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1562.4.25-1633.11.12),字禮卿,號節寰,河南睢州(今河南省睢縣)人。曾任 蘇州府 推官、 巡城御史 、左通政、 兵部尚書 等職。
明朝 萬歷十七年進士,初任蘇州府推官。二十三年升山西道監察御史,五月初九日因直諫罰歲俸。二十四年正月初十被罷官回籍二十六年。 泰昌 元年八月十七日起 尚寶司 司丞。天啟元年二月初四日升本司少卿,同年七月十六日晉 太仆寺少卿 。天啟二年三月初七日升 通政使司 左通政署司事、侍經筵,同年三月十四日充廷試讀卷官,同年四月初十日以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天啟三年十月初六日晉兵部右侍郎,天啟四年三月初三日七上疏予告歸。天啟五年十一月十八日起兵部添設右侍郎。天啟六年閏六月初九為右侍郎,同年七月二十八日轉左侍郎,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廷推南京戶部尚書,十二月初一日加兵部尚書致仕。天啟七年八月十二日以三殿功加 太子少保 ,累加 太子太保 ,三上疏辭。“公自此絕意仕進”居家不出。南都以子樞贈 光祿大夫 。著有《 弗過堂集 》《撫登疏稿》等作品。
歷經 萬歷 、泰昌、天啟、 崇禎 四帝,為‘’四朝元老”之臣,誥‘’五世恩榮”之賞。為官不阿權貴,敢于為民請命,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清官廉吏和抗金名臣。
1633年去世,享年71歲。清興“文字獄”,其傳記和著作遭禁毀。其 靈位 被祀于蘇州府、登州府名宦祠及河南睢州鄉賢祠。
人物生平
昭雪太守
萬歷十九年八月進士及第后的袁可立正任蘇州府推官。而立之年血氣方剛,初生之犢不畏虎。
萬歷十九年五月案情驚動皇帝,查了一兩個月,結果是子虛烏有,于是公論洶洶。南道御史李用中指斥 申時行 和 李淶 挾私報復。
萬歷十九年六月十一日江南四郡的大僚懼怕惹禍上身,推來推去沒人接案,最后把這個燙手山芋推到袁可立手里。
執法如山,凡有案件,皆
剛毅
持正,不避權貴。
董范之變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八月審結了一場轟動 大明朝 野的江南重案,這就是明代歷史上著名的“董范之變”,又稱“湖州案”。
斷案如神
萬歷二十二年(1594)五月十三日明軍上報在崇明縣擒獲倭船一只,軍方指稱上有倭寇三十四名,南京為之震動,在審驗時發現沒有戰俘的任何口供,堅持不可草菅人命。接手時,發現被指倭寇的實際人數只有二十人,且兩人已斃死杖下,另外的十八人也被以毒藥致啞,據理力爭,推翻前案進行重審, 千總 死不承認誣良為寇,并一不做二不休一口咬定說就是在海上俘獲的倭寇。
十一月二十五日 琉球 貢使來中國轉至南都,請他們過來指認,“倭寇”見貢使至,大哭,貢使一眼就認出這些全都是琉球國良民,是一次在海上運輸糧食時因風漂落才不幸被官兵捕來的。
明察秋毫
萬歷二十三年乙未(1595年)在任蘇州府推官。事起于萬歷二十一、二年間日本關白
豐臣秀吉
侵朝,倭寇出沒,吳中一帶實行“海禁”,一些勢家動以“通海”罪名興起大獄,相互傾軋。
萬歷二十二年二月十九日事件驚到了身居九重內的萬歷皇帝,三司大驚兵部尚書 石星 感到事情重大,一旦坐實就不是三個人頭落地的事,怕有出入再次派人查實。
