 欧洲议会选举 的赢家,得票率30.0%,拿下6席。

选举主席

2017年5月1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奥地利外长库尔茨当选人民党主席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奥地利外长库尔茨14日在人民党高层会议上当选该党主席,接替几天前突然宣布将辞去党内外职务的米特勒纳。

外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