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高等师范学院(Écolenormalesupérieure,ENS),或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于1794年10月30日(雾月9日)由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民议会下令创建。学校在法国大革命中饱经动荡, 1808年 由 拿破仑 和 拉普拉斯 整顿后重新开学。现为巴黎高师集团和 巴黎文理研究大学 (PSL)的成员之一。学校本部位于巴黎邬尔姆路的圣·热内维埃芙山,总校在巴黎有3处校区,还在外省郎寨和富尔于夫设有分校 。
巴黎高师一如其名,是一所师范大学,其初始使命是“培养已受过实用知识训练的公民,使他们在各方面最有能力的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教学的艺术”。两百多年来,高师为法国培养了无数杰出的教师人才、数百位法兰西学院院士、1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4名 菲尔兹奖 获得者(世界第4),是世界重要的数学、科学和哲学研究中心。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拥有的杰出人才包括拉普拉斯、拉格朗日、 柯西 、傅里叶、 蒙日 、 伽罗瓦 、勒让德、埃尔米特等数学家,古诺、巴斯德、丹尼尔·拉加什、涂尔干、饶勒斯、德布鲁、托马斯·皮凯蒂等科学家, 罗曼·罗兰 、 萨特 、波伏娃、阿隆、 阿兰 、布尔迪厄等哲学家,蓬皮杜、洛朗·法比尤斯、朱佩等政治家。
高师每年只招收200余名学生,没有毕业证发放资格,也没有国家 学历证书 的授予权。学生必须通过高师所属的合作大学的 注册学籍 ,取得该大学颁发的学位。
历史沿革
巴黎高师的历史几乎与法兰西共和国同龄,距今已有200多年。它为法国培养出无数的杰出人才,
存在主义
先锋萨特,总统蓬皮杜出自这所学校,在自然科学方面巴黎高师甚至有11位诺贝尔奖得主,巴黎高师的学生总数不到两千人,从相对值看巴黎高师可以算是世界上诺贝尔奖单产最高的大学,在法国可算是家喻户晓。然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至今不叫学院,也不叫大学,而叫学校。
巴黎高师很大程度上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由于受到教会的严格控制,中世纪法国大学日趋保守和衰微,逐渐沦为陈腐、守旧、闭塞的堡垒。18世纪以后,旧大学愈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其办学模式已远远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家和有关团体开始建立一批高等专科学校。大革命爆发后,为更好地把法国人由臣民变为公民,当权的革命者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1794年,国民公会通过法令,在巴黎设立公立师范学校——这是法国第一家师范学校。1795年年初,这所旨在培养中学和大学教师、学科设置文理兼备的学校首次开学。不过,由于经费不足、政局动荡等因素,该校不久之后就关闭了。
1808年,拿破仑颁布法令,恢复巴黎师范学校,并将其办学目标改为培养 国立中学 师资。 波旁王朝 复辟时期,法国的学校教育基本上被教会所控制,世俗教育遭受重创,巴黎师范学校亦一度被取缔。及至 七月王朝 时期,由于曾任教育大臣的19世纪法国著名政治家与历史学家基佐的不懈努力,法国的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其间,基佐甚为重视发展师范教育。1845年,巴黎师范学校改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47年,该校迁至乌尔姆街办校并沿袭至今。
随着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巴黎高师的历史进入了发展历程中的“黄金时代”。在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围绕着政体问题展开的激烈斗争使共和派人士深刻体会到,若要在法国确立共和制度,就必须改变国民的头脑,使之具有共和主义思想观念,而要做到这一点,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共和派人士在执掌政权后,始终把教育改革作为优先关注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通过巴黎高师培养优秀师资可谓重中之重。由于在国家层面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巴黎高师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对优秀学生和教师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院系设置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所设科系包括:数学及其应用、物理、地球-大气-海洋、化学、生物、计算机信息学、认知研究、社会科学-经济-法学、地理学、哲学、历史、文学与语言、艺术交流、古代科学、科学历史与哲学。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国际合作交流中还选择走出巴黎校园,前往与她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的国家就地办学,设立硕士水平的课程。巴黎高师除准备在中国北京推出一项合作培养课程外,还将和由法国四所 高等师范学院 (巴黎于尔姆街高师、卡桑高师、 里昂 理科高师及里昂文科和人文科学高师)组成的 法国高师集团 一起,在上海发展一个法中硕士课程项目。
