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

医学 | 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

牛黄药性凉,味甘。归心、肝经。牛黄的化学成分包括 胆红素 、胆汁酸、胆甾醇类化合物、胆汁酸盐、麦角甾醇等。其中,胆红素和胆汁酸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牛黄中,胆红素的含量不能少于35.0%。

牛黄是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牛科动物牛 胆囊胆结石 。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 胆管 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

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 痈 肿、 尿毒症 。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大部分使用的是人工牛黄。

功效与作用

$$$$ordered_list$$$$

用药注意事项

  • 牛黄过敏者,禁止使用。

  • 无热邪者,不宜使用牛黄。

  • 脾胃虚弱者,请谨慎使用牛黄。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如吗啡、苯巴比妥、 乌拉坦 、四环素类药物等,请务必告知医生。

  • 孕妇需谨慎使用牛黄;如果需要使用,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牛黄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 儿童及年老体弱者使用牛黄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牛黄

  • 牛黄多入丸、散服用,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 入丸、散内服时,每日常规用量为0.15~0.35克。

  • 外用时,可取适量牛黄研末敷于患处。

  • 牛黄可以 泡酒 使用。

    • 牛黄酒 :和麻黄、 秦艽 、人参、桂心、 白术 等中药配伍泡酒,有镇静、潜阳的作用,可用于小儿惊痫。

    • 紫石酒:和 紫石英制附子 、茯神、独活、 远志 等中药配伍泡酒,有清心安神、益气壮阳的功效,可用于小儿风痫发作、言语错乱。

服药期间避免

  • 避免和吗啡、苯巴比妥、乌拉坦、四环素类药物以及龙骨、 地黄 、常山、 牛膝 、干漆等同时使用。

  • 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牛黄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 如果牛黄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不良反应

  • 现代研究表明,牛黄的毒性比较小。

  • 过量服用可能会导致中毒,严重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停用,并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 腹泻

    • 肌肉痉挛

    • 血压下降

    • 心跳不规律

    • 昏迷

  • 如果需要长期服用牛黄,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如何选购牛黄

  • 牛黄主要产自内蒙古、天津、北京、东北等地。

  • 牛黄具有如下特征:

    • 牛黄一般为大小不一的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少数为管状或碎片。表面多为黄红色至棕黄色,部分表面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部分表面比较粗糙,有疣状突起,部分表面有 龟裂纹 。质地轻而酥脆,容易分层剥落,断面为金黄色,可以看到细密的同心层纹,部分夹有白心。牛黄气味清香,品尝时先有苦味,后有甜味,且伴有清凉感,咀嚼时容易碎,但不粘牙。

    • 品质好的牛黄比较完整,棕黄色,质地松脆,断面层纹清晰且细腻。

  • 密封后,存放于避光、阴凉、干燥的地方,注意防潮、防压。

含牛黄的中药

  • 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作用,可以治疗中风昏迷、 脑膜炎 、脑炎、 脑出血 、中毒性脑病、败血症等。

  • 牛黄安心丸: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惊厥抽搐、神昏谵语、心悸失眠。

  • 八宝拨云散:具有清热散瘀、消云退翳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胬肉攀睛。

  • 局方至宝散:有清热解毒、开窍镇惊的作用,可以治疗高热惊厥、神昏谵语、烦躁不安和小儿急热惊风。

  • 珍黄安宫片:具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的功效,多用于治疗痰热闭阻引起的神昏谵语、高热烦躁、癫狂不安、惊风抽搐、头痛眩晕、失眠多梦。

牛黄羚羊角功效一样吗

  • 牛黄是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羚羊角是牛科动物 赛加羚羊 的角。两者的功效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 牛黄和羚羊角都有息风止痉、清热解毒的作用,都可用于治疗高热、神昏谵语、痉挛抽搐、眩晕头痛、目赤肿痛等。

    • 牛黄重在治心,善于清心、开窍醒神、祛痰,且解毒的作用比较强,多用于治疗热入心包、惊风、中风等痰热闭阻引起的高热、神昏谵语,以及恶疮肿毒等;羚羊角重在治肝,善于息肝风、清肝热、平肝阳,多用于治疗肝风内动、高热痉挛抽搐、肝火目疾等。

