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益宗

人物 | 歷史人物 | 官員 | 田益宗

田益宗(444~517) 北魏 大臣。光城(今河南光山)人。少有將略。始歸 南齊太和 十七年(493)歸魏,任員外 散騎常侍 、都督、南司州刺史等職,與梁作戰,屢有戰功。梁以車騎大將軍、開府義同三司、五千戶郡公招益宗,而益宗不從梁招。后其年稍衰老,聚斂無厭,兵人不甘受其侵擾,都想叛離。宣武帝恐生變故,派中書舍人 劉桃符 、后將軍李世哲襲擊之,以益宗還,為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封 曲陽縣 伯。熙平二年卒。謚莊。

人物簡介

田益宗(444~517),梁光城郡人,出生蠻帥之家,為蠻族領袖。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叛梁降魏。十九年,任員外散騎常侍、南司州刺史,掌管光城、弋陽、 汝南新蔡 、宋安五郡的軍事,封光城縣開國伯。后進軍 淮北 ,在新蔡一帶建立東豫州,任刺史,改封安昌縣伯。太和二十二年,進號為征虜將軍。景明初,梁將吳子陽率兵進攻北魏的義陽三關,田益宗派光城太守梅興之帶4000名騎兵,進駐陰山關,占領長風城,擊敗吳子陽。梁又派 建寧 太守黃天賜 筑城 于赤亭,與駐守長風城的田益宗相持。田益宗命安蠻太守梅景秀與黃接戰,擊敗黃天賜,獲得兩城,受到北魏世宗皇帝的厚愛。世宗采納田益宗奏請,遣鎮南將軍 元英 攻義陽。益宗派兒子魯生帶領騎兵8000人,斷絕梁軍糧道,火燒鈞城,梁戍主趙文舉力窮潰敗。梁寧朔將軍楊僧遠率兵來戰,被田益宗俘斬千余人。魏帝授益宗安南將軍,食封100蠻戶,賜帛2000匹。當時起義軍首領白早生在豫州稱帝,詔田益宗歸降。 梁國 也來招降,并封他車騎大將軍和5000戶郡公。當時唯有義陽郡屬魏,郢州和豫州都在梁國手中,形勢危急。但田益宗擁魏不移,率領兵眾,攻占郢豫二州,打敗梁軍。田益宗的統治趨于穩固后,子孫競相貪賄,民眾叫苦連天,揚言益宗叛魏。世宗派中書舍人劉桃符宣旨慰撫。桃符歸來言益宗有叛狀,世宋下旨召益宗兩個兒子赴京任使,二子遲遲不去。延昌二年(513年),又下旨讓益宗去邊地任職,改使持節,授鎮東將軍、濟州刺史。隨后又派遣將軍李世哲與劉桃符率兵出其不意攻入廣陵,益宗兒子得悉直奔關南,招引梁兵反叛,光城以南淪于梁軍。世宗又將益宗遣回,授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改封曲陽縣開國伯,借以穩定局勢。熙平元年(516年),田益宗上表,要求到東豫州招降兒子,皇太后不允,熙平二年(517年)益宗卒,終年73歲,皇帝贈他 征東大將軍 、郢州刺史。

人物生平

田益宗,光城蠻也。身長八尺,雄果有將略,貌狀舉止,有異常蠻。世為四山蠻帥,受制于 蕭賾 。太和十七年,遣使張超奉表歸款。

十九年,拜員外散騎常侍、都督光城弋陽汝南新蔡宋安五郡諸軍事、 冠軍將軍 、南司州刺史,光城縣開國伯,食蠻邑一千戶;所統守宰,任其銓置。

后以益宗既渡淮北,不可仍為司州,乃于新蔡立東豫州,以益宗為刺史。尋改封安昌縣伯,食實邑五百戶。二十二年,進號征虜將軍。

景明初, 蕭衍 遣軍主吳子陽率眾寇三關。益宗遣光城太守梅興之步騎四千,進至陰山關南八十余里,據長風城,逆擊子陽,大破之,斬獲千余級。蕭衍建寧太守黃天賜筑城赤亭,復遣其將黃公賞屯于漴城,與長風相持。益宗命安蠻太守梅景秀為之掎角擊討,破天賜等,斬首數百,獲其二城。上表曰:“臣聞機之所在,圣賢弗之疑;兼弱攻昧,前王莫之舍。皆拯群生于湯炭,盛武功于方來。

然霜葉將淪,非勁飚無以速其籜;天之所棄,非假手無以殲其人。竊惟蕭衍亂常,君臣交爭,江外州鎮,中分為兩,東西抗峙,已淹歲時。民庶窮于轉輸,甲兵疲于戰斗;事救于目前,力盡于麾下。無暇外維州鎮,綱紀庶方,藩城棋立,孤存而已。不乘機電掃,廓彼蠻疆,恐后之經略,未易于此。且壽春雖平,三面仍梗,鎮守之宜,實須豫設。義陽差近淮源,利涉津要,朝廷行師,必由此道。

若江南一平,有事淮外,須乘 夏水 泛長,列舟長淮。師赴壽春,須從義陽之北,便是居我喉要,在慮彌深。義陽之滅,今實時矣。度彼眾不過須精卒一萬二千。然行師之法,貴張形勢。請使兩荊之眾西擬隨雍,揚州之卒頓于建安,得捍三關之援;然后二豫之軍直據南關,對抗延頭。遣一都督總諸軍節度,季冬進師,迄于春末,弗過十旬,克之必矣!”