专业设置
语言学理论与描述 |
理学 |
基础数学 |
认知学 |
|
分子化学 |
物理基本概论 |
模型制作高等数学 |
物理学与生物系统 |
概率与应用 |
工学 |
化学工程 |
随即建模 |
职教及其他类别 |
信息科学 |
分析化学与物理理论 |
公共与私法的比较分析学 |
公共,私法的理论与法律分析 |
逻辑,哲学,历史,社会学,科学认知,科学的复杂系统 |
海洋,大气, 气候和遥感 |
免疫学 |
遗传学 |
法学 |
算数学学与几何学 |
统计学 |
分析学与政治经济学 |
细胞发展学 |
神经科学 |
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 |
|
医学 |
分析学 |
材料化学 |
哲学 |
信息学逻辑与基础 |
植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经济学 |
社会学 |
地球,环境和行星科学 |
地球科学概况 |
材料与 纳米科学 |
高等数学 |
师资队伍
早在办学之初,就有蒙日、拉普拉斯等在法国乃至世界近代科技史上占有显赫地位的杰出科学家执掌教鞭。
高师的教师队伍包括教学人员(教授、讲师)、CNRS研究人员以及外国访问教授三部分。他们的作用各不相同。
高师没有自己的教师,它的教师全都来自法国其它大学或CNRS,他们的“人事关系”隶属于法国其它大学。在这里,大学教授们的工作以教书为主,而CNRS研究员主要是做研究并且组织与研究相关的学术活动(如讨论班、国际学术会议等),同时他们要带动学生的研究工作。在高师工作期间,他们的教学及研究安排由高师决定,原单位不得干预。以数学系而言,这些教师一般是中青年教师,通常在高师工作5-10年,工作内容包括教学、研究、组织讨论班、辅导学生等。绝大多数人把这段时间看成是他们人生中最黄金的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要面临一个所谓的再分配问题,所以他们非常刻苦、勤奋地工作。有数位法国的菲尔兹得主的获奖工作是在高师工作期间完成的。在高师工作一段时间后,这些人大都能在法国的大学找到一份比在去高师之前“更好”的工作。
CNRS在法国高等教育科研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研究人员全部分散在各个大学中,而不是像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那样独立地呆在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中。在大学(包括高师)中,CNRS研究员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同时他们也会主动担任一些高年级研究性课程或讨论班的教学任务。他们的人事关系属于CNRS,并不属于大学,其职位级别和薪金比同级同资历的讲师或教授略低,主要是因为他们一般不教课,全职作研究。不过,CNRS研究人员享有极大的自由度,他们每年只需在法国工作六个月,余下时间可以在享受法国工资的同时拿到资助去世界上任何一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工作。值得特别指出的是,CNRS研究人员的职位都是终身的,这也是法国的数学家很少外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师数学系每年每月都会邀请12名外国访问教授开课或主持讨论班。这些人一般都是数学界的时尚创造者或是正在做出重要工作的领军专家。他们的课程将世界数学的新潮流、动态展示给高师(乃至巴黎其他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不停地为高师的学术注入新的思想和血液。他们在高师期间,除了授课以外,还和年轻的学生有密切、多方面的学习和生活接触,也为他们了解这些未来人才的实力提供了机会。
学科体系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优势学科包括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现代外语、社会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
学科 |
排名 |
哲学 |
24 |
数学 |
27= |
物理与天文学 |
43 |