用药误区

  • 误区:味道越苦,牛黄的品质越好

    • 牛黄尝起来有苦味,但味道并不是评价牛黄质量好坏的标准。一般来说,品质好的牛黄比较完整,棕黄色,质地松脆,断面层纹清晰且细腻。

其他注意事项

  • 请记住:

    •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成分测定

水分照 水分测定法 (附录Ⅸ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9.0%。【含量测定】

胆酸取本品细粉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 锥形瓶 中,精密加入 甲醇 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蒸干,残渣加20%氢氧化钠溶液10ml,加热回流2小时,冷却,加 稀盐酸 19ml调节pH至酸性,用醋酸乙 酯 提取4次(25ml、25ml、20ml、20ml),每次醋酸乙酯液均通过同一铺有少量无水硫酸钠的 脱脂棉 滤过,合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胆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8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3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醋酸 丁酯 -冰醋酸- 甲酸 (8:4:2:1)为展开剂,展至14~17cm,取出,晾干,喷以3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 薄层扫描 法)进行扫描,波长:λ<[S]>=380nm,λ<[R]>=65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C24H40O5)不得少于4.0%。

胆红素对照商品溶液的制备取胆红素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 氯仿 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 乙醇 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胆红素0.01mg)。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ml、2.0ml、3.0ml、4.0ml、5.0ml,置具塞 试管 中,分别加乙醇至9ml,各精密加重氮化溶液(甲液:取对氨基苯磺酸0.1g,加盐酸1.5ml与水适量使成100ml;乙液:取 亚硝酸钠 0.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置冰箱内保存。用时取甲液10ml与乙液0.3ml,混匀)1ml,摇匀,于15~20℃暗处放置1小时,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B),在533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牛黄

测定法取本品细粉约1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氯仿和乙醇(7:3)的混合溶液60ml、 盐酸 1滴,摇匀,置水浴上加热回流约30分钟,放冷,移至100ml棕色量瓶中。容器用少量混合溶液洗涤,并入量瓶中,加上述混合溶液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清液10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3ml,置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乙醇至9ml”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胆红素的重量(mg),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C33H36N4O6)不得少于35.0%。

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含胆酸5%~11%,去氧胆酸约2%,鹅去氧胆酸0.6%~1.7%及其盐类,胆红素( bilirubin )及其 钙盐 ;并含胆甾醇、麦角甾醇、 卵磷脂脂肪酸 、维生素D、水溶性肽类成分SMC(具收缩平滑肌及降低血压作用),以及铜、铁、镁、锌等.澳大利亚产牛黄含类胡萝卜素、丙氨酸、甘氨酸、牛磺酸(taurine)、 天门冬氨酸 、精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等多种 氨基酸

药典标准

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干燥的胆结石。

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

性状

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4.5)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

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

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鉴别

1.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2.取本品少许置试管中,分别加下列试剂3ml,微热,有 显色反应 :加冰醋酸显绿色,冷后小心滴加等容积的 硫酸 ,下层无色,上层绿色,两层相接处显红色环。(检查 甾醇类 反应)加硫酸显绿色;加 硝酸 显红色;加 氨水 显黄褐色。(检查胆红素)

3.取粉末0.2g,加盐酸1ml,再加 乙醚 20ml振摇提取,放置,分取乙醚液,滤过,置 分液漏斗 中,加 氢氧化钡 饱和溶液20ml,振摇,即发生黄色沉淀.分离除去水层及沉淀,醚层用氢氧化 钡 饱和溶液洗涤2次,每次10ml。分取醚层,滤过,蒸干,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加 醋酐 1ml与硫酸2滴,振摇,放置10分钟,即显绿色。(检查结合型胆红素)

4.取粉末少量,加氯仿1ml摇匀,加硫酸与30%过氧化氢溶液各2滴,振摇,即显红色。(检查胆红素)

5.取粉末0.1g,加60% 醋酸 4ml,研磨,滤过,取滤液1ml,加新制的1%糖醛(新蒸馏至近无色)溶液1ml与硫酸溶液(取硫酸50ml,加水65ml,混合)10ml,置70℃水浴中加热10分钟,即显蓝紫色。(检查胆酸)

