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藤象二郎,男,外文名ごとう しょうじろう,1838年4月13日出生,日本幕末至明治時代武士(土佐藩士)、政治家、實業家。正二位·勛一等· 伯爵 。日本明治維新的元勛(維新元勛)、土佐三伯之一(后藤象二郎、 板垣退助 、 佐佐木高行 )。
幼名保彌太、良輔。通稱象二郎。諱名正本(まさもと)、后為元曄(もとはる)。字:日曄、暢谷、云濤、不倒翁。雅號:旸谷、云濤、光海、鷗公。歷任 土佐藩 家老、明治政府參與、參議、遞信大臣、農商務大臣。
人物簡介
后藤象二郎,是幕府末期、明治時期的政治家、民權家,土佐藩士·家老。曾在江戶開成所學習,后被 山內豐信 登用,掌握藩政實權,成為藩政的中心人物。贊同 坂本龍馬 的“ 公武合體論 ”,說服 德川慶喜 奉還大政。維新后,歷任新政府參與、參議等要職。 明治 6年(1873年)因征韓論失敗而辭職下野。與板垣退助等人提出《民選議院設立建白書》,參與建立 愛國公黨 、 自由黨 、進步黨,開啟政黨政治,進行民權運動,受到政府鎮壓,后遠離政治。1882年與板垣退助游歷歐洲考察憲政。明治20年反對政府的修改條約方針,召集民間有志之士開展“大同團結運動”。其后受到保安條例的制約,不得不與政府妥協。明治22年任黑田內閣遞信相,以后 山縣有朋 第一次組閣、 松方正義 第一次組閣時均留任, 伊藤博文 第二次組閣時任農商務相。
人物生平
出身
后藤象二郎生于土佐藩高知城下町片町的家祿200石的上士后藤家,土佐藩士后藤正晴(馬廻格·祿150石)的長子。后藤象二郎幼年喪父,由姑丈兼義叔父 吉田東洋 撫育,自幼文武兼修,在吉田東洋開辦的少林塾學習,深受學貫中西的開明政治家的叔父東洋的影響,同時師從柳河藩藩士大石種昌學習 大石神影流 的劍術。
幕末風云
安政 5年(1858年),后藤在擔任土佐藩參政(藩政的最高執政官,相當于國相)的吉田東洋的推薦下被任命為幡多郡奉行。萬延元年(1860年)9月被任命為管理土佐藩的大阪藩邸建造的普請奉行。 文久 元年(1861年)任御近習目付。他積極協助叔父推進藩政改革(“安政改革”)。文久2年(1862年)吉田東洋被暗殺后被解任。
文久3年(1863年)以土佐藩的航海見習生身份赴江戶學習航海術、蘭學、英學,在開成所向 大鳥圭介 學習英語,向會津藩藩士高橋金兵衛學習航海學。元治元年(1864年)復歸藩政,深得實際掌握藩政的太上藩主山內容堂(山內豐信)的信賴和倚重,被委以土佐藩大監察、參政的要職。以公武合體派的急先鋒活躍于當時。 八月十八日政變 后,慶應元年(1865年) 閏5月 11日,負責審決 武市瑞山 之獄,嚴厲鎮壓土佐勤王黨。他繼承了吉田東洋的富國強兵路線,設立推進改革的機關開成館,在開放港口長崎設立出張所進行 土佐 的特產 樟腦 等的出口貿易。 慶應 2年(1866年)奉藩命出使 薩摩藩 和長崎,并渡海赴中國上海考察,研究海外貿易。在此期間,與經營龜山社中的脫藩浪士坂本龍馬開始有深入交往,贊同龍馬主張的“ 公議政體論 ”和“ 大政奉還 論”。
