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僧海豹是一種古老而稀有的 海豹 。為現存三種海豹體型最大的一種。最大體長2.78m,體重400kg,一般重250~300kg。頭部很圓,且密被短毛,看起來宛如和尚頭而得名。新生仔獸黑色,具白斑,4~6周蛻毛。幼獸體背銀灰,腹側色淡。成體一般背部色深,腹面淡,有的大部深色,有的腹面白斑大。個體間變異很大,是本種的特點。
中文學名:
中文目名:鰭足目
中文科名: 海豹科
中文屬名: 僧海豹屬
中文俗名:僧海豹
拉丁文名:Monachus monachus
英文名:Mediterranean monk seal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Hermann,1779
特征
僧海豹要比 普通海豹 略大,它吻部短寬,額部高而圓突。沒有外耳,可有很好的聽覺能力。僧海豹喜歡熱帶溫暖的海水,體型比 海獅 、 海象 更適宜在水中生活,后肢不能曲向前方,這在水中運動十分重要。身體外表平滑,幾乎成了流線型,非常適合在水中快速游泳和潛水。敏銳的視覺和聽覺再加上水中的靈巧,使它更容易捕捉到各種魚類。而到了陸地上動作就顯得十分笨拙,善于游泳的四肢只能起支撐作用,只好緩慢的匍匐爬行。僧海豹臉上長著又黑又密的剛須,兩只黑眼睛又大又亮。僧海豹很聰明,對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它們對人類很友好,當它們遇到在附近游泳的人時,就會好奇地游到人的面前,直愣愣地盯著人的臉看上一陣,然后悠然自得地游開。它們游泳的姿勢非常優雅,好像根本不用鰭劃水,只是身體略略晃動,便能毫不費力地在水中轉來轉去。在它們生活的海域有著豐富的食物,僧海豹們吃飽喝足了就在水中互相追逐,翻滾打鬧。當然惱怒的時候,它們也會扭打撕咬,所以它們的身上經常有一些牙齒的痕跡。僧海豹的體型比海獅海象更適宜在水中生活,如它的后肢不能曲向前方,這在水中運動十分重要。
繁殖
僧海豹的交配很有意思。其它種類的海豹交配時都是在岸上或者在冰上進行,惟獨僧海豹是在水中進行交配的。雄海豹一旦發現發情了的雌海豹,就會對其窮追不舍,
當雄
海豹追上雌海豹后,會用身體使勁地摩擦雌海豹,直到雌海豹同意交配。雙方達成"協議"以后,就開始了結婚儀式。它們先是將頭伸出水面互相吼叫一陣,然后潛人水中跳一陣"
圓圈舞
",它們左翻右轉,在身后留下一串長長的尾浪,雌雄海豹在翻滾的過程中還時不不時扭過頭互相咬上一口。婚禮進行到一定的時候,雌海豹會猛然下潛,躲到海底參差不齊的巖石縫中,雄海豹在后面也會緊跟過去,雌海豹把整個石縫占得滿滿的,雄海豹也想擠進去,但毫無辦法,最后雄海豹咬著雌海豹的尾巴,把它從石縫中拉出來,并將它的腹部朝下壓在沙上并騎上去。這時原來來回亂竄、狂躁不安的雌海豹突然變得溫順起來,一動不動地趴在水底等待交配,大約1分鐘后,雌雄海豹分開了,交配也就完成了。完成了任務的雌雄海豹隨后就各自游開了,以后不再有什么瓜葛。
地理分布
地中海僧海豹被發現在 地中海 和黑色公海,并沿 西北非洲 約34 * 12月31日它們的存在對 離島 到目前為止,境外表明,至少偶爾境外合資企業。對土地,他們選擇巖石的海岸線,與偏好 海蝕洞 和洞穴是普遍無法從土地(有時只有潛艇入口處) 。在西非,他們上岸就開放的泳灘游泳。
物種危機
除了捕食之外,僧海豹喜歡在僻靜的島嶼上曬太陽,常常幾十上百的聚集在一起,進入15世紀后,僧海豹寧靜的生活被人類徹底打破了,因為
加勒比海
地區一直是歐洲及美洲列強相爭之地,早在1462年就有
西班牙人
進入此地,后來英,法,丹麥和美國等一些國家的人也先后來到這里,并且開始逐漸進入到了加勒比海腹地各個島嶼,而這些島嶼正是僧海豹常年棲息之地。由于食物短缺,人們來到這里后,便開始了捕殺海豹來充饑。在陸地上笨拙的僧海豹只能束手就擒。因小海豹渾身長著厚密的乳毛,可以制成上好皮毛制品,因此也沒能逃脫好運。就在獵食僧海豹的同時,人們又發現海豹油是一種非常好的油料,這下情況就更糟了。到了19世紀,隨著這些
國家實力
的增強,他們想占有更多的殖民地,于是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加勒比海地區。為了獲得更多的海豹油,海豹皮,這些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捕殺行動。美麗的海灘瞬間變成了屠宰場,到處都是僧海豹的尸骨。頓時,藍色的海水也被染成了紅色。
