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生活服务 | 食品 | 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

小米(学名:Setaria italica var. germanica (Mill.) Schred.)又称为粟,北方称谷子,谷子脱壳为小米,其粒小,直径1mm左右。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等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黏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

形态特征

一年生。须根粗大。秆粗壮,直立,高0.1-1米或更高。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毛以近边缘及与叶片交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厘米,宽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缍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厘米,宽1-5厘米,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多变异,主轴密生柔毛,刚毛显著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毫米,黄色、桔红色或紫色;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二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一外 稃 与小穗等长,具5-7脉,其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二外稃等长于第一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一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叶表皮细胞同 狗尾草 类型。 小米

分布范围

小米的主产区在中国,占全世界产量的80%,其次是印度,中国有23个省区种植谷子,其中冀、鲁、豫三省占全国产量64.3%。

生长环境

小米生育期仅80d到130d之间,具有耐旱、贫瘠土壤和耐储藏的优势,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

营养分析

小米营养价值高,营养全面均衡,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 氨基酸 、脂肪及 脂肪酸 、维生素、矿物质等。

碳水化合物

小米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2.0%~79.5%,主要成分是淀粉(约为59.4%~70.2%),其中80%~85%为 支链淀粉 。小米淀粉中约含2.9%的 抗性淀粉 。小米中还原糖为1.5%, 非淀粉多糖 占总碳水化合物的20%~30%。

蛋白质

小米中蛋白质含量为4.88%~15.58%,小米蛋白是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 苯丙氨酸 和其他必需氨基酸的丰富来源,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占总氨基酸的44.70%。

脂肪和脂肪酸

小米中总脂质含量为5.2%(游离脂质2.2%,结合脂质2.4%,结构脂质0.6%),其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占25.6%,不饱和脂肪酸占74.4%。脂肪酸中的 α-亚麻酸亚油酸 是人体中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维生素

维生素是一类微量有机物质,是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小米中含有丰富的VB1、VB2和 烟酸

矿物质

小米中矿物质的含量约为2.5%一3.5%,如钠、钙、镁、磷、钾,小米中的铁是植物来源的优良铁,可以改善儿童体内的 血红蛋白 状况。小米中的 硒 以 有机硒 的形式存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小米中的硒具有非常好的功效。

栽培技术

地块选择

小米

小米在粘土、砂土均可种植,要达到高产、稳产、优质效果,则需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满足其对水、肥、气、热的要求。小米适宜在微酸和中性土壤生长,喜干燥、怕涝,尤其在生育后期,土壤水分过多易发生烂根。因此,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土层深厚、质地松软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土壤地力,减少病虫草危害,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小米对前作虽无严格要求,但不宜连作,以豆类-小米最佳,其次为甘薯-小米、小麦-小米、玉米-小米、油菜-小米等。

精细整地

整地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小米播种、出苗以及整个生育期的生长状况。通过精细整地,为小米创造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环境。

播前应达到“早、深、松、碎、平”的质量标准,以利于小米出苗和根系下扎,使植株生长健壮,为提高产量打下基础。“早”,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整地,改善土壤理化状况;“深”,适当加深耕作层,深度20cm左右;“松”,表土疏松不板结,达到上虚下实;“碎”,土团细小,无大的前作秸秆、根兜;“平”,厢平沟直,地面平整。

品种选择

不同的小米品种有其自身的特性,生产中应根据自然条件、肥力水平、栽培技术、茬口以及生产用途等选择品种。坡台地、二台地宜选用耐瘠薄抗旱品种;煮稀饭则需选用小粒、口感好、有自然香味的品种。总之以高产、优质、商品性好、适口性佳的品种最好。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对自留种子做精选和晾晒处理是提高种子质量,保证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是精选种子,通过风选或水选,剔除 秕 谷、杂质。其次是晾晒,播前将种子晾晒1d。建议使用 包衣种子 ,具有出苗率高、防治苗期病虫害效果好的特点。

抢时早播

应根据自然条件、品种特性和茬口确定。春播一般在土壤10cm深处地温达到10~12℃时即可播种;夏播在前作收后及时播种。根据耕作制度、品种特性、茬口等确定播种量,以一次保证全苗为原则。小米播种量过少易造成缺苗断垄,基本苗不足;过多时,幼苗密集,生长纤细,间苗费工费时。如种子发芽率高,种子质量好,土壤水分充足,整地质量高,播种量可少些,反之,宜大。一般每公顷播种量为15~22.5kg。播种深度以4~5cm左右为宜。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通过采用适宜的播种量和栽培管理技术,使单位面积内有足够的苗数(分 蘖 数)和穗数,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三因素协调发展,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科学施肥

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要求不同。以有机肥为主,种类很多,如人畜粪、堆肥、沼渣等。中产田每公顷施用15~30t,高产田45~75t,均匀撒施或集中施用。底肥,每公顷施用 尿素 120~150kg, 过磷酸钙 600~750kg,氯化钾180~225kg。

适时收获

小米在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应及时收获,脱粒后及时晾晒,干燥保存,以确保丰产丰收。收获过早,籽粒不饱满,影响千粒重,产量下降;过晚,易落粒,遇雨天可能发生霉籽及穗发芽等,影响产量和品质。 小米

主要价值

小米有清热、消渴的功效,可以缓解脾胃气弱、食不消化等症状。食用小米有养益气、补肾气的作用,在五谷中,小米的补肾功效强。小米具有健脾、和胃功效,能治 脾胃不和 、脾虚久泻、消化不良和积食腹痛等症。小米可以治疗口臭,一定程度上缓解脚气。小米具有美容功效。

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小米

含量参考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364千卡

蛋白质

10.5g

脂肪

2.7g

水分

13g

碳水化合物

73.1g

膳食纤维

3.4g

可溶性膳食纤维

0.4g

不溶性膳食纤维

3g

灰分

1.2g

叶酸

29μg

αE

0.6mg

(βγ)E

2.2mg

1mg

110mg

280mg

280mg

14mg

0.89mg

4.8mg

0.45mg

2.7mg

维生素B1(硫胺素)

0.2mg

维生素B2(核黄素)

0.07mg

烟酸(烟酰胺)

1.7mg

泛酸

1.84mg

维生素B6

0.18mg

维生素E

2.8mg

引用来源

中文名
小米
外文名
Millet
别名
粟米
是否含防腐剂
储藏方法
阴凉干燥处
适宜人群
所有人群
主要原料
谷子
营养成分
蛋白质,脂肪,可溶性淀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狗尾巴草
食用功效
养胃,健脾
亚科
亚族
亚组
分布区域
拼音
中文学名
亚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