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炎是一类多发于青年人的骨科疾病。脊柱炎的病因尚无定论,大多认为脊柱炎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初期表现为下腰部疼痛。脊椎炎首先侵蚀骶髂关节,逐渐向上蔓延,使脊椎各关节韧带钙化。X线显示椎间隙消失,脊椎呈竹节样变。早期不易发现,晚期背部疼痛加重,不能久坐,最后形成严重驼背,颈项强直,不能直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脊柱炎可能出现退行性脊椎滑脱、隐性脊柱裂、脊柱裂和有关畸形。疾病的早期治疗效果最好,中期以理疗康复为主,后期预后较差。
就诊科室
骨科、风湿免疫科、康复科
病因
脊柱炎的病因尚无定论,大多认为脊柱炎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
目前本病病因未明,尚无一种学说能完满解释脊柱炎的全部表现,很可能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受环境因素(包括感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致病。
创伤、内分泌、代谢障碍和变态反应等亦被疑为发病因素。
症状
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僵硬为主。
脊柱炎并不仅局限于脊柱关节病变,大多数可有全身各大关节受到侵犯。
不同关节受累产生与该关节部位有关的疼痛与症状。
髋关节受累时患者可述髋部疼痛,但有的患者通常诉说病侧腹股沟疼痛,早期可出现髋关节曲屈和活动功能受限。
膝关节可发生屈曲挛缩畸形,虽然少见,但也是此病致残的原因之一。
其他足趾关节可发生红肿疼痛,但遗有畸形者少见。
指关节肿胀疼痛为最少见。
此外,少数尚可见侵犯颞颌关节、肋椎关节、胸锁关节,出现疼痛、肿胀或压痛,肋椎关节受累尚可出现胸疼和呼吸减弱,也可刺激肋间神经,引起肋间神经痛。左侧肋间神经痛,有误诊为心绞痛者,值得注意鉴别。
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沉多增块,类风湿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X线检查
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强直,骶髂关节蚕蚀样改变,部分韧带骨质破坏,方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晚期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脊椎强直驼背,呈竹节样变。
诊断
医生诊断脊柱炎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等。
以两骶骼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和僵硬为主,持续3个月以上。
早、中期患者,腰椎、胸廓扩张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椎强直、驼背固定。
实验室检查:血沉多增快,类风湿因子多阴性,HLA-B27多强阳性。
X线检查:早期脊椎周围关节突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中期脊椎活动受限强直,骶髂关节蚕蚀样改变,部分韧带骨质破坏,方椎小关节间隙模糊;晚期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脊椎强直驼背,呈竹节样变。
鉴别诊断
脊柱炎需与腰骶关节劳损、骨关节炎、Forestier病、结核性脊椎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病、Reiter综合征和牛皮癣关节炎、肿瘤等相鉴别。
腰骶关节劳损
慢性腰骶关节劳损表现为持续性、弥漫性腰痛,以腰骶部最重,脊椎活动不受限,X线无特殊改变。急性腰骶关节劳损,疼痛因活动而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骨关节炎
常发生于老年人,特征为骨骼及软骨变性、肥厚,滑膜增厚,受损关节以负重的脊柱和膝关节等较常见。累及脊椎者常以慢性腰背痛为主要症状,与脊柱炎易混淆。但本病不发生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无全身症状,X线表现为骨赘生成和椎间隙变窄。
Forestier病(老年性关节强直性骨肥厚)
脊椎亦发生连续性骨赘,类似脊柱炎的脊椎竹节样变,但骶髂关节正常,椎间小关节不受侵犯。
结核性脊椎炎
临床症状与脊柱炎相似,但X线检查可资鉴别。结核性脊柱炎时,脊椎边缘模糊不清,椎间隙变窄,前楔形变,无韧带钙化,有时有脊椎旁结核脓肿阴影存在,骶髂关节为单侧受累。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RA女性多见,通常先侵犯手足小关节,且呈双侧对称性,骶髂关节一般不受累,如侵犯脊柱,多只侵犯颈椎,且无椎旁韧带钙化,有类风湿皮下结节,血清RF常阳性,HLA-B27抗原常阴性。
肠病性关节病
