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姓源出 神農氏 ,炎帝生于 姜水 ,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 姜子牙 周初封于齊,到 戰國 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 齊氏 ,或以姓為氏是姜氏。 秦漢 時,姜姓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后在 天水 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廣泛分布于中、朝、韓、菲、泰和印尼等國。
姜姓在《 百家姓 》排第32,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34%。據考證,從 齊國 第一代國君 姜太公 起到現在,共有102個姓氏由姜姓繁衍而來,包括呂、許、謝、紀、丘、盧等64個 單姓 和淳于、東郭、 高堂 、 子雅 、雍門、公牛等38個復姓。
歷史沿革
清朝 時 東北地區 由于山東的移民和滿洲八旗的全面漢化以及 漢姓 的使用,東北地區姜姓發展迅猛。清滿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體改姓為姜。
姓氏起源
源于 烈山氏 ,出自炎帝神農氏出生地姜水,屬于以居邑名為姓。 任姒 ,少典正妃,名女登(癸),感 神龍 首爾生炎帝。 神農氏的后裔姜太公,即 呂尚 ,齊國的創建者,因輔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呂,所以才從封地為姓。 戰國時期,姜姓齊國被田和所滅,呂尚的后代分散到各地, 有姓 呂姓 者,也有姓姜姓者。
源于“癸”。癸+女=姜。“姜”姓本意女癸所生,女癸之后代(有些史籍誤作“女登”,當為“女癸”)。有人皇部落,居任,任有女癸。女癸,嫁給帝,其所生子皆賜姓曰“姜”。癸+女=姜。女癸享大鼎祭祀,廟號“母癸”。姜姓后人絕大部分都是女癸之后。另據甲骨文字義,姜是癸女 合體字 ,即癸女所生之意。癸+女=姜。壬娶女丁,產生了皇,皇族逐漸強大,又產生了帝族(戊娶癸)。女癸嫁給帝,所生的后代就是姜姓。
父 娶 母
兒子
女兒
母+父=合文
其它合文
皇
壬 娶 丁
戊
己
丁+壬=皇
丁+壬=中
帝
戊 娶 癸
甲
乙
癸+戊=帝
癸+戊=羲 / 舜 女+癸=姚 / 姜
殷
庚 娶 乙
丙
丁
乙+庚=殷
商
丙 娶 辛
壬
癸
辛+丙=商
( 高辛 )
夏
甲 娶 己
庚
辛
己+甲=夏
源于桓氏,出自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屬于以帝王賜姓改姓為氏。
源于各民族變姓,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宋書·吐谷渾傳》記載, 南朝宋 時期,西南地區有羌族人改漢姓姜姓。 侗族 、瑤族、 彝族 、 蒙古族 、土家族、 保安族 、 白族 、 俄羅斯族 、 朝鮮族 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姜姓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姜氏。
遷徙傳播
先秦時期,姜姓活動的地區主要是甘肅和山東。姜姓的歷史在5000年以上,作為氏則始于齊國滅亡之后,至少也有2300年。
秦漢時,姜姓在河南靈寶的 函谷關 以東已經發展為大族,遂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三國 和 南北朝 時,姜姓已經在秦川隴、魯皖蘇浙地區蔓延開來,但其人口中心仍在陜西和山東。
唐宋時期,姜姓進入閩粵地區。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
人口分布
宋朝 時期,姜姓大約有1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一十位以后。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浙江、河南、廣東,這四省姜姓大約占姜姓總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山西、安徽、江西、江蘇等省。山東為姜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姜姓總人口的43%。全國形成豫、蘇浙、廣東三大塊姜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 時期,姜姓大約有26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27%,為明朝第七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姜姓人口增長遠遠超過全國人口增長速度。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山東、江蘇,這三省姜姓大約占姜姓總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陜西、福建、江西,這三省的姜姓又集中了19%。浙江省的姜姓人口約占姜姓總人口的26%,為姜姓第一大省。全國的姜姓人口流動從北向東南遷移,姜姓中心由北向東南漂移,全國形成了浙蘇、山東兩大塊姜姓聚集中心。
