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門》是由英國、法國、美國聯合制片, 朱利安·施納貝爾 執導, 威廉·達福 領銜主演的劇情片,于2018年9月3日在意大利 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首映。
該片講述了荷蘭 后印象派 畫家 梵高 在法國阿爾勒與瓦茲河畔奧維爾度過的最后時光,以及他在作品不受待見的壓力下繼續創作,最終被關進 精神病院 的故事。
劇情簡介
19世紀80年代末的巴黎,梵高 (威廉·達福飾) 還是一位被排斥在藝術圈之外的獨立藝術家。他的藝術品商人弟弟提奧 ( 魯伯特·弗蘭德 飾) 無法出售他的作品,人們對懸掛在擁擠咖啡館里的作品興趣不大。只有 高更 ( 奧斯卡·伊薩克 飾) 沒有去追捧那些主流的巴黎藝術家,他對梵高的畫作有一種隱藏的欣賞之情。梵高渴望離開灰色的天空和霧,希望看到陽光和空氣。幾乎身無分文的他搬到了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小鎮,在那里度過了一個嚴酷的冬天,他租下了一間黃房子,開始沉浸在自然的世界中 。即使作品不受待見,梵高也依然頂著壓力下繼續創作,最終因為精神頻繁崩潰被關進了精神病院 。
角色介紹
梵高 演員 威廉·達福 荷蘭后印象派畫家,在19世紀80年代末的法國巴黎,他還是一位被排斥在藝術圈之外的獨立藝術家。梵高渴望離開灰色的天空和霧,希望看到陽光和空氣。幾乎身無分文的他搬到了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小鎮,在那里他度過了自己最后的時光,在作品不受待見的壓力下仍然繼續創作,最終被關進了精神病院。 |
|
提奧 演員 魯伯特·弗蘭德 梵高的弟弟,是一名藝術品商人,同時也是梵高的經紀人。梵高一直被排斥在藝術圈之外,不受重視,提奧也因此無法出售梵高的作品,因為人們對懸掛在擁擠咖啡館里的作品根本提不起興趣。盡管如此,提奧卻一直給予梵高經濟上的支持,在所有兄弟姐妹中,他與梵高關系最好,也與梵高感情最深。 |
|
高更 演員 奧斯卡·伊薩克 梵高的朋友,與梵高一樣同為藝術家。高更沒有去追捧巴黎那些主流藝術家的作品,反而對梵高的作品有一種隱藏的欣賞之情。他們經常在一起探討生活和藝術,但是兩人有時候也會出現觀點不一致的情況。高更就批評梵高的畫作畫得太過火和匆忙,就像粘土一樣厚實,與其說是繪畫,倒不如說更像雕塑。 |
音樂原聲
專輯信息 專輯類型:原聲帶、影視音樂 語種:純音樂 歌手:Tatiana Lisovkaia 發行日期:2018年11月16日 |
曲目 1、《Birth》 2、《Sunflowers》 3、《The Bluefield》 4、《Moving Forward I》 5、《Van Gogh Theme I》 6、《I See Nothing But Eternity》 7、《The Hotel Dieu》 8、《Moving Forward II》 9、《Van Gogh Theme(小提琴伴奏)II》 10、《Moving Forward Part III》 11、《Van Gogh Theme(鋼琴伴奏)III》 12、《Van Gogh Theme (小提琴伴奏)IV》 13、《I See Nothing But Eternity(結局)》 14、《Death》 15、《The Splendor》 16、《The Transpose Blue Field》 |
制作發行
主創公司
制作公司 |
1、Iconoclast 2、Riverstone Pictures 3、SPK Pictures |
發行公司 |
1、CBS Films(美國) 2、Front Row Filmed Entertainment(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3、Searchers,The(比利時) 4、Searchers,The(荷蘭) |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意大利 |
2018年9月3日(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美國 |
