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

自然 | 生物 | 動物 | 哺乳動物 | 胎盤類 | 海豹 | 分布于南、北極的海洋哺乳動物

海豹科 是食肉目 鰭足類 的一科,也被稱為真海豹或無耳海豹。它們是海豹亞目下的一種動物,共有11種不同的海豹。海豹的身體呈粗圓形,背部呈藍灰色,腹部為乳黃色,帶有藍黑色斑點。海豹的頭近圓形,眼大而圓,無外耳廓,吻短而寬,上唇觸須長而粗硬,呈念珠狀。四肢均具5趾,趾間有蹼,形成鰭狀肢,具鋒利爪。后鰭肢大,向后延伸,尾短小而扁平。海豹科成員身體肥胖, 皮下脂肪 厚,頸粗頭圓,后肢和尾連在一起,永遠向后,在陸地上只能借助身體的蠕動而匍匐先進,非常笨拙,但是在水下則相當靈活,且善于深潛,可以潛入數百米的深處。海豹科成員大體可以分成北方和南方兩個類群,二者可分置于 海豹亞科僧海豹亞科 ,海豹亞科分布基本限于北半球,而僧海豹亞科除了 南半球 以外,在北半球的南部也能見到。除了貝加爾湖海豹是唯一的淡水海豹外,其他海豹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如 渤海黃海 。它們主要捕食魚類,也吃頭足類和甲殼類動物。

形態特征

南極海豹口叼企鵝向攝影師示好 海豹是 海洋動物 ,哺乳動物(胎生)。它們的身體呈流線型,四肢變為鰭狀,適于游泳。海豹有一層厚的皮下脂肪保暖,并提供食物儲備,產生 浮力 。海豹身體均呈紡錘形,適于游泳,頭部圓圓的,貌似 家犬 ,全身被毛,前肢短于后肢。

海豹的前腳較后腳為短,覆有毛的 鰭腳 皆有指甲,指甲為5趾。耳朵變得極小或退化成只剩下兩個洞,游泳時可自由開閉。游泳時大都靠后腳,但后腳不能向前彎曲,腳跟已退化與 海獅 及海狗等相異,不能行走,所以當它在陸地上活動時,總是拖著累贅的后肢,將身體彎曲爬行,并在地面上留下一行扭曲痕跡。海獅、 海象 是海豹的近親,它們有耳殼,后肢能轉向前方來支持身體。

物種對比

$$$$structured_module$$$$

棲息環境

賣萌的小海豹 海豹是鰭足類中分布最廣的一類動物,從南極到北極,從海水到淡水湖泊,都有海豹的足跡。南極海豹數量為最多,其次是 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 等地。

分布范圍

海豹分布在北極、南極周圍附近及溫帶或熱帶海洋中,海豹主要分布在寒冷的兩極海域,南極海豹生活在南極冰源。

海豹科成員大體可以分成北方和南方兩各類群,二者可分置于海豹亞科和僧海豹亞科,海豹亞科分布基本限于北半球,而僧海豹亞科出了南半球以外,在北半球的南部也能見到。

北極地區 的海豹種類(7種)卻比南極(4種)的要多一些。

生活習性

海豹捕食企鵝(組圖) 海豹生活在寒溫帶海洋中,除產仔、休息和換毛季節需到冰上、沙灘或巖礁上之外,其余時間都在海中游泳、取食或嬉戲。繁殖期不集群,仔獸出生后,組成家庭群,哺乳期過后,家庭群結束。在冰上產仔,當冰融化之后,幼獸才開始獨立在水中生活。少數繁殖期推后的個體則不得不在沿岸的沙灘上產仔。以魚類為主要食物,也食甲殼類及頭足類。

在自然條件下,海豹有時在海里游蕩,有時上岸休息。上岸時多選擇海水漲潮能淹沒的內灣沙洲和岸邊的巖礁。例如,在中國的遼寧盤山河口及山東廟島群島等地都屢見有大群海豹出沒。海豹的游泳本領很強,速度可達每小時27公里,同時又善潛水,一般可潛100米左右,南極海域中的 威德爾海豹 則能潛到600多米深,持續43分鐘。海豹主要捕食各種魚類和頭足類,有時也吃甲殼類。它的食量很大,一頭60~70kg重的海豹,一天要吃7~8kg魚。

生長繁殖

海豹社會實行“一夫多妻”制。雄海豹擁有妻室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據該海豹的體質狀況而定,年輕體壯的雄海豹往往有較多的妻室。在 發情期 ,雄海豹便開始追逐雌海豹,一只雌海豹后面往往跟著數只雄海豹,但雌海豹只能從雄海豹中挑選一只。因此,雄海豹之間不可避免地要發生爭斗,狂暴的海豹彼此給予猛烈地傷害:用牙齒狠咬對方有些雄海豹的毛皮便因此而撕破,鮮血直流。戰斗結束,勝利者更和母海豹一起下水,在水中交配,而其它海豹只能以失敗而告終,繼續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妻子”。

海豹的繁殖特點是:產仔、哺乳、育兒必須到陸上或冰上來。

海豹的發情期在12月, 妊 娠 時間為9個月,幼崽出生在次年11月初,平均每次生產一只小海豹。小海豹生長到4~6周時斷奶。雌、雄性海豹均2~4年 性成熟 。不同種類的海豹繁殖的時間有少許差異,但區別不大。

亞種分化

斑海豹 ,體長1.5-2米,雄性最大體重150kg、雌性120kg。斑海豹分布很廣,主要是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在中國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黃海。主要捕食魚類,也吃頭足類和甲殼類動物。 