20世紀以后,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開始使用更先進的捕殺工具,僧海豹數量一天天減少,人類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對海豹皮毛,油需求日益增長的同時,終于,到了1952年,僧海豹滅絕了。僧海豹是被人類伸向海洋深處貪婪的欲望消滅的。
物種現狀
在三種現存的僧海豹當中,體型最大,可長到約3米長。背部為暗褐色,腹部則呈微黃的灰色。以前分布在從 黑海 至地中海全域,以及 非洲 西北部的大西洋沿岸,但是由于它會捕食魚類,因此被視為害獸而常被捕殺,有時也會被困在魚網中而溺斃。又由于受到海水污染的迫害;現在約僅存500頭以下的數目。它們急需擁有國的保護,而保護之道必須嚴防人類從小島沿岸及沿大陸的斷崖等處侵。19世紀50年代數量曾達5000只,其后的半個世紀里,該數量時有浮動,至1992年最低點為數百只。最新發現600只僧海豹生活在地中海。在 突尼斯 和摩洛哥,由于蛙人式 潛泳 獵殺僧海豹為樂,僧海豹所剩已寥寥無幾。
故鄉-地中海
地中海是指介于亞、非、歐三洲之間的廣闊水域,這是世界上最大的 陸間海 。東西長約4000公里,南北寬約1800公里,面積約250多萬平方公里。以 亞平寧半島 、 西西里島 和突尼斯之間 突尼斯海峽 為界,分東、西兩部分。平均深度1450米,最深處5092米。鹽度較高,最高達39.5‰。最早猶太人和古希臘人簡稱之為“海”或“大海”。因古代人們僅知此海位于三大洲之間,故稱之為“地中海”。英、法、西、葡、意等語拼寫來自拉丁MareMediterraneum,其中“medi”意為“在……之間”,“terra”意為“陸地”,全名意為“陸地中間之海”。該名稱始見于公元3世紀的古籍。公元7世紀時, 西班牙 作家伊西爾首次將地中海作為地理名稱。
海域中的南歐三大半島及西西里島、 撒丁島 、 科西嘉島 等島嶼,將地中海分成若干個小海區:利古利亞海、 第勒尼安海 、 亞得里亞海 、伊奧尼亞海、 愛琴海 等。
地中海在交通和戰略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它西經 直布羅陀海峽 可通 大西洋 ,東北經 土耳其海峽 接黑海,東南經 蘇伊士運河 出紅海達 印度洋 ,是歐亞非三洲之間的重要航道,也是溝通大西洋、印度洋間的重要通道。沿岸重要海港有直布羅陀(英)、馬賽(法)、熱那亞、那不勒斯(意)、 斯普利特 、里耶卡( 克羅地亞 )、都拉斯( 阿爾巴尼亞 )、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塞得港(埃及)等。
盡管有諸多的河流注入地中海,如 尼羅河 、 羅納河 、 埃布羅河 等,但由于它處在副熱帶,蒸發量太大,遠遠超過了河水和雨水的補給,使地中海的水收入不如支出多,海水的鹽度比大西洋高得多,大西洋的水,由直布羅陀海峽上層流入地中海,地中海的高鹽水,從海峽的下層流如大西洋。大西洋很大,水量充足,凈流入地中海的水是很多的,每秒鐘多達7000立方米。要是沒有大西洋源源不斷地供水,大約在1000年后,地中海就會干枯,變成一個巨大的咸凹坑。
地中海被北面的歐洲大陸,南面的非洲大陸和東面的亞洲大陸圍著。東西長約4000千米,南北最寬處大約為1800千米,面積251.6萬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西部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接,東部通過土耳其海峽(
達達尼爾海峽
和博斯普魯斯海峽、
馬爾馬拉海
)和黑海相連。19世紀時開通了的蘇伊士運河,接通了地中海與
紅海
。地中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歷史比大西洋還要古老。地中海處在歐亞大陸和
非洲大陸
和交界處,是世界是強
地震帶
之一。
地中海地區
有
維蘇威火山
、
埃特納火山
。地中海作為陸間海,比較平靜,加之沿岸海岸線曲折、島嶼眾多,擁有許多天然良好的港口,成為溝通三個大陸的交通要道。