6.取本品乙醇提取液作供试液,以胆酸、去氧胆酸乙醇液为对照液。两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氯仿-乙醚=冰醋酸(2:2:1)展开,喷10%磷铝酸乙醇溶液,105℃烘10分钟显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7.取粉末10mg,加氯仿20ml超声波处理30分钟滤过蒸干滤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与去氧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各合2mg的混合液,作为对照液.吸取上述两溶液各2μl,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 异辛烷 一醋酸乙酯一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后,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约5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成分分析研究进展。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牛黄能对抗由 咖啡因樟脑 和印防己毒素等引起的小鼠中枢兴奋症状,并可增强水合氯醛、乌拉坦、吗啡或 巴比妥钠 的镇咳作用。 牛磺酸 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或踏轮活动,增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牛黄还有抗惊厥作用。牛磺酸有显著镇痛作用。

2.解热作用:对正常大鼠体温无降温作用,但可抑制2,4-二硝基苯酚对大鼠引起的发热,降低 酵母 所致发热大鼠体温。

3.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牛黄及胆酸、胆红素对离体蛙心、 豚鼠 或家兔心脏均表现强心作用。此外,本品有利胆、保肝、抗炎等作用。

检查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一法)测定,不超过9.0%。

含量测定

1.胆酸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胆酸对照品12.5mg,精密称定,置25ml量瓶中,加60%醋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胆酸0.5m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0.4、0.6、0.8与1.0ml,分别置具塞试管中,各管精密加入60%醋酸溶液使成1ml,再分别精密加入新制的 糠醛 溶液(1→100)1ml,在冰浴中放置中5分钟,加硫酸溶液(取硫酸50ml,加水65ml混合)13.0ml,混匀,在70℃水浴中加热10分钟,迅速移至冰浴中放2分钟,以相应的试剂为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B),在605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 取本品约0.1g,精密称定,加60%醋酸溶液适量,充分搅拌,移入50ml量瓶中,残渣再用60%醋酸溶液搅拌,全部移入量瓶中,并用60%醋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各1ml,分别置甲、乙两个试管中。

于甲管中加新制的糠醛溶液1ml,乙管中加水1ml代替糠醛溶液作空白,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在冰浴中放置5分钟”起,依法测定吸收度。

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胆酸的含量,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不得少于7.0%。

2.胆红素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红胆素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氯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胆红素0.01mg)。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2.0、3.0、4.0、5.0ml,置具塞试管中,分别加乙醇稀释至9ml。

测定法 取本品细粉约10m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氯仿和乙醇(7:3)的混合溶液60ml,盐酸1滴,摇匀,置水浴上回流加热约30分钟,放冷,移至100ml棕色量瓶中。

容器用少量混合溶液洗涤,并入量瓶中,用上述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精密量取上清液10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

精密量取3ml,置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乙醇稀释至9ml”起,依法测定吸收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胆红素的含量,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不得少于35.0%。

功能与主治

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 疔 疮。

用法与用量

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遮光,密闭保存,防潮,防压。

临床应用

1.用于温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牛黄清心、凉肝,有缓风止痉、定惊安神之效。常与朱砂、全蝎、钩藤等配伍,如牛黄散。

2.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中风,惊风,疯痛等痰热豪蔽心窍所致之神昏、口噤、痰鸣等症。本品既能清心热,又能化痰、开窍醒神。单用本品为末,淡竹沥化服即效,如《外台秘要》治婴儿口噤方,或与麝香、栀子、黄连等配伍,共秦清热化痰、开窍醒神之功,如安宫牛黄丸。

3.用于咽喉肿痛,溃烂及痈 疽 疗毒等热毒 壅 滞郁结之证。本品清热解毒能力强。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黄芩、雄黄、 大黄 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若咽喉肿痛、溃烂,可珍珠末末吹喉,如珠黄散;用治痈疽、疗毒、 乳岩 、 瘰 疬 等,又与麝香、乳香、没药等合用,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如犀黄丸。