當代姜姓的人口已達到460多萬,為全國第五十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7%。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姜姓人口由2 5余萬增到了460多萬,增長了18倍多,姜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遠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姜姓人口呈直線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遼寧、內蒙古、黑龍江、吉林,六省大約占姜姓總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江蘇、安徽、湖南、河北、浙江,這五省的姜姓又集中了22%。山東是姜姓第一大省,約占姜姓總人口的11%。全國形成了東部魯豫、東北三省兩塊姜姓聚集地區。在600年期間,姜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西部的回遷十分強勁,而且向東北的移民成為重要的流向。
姜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東北三省、內蒙古東部、山東東部,姜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88%以上,中心地區可達2.4%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3.7%,居住了大約43%的姜姓人群。在山東大部、河北東部、京津、豫鄂大部、皖蘇浙、湘贛閩北部、廣西北段、貴州、四川西部、重慶東南、甘肅西南、青海東南,姜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9%—0.58%之間,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8.9%,居住了大約35%的姜姓人群。
研究考證
經考證,從姜尚起到如今,歷史上共有102個氏都是從姜姓繁衍而來,有的姓氏還有別的起源,但是姜姓卻是他們最初或最重要的起源。其中包括呂姓、許姓、 章姓 、謝姓、 齊姓 、 高姓 、國姓、 雷姓 、易姓、方姓、 文姓 、 申姓 、 盧姓 、 柴姓 、 慶姓 、 賀姓 、 紀姓 、 薄姓 、 賴姓 、 蓋姓 、 丁姓 、 查姓 、 封姓 、邱姓( 丘姓 )、 崔姓 、 駱姓 、 左姓 、 充姓 、 逄姓 、 連姓 、 向姓 、谷姓、 聶姓 、 尚姓 、 焦姓 、 柯姓 、 饒姓 、 景姓 、 浦姓 、 厲姓 、強姓、斜姓、 晏姓 、 檀姓 等64個單字姓氏和淳于、東郭、高堂、子雅、雍門、 申屠 、公牛姓等38個復姓。
如果自炎帝算起的話,姜姓的分支姓氏則達到247個。
姓氏文化
群望堂號
• 郡望
天水郡、廣漢郡
• 堂號
天水堂:
湘陰
姜氏【始祖:(
后周
)姜松年;先祖:
姜應麟
】、福建
漳
州姜世良公后裔、廣東、香港、臺灣等地姜姓
稼檣堂:湖北、四川、福建
渭水 堂:江蘇 沭陽 、福建。山東 郯 城姜姓【始遷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詔自 姑蘇 遷徙】、合肥姜氏【始遷祖永貴,明洪武初自 句容 遷合肥東鄉浮 槎 山】。
渭濱堂:浙江淳安官川姜氏族。
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莊,為漢 姜肱 、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傳世,大被流芳。
敬義堂:為孝友堂分支,湖南湘潭中湘姜興祿、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陽新、 大冶 、武漢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義堂、新定渭川姜氏。
寅清堂:為孝友堂分支,為孝友堂分支,湖北華榮郭店姜姓
表海堂:為孝友堂分支,湖北武漢黃陂姜家灣2500人,江蘇贛榆縣石橋鎮人近6000人。
孝思堂:福建石獅市姜厝姜姓,如今135戶,男丁300余人。
敬睦堂:
敬勝堂:浙江馀姚、江西南昌
敬德堂:浙江象山
三孝堂:湖南
森蔭堂:湖南寧鄉
森陽堂:
龍泰堂:
云磬堂:湖南長沙【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 寧鄉 【始遷祖:[ 后唐 ]姜德厚】
瀚靜堂:河北 始遷祖浩,清 道光 間自河北鹽山縣姜家莊遷天津大沽口。
渭璜堂:安徽安慶地區和湖北黃梅地區
寶璜堂:湖北湖北漢陽、打虎莊16莊、
崇本堂:浙江 鄞 縣姚江姜氏、鄞東梅墟姜氏、浙江慈溪 慈東青林姜氏
經草堂:東禪來經草堂,浙江黃巖,黃城姜氏
松柏堂:安徽桐城
馀慶堂:( 余慶堂 )安徽桐城皖桐姜氏,江蘇丹陽滕村
龍砂支脈:余慶堂分支,江蘇江陰
敦本堂:江西南昌城塘姜氏、江西 婺 源姜氏、安徽池州姜氏
敦睦堂:山東萊陽姜氏
孰樂堂:湖南寧鄉
敦倫堂:湖南邵回
瀚靜堂:始遷祖:(清) 姜浩 清道光間自河北鹽山縣姜家莊遷天津大沽口
致遠堂:昌邑姜氏
享典堂( 惇 典堂):浙江金華姜氏
貽安堂:凰林姜氏
聚儀堂:浙江省龍泉市城北鄉,字輩“洪、昌、乾”
東海堂:山東
仁德堂 : 山東煙臺福山肖家溝,始遷祖姜苛....