萬歷二十二年七月十六日吏科給事中 耿隨龍 曾上奏,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奏疏被壓了下來。巡撫朱弘謨擔心自己官帽不保便搶先定調判決,覺得疑點重重,不顧巡撫阻擾,不同意草率處決人犯,請以烏紗前程作保暫緩處決。后經多方查證,發現他們的招供狀全是子虛烏有錯訛百出,最終洗清了冤屈。
抗旨斬臣
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冬到吏部尚書 孫丕揚 那里,以政績第一擬擢升給事中,受到萬歷帝特別召見。
萬歷二十二年三月從容赴任山西道監察御史。奉命巡視京都西城,有皇帝寵幸的弄臣仗勢殺人,百官不敢問,重捶抵罪,將罪行張榜于五都衢,然而皇帝繞過內閣直接下中旨豁免弄臣。不給皇帝面子,毅然抗旨將弄臣正法。京師稱“真御史”。
建言罷官
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五月初九日請錄謫臣,上疏針砭時弊,疏上,奪俸一年。九月雷震景德門,時皇帝寵信后宮,弄權誤國,朝綱廢弛。再次上疏。疏上觸帝怒,繼忤次輔 沈一貫 。
于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初十削職為民,沉冤達二十六年之久。
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力請大修睢郡城池。
萬歷四十二年福王 朱常洵 就藩洛陽,罷官后從不出入公府,這次親自出面去 衛輝府 為 睢州 百姓求情,足可見睢州百姓不堪承受之重。
條陳方略
泰昌元年(1620年)沉冤得以昭雪,八月十七日起尚寶司司丞。
天啟元年(1621)二月初四日升本司少卿,三月二十日奉旨遣祭歷代帝王及 孔子 祖陵,五月奉命回河南祭告山陵,七月十六日在河南睢州家里就地晉升太仆寺少卿。泰昌皇帝嘉獎。
天啟元年封疆多事,遼沈、廣寧相繼失守,全遼淪陷。人人視關門為死地,百官噤口以圖自保。祭告山陵回京,向天啟皇帝大膽提出七項建議,疏上,帝一一嘉納允行。
天啟二年三月初七日擢通政使司左通政署司事,三月十四日與首輔 葉向高 等二十人“充廷試讀卷官,侍經筵。”取 倪元璐 、 黃道周 、 王鐸 等三十六人為翰林院 庶吉士 。這年除了和 孫承宗 一道擔任殿試考官外,還以左通政代理通政使的身份成為天啟皇帝的侍班 帝師 ,這為日后出鎮登萊、晉位中樞奠定了基礎。
節鎮登萊
天啟二年四月十四日天啟帝以“彈壓登萊非公不可,于是以節鉞授公。”加左通政袁可立右僉都御史“巡撫登萊等處地方備兵防海贊理征東軍務”。拜命就道,從河南睢州出發路經 金鄉 就遇到了白蓮亂軍,帶領家丁冠帶披甲直沖敵壘,又檄令發登兵“七千余名”與山東巡撫 趙彥 調兵剿而撫之“,嚴緝首者,脅從不問,令流民各自還鄉生產。
撫登三載,坐臨登萊,開創 東江 ,厲兵秣馬。
天啟三年四月上“賜白鏹文蟒以寵異之。”
奇兵復遼
天啟二年(1622年)十二月利用地震的“示警”作用再次向朝廷奏報,要求撥付費用。從此琉球、 朝鮮 海運得通,開創了中國軍隊國際護航的先河歷史。
天啟三年(1623年)春夏間 努爾哈赤 下令大肆屠戮旅順和金、復一帶的百姓,令登萊水師大兵出海,以圖解救淪陷區內的離散百姓。
天啟三年三月奏報朝廷:“登萊之水師實 榆關 之犄角,臣與鎮道圖畫者數月。諸凡操練將士、修驗船只、合并營伍、簡汰官兵稍有次第。”親自挑選出精兵“三千六百人,俾總兵 沈有容 領之先發”,“出海于旅順、 皇城 、廣鹿、 平山 等島,相機進勦”。而副將李性忠所領數千遼左健士,大兵所到之處,“舳艫相接,奴酋膽寒。” 后金 放棄。這時布局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大兵壓境震懾南四衛,以圖策應后金復州總兵 劉愛塔 反正歸明。
