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人

自然 | 生物 | 动物 | 灵长目人科动物

直立人,距今180万~300万年生活在非洲、欧洲和亚洲的古人类,一般认为直立人起源于 非洲

1890年到1892年在 印度尼西亚爪哇 发现了 猿人 的下颌骨,头盖骨和腿骨。发现者把他定名为“ 直立猿人 ”或“猿人直立种”。1929年北京市周口店发现的猿人化石定名为“北京的 中国猿人 ”或“中国猿人北京种”,俗称“北京人”。以后非洲和欧洲都发现有猿人化石,其形态基本相似。因而国际人类学界一致同意把各地发现的猿人化石定名为“Homo Erectus”,按拉丁文字义直译是“人属直立种”或“直立人”。生存年代170(或150)万年前至30(或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其 头骨 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 脑容量 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 大腿骨 接近现代人,其直立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中国境内的直立人主要有 元谋人 ,蓝田人,北京人,和县人, 郧县人 ,沂源人, 庙后山人 ,汤山人等。

物种简介

历史起源

[Module:1erqthp8n178u]

人类发展的历史可分为 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420万年-100万年前)、能人(Homohabilis,200万年-150万年前)、 直立人 (Homoerectus,200万年-20万年前)和 智人 (20万年-1万年前)四个阶段。

直立人又可分为早期直立人和晚期直立人。

他们已经具备了人的特征:能制造工具,能直立行走,但脑容量较少(1000毫升),头部还保留了较多的原始性质。生存年代大约在200万年到20万年前,属于地质学上更新世早期到更新世晚期前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的初期。这段历史时间占迄人类历史的99%以上。

变化

直立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史前时代在200万年前所经历的又一次巨大的变化。直立人所具有的一系列进步性特征大大地扩大了其适应性。因此,直立人再不象他们之前的那些人科成员那样仅仅在非洲的原野上徘徊,而是在后来的岁月里顽强地走出了非洲,散布到亚洲的广大区域以及欧洲的许多地区。

脑的发展

直立人头骨特征 直立人

直立人的脑已经明显增大,早期成员的脑容量就已经达到800毫升左右,晚期成员则上升为1200毫升左右,平均为1000毫升左右。而且脑不仅仅是体积增大了,它的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并进行了重新改组,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相当复杂的文化行为。大脑左右两半球出现了不对称性,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掌握有声语言的能力。

牙齿的变化

直立人的牙齿也发生了变化。后部牙齿减小,应使相应的牙床和支持面部及下颌骨的骨结构减小,这显然与直立人更多地和更经常地以肉食代替若干植物性食物有关。前部牙齿则扩大了,这似乎并不直接与咀嚼食物相关,而似乎与用嘴来咬紧和衔住物品有关,也可能与制备动物性食物有关,例如,用牙撕扯肉食以便将其分割成小块,或是为了小孩食用而撕碎肉食等等。

面部的变化

直立人面部比较平扁,身材明显增大,平均身高达到160厘米,体重达到约60公斤。直立人是最早会用火的人类物种;它们最早能够按照心想的某种模式来制造石器。在非洲,这种石器组合所代表的文化类型被称为 阿舍利文化 ,它得名于也发现有这种类型石器文化的法国北部的圣阿舍利地点。阿舍利文化的代表工具是手斧,它由 燧 石结核打制而成,一端圆钝,是用手抓握的部分,另一端尖利,可用来切割、砍砸和钻孔,也可对木料进行加工。 直立人

差异

解剖上的差异

直立人与智人在解剖上的差异仅限于头骨与牙齿上,已发现的直立人的肢骨与智人的差别不大;据此可以推断直立人是能够直立行走的中等身材的人类。根据采自爪哇、中国以及非洲的直立人的14个 颅骨 ,测出的平均脑容量是941 立方公分 (57立方吋),其中最小脑容量为750立方公分,最大脑容量为1,225立方公分。现代智人的平均脑容量为1,350立方公分(82立方吋),而其变异范围可能在1,000~2,000立方公分(61~122立方吋)之间。因此直立人脑量变异范围的最高值显然与智人脑量变异范围的最低值是重叠的。直立人的鼻骨宽阔,腭骨也都宽阔而且稍微突出。直立人的牙齿比智人的大些,但是比 南猿 的小些。

[Module:1erqthilq1vng]