忠儀堂:山東
貴三堂:清朝年間,姜洪令、姜申令、姜玉令帶領姜貴春、姜貴林、姜貴芝,在遼寧莊河縣鼓山溝,開辦的以 抬錢 生意為主。后因槍支官司和經營不善而關閉。
善慶堂(善慶堂) 開陽 姜氏
獲勝堂(獲勝堂)
養拙堂 山東 嶧 縣姜氏 始祖姜壘于清 乾隆年間 由 滕縣 遷入 700人(現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西集鎮,堂號系清咸豐帝所賜)
璜瑛堂 湖北棗陽,明代從江西遷移到棗陽
峝支堂:山東海陽,始遷祖:[元]姜朝陽,字桐臣,元時自 海陽 豬灣村遷居同邑 槐樹 底。
壽世堂:浙江江山文溪姜氏,始遷祖:[宋]姜嶼;先祖:[宋]姜璿。以及潭源姜氏、嘉湖姜氏
飛熊堂:先祖:姜東道;先祖:姜東述;先祖:姜東遐
敘倫堂:浙江蘭溪澤口姜氏,始祖:(明)姜文二。
樂顏堂:延令姜氏【始祖英四,原籍江西南昌之 沙湖 ,明嘉靖時,其子真九[明]、先三[明],遷居當涂洪山,真九之子后歸南昌,先三子孫落籍 當涂 ,清初,其后裔再徙 泰興 】
追遠堂:江蘇武進西林姜氏【始遷祖宗揚,譜稱明 永樂 初自 瀨水 (或云云陽)遷武進西林】
魯文盛堂:湖南岳陽巴陵姜姓【始祖松年, 北宋 初人。始遷祖十三世孫時升,宋嘉定間由江西分寧縣陂山遷巴陵一都梅田】。
家譜文獻
• 漣源 上林姜姓六修族譜二十九卷,首四卷,(民國)姜鼎卿 纂 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河北青縣南左所姜姓續修家譜上、下卷,(清)姜克昌續修,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現被收藏在 河北大學圖書館 。
• 天津姜姓家譜六卷,(民國)姜寶 堃 重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天津石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江蘇泰州維陽 泰州 姜姓重修族譜四卷,(清)徐錫思纂修,姜時財主修,清 光緒十九年 (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 浙江 蘭溪 東溪 姜姓宗譜四卷,(民國)姜煥文重纂, 民國二十四年 (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水亭鄉姜坡村。
• 浙江蘭溪姜姓宗譜十三卷,(民國)水鏈重纂,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 水亭鄉 西姜村。
• 浙江蘭溪風林姜姓家譜二十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高潮鄉皂洞口村。
• 浙江 常山 姜姓宗譜不分卷,(清)錢登云六修,清 光緒二十二年 (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青石鄉橋亭村扁 柏樹 底。
• 浙江常山定陽姜姓宗譜二卷,(民國)姜學翁、姜連鴻重修,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青石鄉橋亭村扁柏樹底。
• 浙江常山姜姓宗譜十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輝埠鎮大埂村。
• 浙江常山南洲姜姓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首二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新昌鄉彤坑村。
• 浙江黃巖黃城姜姓家譜六卷,(清)姜丹書纂,姜景華續增,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東禪來經草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
• 山東萊陽姜姓族譜十一卷,(清)姜柱等增修,清 光緒十三年 (公元1887年) 敦睦堂 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山東萊陽 南古城 姜姓家乘,著者待考,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山東 金鄉 姜姓家乘二卷,(明)李建中纂,清 康熙五十六年 (公元171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金鄉縣卜集鄉大姜村。
• 山東煙臺通伸村姜姓族譜不分卷,(民國)姜世 棻 編次,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石印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煙臺市圖書館。
• 姜姓家譜不分卷,(清)姜國璜纂修,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龍砂姜姓宗譜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姜繼宗纂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懷此山房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天水郡姜姓宗譜十五卷,首二卷,(民國)姜佑 駑 等續修,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 江蘇太湖姜姓宗譜十五卷,首二卷,(民國)姜蔭森等纂修,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七冊。
•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蘇丹陽騰村姜姓族譜四十八卷
