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

概念 |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世界上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五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 挝 人民民主共和国、古巴共和国。

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国家,一般指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标志是共产党(工人党或劳动党)执政,国家诸方面由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总是由共产党(工人党或劳动党)集中统一领导,因此在世界上又被称为“共产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大多加入了 社会主义阵营

1989年到1991年间,苏联和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发生剧烈的政治动荡,共产党或者共产主义政党纷纷失去政权。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使得社会主义国家急剧减少, 也令其余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空前的危机。因此使得剩余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联盟)也开始分裂,以古巴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仅进行有限的改良,以中国为代表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行改革。对于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西方人眼中已经不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认为这是“共产主义失败论”的根据之一,甚至于像 朝鲜 这样的保守派社会主义国家也认为这些国家已经“变质”了,这些不过是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 的意识分化而已。在2009年,朝鲜在宪法中删除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有关主张,改以“主体思想”和“先军思想”为主导思想。因此,已经不再适合将朝鲜视为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后的民族独立浪潮中,除部分国家走上苏式社会主义的道路,还有相当数量的新独立国家也曾宣布自己是某种特殊类型的“社会主义国家”,总共约有50多个。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往往具有 民族主义 或宗教的色彩,如:“国大党社会主义”、“纲领党社会主义”、“复兴党社会主义”、“ 佛教社会主义 ”、“伊斯兰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乌贾马(村社)社会主义”、“非洲社会主义”、“桑地诺社会主义”等。

国家社会主义:纳粹德国自称的“国家社会主义”并非社会主义的 一种形式,而是纳粹对法西斯主义的包装。对社会主义类似的声明还有日本法西斯鼻祖北一辉的法西斯主义代表作《国体论及纯正社会主义》。事实上“国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极端仇视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的,属于 极右思想 ,若将其归入社会主义,当属断章取义。将社会主义和所谓的“国家社会主义”进行混淆往往是社会主义的反对者对人民的欺骗手段,以败坏社会主义的名誉。

民主社会主义 :这是在北欧等地盛行的以高度发达和高福利为代表的制度,较社会民主主义更为偏左,其依靠是雄厚的原始积累,属于一种典型的改良主义,是资本主义左翼的一种主张。但在西方语境中“社会主义”通常指北欧国家的制度。

市场社会主义:在西方用来形容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 混合制经济 和社会主义的体制。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身。

曲折发展启迪

1.正确认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曲折发展,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第一,从 世界历史 的长河看,社会主义在短时期内还只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苏联革命和建设从1917年算起也只 有74年,需要一个摸索的实践过程。如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纲领宣称社会主义已在苏联取得“完全的、最后的胜利”,要在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建设论;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称在二十年内要完善发达的社会主义,现正处在这一漫长历史阶段的起点论;戈尔巴乔夫则在苏共二十七大修改为社会主义完善论。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可以说,对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定位不准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历史教训。

第二,原有社会主义国家除东德外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或不够发达的条件下,走上了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集中力量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不坚持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方面,是不能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匹敌或赶上他们,要真正站住脚是十分困难的。

第三,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它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要彻底,因而社会主义的巩固要比历史上任何革命都困难得多,需要一个历史长过程才能走向成熟。特别是在生产关系和分配领域绝不能急于求成。试想英、法、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巩固都要花费200年、86年(1789年—1875年)和100年(1775年—1877年),何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呢?

在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认识上,要不要改革,实际上是第二次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问题。而如何改革则同样关系到革命的成败问题,苏联在 新经济政策 实施中的刹车。30年代以来约半个世纪没有重大改革举措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80年代后期不顾实情的急剧改变带来的灾难都说明了这一点。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回避改革过程既不能使人们理解为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的必由之路,也不会有助于人们理解怎么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的突然发生剧变。

苏联近半个世纪的过缓改革进程,并未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亦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的根本弊端,从而带来了积重难返的困境,使 苏联面临难以解决的四大矛盾,即理论上的 社会主义优越性 和实践上在和资本主义竞争共处中的劣势扩大;理论上的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和实践上的社会霸权扩张主义的推行;理论上的民族团结与自治和实践上的 大俄罗斯主义 及严重的民族问题;以及理论上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苏共领导和实践上苏共领导层特权腐化严重丧失先锋性。这些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次的内因。如果把 苏联模式 和社会主义唯一道路和模式相混同,这显然是一种极大的误解。本世纪以来,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既面临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军事和经济封锁、政治包围以及思想文化的演变,妄图扼杀社会主义制度或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颜色;另一方面,又充满着推行苏联唯一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与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多样化道路间的曲折斗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实践都说明了这一历史事实。

2.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绝不应拘泥于唯一的苏联模式。多样化道路是社会主义革命必由之路。要树立正确的多元模式观。

华沙条约组织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还表明,我们必须根据新的情况不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僵化地理 解马克思主义决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实践第一标准和社会生产力标准。苏东国家转轨以来,已经少则26年多则28年了,整个说来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文化出现严重滑坡,迄今尚未见全面恢复态势,俄罗斯又面临新一轮经济衰退的险境,由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轨道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们将重新审视如何结合本国实际实现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之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实践第一标准和社会生产力标准,废弃生产关系决定论和 唯意志论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而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几代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不息!