海豹

髯海豹 ,又叫 胡子海豹 ,因其吻部密生長而粗硬的胡須而得名。最長的胡須長14厘米,上唇每側約有106根胡須。雄性體長2.8米,雌性體長2.6米,平均體重400kg。全身棕灰色或灰褐色、背部中央線顏色最深,向腹部漸淺,無斑紋。髯海豹主要分布于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不分布于南半球。1972年在中國浙江省平陽縣海域曾捕獲一頭體長176厘米,體重71kg的雄獸。髯海豹主要捕食底棲動物如:蝦、蟹、軟體動物以及鲬、鰈等底棲魚類,但也捕食 烏賊 。 

海豹

灰海豹 ,雄性長約3米,重約300kg,雌體約2.3米,重250kg。雄性成獸的頸部很粗,并有3-4道皺紋,這是它和斑海豹的區別之一。灰海豹的分布很廣,北冰洋和 大西洋 都有分布,僅存數量約有2.5~5萬頭。灰海豹的食性很廣,但主要是魚類。 

海豹

環斑海豹 ,本屬有環斑海豹、貝加爾湖環斑海豹、 里海環斑海豹 。環斑海豹是所有海豹中,身體最小的一種。大的雄獸長1.4米,體重90kg,面部像貓。環斑海豹的食性相當廣泛,從無脊柱動物到魚類,總數超過75種。其主要天敵有 白熊 和極鯊。環斑海豹主要在整個北冰洋、鄂霍茨克海、 白令海波羅的海拉多加湖貝加爾湖里海 。 

海豹

環海豹,屬海豹中的小型種。又稱 帶紋海豹 、綬帶海豹,體長1.6-1.7米,體重70-148kg。雄性為暗灰藍紫色或暗灰紅紫色,圍繞頸部有一條很寬的環狀白帶。雌獸全身淡色,基本呈深灰褐色或深棕灰色。帶紋海豹僅棲息于北半球,主要分布于白令海及鄂霍茨克海,喜棲于浮冰上或遠離人煙的海島上,不成大群,食物主要是 狹鱈 和頭足類。 

海豹

鞍紋海豹,又叫格陵蘭海豹。體長1.8米左右,體重180kg。全身白色或棕灰色,從背部兩肩處斜向尾部有一“∧”型黑色帶,形狀頗似鞍故名鞍紋海豹。僅分布于北極海域的俄羅斯北側、 格陵蘭 周圍、及加拿大和 紐芬蘭 北側。 

海豹

僧海豹 ,體長2.6-2.8m,體重平均可達400kg,頭部很圓,且被細密的短毛,看上去宛如和尚頭,故名僧海豹。該種海豹已成為一種極稀少的動物只限于分布在北緯20°至30°的 夏威夷群島 的下風鏈島、 加勒比海黑海 。但遺憾的是,加勒比海僧海豹被證實已經滅絕,最后一次見到的時間是1958年 

海豹

威德爾海豹,體長3米左右,體重300多kg,喜棲于與南極大陸相聯的固定冰上,是哺乳動物中分布最南的種,也是南極比較常見的海豹。它的潛水能力很強,可潛入600多米的深處,持續43分鐘,潛水能力居鰭腳勒動物之冠。以捕食魚類( 杜父魚 )和烏賊為生。 

威德爾海豹

羅斯海豹 ,體長約2.3m,體重約150-215kg是南極海豹中數量最少的一種。其頸部很粗,收縮時頸部皮膚可以形成很大的皺褶,頭能縮進去,幾乎完全藏在頸褶中,它還能發出似鳥叫的聲音。其主要分布于南極大陸周圍的浮冰帶附近。 

海豹

豹海豹,體長為4.5-5m,體重300-350kg,不僅具有豹一樣的斑點而且性情上也像豹,是海豹中最兇殘的一種。它除捕食魚類和烏賊外,還專吃 恒溫動物 ,也吃企鵝等鳥類,甚至鯨、其它海豹。從 南極洲 的浮冰線到澳大利亞、新西蘭、南美、 非洲 最南部及附近島嶼都有分布。 

海豹

冠海豹 ,雄獸平均體長2.5m,重192-352kg;雌性2m,145~300kg。當遇到恐嚇或興奮時,鼻子吻部前面可以膨脹成囊狀突起,所以人們又其為囊鼻海豹。主要分布在北大西洋和北極海域,主要食物為魚類。

海豹

象海豹,是海豹科中最大的類型,其突出特點是雄獸鼻子,在興奮或發怒時可膨脹。本屬包括: 南象海豹北象海豹 。最大體長可達6.5米,體重3600kg,是整個 鰭腳目 中個體最大的動物。 

海豹

食蟹海豹 ,雌性體長多在2.16-2.41m,最長3.00m;雄獸2.03-2.41m,最長2.57m,重200-300kg,主要以磷蝦為食,食性與 須鯨 相似。喜群居,在冰上活動靈巧而迅速,主要分布于南極大陸周圍,亦屬南極沿岸的特有動物。 

海豹

保護現狀

2009年,歐盟立法禁止了商業捕殺所得的海豹產品在歐盟區的貿易,俄羅斯政府也禁止了俄羅斯的商業性海豹屠宰。

在美國, 國際海豹日 (InternationalDayoftheSeal)是每年的3月22日。

加拿大的“國際反對商業獵取海豹行動日”(InternationalDayofActionAgainsttheCommercialSealHunt)設定在每年的3月15日。

中國的環保團體則把3月1日作為國際海豹日。

圖冊來源

引用来源

中文名
海豹
拉丁學名
Phocidae
分布區域
南極、北極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食肉目
海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