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合并

历史事件 | 1910年日本将韩国并合之事

日韩合并(朝语:한일 병합,日语:日韩并合),指1910年大日本帝国基于《 日韩合并条约 》,将 大韩帝国朝鲜王国 “升级”)并合之事。也被称“韩国合并”。韩国方面的说法是“韩日并合”,又因1910年为庚戌年又称”庚戌国耻“。

1910年8月22日, 韩国总理 李完用与日本代表寺内正毅签订条约,规定大韩帝国将朝鲜半岛的主权永久让与日本。29日,随着《日韩合并条约》的生效,大韩帝国亡于 大日本帝国 ,朝鲜半岛成为日本国领土的一部分,日本韩国统监府改制为 朝鲜总督府 ,成为统治朝鲜半岛的机关。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接受 波茨坦公告 后日本失去对朝鲜半岛实效统治,9月2日,日本签署厉行投降文件,日本正式结束对朝鲜半岛的统治。

事件概况

《日韩合并条约》部分文件 1910年8月22日大韩帝国总理李完用与大日本帝国代表寺内正毅签订《 日韩并合条约 》【 朝鲜 称为 韩日并合条约 (韩语:한일 병합 조약);日本称为日韩并合条约(日语: にっかんへいごうじょうやく)或韩国并合相关条约(韩国并合ニ关スル条约)】,标志着韩国正式被日本吞并。

日韩合并的结果,导致刚刚改制“升级”的大韩帝国(1897年朝鲜王国改称大韩帝国)的迅速灭亡,朝鲜半岛成为日本领土的一部分,日本的韩国统监府改制为朝鲜总督府,成为统治朝鲜半岛的机关,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发表接受波茨坦公告后日本失去对朝鲜半岛的实效统治。

1945年9月2日签署厉行波茨坦公告的投降文件后,日本正式结束对朝鲜半岛的统治。

事件始末

事大主义

1862年, 朝鲜国王 哲宗去世,哲宗无嗣,由旁系 李熙 即位。李熙年幼,其生父大院君摄政。正是这种不正常的继承给朝鲜埋下了祸乱的种子。19世纪70年代初,李熙在 闵妃明成皇后 ——朝鲜高宗李熙的王妃)的操纵下迫使大院君隐退,实现亲政。朝鲜形成了闵妃和大院君两个政治集团,它们的斗争使得朝鲜的国内政局愈发不稳。

1876年2月,日本威逼朝鲜缔结《江华岛条约》,该条约成为朝鲜近代史中的第一个 不平等条约 。不久,列强群起效仿。朝鲜被迫陆续与美、英、德、意、俄、法、奥、匈、比利时、丹麦等国签订不平等通商条约。此时, 朝鲜王朝 仍属于中国的 藩属国 ,受到中国的庇护,但自身受害的中国也效仿列强在朝鲜设立租借地,拥有很多特权。

1882年朝鲜大旱,人心浮动,汉城士兵掀起了一场反闵排日的起义,史称“壬午兵变”。大院君趁机赶走闵妃,掌握政权。期间13名日本人被杀,日本公使馆被烧,因此导致了日本的武装干涉。清政府了解到朝鲜的动乱,为防止日本借机入侵朝鲜,随即派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 和候补道 马建忠 率三艘军舰前往朝鲜。并照会日本,称朝鲜为中国属邦,日本不要采取激烈行动。8月20日,淮军宿将 吴长庆 率军到达马山,两日后,吴、马约请大院君赴清军营地会谈。寒暄后,大院君被告知速去天津听旨,8月23日乘济远舰赴天津。随后大院君被囚禁于 保定

丁汝昌和马建忠果断地在日本采取行动之前出手,使清政府在朝鲜问题上出于主动,并指示朝鲜政府与日谈判,化解危机,同时罢斥大院君亲信,镇压起义领导人。闵妃集团的重新掌权引起日本的极大不满。日本不甘心在朝鲜的失利,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日本趁中国无暇他顾,在朝鲜策动政变,企图控制朝鲜。

1884年12月4日晚上六时,开化派首领任邮政局总办的 洪英植 以庆祝邮政大厅落成,邀请政府官员和各国驻朝使节赴庆祝宴。席间,厅外突然失火,宾客纷纷离席察看。埋伏在四周的开化党徒一拥而上,把亲华派大臣 闵泳翊 乱刀砍倒。叛乱分子大呼清军作乱。金玉均等迅速冲进王宫,迫令国王写出“日本公使来卫朕”的敕书,由 朴泳孝 持敕书引日使竹添带兵入宫,把国王、闵妃软禁于 景佑宫 ,并组成新政府。当时清政府派驻驻朝鲜的钦差袁世凯当机立断,集合庆字营,并联络自己负责编练的朝鲜新军入宫解救国王。庆字营和朝鲜新军很快攻入景佑宫,在袁世凯的策动下,曾由他教练的朝鲜部队数百人倒戈,合力打击日军和叛军。竹添败逃日本使馆。次日上午,国王被护送至袁世凯军营,组成了以 沈舜泽 为首的新政府。日使竹添则率使馆人员、驻军和 金玉均 、朴泳孝等叛乱骨干逃往仁川,史称“甲申政变”。

在两个回合的较量中,清政府都占了上风。经过壬午、甲申两次政变,证明在朝鲜,中国势力明显优于日本。 甲申政变 后,中日在半岛的对立更加激烈,中日之争使朝鲜进一步成为东北亚政治风暴的中心,但忙于内斗的朝鲜统治者不明世界大势,缺乏治国方略,无力把处于危境中的国家引向富强的道路,仍是延袭千百年的“事大主义”,一味投靠大国,寻求保护,终于引来亡国之祸。