這樣的條件,使地中海從古代開始海上貿易就很繁盛,成為了古代古埃及文明、古希臘文明、羅馬帝國等的搖籃。現在也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地點之一。 腓尼基人 、克里特人、 希臘人 ,以及后來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是航海業發達的民族。著名的航海家如 哥倫布 、 達·伽馬 、 麥哲倫 等,都出自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地中海的沿岸夏天炎熱乾燥,冬天溫暖濕潤,被稱作地中海性氣候。因為這個氣候,橄欖樹等種類的樹木多生長在沿岸。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綠灌木為主,葉質堅硬,葉面有蠟質,根系深,有適應夏季干熱氣候的耐旱特征。這里是歐洲主要的亞熱帶水果產區,盛產柑橘、無花果和葡萄等,還有木本油料作物 油橄欖 。
地中海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陸間海(內海)、世界上最臟的海。
保護行動
環境署推動環大西洋國家保護地中海僧海豹
2007年10月18日 在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養護野生動物移棲物種公約》的支持下,毛里塔尼亞、摩洛哥、葡萄牙和西班牙日前簽署了一份保護東太平洋地中海僧海豹的
諒解備忘錄
。
環境署
希望所有環大西洋國家都能加入到保護這一珍稀物種的行列中。
地中海僧海豹是一種古老而稀有的海豹。頭部很圓,且密被短毛,看起來宛如僧頭,因此而得名。
保護地中海僧海豹種群對于保護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漁業活動、人類獵殺、污染以及有毒浮游生物等人類和自然因素,東大西洋地中海僧海豹種群數量不斷減少。目前世界野生的地中海僧海豹數量大約只有500只。
《養護野生動物移棲物種公約》將這一物種列為極度瀕危的 海洋哺乳動物 之一,要求各國禁止捕獲和獵殺海豹,保護它們的棲息環境,并對其它可能威脅它們生存的因素采取預防措施。
2005年,《養護野生動物移棲物種公約》締約國會議通過了《保護東大西洋僧海豹行動計劃》,為國際合作保護僧海豹提供了框架。行動計劃使國家、地方和私營部門的保護項目能夠協調行動,防止僧海豹數量繼續減少。
科屬簡介
海豹科
Phocidae;seals
鰭足目的一科。身體肥胖而圓,體型呈紡錘 狀;頭圓,頸粗,頭上無外耳殼;四肢短而寬,具5趾,均呈鰭狀,但后肢和尾相連在一起,永遠向后,故上陸后不能步行;牙齒尖利。共12屬19種。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在北半球寒帶海域多,在南極和溫帶海域少。海豹類最大的種類為
象海豹
,雄性體長 6 米,體重達3000千克,并有長30厘米的鼻子,可以自由伸縮。皮粗,體被毛稀少,皮下有厚
脂肪層
。以魚類為主食。吼聲洪亮。配偶方式為一雄多雌。從前在南太平洋、南極數量多,現數量已稀少。在中國遼寧、山東等省沿岸最常見是
港海豹
,全身灰黃色,布滿棕黑色斑點,頗似豹的斑紋。體長1~1.5米,體重50千克。以魚類為主食,兼食貝類。在
渤海灣
內,3~4月跟蹤
黃魚
群南移,冬季又隨
鯪魚
北上。港海豹的睡眠,以及繁殖期間的交配、產仔、育幼等,均在沿岸、島嶼或冰塊上進行。海豹在水內能靈活上升到水面呼吸,俯仰均能游泳,但上陸后則行動緩慢、笨拙,只能匍匐蠕動,拖曳前進。每年 2 月,港海豹在大塊浮冰上產仔,每產 1 仔,初生幼海豹遍體白色,為天然保護色。雌海豹的妊娠期8~9個月。港海豹皮和油脂均可利用。因數量減少,在中國已列為保護動物。
補充
海豹科Phocidae成員身體肥胖, 皮下脂肪 厚,頸粗頭圓,后肢和尾連在一起,永遠向后,在陸地上只能借助身體的蠕動而匍匐先進,非常笨拙,但是在水下則相當靈活,且善于深潛,可以潛入數百米的深處。海豹科成員大體可以分成北方和南方兩各類群,二者可分置于 海豹亞科 Phocinae和 僧海豹亞科 Monachinae,海豹亞科分布基本限于北半球,而僧海豹亞科出了 南半球 以外,在北半球的南部也能見到。
北方海豹體型通常較小,體長多不超過2米,主要集中于
北冰洋
海域,在北溫帶各個海域也能見到。北方海豹中人們最熟悉的是分布于北大西洋和