慶應3年(1867年)6月,坂本龍馬與后藤象二郎在藩船“夕顏丸”號上一起完成了著名的“ 船中八策 ”,后藤象二郎據此通過 山內容堂 向幕府將軍德川慶喜提議大政奉還論,主張幕府歸政于京都朝廷,實行 君主立憲制 國體 。“船中八策”日后成為 明治維新 的構想藍圖。后藤的主張得到土佐藩在京都的藩政首腦寺村道成、真邊正心、 福岡孝弟 的贊同,1867年6月,后藤象二郎、坂本龍馬等土佐藩代表,與薩摩藩的 西鄉隆盛 、 大久保利通 、小松帶刀會晤,締結“ 薩土盟約 ”。盟約主張幕府大政奉還,召開列侯會議,實現“公議政體”,同時約束薩土兩藩,政治上彼此協調、相互提攜。
薩土盟約的內容有七條:
一、大政之全權在于朝廷,皇國之一切制度和法令均出自京都的議事堂。
二、議事院由諸藩提供資金成立。
三、分設上下兩院,議員從公卿和諸侯、陪臣、庶民的正義之人中選舉產生,諸侯依職掌充上院。
四、將軍不再是最高執政官,德川慶喜應辭職,返回諸侯行列,政權應歸于朝廷。
五、與各國的條約應在兵庫港( 神戶 )由新的 外務大臣 進行談判,制定新條約以開展通商貿易。
六、革除律令以來的弊害,刷新朝廷的制度,建立無愧于地球上之國體。
七、皇國復興的議事擔當者應貫徹公平無私、人心一和的原則進行國事議論。
1867年7月,后藤象二郎因處理伊卡拉斯號事件受命與英國公使 巴夏禮 交涉,由于土佐藩應對耗時日久,耽誤時機,加之山內容堂反對以武力 倒幕 ,造成持倒幕路線的薩摩藩的不信任,導致薩土盟約瓦解。與薩摩藩的盟約解除后,繼續為推進大政奉還而努力。同年10月3日,與山內容堂連署提出《大政奉還建白書》,10月14日,德川慶喜接受建議并實行大政奉還。后藤象二郎因功升遷中老格并加祿700石,加上原有役料(職俸)800石,合計1500石。慶應4年(1868年)2月因鎮壓英國公使巴夏禮遇襲事件有功,與中井弘一同被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賜予名譽寶劍。在山內容堂的強力支持下,在公議政體派和 討幕 派之間扮演了相互粘合的角色。從王政復古政變至 鳥羽伏見之戰 為討幕派搶占了先機, 戊辰戰爭 期間任御親征中軍監。因明治維新之功勛被賜予賞典祿1000石。
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后出仕新政府,慶應3年(1867年)12月12日——慶應4年(1868年)閏4月21日任明治政府參與;
慶應4年1月17日——慶應4年2月20日兼任外國事務科外國事務掛;
慶應4年2月20日——慶應4年閏4月21日兼任總裁局顧問;
慶應4年3月24日——慶應4年閏4月21日兼任外國事務局判事;
慶應4年(1868年)閏4月21日——明治2年(1869年)7月8日任太政官議政官上局參與;
慶應4年1868年5月23日——1868年7月12日任大阪府府事管理(代理知事);
慶應4年1868年7月12日——1870年2月4日任大阪府知事。
明治4年(1871年)6月28日——明治4年(1871年)9月20日任工部省工部大輔;
明治6年(1873年)4月19日——明治6年(1873年)10月25日任太政官參議(宰相);
明治6年(1873年)7月14日——明治6年(1873年)9月20日兼任太政官左院事務總裁;
明治6年(1873年)9月20日——明治6年(1873年)10月25日兼任左院議長。
明六政變
明治初期,日本派遣 巖倉具視 、大久保利通、 木戶孝允 為首的 巖倉使節團 赴歐美國家考察,國內則以太政大臣 三條實美 為首,西鄉隆盛、 井上馨 、 大隈重信 、板垣退助、 江藤新平 、 大木喬任 等組成留守政府坐鎮。在政府人事問題上,實際主導留守政府的西鄉隆盛自任元帥,掌握軍權,因為對 大藏省 (井上馨、大隈重信、渋沢栄一 三駕馬車 主導)的不信任,為補足自身政治力的欠缺,增選后藤象二郎、江藤新平、大木喬任為參議。
