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外收入亦称“营业外收益”。指与生产经营过程无直接关系,应列入当期利润的收入。是企业财务成果的组成部分。例如,没收 包装物押金 收入、收回调入职工欠款、罚款净收入等等。营业外收入在“利润”或“利润或亏损”账户核算。
在企业的“利润表”中,营业外收入需单独列示。属于企业营业外收入的款项应及时入账,不准留作小家当或其他不符合制度规定的开支。企业营业外收入的核算在“营业外收入”账户下进行,也可在该账户下按各种不同的收入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涵盖范围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 出售无形资产收益 、 债务重组利得 、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 应付款项 、政府补助、 教育费附加 返还款、罚款收入、 捐赠利得 等。
1.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包括 固定资产处置 利得和无形资产出售利得。固定资产处置利得,也就是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和报废固定资产的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扣除固定资产的 账面价值 、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无形资产出售利得,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所取得价款扣除 出售无形资产 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新准则已将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归入新的 利润表项目 “ 资产处置收益 ”,位置在 其他收益 之上。)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与 关联方交易 除外)。指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中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入资产 公允价值 大于换出 资产账面价值 的差额,扣除相关费用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
3.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它指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所得价款扣除其相关税费后的差额,大于该项无形资产的 账面余额 与所计提的 减值准备 相抵差额的部分。
4.债务重组利得。指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 非现金资产 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间的差额。
5.企业合并损益。 合并对价 小于取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6. 盘盈利得。指企业对于现金等资产清查盘点中盘盈的资产、报经批准后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其中 固定资产盘盈 。是指企业在财产清查盘点中发现的 账外固定资产 的估计原值减去估计折旧后的净值。现行的新准则中计入“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帐户。
7.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它主要是指因债权人单位变更登记或撤销等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
8. 政府补助。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型资产或非货币型资产形成的利得。
9.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它是指自办职工子弟学校的企业,在交纳教育费附加后,教育部门返还给企业的所办学校经费补贴费。
10.罚款收入。它是指对方违反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法规,按照规定支付给本企业的罚款,不包括银行的 罚息 。
为了总括反映和监督企业营业外收入情况,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收入”账户。该账户贷方登记企业发生的营业外收入额,借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经结转后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账务处理
①企业转让固定资产时,先结转固定资产原值和已提累计 折旧额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收到双方协议价款,借记“ 银行存款 ”,贷记“ 固定资产清理 ”科目;最后结转清理损益,若转出价款高于固定资产 账面净值 ,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②企业处置无形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 累计摊销 ,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贷记“ 应交税费 ”、“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其贷方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 非流动资产 利得”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
③确认的政府补助利得,借记“银行存款”、“ 递延收益 ”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收到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分配递延收益时:
借:递延收益
贷:营业外收入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