北太平洋
的斑海豹(港海豹)Phoca vitulina和大齒斑海豹Phoca Phoca largha,后者可見于我國黃渤海一帶。北方海豹中比較特殊的是
貝加爾海豹
Phoca (Pusa) sibirica,分布于
貝加爾湖
,是僅有的淡水海豹,其究竟如何到達那里尚不得而知。另外一種分布于湖泊中的海豹是分布于世界最大的咸水湖里海中的
里海海豹
Phoca (Pusa) caspica,可能是
里海
尚未成為湖泊時來到這里的。
南方海豹體型通常較大,其中體型最大的 南象海豹 Mirounga angustirostris雄性體重可達3噸左右,是 鰭腳類 也是食肉類中體型最大的成員。南象海豹分布于南極和亞南極一帶,另有一種 北象海豹 Mirounga leonina分布于北美洲西海岸,和南象海豹分布區相差甚遠,但二者非常相似。象海豹不僅體型巨大,而且有可以伸縮的鼻子,與象頗有些類似,象海豹有時候也稱海象,容易和 海象科 的海象混淆。
南方海豹中分布于北半球的成員還有幾種僧海豹Monachus,包括地中海僧海豹Monachus monachus、 夏威夷僧海豹 Monachus schauinslandi和 加勒比僧海豹 (西印度僧海豹)Monachus tropicalis三種,是適應溫暖海域的海豹,如今數量已經非常稀少,其中加勒比僧海豹已經滅絕。南方海豹中最特殊的是南溫帶至南極海域的豹海豹Hydrurga leptonyx,豹海豹是僅有的以 溫血動物 為主食的海豹,嘴很大,游泳迅速,捕食各種海鳥和其它 海獸 。豹海豹與其它海豹不同,主要用前肢來劃水,而不是用后肢。 食蟹海豹 Lobodon carcinophagus是豹海豹的近親,二者的體型和分布范圍均相似,但習性相差較遠。食蟹海豹并非食蟹,而是以南方海域大量出現的磷蝦為食,磷蝦為南方海域的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食蟹海豹也是數量最多的海豹之一。
漁民和僧海豹
地中海僧海豹是一種瀕臨滅絕的珍稀哺乳動物。盡管許多地方都禁止漁民捕殺僧海豹,但是漁民總是抱怨僧海豹破壞了他們的漁網,同他們爭奪魚類資源。現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和漁民合作,希望找出一種既能保護僧海豹,又能改善當地漁民生活的辦法。
這里是土耳其奇里乞亞門海岸,有24只僧海豹在這里生活。它們喜歡寂靜的環境,因此僧海豹在海底巖縫中生活、繁殖。
為了更好的保護僧海豹,人們潛入狹小漆黑的巖石縫隙,安裝了電子監控設備,隨時記錄僧海豹的生活狀況。
僧海豹研究人員阿里·杰馬爾·古楚:你可以看到這些從洞里發回的圖像,我們能在監視器上看到它們,由此我們知道僧海豹要睡很長時間,有時甚至一次連睡96個小時中間不會醒來,這對于我們來說很新鮮。
這些洞穴對于僧海豹來說非常重要,它們在這里繁殖后代,不用擔心風暴和其他天敵的威脅。在這里,小海豹還能從母親那里學會不少生存技巧,為今后的生活打下基礎。
但隨著這片海岸的開發,工業船只和游客們的到來都增加了海水的污染,影響了僧海豹的棲息地。
更大問題是由于生活區域正在不斷喪失,僧海豹的食物來源越來越短缺。魚類是僧海豹的主要食物來源,但漁民們同樣要靠魚類為生,如何解決這個矛盾一直困擾著人們。
目前,漁民和科學家已經達成協議,圍繞著僧海豹居住的洞穴建立了兩片限制捕魚區。調查顯示,這兩片區域里魚類的數量已經有明顯的回升。
其次,有關部門還加強了對這些區域附近非法捕魚的打擊。在這樣的環境下,漁民和僧海豹都擁有了正常的生活環境,他們之間也不再是競爭對手的關系,而變成和平相處的鄰居。
世界海洋上的僧海豹-新聞發布片
地中海僧海豹是世界上最珍稀的海豹,目前的數量不超過300頭。
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和土耳其政府聯合宣布:他們將在土耳其南部Silician海岸線上綿延200公里的地區禁止人類的干擾和開發,從而為那些僅存的地中海僧海豹提供舒適的避難所。
該片指出:到2020年,估計有75%的 世界人口 將會居住在離海岸線50英里以內的區域。高檔別墅正侵占著僧海豹曾經生活過的海灘,不斷擴張的工業所引起的污染正威脅著全世界近海生物網。大型漁船的大量捕撈也危及到小漁船的生計以及僧海豹的食物來源。
WWF希望人類對待世界海洋的態度能有大的變化,不僅要確保那些海豹未來的安全,還要保護那些依靠海洋維持生計的人們。