2018年10月12日(紐約國際電影節) |
美國 |
2018年11月16日 |
荷蘭 |
2019年2月14日 |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獲獎方 |
備注 |
2018年9月8日 |
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金獅獎 |
《永恒之門》 |
入圍 |
最佳男演員 |
威廉·達福 |
獲獎 |
||
2019年1月 |
第53屆美國國家影評人協 |
最佳男主角 |
威廉·達福 |
入圍 |
2019年1月7日 |
第76屆美國電視電影金球獎 |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
威廉·達福 |
提名 |
2019年2月24日 |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男主角 |
威廉·達福 |
提名 |
影片評價
《永恒之門》里充斥著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非常強烈的風格化影像,從無拘無束的手持攝影,到廣角鏡頭、濾鏡、黑屏獨白、鋼琴配樂等等。很顯然,導演并不是在拍攝一部很常規的梵高傳記片,而是透過他創作與生活中的零碎片段,讓觀眾逐漸進入到梵高的思想世界里。然而,這些獨特的風格對于觀眾來說卻顯得曲高和寡。黑屏后用獨白說出內心話語、濾鏡展現眼前的模糊影像等等風格化的視聽手段,確實能生動有效地呈現出他孤立而不被理解的個性,但卻很難與觀眾進行有效溝通,就像當時梵高的精神狀態逐漸與外界格格不入,不被主流觀眾和市場接受一樣。不過,單純從視覺層面來看,影片非常唯美。因為導演本身就是畫家的關系,整部影片的畫面就像是一幅幅油畫
剪接
而成,深藍和暖黃也是屬于梵高的基本色調。畫面里描繪了不少梵高繪畫過程的鏡頭,充分表現出他獨特的創作風格:大自然主題、急促的畫風、厚重的顏料。影片的鏡頭捕捉到了地面、綠草、樹葉和樹根,最引人注目的畫面是一片
向日葵
的田野
(《
新京報
》評)
。
《永恒之門》大概是想通過影像來還原梵高生命的最后一站,更想從視聽上來捕捉到梵高的藝術創作力。前一個目標很好的實現了,但是影片在實現第二個目標的過程中出了問題。梵高的創作過程是以冗長的MV式影像呈現的,糟糕且重復的鋼琴曲連綿不斷,手持鏡頭不斷圍著烈日下的梵高游來蕩去,直接造成影片抒情泛濫毫無節制。同時還多次嘗試通過 主觀鏡頭 來洞悉梵高眼中的世界,但是手法雖然極度風格化卻顯得特別低端。而更糟糕的是每個演員的客串都像龍套一樣跑到鏡頭前晃一下說幾句臺詞然后就消失了,像極了《建國大業》式的明星堆砌,幸好作為主演的威廉·達福用演技撐起了整部片 ( 1905電影網 評) 。
《永恒之門》沒有洞察到畫家梵高的人生精髓,影片展示了他無限的痛苦,卻沒有真正深入到人物的靈魂。當然,男主角威廉·達福還是用演技很好的演繹了這位集瘋狂與理智為一體的畫家。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衡量,《永恒之門》都是一部粗糙的極不平衡的電影——原始而刻意不加修飾的風格,搖晃的 手持攝影機 和廣角鏡頭,這些鏡頭反映了不安的心緒,但并無意義。影片的配樂也不太和諧,它敲擊出的音符就像一架破舊的需要調音的酒吧鋼琴。在影片的大部分時間里,導演都象征性地在法語和英語之間轉換,極其笨拙。大多數觀察者都認為梵高畫作的觸覺密度顯得笨拙而不雅,但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卻在片中開掘出了一種視覺和色調上的關聯性,為這部獨特的傳記片賦予了一種令人振奮的粗礪的生命力 (《好萊塢報道者》評) 。
引用来源
- • 外媒評《永恒之門》:被威廉-達福的演技挽救 搜狐 2018-10-02
- • 《永恒之門》威廉·達福 精準還原凡高 新華網 2018-11-17
- • 《永恒之門》演職員表 時光網 2018-11-17
- • 威尼斯Day6 兩部主競賽作品泛善可陳創“低谷” 1905電影網 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