人才培养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每年面向全世界各大学的高年级在读学生招收200名新生,提供优厚的奖学金本硕贯通培养。1994年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成立2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各界人士、新老校友齐聚一堂,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最终得出了共同的心愿: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应致力于成为欧洲著名的高等学术团体。所谓“高等”,首先是因为学校在招生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具有优异的成绩和鲜明的特长,这一先决条件使得学校拥有了高质量的生源。同时,基于这一愿望学校为广大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先进的实验室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此外,学生和研究人员也得益于学校同法国其他大学的密切联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学术团体”之称,则是因为同其他欧洲学术团体一样,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定期组织或由个人自发组织一些学术聚会,让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对新知识、新理论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形成活跃的学术氛围。由此可见,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不仅具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罗曼·罗兰、
米歇尔·福柯
、让·保尔·萨特和
路易·巴斯德
、
乔治·冈圭朗
都曾就读或工作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每年只招收200来名学生。但是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没有毕业证发放资格,也没有国家学历证书的授予权。所以,就读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修业4年,免收学费。前2年学生在一所综合性大学注册学习,以获取大学三年级学习文凭和学士学位。后2年须在本校教师指导下准备中学证书教师全国会考和中学高级教师学衔全国会考。通过会考者可获教师资格。
文理并行不悖
巴黎高师作为集科研与文教于一体的公立机构,其宗旨是“优秀的思维方式”与“优秀的教育机制”结合且相得益彰,为科学工作培养人才,为教育系统和国家行政单位、企业、事业机构输送人才。在所有高等学校中,巴黎高师是惟一一所文、理并行不悖的综合性学校。这种平衡也是它的优势所在,从高层行政领导结构看,校长居庸先生和副校长巴斯蒂德·布吕吉埃尔女士就分别来自文科和理科;而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学生改变行政划分学科界限的努力都体现了这种特色的优点。文理科综合有助于思维空间的扩展,有利于奠定更坚实全面的文化修养,并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就业实力
在2015年TimesHigherEducation的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GlobalEmployabilityUniversityRanking)中,全球共有150所高校上榜,其中巴黎高师位列全球第13名,法国第1名。
学校排名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全球排名 |
73 |
71 |
67 |
72 |
法国排名 |
3 |
3 |
3 |
3 |
理科领域 |
51-75 |
43 |
51-75 |
51-75 |
数学学科 |
43 |
49 |
30 |
26 |
物理学科 |
44 |
32 |
41 |
40 |
计算机科学学科 |
/ |
101-150 |
76-100 |
/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全球排名 |
28 |
24 |
23 |
哲学 |
35 |
25 |
22 |
数学 |
50 |
45 |
44 |
物理与天文学 |
46 |
51 |
45 |
51 |
51 |
51 |
|
现代语言 |
51 |
51 |
51 |
注:2016年QS世界大学专业排名考古学排名50-100。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
全球排名 |
59 |
65 |
78 |
54 |
法国排名 |
1 |
1 |
2 |
1 |
科学科研
科研平台
巴黎高师拥有众多实验室,其中包括
法国科学院
等国家机构设置的实验室。学校非常注意新学科的培植,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一旦出现,很快便在巴黎高师成为一个相对集中独立的研究方向。由于部门院系精简、学生数量较少,学生往往有较多机会直接接触、参与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接触频繁。
科研成就
1854年,圣特-克莱尔-德维尔在巴黎高师成功地隔离了铝元素。
在19世纪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带动下,巴黎高师建成了一大批设备精良的实验室,培育出了大量的新兴学科。在巴黎高师光荣榜上的10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就有六位物理学奖得主和一位化学奖得主。时至今日,巴黎高师的数学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巴斯德也在学校完成了他一生中最重大的科学发现,包括1857年和1881年发酵和病毒的发现。