4.用于高热烦燥,神昏 谵 语及惊痫抽搐等症。神昏谵语、惊痫抽搐,多由于高热或痰热蒙蔽清窍所引起。牛黄能清心热、豁痰浊,可收开窍定惊的功效。在临床上本品常和清热药与开窍药如黄连、黄芩、 山栀 、麝香等做成丸散,应用于热盛昏迷惊痛。

5.用于咽喉肿痛腐烂、各种热毒疮痈。牛黄为清热解毒要药,对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痈肿痛及一些外科疾患属于阳症者都可应用,常配合青黛、冰片等治咽喉肿痛;配 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甘草 等治疮疡。

6.牛黄配以麝香、天竺黄、全蝎、钩藤,则豁痰开窍、清热镇痉;配黄连、黄芩、栀子、 郁金 、朱砂,则清热解毒、开窍安神;配青黛、珍珠、人指甲、象牙屑、冰片,则清热解毒、消肿定痛。

中毒急救

牛黄使用过多可导致中毒,表现为胃肠活动增加、腹泻, 骨骼肌 活动增加,搐 搦 、痉挛,严重时则抑制。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最后病人呈半昏迷或昏迷状态,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解救方法:

1.早期应催吐、洗胃,然后服用通用解毒剂。

2.给予中枢兴奋剂,对抗其中枢抑制作用。

3.血压下降可在静脉输液中加入升压药。

4.腹痛腹泻严重时,可口服颠茄片或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必要时重复应用。

5.牛黄中所含牛黄酸,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对血管稍有舒张作用,为防止“不整脉”的出现,可预先 肌肉注射 或口服利血平。

6.其他对症治疗。

7.茶叶15克, 五味子 9克,人参6克(先煎),甘草4.5克,水煎服,连服2~3剂。

8. 半边莲 15克, 樟木 6克(后下), 厚朴 9克, 石斛 12克, 麦冬 9克,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分2次服,每4小时1次。

药理研究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表明:牛黄有一定的镇静作用、明显的抗惊厥作用和解热作用。

a.镇静作用:给小鼠灌服或腹腔给药,能显著减少其自发活动,并能减轻樟脑、咖啡因引起的小鼠兴奋,增强水合氯醛、乌拉坦、吗啡、苯巴比妥及戊巴比妥的镇静作用,如能使戊巴比妥纳所致之小鼠睡眠时间延长,促使阈下剂量的水合氯醛导致的小鼠 翻正反射 消失等。人工牛黄亦有类似的镇静作用。

b.抗惊厥作用:给小鼠灌服或腹腔注射牛黄,对樟脑、咖啡因、可卡因、印防己毒素、戊四氮等引起的惊厥有预防或延长惊厥潜伏期的作用,但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则无效。研究表明:人工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有相似的抗惊活性。给小鼠灌服以牛胆汁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人工牛黄,亦能防止可卡因或咖啡因引起的惊厥和死亡,效果比同量牛黄还好。用人工牛黄2g/kg给小鼠灌胃,能显著延长咖啡因、印防己毒素引起惊厥的潜伏期,但不能对抗惊厥发作的百分率,对士的宁引起的惊厥则无任何效果。有人认为,牛黄的镇惊成分为去氧胆酸。牛黄的抗惊作用具有上行性,以对樟脑、咖  啡因引起的皮层性惊厥效果较强,对脑干性惊厥的抑制作用较弱,而对脊髓性惊厥则无效。

c.解热作用:用天然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2g/kg给大鼠灌胃,对酵母所致之大鼠发热有明显的解热效果,0.1g/kg给大鼠腹腔注射,能使正常大鼠体温降低,并可显著抑制2,4-二硝基酚对大鼠引起的发热。

