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科 乳香樹屬植物乳香樹Boswellia carterii Birdw.[B. sacra Fluek.]、藥膠香樹B. bhawdajiana Birdw.及野乳香樹B. neglecta M. Moore等,以其樹干皮部傷口滲出的油膠樹脂入藥。春夏均可采。
植物別名
乳香 滴乳香、熏陸香
主要來源
橄欖科乳香樹屬植物乳香樹Boswellia carterii Birdw.[B. sacra Fluek.]、藥膠香樹B. bhawdajiana Birdw.及野乳香樹B. neglecta M. Moore等,以其樹干皮部傷口滲出的油膠樹脂入藥。春夏均可采
植物原形態
矮小灌木,高4~5米,罕達6米。樹干粗壯,樹皮光滑,淡棕黃色,紙狀,粗枝的樹皮鱗片狀,逐漸剝落。葉互生,密集或于上部疏生,單數羽狀復葉,長15~25厘米,葉柄被白毛;小葉7~10對,對生,無柄,基部者最小,向上漸大,小葉片長卵形,長達3.5厘米,頂端者長達7.5厘米,寬1.5厘米,先端鈍,基部圓形、近心形或截形,邊緣有不規則的圓齒裂,或近全緣,兩面均被白毛,或上面無毛。花小,排列成稀疏的總狀花序;苞片卵形:花萼杯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花瓣5片,淡黃色,卵形,長約為萼片的2倍,先端急尖;雄蕊10,著生于花盤外側,花絲短;子房上位,3~4室,每室具2垂生胚珠,柱頭頭狀,略3裂。 桉果 倒卵形,長約1厘米,有三棱,鈍頭,果皮肉質,肥厚,每室具種子1枚。
生境分布
分布紅海沿岸至 利比亞 、蘇丹、土耳其等地。主產于紅海沿岸的 索馬里 和埃塞俄比亞。
性狀特征
呈球形或淚滴狀顆粒,或不規則小塊狀,長0.5~2厘米;淡黃色,微帶藍綠色或棕紅色,半透明。質堅脆,斷面臘樣。氣芳香,味微苦,嚼之軟化成膠塊。本品遇水變白,與水共研成乳狀液。部分溶于醚、 乙醇 及 氯仿 中。
炮制方式
搗成粉末,于鍋內炒溶后,除凈大量的刺激性濃煙(即揮發油),倒出待微冷后,切成小塊即得。
性味特征
辛、苦,溫。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用于心腹諸痛,筋脈拘攣,跌打損傷,瘡癰腫痛;外用消腫生肌。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配入散劑或膏劑,敷貼患處。
備注信息
(1)熏陸香亦稱乳香,商品也作乳香入藥。為
漆樹科
植物粘膠乳香樹Pistacia Lentiscus L.的樹干經切傷后流出的樹脂。主產于
希臘
、土耳其及
地中海
南岸地區。西醫用為填齒料,并為制硬膏的原料,中醫作乳香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