后藤象二郎是明治政府中土佐閥的代表人物,土佐藩在 倒幕運動 中也頗為活躍,和 長州 、薩摩、肥前一起,稱為“ 四強藩 ”。薩長土肥四藩中,薩長兩藩是倒幕中堅,佐賀一直處于邊緣觀望,而后藤所在的土佐在佐幕和倒幕之間陰持兩端。土佐藩傾向于“公武合體”,即削弱幕府的權力,形成朝廷和幕府共同掌權的局面,而不是徹底推翻幕府。后藤象二郎曾奔走于京都和江戶之間,當幕府第二次征討長州失敗后,為了實現“公武合體”,后藤促使 德川幕府 自發地交出統治權,即“大政奉還”。大政奉還以后,京都的小朝廷成為正式的權力中心,隨即就開始征討幕府。由于后藤象二郎不是堅定的倒幕派,在日后的明治政府中不可能占據主流。
由于后藤追隨西鄉隆盛,西鄉隆盛趁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伊藤博文等人出國考察之際,改組政府,排除井上馨和山縣有朋,把后藤象二郎等非主流派引入政府首腦部,備位執政。當時日本三公(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為宰相正位,參議實際上相當于副總理,類似于中國唐宋的 平章事 或參知政事,開始只有四人,薩摩、長州、土佐、肥前四藩各出一人,后來增加為六人。由于當時還沒有成立國會和內閣,這六個參議就成了實際上的最高決策者。后藤兼任左院議長,江藤、大木以參議兼任省卿。
明治6年(1873年),留守政府首腦西鄉隆盛、板垣退助、江藤新平、后藤象二郎、 副島種臣 主張以武力迫使 朝鮮 開國。同年9月,巖倉使節團歸國,巖倉具視、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則認為“征韓”為時尚早,主張以推進內政改革、富國強兵為首要。兩派爆發激烈論戰。同年10月, 明治天皇 采納了代理太政大臣的巖倉具視的意見。征韓論爭失敗后,后藤象二郎與板垣退助、西鄉隆盛等一齊辭職下野。
自由民權運動
征韓論、 明治六年政變 后,后藤象二郎與板垣退助、副島種臣等組織愛國公黨,并提出《成立民選議院建議書》,由此開啟日本自由民權運動。
明治7年(1874年),后藤象二郎轉入實業界,創立商社“蓬萊社”,經營大隈重信所倡言的“士族的商業”。以后藤為中心的士族、鴻池財閥、島田組為代表的關西商人、上杉、蜂須賀等舊大名成為后藤象二郎廣泛的政經人脈。蓬萊社經營業務廣泛,包括年 貢米 買賣·石代金納業務、府縣為替·官金取扱業務、金融業務、石炭業、海運業、洋紙制紙業、近代機械精糖業、神岡礦山。以55萬日元買下政府高島煤礦的經營權,明治9年(1876年)8月,蓬萊社因疏于管理、經營不善而破產,在福澤諭吉的邀請下被 三菱財閥 的 巖崎彌太郎 收購。
1875年(明治7年)4月25日——1875年(明治7年)4月28日任元老院議官,1875年(明治7年)4月28日——1876年(明治8年)3月28日任元老院副議長。元老院是日本早期的 立法議會 ,由太政官左院改制而來,設置之初議長一職空缺,副議長后藤象二郎代行議長職權(1876年5月18日,議長有棲川宮熾仁親王到任)。