• ,(民國) 姜可生 總纂 ,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余慶堂 鉛印本 四十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蘇丹陽《滕村姜姓族譜四十八卷,(清)姜榮 銓 纂修,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 余慶 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一卷、第六卷上冊,第四十五卷。
• 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蘇丹陽騰村姜姓族譜四十八卷
• ,(清)姜定保纂,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余慶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五卷、第六卷下冊、第十一卷、第十四卷、第十六卷上、中冊、第二十二~二十三卷、第三十一~三十二卷、第四十三~四十八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山嘉湖姜姓宗譜,(民國)姜宗義等纂修,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冊,今僅存第一~二卷、第十五~三十三卷、第三十七卷、第三十九~四十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山嘉湖姜姓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九冊,今僅存第二~三卷、第十六卷、第十八卷下冊、第三十四卷、第三十六~三十七卷、第三十九卷、第四十一卷、第四十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山潭源姜姓宗譜十八卷,(清)姜翟南等纂修,清 光緒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今僅存第一~五卷、第七~十一卷、第十三卷、第十六~十八卷。
• 江山潭源姜姓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今僅存第四~九卷、第十一~十九卷、第二十二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山麗川姜姓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十二~十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蘇 武進 西林姜姓家乘二十四卷,首一卷,(民國)姜浚泉等纂修,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追遠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湖南長沙姜姓合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森陰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今僅存第一卷之一冊、第八卷,第二十六卷、第二十九卷、第三十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金華姜姓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享典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六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江蘇泰興延令姜姓重修宗譜,(清)姜一彰主修,李青遷纂輯,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樂顏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山東萊陽姜姓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七~二十一卷。
•湖南湘陰姜姓族譜五卷,首一卷,(清)姜獄生等纂修,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三卷、卷首。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湖南湘陰姜姓族譜五卷,首一卷,(清)姜獄生等纂修,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卷首。
• 湖南湘潭中湘姜姓續修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敬義堂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三~四、六~七、十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 遂安 姜姓宗譜,著者待考,清 康熙 年間刻本三冊,今僅存第二卷、第十六~十九卷、第二十卷、第二十二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遂安 渭川 姜姓宗譜十一卷,首一卷,(清)姜名幸等纂修,清 乾隆 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木刻活字印本兩冊,今僅存第一卷、卷首。