2.抗炎作用牛黄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多形核细胞游走及大鼠甲醛滤纸性肉芽组织增生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对醋酸所致之小鼠腹腔通透性增加的抑制活性为 水杨酸 的47倍、氢化可的松的33倍。其抗炎作用可因其配伍不同而有明显变化。人工培植牛黄的抗炎作用与牛黄相似,1~2g/kg给小鼠灌服,可显著抑制 巴豆油 、二甲苯等引起的小鼠耳肿及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脚爪水肿;0.1g/kg腹腔注射, 对二甲苯 引起的小鼠耳肿、二甲苯皮内注射引起的小鼠皮肤通透性增加、大鼠蛋清性脚肿及甲醛性脚肿以及棉球引起的小鼠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抑制作用。人工牛黄亦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实验表明:胆酸、去氧胆酸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和 祛 痰作用。胆酸钠20mg/kg静脉注射,能明显抑制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反应。离体豚鼠肺灌流法表明胆酸钠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并能对抗组胺、毛果芸香碱引起的支气管痉挛。胆酸对喷雾所致之豚鼠支气管痉挛有平喘效果。人工牛黄在小鼠酚红排泌实验及犬气管痰液引流实验中均有祛痰效果。但尚无天然牛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的报告。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牛黄能明显增强离体蛙心、豚鼠心脏及猫心 乳头 肌的心肌收缩力,同时心率增加,但对 冠状血管 则使之收缩。人工培植牛黄对离体蛙心亦有显著的强心作用。有报告指出,牛黄的强心成分为水溶性,于10-7浓度即对离体蛙心有强心效果,但浓度增至10-2仍不使蛙心停搏。牛黄水溶性成分中含有调节心搏异常的物质,其主要成分可能是牛磺酸。对于小鼠仔鼠培养心肌细胞,牛黄既能显著对抗高Ca++时心肌搏动细胞数的减少及心律不齐搏动细胞数和心率的增加;亦能使低Ca++所引起的心搏异常正常化。牛黄尚能抑制内毒素所致之大鼠心率减少及心电图ST段升高等缺血性心功能紊乱。

牛黄或胆酸钙100mg/kg给自发性或肾性高血压大鼠灌服,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可降低40~50mmHg,持续1至数天。胆酸钙的降压作用较牛黄为弱。牛黄给正常大鼠口服、给麻醉兔静脉注射均有显著降压效果。有报告认为,牛黄能使离体兔耳血管扩张,灌流量增加,对抗 肾上腺素 对血压和心脏的作用,因此其降压作用可能与扩张血管及抗肾上腺素作用有关。对血管加压素、5- 羟 色胺、组胺及 乙酰胆碱 的作用均无影响。牛黄中所含胆红素亦能使血压下降,但其降压作用与其心肌抑制活性有关。去氧胆酸、牛磺酸、两种平滑肌收缩成分SMC-S2及SMC-F均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作用牛黄水提取液100mg/kg给大鼠口服,能显著增加其胆汁分泌。有报告指出,对猪离体胆囊与胆总管的标本实验表明:牛黄中的平滑肌收缩物质(SMC)能使胆囊平滑肌和奥狄括约肌收缩,从而抑制胆汁的排泄,但大多数胆酸尤其是去氧胆酸则均能松弛奥狄括约肌,因而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报告者认为,这两类拮抗物质在体内形成胆汁排泄的机能协调系统。牛磺酸N-二硫代氨基甲酸钠(TDT)对于四氯化碳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大鼠肝损害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抑制SGPT的升高。

牛黄粉混悬液、水溶部分及水不溶部分对乙 酰 胆碱引起的小鼠离体小肠痉挛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水溶部分作用最强. 胆酸盐 对肠道浆膜面有抑制作用,但对黏膜面则刺激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加大剂量则致痉挛.胆红素较大剂量对离体大鼠 十二指肠 、豚鼠回肠有兴奋作用.平滑肌收缩物质SMC-S2及SMC-F对豚鼠离体小肠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该作用与乙酰胆碱相似但较弱,其能被阿托品和 抗组胺药 所抑制,而被毒扁豆碱所增强。

6.对血液系统的作用牛黄能显著促进红细胞生成,口服牛黄能使急性失血家兔网织红细胞急剧增多,红细胞及 血红蛋白 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正常兔口服牛黄亦能引起红细胞明显增加,摘除脾脏无影响。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维生素D,其次是胆红素及麦角甾醇。但用量过大,则反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人工牛黄能明显抑制 环磷酰胺 引起的小鼠红细胞数减少。纤维蛋白平板法实验表明:牛黄对 纤维蛋白溶解 有较强的纤维活化作用。