发展前景

自1991苏联解体以来,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不仅顶住了苏东剧变的巨大冲击,而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经互会 一是 古巴、越南、老挝、中国、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在苏东剧变后顶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正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占 世界人口 五分之一的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是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马克思热”,马克思主义的重新传播成为当今世界国际政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是在一些原社会主义国家如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 摩尔多瓦 ,社会主义力量正在重新集聚。

四是亚洲、 非洲 特别是拉美一些国家在饱尝新自由主义的苦果之后,左翼政府纷纷上台执政。

五是在一些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南亚,尼泊尔革命的胜利与印度共产党各派别的繁盛发展,代表了以议会斗争和武装革命等不同方式独立自主地实施社会主义的成功可能。

人类社会从来都是在曲折中螺旋式向前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虽然走过90多年的历程,创造过一系列辉煌的业绩,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同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较为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制度仍处于艰辛的成长过程之中。正是从这个意义说,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还只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序幕。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斗争—失败—再斗争,高潮—低潮—更高潮,这是社会主义全球化实现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替代的必经历程。

“风物长宜放眼量”。虽然实现社会主义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最终替代有一段十分艰辛而又较长远的路要走,但从一定意义上讲,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开始走出低谷,并逐步走向复兴。我们对 共产主义理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必胜的信念和坚强的决心。

两极世界理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运用 唯物辩证法地缘经济地缘政治 和社会形态学视角研究分析世界历史结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运动方向和共产主义实现途径作了理论预测。“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提出从很多角度印证了两极世界理论的理论预言。两极世界理论预言,在社会主义中国推动下,通过社会主义对外“产权合作”的方式,阶级差别将逐渐消灭并最终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对外“产权合作”的第一阶段是第四区和第三区的国企合作,第二阶段是第四区、第三区、第二区的金融合作,第三阶段是第四区、第三区、第二区、第一区实现世界共产主义的经济政治合作。

本质区别

经互会 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1)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但不会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

(2)在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是间接的,即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3)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是否由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是直接还是间接,并不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

国家列表

现有的

国名

执政党

建国日

执政党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

1949年10月1日

习近平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越南共产党

1945年9月2日

阮富仲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劳动党

1948年9月9日

金正恩

古巴共和国

古巴共产党

1959年1月1日

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老挝人民革命党

1975年12月2日

通伦·西苏里

已消失的

国名

执政党

存在时间

备注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共产党

1922年—1991年

联邦制国家,1991年解体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

1949年—1989年

 1989年改名匈牙利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罗马尼亚共产党

1947年—1989年

 1947年—1965年称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89年改称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保加利亚共产党

1946年—1990年

 1990年改名保加利亚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波兰统一工人党

1944年—1989年

1989年改名波兰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

1919年—1992年

1993年1月1日分别成立 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 两个独立的国家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德国统一社会党

1946年—1990年

1990年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1946年—1991年

1991年改名 阿尔巴尼亚 共和国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

1945年—1992年

联邦制国家,1992年解体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革命党

1924年—1992年

1946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承认其独立,1992年改名蒙古国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也门社会党

1967年—1990年

1990年与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合并为也门共和国

民主柬埔寨

柬埔寨共产党

1975年—1979年

 1982年成立 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

柬埔寨人民共和国

柬埔寨人民党

1979年—1989年

越南成立的 傀儡政权 ,1989年越南撤军,改名柬埔寨王国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

1978年—1992年

1992年亲苏联的纳吉布拉政府垮台,阿富汗伊斯兰势力复辟

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

埃塞俄比亚工人党

1987年—1991年

 1974年废黜皇帝,成立社会主义埃塞尔比亚,1991年门格斯图领导的埃塞尔比亚工人党政府倒台,埃塞尔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夺取政权

贝宁人民共和国

贝宁人民革命党

1975年—1990年

安哥拉人民共和国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

1975年—1992年

刚果人民共和国

刚果劳动党

1969年—1991年

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

1975年—1990年

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索马里 革命社会主义党

1969年—1991年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匈牙利社会民主党

1919年3月21日—1919年8月6日

因罗马尼亚攻占布达佩斯而解散

  后于1945年建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1989年消亡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共产党、独立社会民主党

1919年

德国十一月革命 期间巴伐利亚无产阶级与1919年4月13日在慕尼黑建立的革命政权

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

1919年6月16日—1919年7月7日

该共和国于1919年7月7日被 捷克斯洛伐克 资产阶级政权扼杀,它仅存在21天

引用来源

中文名
社会主义国家
外文名
Socialist countries
出处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定义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模式
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种
国家
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
分类
科学社会主义等
苏联模式
苏联
基本要素
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西方模式
挪威、瑞典(并非科学社会主义)
解释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