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遂安姜姓宗譜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姜名凰等纂修,清 光緒二十九年 (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今僅存第一~八卷、第十卷、第十三~十四卷、第二十二卷、卷首、卷末。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遂安姜姓宗譜,(清)姜學昭等纂修,清 咸豐七年 (公元1857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今僅存第七卷、第十卷、第十二~十四卷、第二十二卷、卷末。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遂安新定渭川姜姓宗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姜修廣等纂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冊,今僅存第一~七卷、第九~十二卷、卷首、卷末。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遂安城西芮坂姜姓族譜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姜寶書等纂修,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遂昌昌坪姜姓家譜三卷,著者待考,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浙江鄞縣鄞東姜姓宗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陳軍鵬等纂,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崇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凰林姜姓宗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間貽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湖南寧鄉姜姓十修族譜三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姜柳堂等修輯,清 光緒二十三年 (公元1897年)云馨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七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余姚姜姓世譜十集,(清)姜聯福等纂,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余姚敬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姜姓家乘,著者待考, 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十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姜姓族譜六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宗祠楹聯
• 四言通用聯
①望出 廣漢 ;源自姜濱
②岐水世澤;四岳家聲
全聯典指姜姓的源流和郡望。
炎農世澤;渭水家聲
全聯典指姜太公嘗垂釣于渭水之濱。
天水世澤;尚父家聲
全聯典指呂尚, 周武王 尊為“師尚父”。姜姓,俗稱“姜太公”。
平江保障;白石清歌
上聯典指南宋朝時期的明州人姜浩,字浩然,有節操,以 承信郎 臨平江稅務。 建炎 年間,金兵攻平江,他率軍民極力抵御。下聯典指南宋南宋朝時期的詞人、音樂家 姜夔 ,字堯章,因與 白石洞天 為鄰,號 白石道人 ,饒州 鄱 陽人,寓居武康。一生未做官,往來于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客交游。工詩,詞尤其出名,又精通音樂。詞重格律,音節優美,多為寫景詠物及記述客游之作,詞集《 白石道人歌曲 》中,自度曲注有旁譜,琴曲《古怨》中并注明指法,為詞與樂譜的合集,又著有《 白石道人詩集 》、《詩說》、《 續書譜 》等。
孝征躍鯉;跡溷牧羊
上聯典指 東漢 南宋朝時期的廣漢人 姜詩 ,侍奉母親極孝,其母愛吃魚,據說有一天,房前忽然涌出泉水,每日清晨從中躍出一對鯉魚。后官江陽縣令。下聯典指十六國時期 前秦 冀北人 姜宇 ,字子居,少年時為孤兒,家庭貧苦,為人牧羊,晚上則整夜讀書。 苻堅 為帝時,他官至京兆尹、御史中丞。
• 五言通用聯
楚佩分嬃女;班捍續大家
全聯典指清南宋朝時期的女書畫家 姜宜 ,字五峰, 如皋 人。善 墨蘭 及竹石,工詩。嘗題其弟恭壽畫蘭云:“楚佩分嬃女,班香續大家”。
六韜 能破敵;一榜可封神
上聯典指 周朝 開國國師姜子牙,又稱姜(呂)望、姜(呂)尚,字子牙, 原姓 姜,周人稱之為師尚父或太公望,為周初軍事家、謀略家。青年時曾在商都朝歌為吏,后投奔 西周 ,得 周文王 姬昌的賞識。他根據當時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為 姬昌 提出了逐步 翦 商增強自己實力,先求改變力量對比、然后伺機進行決戰的謀略方案。經過姬昌施行,終于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為滅商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周文王逝世后,他繼續輔佐其子周武王姬發,進一步削弱商的實力,并最終指揮周軍在 牧野之戰 中一舉滅商。西周建立后,因功受封于齊。他舉賢尚功,因俗而治;重視工商和軍隊建設,使齊國很快強盛起來,奠定了齊數百年的大國地位。《六韜》雖題為 呂望 所作,實際上當成書于戰國中后期,但不排除其中反映了呂尚的某些軍事思想。其真實作者已不可考。下聯典指民間傳說“姜太公封神”,封來封去,到最后卻忘記了封賞自己,便只好補封自己為 泰山石敢當 。姜太公在唐宋時期曾被奉為武成王,與文宣王孔圣,一武一文;明朝以后,雖然 關羽 成為 武圣 ,姜太公在民間仍很有影響,傳說故事很多,巳有“姜太公在此,諸神退位”之說。把 石敢當 說成是姜太公的化身,正在于渲染石敢當辟邪的民俗信仰。
