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行政

概念 | 西周時周定公與召穆公共掌政權

共和行政又稱周召(shao)共和, 國人暴動 攻入王宮, 周厲王 逃跑,政權由大臣 周定公 和召穆公共同執掌,稱為共和。 共和元年 ,即前841年是我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共和行政是中國歷史,尤其是編年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從共和行政開始,中國的歷史有了確切的紀年,從此一直到今天,千百年來不曾間斷,是中國歷史得以保證延續性的重要開端。按《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共和元年,歲次庚申,即公元前八四一年。

背景

參見: 國人暴動

周厲王 周王朝的統治自 周穆王 之后達到頂峰,而到了周厲王時期,公元前878年,周厲王即位。他在位期間,民不聊生,貴族們卻依然沉湎于酒色。公元前844年,為了聚斂更多的財富以供揮霍,厲王任用 虢公長父榮夷公 實行“專利”   :強行宣布山林川澤為王有,不許平民入內樵采漁獵。從而觸犯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怨言四起。厲王又拒絕接受 芮良夫 的忠告,提拔榮夷公為卿士,繼續實行專利。于是舉國怨怒,街頭巷尾,至處都有人發泄不滿。厲王從 衛國 找來巫師,讓他用巫術監視發表“謗言”的怨恨者,并告諭國中,有私議朝政者,殺無赦。衛巫假托神靈。肆意陷害無辜,不少人死于非命。于是,人們不敢再公開場合言語,路途相見也只能以目示意。厲王認為他已消除民人誹謗。召穆公認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決口就無法收拾。他主張廣開言路,讓上至 公卿大夫 ,下至百工庶人的各種人士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厲王充耳不聞,一意孤行。不到三年,廣大國人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 公元前841年 ,國人大規模暴動,厲王被迫出逃到彘(山西霍州)。太子靜藏在召穆公家中,國人聞而圍之,召公以自己的兒子代之,太子得以脫險。周厲王逃亡在彘,史稱“彘之亂”。

過程

厲王逃亡在彘后,這時,周朝東邊的諸侯 衛武公 帶兵趕到了鎬京。于是召公虎便出面代表周厲王的舊臣請衛武公暫時代行執政,自己和另一個大臣 周公周公旦 的后代)等組成奴隸主貴族會議輔政。因為衛武公名和,他的封地在共(河南輝縣),因此又稱 共伯和 。   (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行政事)。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國現存史料中有確切紀年的開始。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周厲王死于彘,次年,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共和時代結束。中國漢代的歷史學家 司馬遷 在《史記》中便從共和行政的第一年,即公元前841年,開始紀年。這也使中國的歷史從此有了確切紀年。按照中國傳統紀年,自共和時期開始,中國的中原歷史有了連續不斷的紀年體系。

影響

國人暴動后,周王朝中央政權在風雨飄搖的狀態下,王位虛懸十四年,其間周召行政與諸侯干王位是并存于中原大地的。這種紛亂狀態一直持續到宣王即位, 周王 才又一次獲得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宣王并非厲王長子,他之所以能登上王位,是共和時期局勢混亂的結果。

爭議

厲王出奔,而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為中國歷史確切紀年的開始。此前的歷史,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年份,只能靠考古文物進行推斷,十分的模糊。

二相共和

以史記為首的正史傳統說法卻是,周公、召公二相共同執政。其中召公謚穆,名虎。至于這個周公被清代學者斥為偽書的《 今本竹書紀年 》則說是周定公。

共伯干政

以《 竹書紀年 》、《 世本 》等別史說,共和行政就是共伯和干王位,攝行天子事。共伯和, 共國 諸侯, 伯爵 ,名和。

但是, 孔穎達 的《 史記正義 》則認為共伯與和是兩個人,共伯是衛釐侯太子,而和是他的弟弟。和攻共伯,共伯入衛釐侯墓道而自殺,而和立為衛國國君,是為衛武公。也就是不承認共伯和的存在。

二相共同執政周公 共伯和即 衛國君主 衛武公。周厲王時期,衛武公入朝任職。   《漢書·地理志·河內郡》 孟康 注釋,“共伯,入為三公者也”,而從彝銘記載分析,共伯和應先任“師”職,后任“三公者”之職。《 元年師兌簋 》銘文有“師和父司左右走馬”,專家認為此“師和父”便是共伯和。而后的《師晨鼎》、《師俞簋》、《諫簋》和《微史簋》所記載的“司馬共”,當為升職司馬后的共伯和。

根據彝銘分析升職時間應在周厲王三年至五年期間。《師(詈犬)簋》銘文載,“惟元年正月初吉丁亥,伯和父……”,所謂“惟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無法與厲王紀年正月 丁亥日 對上初吉日期,而若以 共和紀年 元年壬午朔正月丁亥六日,則正恰初吉,一些學者據此判定簋銘“惟王元年”指“共和元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雖沒有解決共和問題,但將其作為周厲王之后的獨立紀年。2003年, 西周 青銅逨盤在陜西眉縣楊家村出土,其銘文顯示周厲王之后就是周宣王,共和時期不獨立紀年,再度引發了共和的爭論。

評價

共和行政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共和元年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意義重大,開創了中國歷史準確紀年,此后中國的歷史脈絡清晰,一直到今天,沒有間斷記載。正是這件事能夠上溯幾千年而不迷惘。在此之前,中國的歷史只能是傳說和半信史,時間脈絡十分模糊,只能夠通過文物考古追溯,準確性是不夠的。所以說,共和行政是對中國的歷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中文名
共和行政
別名
周召(shao)共和
政體
共和制
所屬地區
亞洲
民族
華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