1894年7月23日,日军突然占领朝鲜王宫,推翻闵妃集团,扶植大院君政权。25日,在日本的授意下,大院君宣布废除与清政府的一切条约。同一天,日本不宣而战,甲午战争爆发。开战后,日本与朝鲜缔结了“ 日朝盟约 ”,即对中国的攻守同盟。

1895年4月,甲午战争结束,清王朝战败,双方签订《 马关条约 》。中国承认朝鲜独立,从此退出朝鲜。甲午战争标志着东北亚传统 朝贡体系 的最终瓦解,也标志着该地区力量结构的决定性变化,中国丧失在东亚的传统大国地位,朝鲜成为日本的领土,而此后日本迅速崛起,开始以强国的身份出现。

日俄角力

甲午战争使朝鲜对中国离心离德,他们看到俄国的干涉下日本被迫将 辽东半岛 交还给中国,就企图利用俄国来牵制日本。朝鲜向俄国的靠拢使其在朝鲜的势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1895年10月8日,日本人杀死闵妃并清除了宫中的亲俄派势力,史称“乙未事变”。

1896年6月9日,日俄又在莫斯科缔结了一项新的协定,其中包括:共同援助,帮助朝鲜财政改革;将军队警察组织委托给朝鲜;日本继续管理占有的电信线路;俄国保留架设从汉城到国境的电信线的权利;承认国王继续滞留俄国使馆,直到组成朝鲜国王的护卫队为止。1896年9月12日,朝鲜国王还宫,将年号改为“ 光武 ”,同年10月12日称皇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

在外交的背后,日俄两国都做着军事上的准备,双方都不遗余力地修筑铁路、占据军事据点,以保证军事上的优势。而“大韩帝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两个强邻在自己的土地上备战。可以想见,日俄之间无论胜负如何,倒霉的只能是韩国。

灭亡将至

1910年,日本儿童和朝鲜儿童在朝鲜的街道上 1904年2月,韩国无奈地看着日俄战争爆发,为了不卷入纷争,早在1903年9月,韩国皇帝要求在两国开战之际保障韩国的中立地位。但日本完全无视这一点,在向俄国宣战前两天就派军队从 仁川登陆 ,日军共有一万余人集结至汉城。开战后2周,在韩国实际已被占领的情况下,缔结了《 日韩议定书 》,迫使韩国承诺:日本“可以临机征用军事战略上认为需要 的地方”。等于占领了韩国。

随着战局的进展,日本开始策划把韩国变成保护国。1904年5月,日本做出了要在军事、外交、财政上扩大权利并获得保护实权的决定,与韩国缔结了《第一次日韩协约》,控制了韩国的财政和外交。接着,日本于1905年4月掌握了韩国的通信事业,并在日俄媾和会议期间,独占了韩国海上、河流的航行权。

日俄战争 以俄国的战败而告终,俄国退出了在东北亚地区与日本的争夺。日本吞并韩国只是 时间问题 。然而此时的韩国皇帝醉生梦死,丝毫不顾自己灭亡,欲投靠新列强日本以对中国进行侵略,炮制出所谓“间岛问题”(因朝鲜非法移民而衍生的问题,朝鲜前后态度不一,最终被中国严正驳回),于1905年10月与日本签署了《第二次日韩协约》( 乙巳条约 ),将全部外交权交给日本。

伊藤博文和长谷川好道在朝鲜巡视 1905年12月21日,日本在汉城设置了统监等职能机构,把韩国变成了其保护国。公布了统监府的官制,规定统监直接隶属于天皇,在京城设置统监府,在各要地设置理事厅。由统监一变而为第一代朝鲜总督的寺内正毅在日记中写道“: 小早川隆景加藤清正 、小西行长1907年6月,荷兰海牙召开了第2次万国和平会议,主张排日的在韩美国人哈尔巴德也来声援,使者们向各国委员散发了抗议书。但韩国的外交根据条约由日本政府代替行使,所以没有得到列国的关照。韩国朝廷的企图非但没有实现,反而使日本强化了对韩态度。统监 伊藤博文 把这次策动的责任归咎于韩国皇帝,并认为韩国方面违反了协约。总理大臣李完用劝韩帝让位,7月19日,高宗发出了诏书,将帝位让与了 皇太子 李坧 (纯宗)。日本政府在海牙密使事件后,意识到不仅要掌握韩国的外交权,而且有必要掌握韩国的内政权。1907年7月,韩国被迫签署了《 第三次日韩协约 》,根据协约,统监指导韩国改善。韩国接受日本35年的殖民统治。

尴尬复国

在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蒋介石和丘吉尔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对朝鲜问题是这样说的:“我三大国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再次谈到朝鲜问题。2月8日罗斯福与斯大林举行会晤,在两人谈过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以后,罗斯福提出讨论领土托管问题,并向斯大林提出,在朝鲜人民做好自治的准备之前,“朝鲜要由一个苏联代表、一个美国代表和一个中国代表实行托管”,“托管期愈短愈好”。

1945年8月,时隔40年之后,俄国人又来了。在得知日本决定投降和苏军已大举“涌进”朝鲜半岛的消息后,美国人坐不住了。8月10日深夜,美国国务院、陆军部和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在 五角大楼 举行紧急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会上, 国务卿 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应赶到尽可能北面的地区去受降,但由于现实的困难,最后决定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就这样朝鲜半岛被新的世界强权“偶然的”以北纬38度为线分成了2个部分,进而形成了今天的北韩和南韩。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朝鲜半岛成了美苏两大国的角力场,此后冷战的阴云始终绯徊在半岛上空。

中文名
日韩合并
外文名
Japan and South Korea merger
别名
庚戌国耻
主要人物
李完用,朝鲜纯宗,伊藤博文
时间
1910年8月22日
朝语
한일 병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