• 七言通用聯
八旬丞相興大業;七歲翰林顯奇才
上聯典指周朝姜姓部族首領姜尚,字子牙。曾在 昆侖 學道,后奉師命輔佐周室。年八旬余,釣渭水邊為周文王訪得,拜為丞相。后又助周武王完成興周大業。下聯典指明南宋朝時期的書畫家 姜立綱 ,字廷憲, 永嘉 人。七歲能書,命為翰林秀才。 天順 中以法書行于天下,稱姜字。日本國門高十三丈遣使求匾,立綱書之。日本使者曰:“此中國惠我至寶也。”
匾贈東瀛稱國寶;畫成 牡丹 索酒資
上聯典指明南宋朝時期的書畫家姜立綱,字廷憲,永嘉人。曾書匾贈日使者,使者曰:“此中國惠我至寶也。”下聯典指清南宋朝時期的畫家 姜思周 ,字周臣,錢塘人。擅畫牡丹,鉤勒、設色俱佳。嗜酒,醉后逞筆,所作不輕易與人。曾急作一、二幅,付裝潢人郭華陽而索其酒資。
壯志未能吞司馬;大業無慚繼臥龍
此聯為四川省劍閣縣姜維墓聯。其墓原在劍門關口,后因修 川陜公路 遷于缽孟寺路灣。
•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出郊祀禖,帝妃履武;永巷待罪,周后稱賢
上聯典指 姜嫄 于郊外踏著巨人的足跡有 娠 而生后稷。下聯典指周宣王姜姓脫簪珥待罪于永港,感宣勤理朝政。
德衍有余流長源遠昭日月;厚道無限光前裕后啟后昆
全聯典指唐朝御史姜流光大墓牌樓對聯。姜流光,字德厚,寧鄉黃材姜姓初祖。
大孝神 侔 ,幻奇靈于躍鯉;孤忠天植, 纘 茂績于伏龍
上聯典指東漢南宋朝時期的孝子姜詩(廣漢人)的典故。下聯典指三國時期 蜀漢 大將 姜維 ,字 伯約 ,天水人(今甘肅天水),本是魏將,后投奔諸葛亮,受到重用,任征西將軍。諸葛亮逝世后,魏軍攻蜀,他死守 劍閣 ,蜀主 劉禪 降魏,他被迫假降,臥薪嘗膽,一直準備反魏復蜀,因事敗被殺,功敗垂成。“纘”,謂繼承。“伏龍”,即臥龍,指諸葛亮。
雁序情孚,表敦倫于同被;鷹揚望重,兆匡世于釣璜
上聯典指漢南宋朝時期名人姜伯淮的事典。下聯典指周朝姜姓部族首領姜尚,字子牙。
冠世文章,健羨登瀛學士;超群智勇,榮拜征西將軍
此聯為姜姓 宗祠聯 :上聯典指宋南宋朝時期的文學家姜文達,為“ 十八學士 ”之一。下聯典指三國蜀將姜維有智有勇事典。
天序有倫,自昔一衾常 棣 樂;水源在渭,于今遠派 竹林 春
此聯為臺灣省新竹縣北埔鄉姜姓家廟聯:上聯說東漢南宋朝時期的廣戚人姜肱,字伯淮,與兩個弟弟仲海、季江相友愛,常常同蓋一床被子而眠。姜肱通五經,又懂星緯之學,朝中征召,他不去。桓帝曾派畫工繪他的圖像,他用被子蒙著頭,說有病怕見風。中常侍曹節要征他任太守,他竟遁逃至海邊,多年才回家。常棣,《 詩經·小雅 》篇名,是宴請兄弟的詩,后用來比喻兄弟。下聯說姜姓起源于渭水的支流姜水,而本支姜姓則遷到了臺灣省新竹縣。
字輩排行
唐朝 姜公輔 主修姜氏統總譜合 大成 派字輩:“世運承先澤光華繼后如家國文明遠廷賢任爾思一邦登政仕永紹吉人圖三伯從公久天壁可為 謨 子能輝前志兆泰俊良儲”。
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起姜姓統一字輩:“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傳衍慶勛烈降昌肇基建業丹書訓詳英才左漢忠信相唐封侯賜爵祖武留芳”。注:以炎帝第一百八十九世為“孝”字輩開始續延。
姓氏名人
最早的是西周時的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姜子牙( 本名呂尚,姜姓呂氏 )。后裔姜小白( 齊桓公 ,姜姓呂氏)為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 管仲 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南征北戰,樹立霸主威望。此后,歷代不乏杰出人物。東漢彭城廣戚人、隱士姜肱,史書稱其“家世名族”,他不僅學問高,而且與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兄弟相互友愛,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愛。東漢還有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其后發展成為姜氏較為繁盛的一支。
三國時有天水郡冀縣人、蜀漢著名軍事家、軍事統帥姜維;
唐代有兩位姜姓宰相,除祖籍甘肅蘭州的 左相 姜公輔外,還有 唐高宗 時宰相 姜恪 ;
南宋 有饒州鄱陽人、著名詞人兼音樂家姜 夔 ;
南宋還有濠州人、抗元名將 姜才 ;
明代有瑞安人、書畫家姜立綱;
清代有江蘇揚州人、書畫家 姜彭 ,浙江慈溪人、文學家 姜宸英 ,曾參與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廠衛”之害,善工書法,能詩文,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
如皋人、女書畫家姜宜,善墨蘭及竹石,工詩;錢塘人、畫家姜思周,擅長牡丹,鉤勒、設色俱絕。嗜酒,醉后逞筆;象山人、乾隆進士 姜炳璋 ,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稱;
安徽 亳 縣人、清軍將領 姜桂題 ;
全國排名
2021年2月,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二〇二〇年全國姓名報告發布,姜姓在2020年“百家姓”名單中排54位。
引用来源
- • 姜姓 2020-01-12
- • 公安部發布2020年全國姓名報告 新華網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