文化行为差异

关于直立人在文化模式或者行为模式,首先可以从他居住过的遗址了解一些情况。在 周口店遗址 ,直立人的化石遗存是从洞穴沉积物中发掘出来的,这事实本身并不能证明这些人始终是穴居者。然而其他一些证据,说明直立人有相当长的时期作为一种史前 穴居人 居住在周口店。 蓝田 、特尼里尔、三吉岭、莫佐克托以及特尔尼芬和奥杜威的直立人化石,都出土于空旷地带的遗址,有的是在河流的砾石和胶泥层里,有的在河流的砂岩里,还有从 砾岩 与火山岩里出土的,此外,也有从湖相沉积中出土的。以上情况说明直立人也曾居住在河流沿岸与湖岸边上的露天营地。周口店与维特斯佐洛两个遗址都说明中更新世早期的人类已经会用火。在周口店与维特斯佐洛的沉积物里,都出土了典型的,以打制的砾石石器即文献中所谓砍砸器- 打制石器 工具传统。与直立人的化石遗存保存一起的,还有许多兽骨化石,可见直立人是猎人。在直立人的食物中,植物性的食物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周口店洞穴就出土过成堆的朴树种子。直立人很可能还有吃人的习惯(可能都是为了敲骨吸髓)。周口店沉积物中人类的头骨化石较多,学者认为这是直立人猎头风俗的证据。

关于直立人(北京人)可见初一历史课本第一课中的《中华文明的起源》

争议

最新的研究认为,直立人并非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他们被后来崛起的智人(现代人)走出非洲后灭绝或在此之前就灭绝了。同样,“北京人”并非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也是从非洲走出的智人。

演变

猿人

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170(或150)万年前至30(或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直立人

化石

直立人(旧称猿人)是属于人科(Hominidae)中已经绝灭了的一个种。在旧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例如非洲、亚洲和欧洲都有直立人化石出土。直立人生活的「阶段」,属于地质年代里的更新世(距今250万~1万年),笼统地说是在中更新世。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过去一度画归爪哇猿人属、中国猿人属(Sinanthropus)、阿特拉猿人属(Atlanthropus)以及远人属(Telanthropus)等属名的化石全都属于直立人。 爪哇猿人 这个名称是德国动物学家 海克尔 (ErnstHeinrichHaeckel)在19世纪时定下来的。海克尔曾假定过去有过一种人科祖先,于是他把自己科学幻想的这种生物叫猿人。几年之后,荷兰外科军医迪布瓦(EugeneDubois)于1891年在爪哇特里尼尔(Trinil)发现了一具头盖骨和其他一些骨化石。在头盖骨的附近,还发现了一根人科大腿骨。因为这根大腿骨长而且直,很像现代人类的 股骨 ,迪布瓦断定这种人一定能够直立行走。他推测这根股骨与头盖骨同属于一个人,或者至少是属于同一类的人科成员,因此把这少量化石遗存定名为直立人。后来随着更多的发现,逐步地弄清了这种新的、特殊的化石人种的情况。

起先,直立人的化石大抵集中地发现于亚洲地区。在爪哇的几个地方都发现过直立人基本上相似的化石,这些地点是︰特里尼尔、克东布鲁布斯(KedungBrubus)、莫佐克托(Modjokerto)以及三吉岭(Sangiran)。在中国也有过一系列的发现,最早在中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化石是” 巫山人 “,距今约201万~204万年。而在北京附近著名的周口店洞穴中的发现特别丰富,不过从这个遗址里发掘出来的化石遗存,约在1939~1940年中日战争期间全部遗失,1949年后又有新的发现。此外,在陕西省蓝田县两个新地点也发现了直立人的化石遗存。1954~1955年间,在阿尔及利亚特尔尼芬(Ternifine)发现了与直立人的中国类型最相似的一些化石遗存。1961年,在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OlduvaiGorge)发现了一具典型的直立人头盖骨(即奥杜威第9号人科标本)。1965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以西维特斯佐洛(Vertesszollos)发现了一个儿童与一个成人的化石遗存,儿童的化石是一些乳齿,其特征足以说明与周口店的中国直立人有亲缘关系。想要确定直立人在人科进化中的地位,实质上也就是要尽可能精确地测定直立人的所处时代。由于物理学等学科在现代有了很大的发展,使 古人类学 工作者能够用多种技术更加准确地测定化石的绝对年代。根据初步测定,直立人的时代是中更新世的早期。用钾 氩 法对特里尼尔地层反覆测定的结果,推断其时代约距今55万年。 直立人

中文名
直立人
拉丁学名
别名
猿人
拼音
zhí lì rén
分布区域
亚洲、欧洲非洲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纲
灵长目
亚目
简鼻亚目
人科
人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