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6年(In 256 BC),指的是世界上的一個時間點。 乙巳年 , 周赧王 五十九年,趙復 太原 ;韓取上黨;秦滅東周。
中國紀事
秦滅東周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姬延命令大將軍率五千兵馬,并約合六國諸侯討伐強大的 秦國 。這一軍事行動立即遭到了秦國強有力的反擊。當時只有楚、燕兩國派兵前來增援,而其余四國因為懼怕秦國的強大而沒有出兵。 東周 的數萬軍隊面臨著數十萬的秦軍束手無策,相持3個月后,無功而返。 秦昭王 的大軍并不甘心,循著東周大軍返回的路線,攻下了韓國的 陽城 、負黍兩座城池(今屬河南嵩山南麓 登封市 ),并消滅韓軍四萬人,直逼東周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陽市附近)。姬延大為震驚,計劃逃往周邊的韓國或者更遠的 魏國 避難。此時,大將軍勸道:“看天下這形勢,諸侯各國早晚要被秦國吞并,與其到時候被抓起來做了俘虜,還不如就……”
公元前256年,攻伐 趙國 邯鄲 的秦軍,繼續向韓,趙發動攻勢。值此之際,東方各國又發動聯合抗秦。
公元前256年,秦軍攻取韓國的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負黍(今 登封 西南)二地,斬首四萬。西周君聯合諸侯軍隊出伊闕(今 河南洛陽 南)攻秦,以隔斷秦與陽城的通道。秦昭王于是發兵攻 西周 ,西周君不得不將其三十六邑全部獻給秦,西周滅亡。同年,周赧王死去,作為天子之國的 周朝 不復存在。 公元前249年 ,秦相 呂不韋 帶兵滅東周公。
都江堰建成
蜀郡太守 李冰 父子經過訪察水脈,因地制宜,在前人的基礎上建成。分水工程在岷江江心以竹籠裝卵石而成,將肆虐的 岷江 分為內外兩股,化害為利,兼具匯洪與灌溉兩大功能。渠首工程通過 魚嘴分水堤 、寶瓶引水口和 飛沙堰 泄洪排沙的有機配合,科學地解決了江水的自動分流、自動排沙、自動排水和引水的難題,使內外江的水量始終按四、六分成,即洪水時 內江 四成, 外江 六成,枯水時外江四成,內江六成,保證灌區既有足夠的水源,又不至于發生水災。
外國紀事
公元前256年,330艘羅馬艦船與350艘迦太基艦船在 西西里 海域交戰,羅馬艦隊使用“烏鴉嘴”吊橋大敗迦太基艦隊擊沉敵艦30多艘,俘獲64艘。
公元前256年,埃克諾穆斯角附近發生海戰, 迦太基人 戰敗(參見 埃克諾穆斯角海戰 ),執政官 雷古盧斯 統率的羅馬軍隊長驅直入在阿非利加的克利比亞城一帶登陸。雷古盧斯連敗迦太基人。
出生人物
通鑒記載
赧王五十九年(乙巳,公元前二五六年)
秦將軍摎伐韓,取陽城、負黍,斬首四萬。伐趙,取二十馀縣,斬首虜九萬。赧王恐,倍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師出伊闕攻秦,令無得通陽城。 秦王 使將軍摎攻西周,赧王入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赧王于周。是歲,赧王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