7.其他作用牛黄和人工牛黄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 巨噬细胞 的吞噬活性。牛磺酸可明显增加 催乳素 分泌及促黄体生成素释放。

牛黄对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有直接灭活作用。对皮下感染 乙脑病毒 24小时的小鼠,用牛黄灌胃,则对感染小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去氧胆酸钠、胆酸、胆红素及人工牛黄亦都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但牛黄对脑内感染的乙脑病毒则无效。人工牛黄可抑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小鼠S37、S180肉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4.3~72.5%与60%;但对艾氏腹水癌实体型及腹水型则均无作用。牛黄复方制剂犀黄丸对小鼠梭形细胞肉瘤和S180均有抑制作用。

人工牛黄

养殖

牛舍 要通风干燥,粪便及时清除,合理使用,牛体要勤刷拭。

形态

体长1.5~2米,体重一般在250千克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2个大鼻孔,其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 鼻镜 。眼、耳都很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趾,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收集。宰牛时注意检查胆囊、胆管及肝管,如有结石,立即取出,除尽附着的薄膜,用 灯心草 或棉花等包上,外用 毛边纸 或纱布包好,置阴凉处,至半干时用线扎好,以防裂开,阴干。

性状

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为0.6~3(4.5)cm,少数为管状或碎片。表面呈黄红色至棕黄色,有些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 乌金衣 ”,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

贮藏

可用深棕色玻璃瓶贮存,或用塑料袋包装的铁盒内。牛黄不宜冷存,以免变黑失效。一旦发霉,可用酒擦洗。

鉴定

性状鉴别,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直径0.6-3(-4.5)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深浅不一,较细腻而稍有光泽,有的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有裂纹。体轻,质极脆,易分层剥离,断面色较浅,可见紧密的同心环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甜,有明显的清香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胆管结石 呈管状,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或为破碎的小片,长约3cm,直径0.5-1.5cm。表面红棕或黄棕色,有的呈棕褐色,有裂纹及小突起。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

显微鉴别本品水合氯醇装片不加热,可见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含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后变绿色。

药方选录

1.治温病邪入心包、神昏谵语、兼治卒厥、 五痫 、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真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黄芩一两。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 金箔 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服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温病条辨 》安宫牛黄丸)

2.治心经实热、狂言妄语、神志不安:牛黄(另研)一两、冰片(另研)一两、朱砂(另研)二钱、大黄(生)一两。上为细末和匀每服一二钱,冷 姜汤 或蜜水调下。(《 景岳全书 》牛黄泻心汤)

3.治中风、痰厥不省人事、小儿急慢惊风:牛黄一分, 辰砂 半分, 白牵牛 (头末)二分。上共研为末,作一服,小儿减半。痰厥,温香油下;急慢惊风,黄酒入蜜少许送下。(《鲁府禁方》牛黄散)

4.治热入血室、发狂不认人者:牛黄钱半、朱砂三钱、脑子一钱、郁金三钱、甘草一钱、 牡丹皮 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保命集》牛黄膏)

国家基本药物

与牛黄有关的 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 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109

12

牛黄解毒丸

蜜丸

3g(人工牛黄)

0.56元

中成药部分

*

110

12

牛黄解毒丸

蜜丸

30g(人工牛黄)

4.7元

中成药部分

111

12

牛黄解毒丸

蜜丸

40g(人工牛黄)

6.2元

中成药部分

112

12

牛黄解毒丸

蜜丸

60g(人工牛黄)

9元

中成药部分

113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24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2元

中成药部分

*(指用量为一次3片,一日2~3次的品规)

114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0.53元

中成药部分

115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0.69元

中成药部分

116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9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0.78元

中成药部分

117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0.86元

中成药部分

118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2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元

中成药部分

119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5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3元

中成药部分

120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4元

中成药部分

121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5元

中成药部分

122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2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7元

中成药部分

123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3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2.5元

中成药部分

124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3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元

中成药部分

125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3元

中成药部分

126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5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7元