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Whipple)都可发生脊柱炎,且肠病性关节病受累关节和X线改变与脊柱炎相似而不易区别,因此需要寻找肠道症状和体征,以资鉴别。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结肠粘膜溃疡、水肿及血性腹泻等;局限性肠炎表现为腹痛、营养障碍及瘘管形成等;Whipple病表现为脂肪泻、急剧消瘦等,都有助于原发性疾病的诊断。肠病性关节病HLA-B27阳性率低,Crohn病病人肠灌注液IgG增高,而脊柱炎病人肠灌液中IgG 基本正常。
Reiter综合征和牛皮癣关节炎
两病均可发生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但脊柱炎一般发生较晚,较轻,椎旁组织钙化少,韧带骨赘以非边缘型为主(纤维环外纤维组织钙化),在相邻两椎体间形成部分性骨桥与脊柱炎的竹节样脊柱不同;骶髂关节炎一般为单侧性或双侧非对称损害,牛皮癣关节炎则有皮肤银屑病损害等可代鉴别。
肿瘤
肿瘤亦可引起进行性痛痛,需作全面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误诊。
治疗
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炎症,减轻或缓解症状,维持正常姿势和最佳功能位置,防止畸形。要达到上述目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包括教育病人和家属、体疗、理疗、药物和外科治疗等。
一般治疗
该病治疗从教育病人和家属着手,使其了解疾病的性质、大致病程、可能采用的措施以及将来的预后,以增强抗病的信心和耐心,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密切配合。
注意日常生活中要维持正常姿势和活动能力,如行走、坐位和站立时应挺胸收腹,睡觉时不用枕或用薄枕,睡硬木板床,取仰卧位或俯卧位,每天早晚各俯卧半小时。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活动。工作时注意姿势,防止脊柱弯曲畸形等。
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的心理;戒烟酒;按时作息,参加体育锻炼。
了解药物作用和副作用,以利配合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对各种慢性疾病均有好处,对脊柱炎更为重要。
可保持脊柱的生理弯曲,防止畸形。
保持胸廓活动度,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保持骨密度和强度,防止骨质疏松和肢体废用性肌肉萎缩等。
病人可根据个人情况采取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如新的疼痛持续2小时以上不能恢复,则表明运动过度,应适当减少运动量或调整运动方式。
物理治疗
理疗一般可用热疗,如热水浴、水盆浴或淋浴、矿泉浴等,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有利于关节活动,保持正常功能,防止畸形。
药物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
有消炎镇痛、减轻僵硬和肌肉痉挛作用。副作用为胃肠反应、肾脏损害、延长出血时间等。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更应特别注意。
柳氮磺胺吡啶(SSZ)
SSZ是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SP)的偶氮复合物,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脊柱炎。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皮疹、血象及肝功改变等,但均少见。用药期间宜定期检查血象及肝肾功能。
甲氨蝶呤
口服和静脉用药疗效相似。副作用有胃肠反应、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等,用药期间定期查肝功和血常规,忌饮酒。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一般情况下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脊柱炎,但在急性虹膜炎或外周关节炎用NSAIDs治疗无效时,可局部注射或口服。
雷公藤多苷
国内最初用雷公藤酊治疗脊柱炎,有消炎镇痛作用,疗效较酊剂好,服用方便。副作用有胃肠反应、白细胞减少、月经紊乱及精子活力降低等,停药后可恢复。
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等(如益赛普、阿达木单抗等)是目前治疗脊柱关节疾病的最佳选择,有条件者应尽量选择。
手术治疗
严重脊柱畸形,待病情稳定后可作矫正手术,腰椎畸形者可行脊椎截骨术矫正驼背。对颈7胸1截骨术可矫正颈椎严重畸形。
危害
可能出现退行性脊椎滑脱、隐性脊柱裂、脊柱裂和有关畸形。
预后
疾病的早期治疗效果最好,中期以理疗康复为主,后期预后较差。
预防
要减少久躺、久坐的坏习惯,多运动,锻炼腰肌。
根据季节,适时的添加衣服,保暖好腰部,防止受寒、受风。
注意睡眠的姿势,睡觉时,平躺时,用毛巾类的东西,垫在腰部,使腰部稍微抬起,这样会保护腰椎的生理曲度。
在学习、工作时的坐姿,尽量做到挺胸收腹,坐姿挺拔,(这个姿势一般人很难持续下去,可以坐直一会儿、歇一会,再做,再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