天啟三年六月初四令屬下的兩鎮兵馬奇兵出襲,“時星馳至壘,恍光弼之按子儀軍也。
設計策反后金女婿劉愛塔,夜襲金州,收復旅順,連克金、復、蓋三衛及紅嘴、望海、永寧等多堡要地,收復遼南三衛及海島疆土千余里。
嚴關設伏
天啟三年十月后金調集更多軍隊對明軍進行反撲。上言“謀貴 萬全 ,兵須審勢,知彼知己,能為可勝。”綜合諜情,十月,(虜)果馱載(火炮),分兵兩路襲我,而諸將亦分兵以應,逼夜酣戰,大獲全勝,(虜)遂移營遁去。”
利用遼民對后金的痛恨,令明軍于復州、永寧和金州、旅順一帶兩路設伏,乘夜以火把襲城,后金大敗而去。
天啟四年(1624年)正月初三后金利用海水結凍的時機,以萬余騎兵繞襲旅順,以報秋火夜攻的慘敗之仇。根據諜報待敵而動,對登萊和東江兩鎮的水師進行了新的布局,令明軍在旅順城外險關設伏,大敗之,后金落荒而逃。
天啟五年春僅僅離開登萊半年,最有潛力且令后金坐臥不安的大將 張盤 就因為缺乏調度和后援身陷重圍力戰而死。又三月孫督師的關寧因為少有登萊牽制配合發生柳河之敗。去留作用天壤有別,已高下立見。
不戰屈兵
天啟三年(1623年)二月開始,逐步完善對東江和登萊兩鎮兵馬的布局,大兵出海,對后金呈步步進逼壓倒之勢,精心設奇策反收降了努爾哈赤姻婿劉愛塔。上疏, 登州 總兵沈有容不愿意接納,認為這是戰略良機,命“沈總兵于三月十三日率兵出海相機接應”。
蒞任登州第二年就策反了被后金掠去18年的劉愛塔,這一未遂兵變對后金軍心打擊是空前的,一時漢官降將瓦解殆盡,后金的偽軍體系和情報系統被摧毀殆盡。
杯酒釋權
天啟三年(1623年)春節過后,忽然接到兵部令,說是山東巡撫趙彥應 濰縣 縣令的請求上奏朝廷要求發大兵平叛。接報后并沒有應兵部和山東巡撫之請馬上發兵,私下派人找到總兵沈有容了解核實李性忠和張爾心的最新情況。沈有容擔保說二人對大明忠心可嘉,只是軍中和地方上因為物資供應問題存在一些矛盾,至于叛亂之事還望斟酌核實。為確保無虞,令書飛騎以犒酒的名義暫時解除了二將的兵權,并持委任他用的令牌對二將予以安撫,告諭濰營兵士,合營將士皆感泣袁可立睿智和寬厚赦免之恩,從此更加聽命。
天啟三年六月十一日朝鮮派出328人的龐大使團來登州拜見,以求獲得明政府的冊封,口呼“老爺”,盡顯大明國威。
正持朝綱
天啟四年五月初三皇帝諭戶、兵、工三部及內閣:“朕覽登萊巡撫袁可立塘報,……思奴酋所謀其意不小,是以朕不無東顧之憂,特諭!”天啟五年四月二十,上傳兵部:“方今邊疆多事,擇將須用謀勇兼全的好人”。“ 上思 帷幄臣,乃使使召先生入贊戎樞,授策海外。”
天啟五年十一月十八日邊事告急,以廷推起兵部添設右侍郎。六年閏六月初九為右侍郎。七月二十八日改兵部左侍郎。主張武力抗清和積極防御,尤重海防建設。
天啟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九卿 科道官公推南京戶部尚書。閹黨已經無法隱忍忤逆持正,下決心將排擠出朝。當堂抗疏,遂被迫致仕歸里。 魏忠賢 以心腹劉廷元代袁可立掌南兵部。時北則 崔呈秀 為本兵,自去職,天下兵馬大權閹黨一手握定。皇帝念登萊功,特授兵部尚書,準馳驛乘傳歸。
天啟七年八月十二日以三殿告成功加太子少保,累加太子太保。“懇辭不受,時論韙之。”誥封三世,父如子官。
崇禎即位后,戰事日急,朝廷每有再起之議,皆謝絕不出。雖有輔臣竭力挽留,但自此絕意仕進,屢以起廢推轂于銓曹。剛直成性,再削再廢,于遼戰最急之時棄置于家,所用未盡其才,亦明末一大憾事!