片長: 4分鐘19秒 報道地:土耳其
語版:英文/有中文譯稿
制作機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導演/制片人: /
供片者: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磁帶型: Bsp
僧海豹分類
世界上共有3種僧海豹:夏威夷僧海豹、地中海僧海豹和加勒比僧海豹。令人憂慮的是:加勒比僧海豹自19世紀50年代被發現以后一直未再見其蹤影,有人懷疑這種僧海豹已經絕種了;地中海僧海豹曾經數量眾多,但是今天已經處于瀕危狀態,據估計最多還有500多頭;夏威夷僧海豹的處境也不妙,大約只有1500頭。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三種僧海豹經歷了不同的進化過程。但是,它們都是在幾乎沒有天敵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所以,這三種僧海豹防衛天敵的本領就特別弱。在被貪婪的人們捕殺的時候,它們也很難抗拒。因此,僧海豹的種族才會不斷衰落。
重要新聞
在《遷徙物種公約》(CMS)主持下,一項關于保護地中海僧海豹東大西洋種群的諒解備忘錄(MoU)日前簽署。毛利坦尼亞、摩洛哥、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遷徙物種公約》(CMS) 鯨類 及其棲息地(WATCH)西非會談期間,在該備忘錄上簽字。該備忘錄允許所有大西洋國家加入。
自1986年以來,地中海僧海豹種群就一直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地中海行動計劃關注的中心,也一直是CMS海洋哺乳動物保護行動的關注焦點。地中海僧海豹是全球最瀕危的海洋哺乳動物之一,已被列入公約附錄。目前, 野外生存 的地中海僧海豹僅有500頭左右,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該物種列入極危等級。。
僧海豹在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某些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正在使其數量顯著減少。漁具拖纏、過度捕撈、人類干擾、海水污染,以及諸如有毒的浮游植物等,使地中海僧海豹東大西洋種群遭到致命打擊。繁殖地的破壞和洞穴的毀壞,加速了僧海豹生境的喪失。
除一些隔離種群外,僧海豹已從其大部分的分布區消失了。目前,僧海豹在東大西洋有兩個繁殖地。由于兩個繁殖地相互隔離,而且每個繁殖地的個體數量均不到200頭,又都集中在數公里海岸線上,專家認為僧海豹在大西洋的生存狀況非常危急。
相關新聞
美國聯邦機構證實,只在加勒比海地區出沒的加勒比僧海豹已滅絕,成為第一種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的海豹。生物學家警告,夏威夷僧海豹和地中海僧海豹也可能面臨相似的命運。
美聯社 7日說,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漁業署官員證實了加勒比僧海豹滅絕的消息。漁業署生物學家凱爾貝克說,這使它成為第一種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的海豹。
加勒比僧海豹的數量一度達25萬只。因它們常棲息于海灘,遭人類大量捕殺,數量銳減。人類最后一次看到它們的蹤跡還是在1952年。有人在 牙買加 和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之間的海域看到了這種海豹,此后它便“銷聲匿跡”。
除了加勒比僧海豹,貝克說其它僧海豹的數量也在銳減。夏威夷僧海豹和地中海僧海豹的數量目前分別為1200只和500只。前者的數量還在以每年4%的速度遞減。
“當物種瀕危時,它們抵抗疾病和 鯊魚 威脅的能力下降,”貝克說,“希望人類從加勒比僧海豹滅絕中吸取教訓,加大對其它僧海豹的保護力度。”(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