中成药部分

127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9元

中成药部分

128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5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4.1元

中成药部分

129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6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4.8元

中成药部分

130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8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6.4元

中成药部分

131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9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7.6元

中成药部分

132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0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7.9元

中成药部分

133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2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9.4元

中成药部分

134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0.95元

中成药部分

135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2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1.1元

中成药部分

136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8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1.7元

中成药部分

137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2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1.8元

中成药部分

138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24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2.2元

中成药部分

139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3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2.7元

中成药部分

140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36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3.3元

中成药部分

141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3.6元

中成药部分

142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5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4元

中成药部分

143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48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4.3元

中成药部分

144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6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5.3元

中成药部分

145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0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8.7元

中成药部分

146

12

牛黄解毒片

片剂

12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10.4元

中成药部分

147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5g*20粒(人工牛黄)

盒(瓶)

8元

中成药部分

*△

148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3g*12粒(人工牛黄)

盒(瓶)

3.2元

中成药部分

149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3g*20粒(人工牛黄)

盒(瓶)

5.3元

中成药部分

150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3g*24粒(人工牛黄)

盒(瓶)

6.4元

中成药部分

151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3g*36粒(人工牛黄)

盒(瓶)

9.6元

中成药部分

152

12

牛黄解毒胶囊

胶囊剂

0.4g*20粒(人工牛黄)

盒(瓶)

6.7元

中成药部分

153

12

牛黄解毒软胶囊

软胶囊

0.4g*12粒(人工牛黄)

盒(瓶)

6.2元

中成药部分

*△

154

12

牛黄解毒软胶囊

软胶囊

0.4g*24粒(人工牛黄)

盒(瓶)

12元

中成药部分

155

13

牛黄上清丸

蜜丸

6g(人工牛黄)

0.63元

中成药部分

*

156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3.5g(人工牛黄)

0.66元

中成药部分

157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4g(人工牛黄)

0.76元

中成药部分

158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5g(人工牛黄)

0.95元

中成药部分

159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6g(人工牛黄)

1.1元

中成药部分

160

13

牛黄上清丸

水蜜丸

54g(人工牛黄)

10.2元

中成药部分

161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6.4元

中成药部分

*(指用量为一次4片,一日2次的品规)

162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1元

中成药部分

163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18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2.5元

中成药部分

164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24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3.3元

中成药部分

165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36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4.9元

中成药部分

166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5.4元

中成药部分

167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6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7.9元

中成药部分

168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80片(糖衣,人工牛黄)

盒(瓶)

10.5元

中成药部分

169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24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3.6元

中成药部分

170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36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5.3元

中成药部分

171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0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5.9元

中成药部分

172

13

牛黄上清片

片剂

48片(薄膜衣,人工牛黄)

盒(瓶)

7元

中成药部分

173

13

牛黄上清胶囊

胶囊剂

0.3g*24粒(人工牛黄)

盒(瓶)

18.9元

中成药部分

*△

174

13

牛黄上清胶囊

胶囊剂

0.3g*12粒(人工牛黄)

盒(瓶)

9.7元

中成药部分

353

29

安宫牛黄丸

蜜丸

3g(人工麝香,天然牛黄)

99元

中成药部分

*

354

29

安宫牛黄丸

蜜丸

1.5g(人工麝香,天然牛黄)

52.1元

中成药部分

355

29

安宫牛黄丸

蜜丸

3g(人工麝香,体外培育牛黄)

80元

中成药部分

*△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牛黄 ① 三十六黄 之一。见《 太平圣惠方 》卷五十五:“牛黄者,舌如蜡色,口作噍,不多言语,或如牛吼。若眼目头面未变,作深黄色者可治;如舌上及身体黄黑色者难疗。”治用点烙法,内服犀角散等方。参见 黄疸 有关各条。②中药名。牛黄 ①三十六黄之一。

引用来源

  • 牛黄 中药大全 2021-11-23
中文名
牛黄
别名
犀黄
适应症
息风止痉、清热解毒、化痰开窍
拉丁学名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主要鉴别方法
主要功效
英语
分布区域
亚属
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