学术资源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也拥有数家设备优良、管理先进、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学校成立初期,追溯到拿破仑时期,那些依然使用的镶嵌有皇家徽章的
书架
、桌椅正是图书馆悠久历史的最好证明。几经迁址,图书馆最终选址在邬尔姆路45号,原图书馆的图书也大多收藏于此,有一部分图书则被迁于校内其他图书馆内。从而形成了以邬尔姆路文科图书馆为主的一系列图书馆。
邬尔姆路文科
邬尔姆路文科图书馆可以随意阅读、高效利用这里45万册的藏书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寻找资料。事实上,除了少量珍贵的保留书目外,其他所有图书均允许读者自由借阅。书籍的排列方法虽然自法兰西第二帝国以来一直沿用,仍可以保证读者方便查询。直到法兰西图书馆投入使用之前,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这座书籍的宝库一直是法国图书收藏量最大的公用图书馆。
该馆在资金使用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原则,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不惜重金购买优秀的图书,而对平庸的书籍嗤之以鼻。同样,图书馆倾向于基础方面的书籍,对于过于高深的书籍并不看好。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书籍。图书馆每年的书籍增加量约为8500种左右,其中购买新书达到5500种,而新书中60%为法国以外的图书,而剩下的3000种新书中赠书为2000种,与其他图书馆交流书达到1000种,另有1400份当代杂志、期刊供读者阅读、参考。
邬尔姆路文科图书馆已与 国际互联网 连接。借助网络工具,图书馆管理章程、各类条文一目了然,增加了读者使用的方便程度。如尔丹图书馆是一个为研究和了解基础文化常识的图书世界。它为那些准备各类考试、竞赛的学生提供参考书目,为各科教师提供必要的图文资料。图书馆藏书10万余种,年增加量为1500种,并提供190种期刊、杂志。图书馆的大部分图书可以自由外借。图书馆的书籍涉及广泛,尤其为那些准备终身教师资格文凭的应试者提供方便,主要包括文学、语法和历史专业。在与邬尔姆路文科图书馆合作的基础上,如尔丹图书馆中音乐方面的书籍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蒙特鲁吉
蒙特鲁吉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理科方面的应试者如学、物理、化学,准备终身教师资格文凭的考试。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1.9万余种的藏书,年增加量为250种,还有300多种期刊、杂志。除了上述三家主要图书馆外,理科专业各系内部也设有图书阅览室,这些阅览室由各系自主管理,既向本专业学生提供便利也向其他专业学生开放。所有这些图书馆和其中丰富的藏书构成了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一大优势和良好的硬件环境。除了优秀的硬件设备,巴黎高等师范大学也拥有一支学识渊博、敬业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既包括法国国内诸多知名学者,也包括外籍教师和客座嘉宾。学校有法籍教师120余名,他们既在高师任教,同时也在各大学内执教。另外,在理科方面,巴黎各大学的一批教师也在巴黎高等师范大学从事各自的研究工作,并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开设各类讲座。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研究环境吸引了来自全法国各大研究机构的学者,其人数达到近300人。在聘请外籍教师和客座嘉宾的工作上,巴黎高等师范大学也是全力以赴。学校通过法国外交部的国际交流计划,热诚邀请近百余名外教来校讲学。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龚道塞讲坛。
学术交流
合作交流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早在19世纪时,就曾有为数极少的几个中国和罗马尼亚学生就读于巴黎高师;而如今则已有数以千计的研究者来自世界各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有攻读学士至博士各级学位课程的法国和外国留学生总计2000多人;学校拥有专职教师研究员近500名和40个研究实验室。这一高密度的资源配置,加上众多的校际合作协议,使巴黎高师成为一个拥有特殊优势的国际交流中心。学院每年邀请近60名外国教授参与学生培养课程教学;各系和实验室接待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员、博士后或资深研究人员。
合作机构
高等师范学校与巴黎一些大学联系紧密,它是巴黎大学联盟的创立者之一。学校加入了数个先进专题研究网络(RTRA),如巴黎数学基金会、皮埃尔-吉勒·德热纳研究基金会、巴黎-法兰西岛先进科学研究院( IEA )。同时作为大学主席联席会议(CPU)和大学校联席会议(CGE)的成员,高等师范学校与大学校和大学都紧密相连:学校的选拔性招生是与其他大学校共同进行的,而学校全部的教育、科研、硕士与博士的培养都是和大学合作完成的。无论是物理、经济还是科学哲学,学校所有博士院都是与其他大学和机构合作运行的。
