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原名蔣偉,字冰之,又名蔣煒、蔣瑋、丁冰之,筆名彬芷、從喧等,1904年10月12日出生于湖南臨澧,畢業于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中共黨員,著名作家、社會活動家。
處女作《夢珂》于1923年底發表于《小說月報》。代表作品有處女作《夢珂》《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 莎菲女士的日記 》《在黑暗中》等。
1986年3月4日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歲。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18年,就讀于桃源第二女子師范學校預科。
1919年,轉入長沙周南女子中學。后入
岳云中學
就讀。
1922年,趕往上海,在陳獨秀、李達等創辦的平民 女子學校 學習。
1923年,經瞿秋白等介紹,入中國共產黨創辦的上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學習。次年夏轉赴北京,曾在北京大學旁聽文學課程。
工作經歷
1929年,與 胡也頻 、 沈從文 在上海合辦《紅黑》雜志。
1931年,出任左聯機關刊物《 北斗 》主編及左聯黨團書記,成為魯迅旗下一位具有影響的左翼作家。
1941年初,文藝月會的會刊《文藝月報》創刊,與 蕭軍 、 舒群 輪流主編。
創辦并主編《中國》文學雜志。
寫作經歷
1928年,完成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記》,引起文壇的反響,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在黑暗中》。
193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 韋護 》。
1948年,丁玲寫成著名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在蘇區時,創作出《 我在霞村的時候 》《在醫院中》等許多思想深刻的作品。
在晚年,勤奮寫出了《 魍魎世界 》《 風雪人間 》等100萬字的作品。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女兒: 蔣祖慧 ,新中國第一代著名芭蕾舞劇編導,代表作有《紅色娘子軍》《祝福》等。
孫女:胡延妮,現為美國摩托羅拉電子有限公司駐中國代表。
情感生活
1942年,與25歲的陳明正式結婚。
健康狀況
1986年3月4日在北京多福巷家中逝世,享年82歲。
個人作品
創作時間 |
作品名稱 |
出版社 |
1927-12 |
《夢珂》 |
小說月報 |
1928-10 |
《在黑暗中》 |
上海開明書店 |
1942-3-9 |
《三八節有感》 |
解放日報 |
1942-7 |
《十八個》 |
|
1944-6 |
《田保霖》 |
|
1930 |
《莎菲女士的日記》 |
小說月報 |
1941 |
《我在霞村的時候》 |
|
1980-3 |
《也頻與革命》 |
詩刊 |
1928-7 |
《阿毛姑娘》 |
小說月報 |
1928-2 |
《暑假中》 |
小說月報 |
1948-8 |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獲得榮譽
獲獎作品 |
獲獎時間 |
獲獎名稱 |
1952年6月 |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
獲蘇聯斯大林文藝獎金,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各國讀者中廣泛傳播。 |
社會活動
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5月,被國民黨特務綁架,拘禁在南京。宋慶齡、蔡元培、魯迅、 羅曼·羅蘭 等國內外著名人士,曾發起抗議和營救活動。
1936年9月,逃離南京,奔赴陜北,成為到達中央蘇區的第一位知名作家,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同志的歡迎。
1940年10月19日, 延安 舉行魯迅逝世四周年紀念大會;同日,與舒群、蕭軍發起成立延安文藝月會。
在蘇區,歷任“中國文藝協會”主任、中央警衛團政治部副主任、西北戰地服務團主任、《解放日報》文藝副刊主編、陜甘寧邊區文協副主席等職務。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精神的鼓舞下,投身于根據地的革命斗爭,用文藝形式積極反映我黨我軍和人民群眾火熱的斗爭生活。
將榮獲 斯大林獎金 二等獎共5萬 盧布 全部捐給了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兒童福利部。
1955年和1957年,兩次遭受極“左”路線的殘酷迫害,被錯劃為“反黨小集團”、右派分子,下放到黑龍江墾區(現今 湯原農場 、 寶泉嶺農場 )勞動12年,期間創作了《杜晚香》。“文革”中又被關進監獄5年。粉碎“四人幫”后,冤案逐步得到平反。
1975年春,獲釋后被安排到山西農村。她和丈夫 陳明 將補發的工資捐獻出1萬元,用于農村生產建設。
1984年,中央組織部頒發《關于為丁玲同志恢復名譽的通知》,徹底推倒多年來強加給她的一切不實之詞,肯定她是“一個對黨對革命忠實的共產黨員”。
后世紀念
丁玲紀念館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溫泉屯村,2015年9月下旬,的改造新建了《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書雕、文化墻等設施。
紀念丁玲誕辰110周年座談會
2014年10月12日由中國丁玲研究會、 清華大學中文系 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丁玲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湖南常德舉行。
人物評價
人民網:丁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女革命者。延安時期的丁玲,經歷的正是從云霄沉入海底的過程。起因之一就在于她以女性的生命體驗,洞察到以男性為主體的革命陣營內部,既有著兩性間在階級、民族利益上的一致性,還存在著男性以革命的名義對女性的歧視。她站在女性的立場上,大膽而犀利地揭示出被革命外衣遮蔽的性別歧視問題,從而挑戰了革命群體內依然固有的父權-夫權制性別秩序。
孫犁 :一顆明亮的,曾經子夜高懸,幾度隱現云端,多災多難,與祖國的命運相伴隨而終于不失其光輝的星,殞落了。
林賢治 :一個具有巨大文學才能而為政治所吞噬的作家,一個忠實文學事業并為之苦苦掙扎的作家,一個未完成卻受到意外打擊而幾近碎裂的作家。
王蒙 :她并非像某些人說的那樣簡單。在全國掀起張愛玲熱的時候,我深深地為了人們沒有紀念和談論丁玲而悲傷而不平。我愿意愚蠢地和冒昧地以一個后輩作家和曾經是丁玲忠實讀者的身份,懷著對天人相隔的一個大作家的難以釋然的懷念和敬意,為丁玲長歌當哭。
陳子善 :丁玲能在作品中提出女性的地位。
引用来源
- • 丁玲的第一部作品集《在黑暗中》 2020-01-06
- • 1986年3月4日 丁玲逝世 2020-01-06
- • 丁玲丈夫陳明逝世,享年102歲 2020-01-06
- • 前衛女性丁玲的一生,不只有才女八卦和浪漫傳奇 今日頭條 2021-3-28
- • 為一個人逛一座城|丁玲早期文學創作與虹口有緣 今日頭條 202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