世宗納之,遣鎮南元英攻義陽。益宗遣其息魯生領步騎八千,斷賊糧運,并焚其鈞城積聚。衍戍主趙文舉率眾拒戰,魯生破之,獲文舉及小將胡建興、古皓、莊元仲等,斬五千余級,溺死千五百人,倉米運舟,焚燒蕩盡。后賊寧朔將軍楊僧遠率眾二千,寇逼蒙籠,益宗命魯生與戍主奇道顯逆擊破之,追奔十里,俘斬千余。進號平南將軍。又詔益宗率其部曲并州鎮文武,與假節、征虜將軍、太仆少卿宇文福綏防蠻楚,加安南將軍,增封一百戶,賜帛二千匹。

白早生反于豫州,詔益宗曰:“懸瓠要藩,密邇嵩潁,南疆之重,所寄不輕。而群小猖狂,忽構釁逆,殺害鎮主,規成反叛。此而可忍,孰不可容?即遣尚書 邢巒 總精騎五萬,星馳電驅;征南將軍、中山王英統馬步七萬,絡繹繼發,量此蟻寇,唯當逃奔。知將軍志翦 豺狼 ,以清邊境,節義慷慨,良在可嘉,非蹇蹇之至,何以能爾?深戢誠款,方相委托。故遣中書舍人趙文相具宣朕懷,往還之規,口別指授,便可善盡算略,隨宜追掩,勿令此豎得有竄逸。遲近清蕩,更有別旨。”時自樂口已南,郢豫二州 諸城 皆沒于賊,唯有義陽而已。蕭衍招益宗以車騎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五千戶郡公。當時安危,在益宗去就,而益宗守節不移。郢豫克平,益宗之力也。

益宗年稍衰老,聚斂無厭,兵民患其侵擾。諸子及孫競規賄貨,部內苦之,咸言欲叛。世宗深亦慮焉,乃遣中書舍人劉桃符宣旨慰喻,庶以安之。桃符還,啟益宗侵掠之狀。世宗詔之曰:“風聞卿息魯生 淮南 貪暴,擾亂細民,又橫殺梅伏生,為爾不已,損卿誠效。

可令魯生與使赴闕,當加任使。如欲外祿,便授中畿一郡。”魯生久未至。延昌中,詔曰:“益宗先朝耆艾,服勤邊境,不可以地須其人,遂令久屈。可使持節、鎮東將軍、濟州刺史,常侍如故。”世宗慮其不受代,遣后將軍李世哲與桃符率眾襲之,出其不意,奄入廣陵。益宗子魯生、魯賢等奔于關南,招引賊兵,襲逐諸戍,光城已南皆為賊所保。世哲討擊破之,復置郡戍,而以益宗還。授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改封曲陽縣開國伯。

益宗生長邊地,不愿內榮,雖 位秩 崇重,猶以為恨。上表曰:“臣昔在南,仰餐皇化,擁率部曲三千余家,棄彼邊榮,歸投樂土,兄弟荼炭,釁結賊朝。高祖孝文皇帝錄臣乃誠,授以藩任。方欲仰憑國威,冀雪冤恥,豈容背寵向仇,就險危命?昔郢豫紛擾,臣躬率義兵,擁絕賊路,竊謂誠心,仰簡朝野。但任重據邊,易招塵謗,致使桃符橫加讒毀,說臣恒欲投南,暴亂非一。乞檢事原,以何為驗?復云虐害番兵,殺賣過半。如其所言,未審死失之家,所訟有幾?又云耗官粟帛,倉庫傾盡。御史 覆檢 ,曾無損折。初代之日,二子魯生、魯賢、從子超秀等并在城中,安然無二,而桃符密遣積射將軍鹿永固私將甲士打息魯生,僅得存命。唱云:‘我被面敕,若能得魯生、魯賢首者,各賞本郡。’士馬圍繞,騰城唱殺,二息戰怖,實由于此。殘敗居業,為生蕩然,乃復毀發墳墓,露泄枯骸。存者罹生離之苦,亡魂遭粉骨之痛。昔歲朝廷頻遣桃符數加慰勞,而桃符兇奸,擅生禍福,云‘唯我相申,致降恩旨’。及返京師,復欺朝廷,說臣父子全無忠誠,誣陷貞良,惑亂朝聽。乞攝桃符與臣并對,若臣罪有狀,分從憲綱;如桃符是謬,坐宜有歸。”詔曰:“既經大宥,不容方更為獄。”

熙平初,益宗又表乞東豫,以招二子。靈太后令曰:“卿誠著二朝,勛光南服,作藩萬里,列土承家,前朝往恩,酬敘不淺。兼子弟荷榮,中表被澤,相囗輕重,卿所知悉。先帝以卿勞舊,州小祿薄,故遷牧華壤,爰登顯級。于時番兵交換,不生猜疑。而卿息魯賢等無事外叛,忠孝俱乖,翻為戎首。以卿誠重,不復相計。今臥護征南,榮以金紫,朝廷處遇,又甚于先。且卿年老,方就閑養,焉得以本州為念?魯賢來否,豈待自往也,但遣慰納,足相昭亮。若審遣信,當更啟聞,別敕東豫,聽卿喻曉魯賢。”二年卒,年七十三。贈征東大將軍、郢州刺史,謚曰莊。

中文名
田益宗
國籍
中國
性別
去世日期
民族
漢族
所處時代
北魏
主要成就
大別山蠻人首領田益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