西南戰爭 (1877年)期間在政府和土佐立志社之間有著復雜的行動。以明治十四年政變后的國會開設之詔發布為契機,國會期成同盟大會的民權諸派在后藤象二郎和板垣退助的領導下創設自由黨。自由黨是日本最初政黨,受法蘭西激進主義思潮的影響,鼓吹一院制、主權在民、 普通選舉 。后藤象二郎被推舉為總理(黨首),但他讓位于板垣退助,自己任黨的常議員。1882年屈服于政府的 懷柔政策 ,在井上馨的暗箱操作下,與板垣退助一起出國游歷。其費用是 三井財閥 在政府指使下提供的,據說后藤知道這筆費用的來源。“外游資金疑惑”引發自由黨的混亂。1887年至1889年在 帝國議會 預備階段,以“三大事件建議運動”為契機掀起反政府的大同團結運動。自由民權運動在政府的彈壓下日漸衰微,自由黨解散,立憲改進黨休眠,自由黨的領袖、副黨首后藤象二郎再次整合自由民權運動各派力量,在臨近第1回帝國議會眾議院議員總選舉、落實帝國議會的議會政治,借修改條約、地租和財政三大問題向政府發難,這是自由民權運動最后的統一運動。
但自由黨原總裁板垣退助始終與運動保持距離,立憲改進黨的大隈重信也持懷疑態度。政府制定保安條例對運動進行彈壓。此后在政府的分化、拉攏下,大同團結運動分裂,1888年2月大隈重信入閣就任外相。 河野廣中 的政社系與 大井憲太郎 的非政社系之間產生對立。1889年2月,運動盟主的后藤象二郎接受招安入閣,以后藤直系勢力為中心結成的國民自由黨轉變為“吏黨”(親政府的溫和派)。
后藤象二郎很早就關注朝鮮問題,曾對金玉均等進行援助。明治16年(1883年),應福澤諭吉的邀請,為了援助李氏朝鮮政府 開化黨 的領袖 金玉均 ,曾向法國公使商借艦隊,組織自由黨壯士輸送到 朝鮮半島 ,推進朝鮮的政治改革,但計劃受挫而失敗。
晚年
1887年(明治20年)5月9日被授予伯爵爵位。1888年(明治21年)3月22日——1889年(明治22年)12月24日任 黑田清隆 內閣遞信大臣,1889年(明治22年)12月24日——1891年(明治24年)5月6日任第一次山縣有朋內閣遞信大臣,1891年(明治24年)5月6日——1892年(明治25年)8月8日任第一次松方正義內閣遞信大臣。1892年(明治25年)8月8日——1894年( 明治27年 )1月22日任第二次伊藤博文內閣農商務大臣。
1891年1月第1回帝國議會審議預算案,政府與民黨爆發激烈沖突,在后藤象二郎策劃下,民黨分崩離析。在第5回帝國議會上,后藤受到攀附財經界、官紀紊亂的攻擊。1894年因圍繞設立 商品交易所 的受賄事件的責任受彈劾而被迫辭去大臣職務,政治生命就此終結。
后藤晚年為組織進步黨而盡力。1896年( 明治29年 )3月1日,立憲改進黨、立憲革新黨、大手俱樂部、帝國財政革新會、中國進步黨的99名議員結成進步黨,以大隈重信為事實上的黨首,形式上以 犬養毅 、 尾崎行雄 、 大東義徹 、柴四朗(東海散士)和長谷場純孝5人總務委員為黨代表,主張“國權擴張”、“責任內閣”、“整理財政”以及強硬外交路線。
明治29年(1896年)夏季,因患心臟病赴 箱根 療養。 明治30年 (1897年)8月4日薨逝,享年59歲。葬于東京都港區的青山靈園。
人物評價
后藤在明治維新后的友人福澤諭吉在 時事新報 發表了題為《后藤伯》的社論,要改變政府現狀,滌清諸惡唯有“非常大膽的豪杰,滿天下唯一之人物”的后藤伯爵,盛贊其從幕末到維新的至偉功績。