高等师范学校同样注重国际交流,同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有数十年的合作历史,华东师大-法国高师中法联合研究生院于2002年11月在上海成立。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校训
用优秀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教育机制,培养优秀的新人。
巴黎高师作为集科研与文教于一体的公立机构,其宗旨是“优秀的思维方式”与“优秀的教育机制”结合且相得益彰,为科学工作培养人才,为教育系统和国家行政单位、企业、事业机构输送人才。学校的最初目标是培养师资,但现在已经扩大了学校的功能,使学生的出路更加多样化:既培养师资,又培养研究性人才,既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又为产业服务。
知名校友
巴黎高师诞生了无数的科学和人文艺术领域的人才。共计有12位来自物理、化学、经济学、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和10位菲尔兹奖得主,4位
沃尔夫数学奖
得主和一位
阿贝尔奖
得主,其中该校的J-PSerre教授是世界上唯一健在的集上述数学三大奖于一身的数学家。
同时,它还培养出了众多虽未拿奖,但却开创了百年潮流、足以永垂史册的科学、文化人才。如数学界的傅里叶(JosephFourier,1768.3.21-1830.5.16)、勒贝格(HenriLéonLebesgue,1875.6.28-1941.7.26)、 伽罗华 (ÉvaristeGalois,1811.10.25-1832.5.31);哲学界的让-保罗·萨特(Jean-PaulSartre,1905.6.21-1980.4.15)、乔治·冈圭朗(GeorgesCanguilhem,1904.6.4-1995.9.11)、 雷蒙·阿隆 (RaymondAron,1905.3.14-1983.10.17)和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1926.10.15-1984.6.25)、 保罗·朗之万 (PaulLangevin,1872—1946)等。
诺贝尔奖 |
|||
保罗·萨巴捷 |
让·佩兰 |
亨利·柏格森 |
|
罗曼·罗兰 |
让·佩兰 |
让-保罗·萨特 |
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 |
路易·奈耳 |
罗拉尔·德布鲁 |
皮埃尔-吉勒·德热纳 |
克洛德·科昂-唐努德日 |
阿尔贝·费尔 |
塞尔日·阿罗什 |
||
菲尔兹奖 |
|||
洛朗·施瓦茨 |
勒内·托姆 |
||
皮埃尔-路易·利翁 |
洛朗·拉福格 |
文德林·维尔纳 |
|
吴宝珠 |
赛德里克·维拉尼 |
||
沃尔夫数学奖 |
|||
乔治·萨顿 奖 |
|||
乔治·冈圭朗 |
|||
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
|||
乔治·杜梅齐尔 |
|||
物理学家 |
|||
保罗·朗之万 |
|||
化学家 |
|||
路易·巴斯德 |
|||
作家 |
|||
罗曼·罗兰 |
|||
哲学家 |
|||
阿兰 |
让·伊波利特 |
保罗·尼赞 |
萨特 |
让·卡瓦耶斯 |
梅洛·庞蒂 |
雷蒙·阿隆 |
米歇尔·福柯 |
吉尔伯特·西蒙栋 |
阿尔都塞 |
西蒙娜·薇依 |
克劳德·德布鲁 |
阿兰·巴迪乌 |
|||
科学哲学家 |
|||
皮埃尔·迪昂 |
|||
政治家 |
|||
乔治·让·蓬皮杜 |
阿兰·佩雷菲特 |
||
心理学家 |
|||
丹尼尔·拉加什 |
|||
社会学家 |
|||
埃米尔·杜尔凯姆 |
校园环境
学校本部位于巴黎邬尔姆路,坐落于圣·热内维埃芙山,与其比邻而居的是巴黎物理工业化学高等学校、生物化学学院和居里学院。它们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是上述一系列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核心,它们共同构成了“圣·热内维埃芙山研究会”。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分校区则位于如尔丹大道,邻近巴黎的大学城。同时,在蒙特鲁吉地区也有该校的一部分校园。
总校在巴黎有3处校区,还在外省郎寨和富尔于夫设有分校。
获得荣誉
2020年12月,位居2020年全球大学就业力排名第34名。
引用来源
- • 爱改名的大学,来看看人家巴黎高师 人民网 2017-08-01
- • 巴黎高师:法兰西的“袖珍”顶级名校 光明网 2017-08-01
- • 你不太熟悉的名校:巴黎高等师范(组图) 新浪 2016-11-19
- •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乔治斯·德培罗教授等访问我校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8-01
- • THE发布2020年全球大学就业力排名:美国霸榜前3名,中国15所高校进入TOP100 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