文章毀劫
天啟四年五月二十一日即將離任,在登州公署中看到了數年難得一遇的海市蜃樓。
天子祭悼
冬十月十一日心力交瘁薨逝于睢州,與
徐光啟
同年生死。帝譴使至睢州祭葬,首輔
孔貞運
親為墓銘。
個人作品
著作
著有《弗過堂集》《撫登疏稿》《韻學要覽》《 古詩選 》《評選古唐詩》等。
家族成員
關系 |
人物 |
備注 |
始祖 |
袁榮 |
安徽鳳陽府潁州(今 阜陽 )人,于明洪武二年以武功仕睢陽衛,后代世襲衛百戶,稱睢州東關“百戶侯”,遂家于睢州。生子亨、義、宏。二世宏、三世杰、四世林。五世錦,官陜西韓城縣教諭。自此“振振森森,書香不絕”。六世永綬、永康,永康生江、淮、河、洛、渭,七世淮即袁可立之父。三世皆以可立貴,稱“三世司馬”。八世可立,累官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贈光祿大夫,世稱其族“睢陽尚書袁氏”。 |
兒子 |
字伯應,號環中,又號石yù。官至河南布政司右參政、 大梁 兵巡道。善騎射,有邊才,工詩賦,為明末書畫收藏鑒賞大家。明亡抑郁絕食而死。 |
|
孫子 |
知名守令,載《碑傳集》 |
|
袁賦諶 |
蘊藉善收藏,載《睢州志》 |
|
袁賦諴 |
早卒 |
后世紀念
墓葬
袁尚書墓
,在州城東南,載《
河南通志
》《
歸德府志
》《睢州志》等。
建筑
袁家山 又名 小蓬萊 , 呂祖廟 ,是一處全國罕見的明代船形建筑群,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孫承宗 :“讀后先大疏,皎皎揭日月,行中天而底里洞徹,殊令人可味。”
首輔 孔貞運 :“屢以起廢推轂于銓曹,公淡然弗屑也。”
孔貞運 :“悲夫!公郎中而霽外,宏摹而密理。其治獄多陰德,肺石無寃,似 于定國 。其不事風采,至犯令抵罪者,雖寵近必行,似 歐陽永叔 。其奏議剴切有當,帝心似陸,宣公至若決策,擊賊蹙之遠徙,則 裴晉公 淮蔡之斷也!客兵盡汰,所過雞犬不擾,則 李西平 三代之師也!入虎穴焚島巢,則主濟樓船之水軍也!”
孔貞運 :“孰使十六年來,海無傳烽,亭有臥鼓,則惟公之賜。使天假數年,則公將奮謀決策,焚冒頓之虎落,犁老上之龍庭,以抒我皇上東顧之憂。而今已矣,惜哉!”
董其昌 :“ 都察院 右僉都御使巡撫登萊備兵防海贊理兵餉,建威消盟,紀功盟府,有文蟒朱提之賜。又以平蓮妖功晉秩少司馬,榮寵甚盛。”
董其昌 :“嗚呼!公才兼數器,心運四慮。藉令一再出,不于毛帥、魏珰之世,得獨任行意,展布四體,韓、范功名,豈顧問哉!且建功名之心,不勝其護惜節氣之心。”
董其昌 :“善刀而藏,見機勇退。試考當年,后公秉鉞同公佐樞者,名在刑書,歷歷可數,然后知公之完譽。松柏讓貞,嵩華比重已。”
董其昌 :“公本儉素養福,而當其振窮閔乏,以身為溪谷,則寒陋者愧。本剛直不回,而當其獎善,覆過以口為羽翅,則溪刻者愧。本肝膽論交,而當其秉道疾邪,以筆為誅討,則比非植黨者愧。本博雅多能,旁通藝事,而韜藏深遠,則炫長者愧。”
泰昌皇帝 朱常洛 :“一朝抗疏,二紀歸田。口不言事,恥漢人部黨之名;退不忘君,有楚尹毀家之風。”
天啟皇帝 朱由校 :“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袁可立清任以和,直方而大;精神折沖于千里,文武為憲于萬邦。”
民族英雄 黃道周 說:“公去登萊不數載,而登萊遂敗。公一意治師,塞要害,焚盜糧,聯絡諸島,收復旅順,而海上晏然。…公去又十余年,而朝鮮淪陷。”
黃道周 :“當魏崔時,蓋無復然明義、真者,有之,則必自 大司馬 節寰袁公也。”
名士 陳繼儒 :“公乞骨骸者七,辭銜者三。熹廟不能留,魏黨不能奪,一時難進易退之高風,真可洗滿朝稱功頌德之穢氣。”
陳繼儒 :“生死無暇,榮哀兼備,蓋先朝之寶臣,而亦后來學士大夫出處之榜樣也。”
陳繼儒 :“公司理 吳中 ,執簡柱下,上書忤當路,削籍二十六載。登朝十有二年,剔歷 卿寺 ,節撫登萊。感激上恩,慷慨時事,議收遼左之殘兵,汛掃鄒藤之妖黨,乘風縱火而狡奴之屯聚空,設伏夜戰而憤兵之營壘撥。”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時間 |
名稱 |
演員 |
2019 |
《 神探袁可立 》 |
|
2015年 |
《大明睢陽袁可立》 |
不詳 |
引用来源
- • 千年國寶《蘭亭序》與河南睢縣的不解之緣 今日頭條 20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