后藤的主要成績是在幕府后期整頓土佐藩的國政。并且使土佐藩從公武合體向非佐幕的政治姿態轉變,推進大政奉還。但時代潮流傾向于 薩長同盟 主導的的倒幕,土佐藩很是焦慮。后藤象二郎以坂本龍馬的大政奉還策向山內容堂進言,促成同策藩論的大政奉還的實現。然而后藤在向德川慶喜闡述要旨的時候沒有提到坂本龍馬,有奪人名聲、攬功于己之嫌。但大政奉還并非坂本龍馬所獨創,況且言明是下士出身并犯下脫藩大罪的坂本龍馬的提案,山內容堂和德川慶喜接受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憑這一點批判后藤象二郎是沒有道理的。相反,如果沒有龍馬的身份和脫藩問題,他所發揮的與容堂的聯絡溝通作用將得到全面的評價。
明治維新后在政府中擔任要職,推進民主政治,然而屢屢被政府收買,令支持者失望。晚年在病痛折磨和政治失意中度過。
人物逸聞
后藤喜歡 路易·威登 。 明治15年 (1882年)至16年(1883年)與板垣退助赴歐洲考察立憲政治期間,曾在巴黎的總店購買路易·威登的皮包贈與板垣退助。他也是路易·威登最早的日本顧客。當時的顧客名簿的購買者欄記錄了后藤象二郎的名字。由后藤購買的為板垣所喜愛的皮包,現珍藏于高知市立自由民權紀念館。
和板垣退助是兒時玩伴,自幼便一起在吉田東洋的少林塾上學,彼此間以“豬之助(板垣)”和“保彌太(后藤)”相互稱呼。
坂本龍馬的提案被認為是基于船中八策,后藤向山內容堂進言大政奉還。進言之后,在后藤的力說下山內容堂特赦了坂本龍馬脫藩罪名。
在 二條城 的大政奉還之日,薩摩藩、土佐藩、蕓州藩( 廣島藩 )、備前藩( 岡山藩 )和宇和島藩五藩國的代表留下來,與德川慶喜促膝談判時,緊張地大汗淋漓。在一旁的松平定敬目睹了后藤的緊張之態,描述“全程中,從額頭到后頸流汗甚多”。后來同僚間有了“后藤の汗咄”的傳言。
明治19年(1886年)在 熱海 , 明治23年 (1890年)在大磯町買了別墅。后又在平冢市袖浜買下別墅(二扇庵)。
佐賀之亂 后,大久保利通向后藤索取江藤新平的照片發布通緝,后藤以「這是友人的留念」為由,拒絕出借。江藤新平被捕后,后藤與副島種臣、板垣退助以自己的功績為交換向政府極力疏救,呼吁給其減刑。
后藤的妻子小仲,原先是京都先斗町的藝伎。 先斗町 和只園隔河相望,也是京都的花柳勝地、溫柔之鄉。后藤原先在京都時很少去只園,經常泡在先斗町,當地的人都知道他。后藤當上參議之后,京都就流傳起這樣的歌謠:“京都三條酒家女,如今參議貴婦人。”六個參議中,木戶孝允、后藤象二郎兩個參議的夫人都出自京都藝伎,可見藝伎在明治時期的社會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家族成員
后藤象二郎之子后藤猛太郎是日本活動寫真株式會社( 日活株式會社 的前身)的首任社長。猛太郎和 新潟縣 藝妓所生的兒子是實業家后藤保彌太。后藤保彌太的長子后藤省三由于沒有辦理爵位繼承手續,所以沒有繼承爵位,后藤家的爵位返上。
三菱財閥第2代總帥巖崎彌之助男爵、醫學家長與稱吉男爵、政治家·實業家大江卓是象二郎的女婿,三菱第4代總帥巖崎小彌太男爵、旭硝子株式會社(世界最大玻璃制造企業)的創業者巖崎俊彌、鐵道實業家巖崎輝彌是象二郎的外孫,犬養毅之子 犬養健 和駐美大使 齋藤博 是象二郎的外孫女婿。音樂制作人·V3株式會社代表 取締役 (董事長)川添象郎和德語學者· 日本學士院 會員巖崎英二郎,評論家犬養道子和 共同通信社 社長犬養康彥是象二郎的曾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