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公元前1102年),《史記》作太丁, 子姓 ,名托,商王武乙之子, 商朝 第二十九任君主,共在位11年。
武乙 去世后,文丁繼位。武乙時,西方的周部落逐漸強大。文丁在位期間,周侯 季歷 伐戎有功,文丁忌憚,先嘉其功而殺之。文丁死后,其子 帝乙 繼位。
人物生平
武乙去世后,文丁繼位。
文丁繼位后,為了解除周人的威脅,采取 懷柔政策 。周侯季歷毫不客氣,看看中央沒動靜,就征伐山西長治地區的余吾戎,余吾戎敗而降周。周侯季歷向太丁報捷(獻上俘虜和戰利品)。太丁嘉封季歷為“牧師”,牧師有地方伯長的意思,專征伐權。太丁希望季牧師幫他安定邊陲。季牧師于是又征始呼戎,始呼戎敗而降周。過了幾年,季歷再次打敗翳徒戎,把三個翳徒戎大頭目送給太丁獻捷。太丁看看季歷越來越厲害,感覺不是好事,干脆突然下命囚禁季歷,并殺了他。而季歷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 周文王 。他在位時也曾經出兵征伐歸國,但并沒將其征服。
文丁去世后,其子帝乙繼位。
與周之戰
周季歷攻燕京戎之戰
周季歷攻余無戎之戰
周季歷攻始呼戎之戰
周季歷攻翳徒戎之戰
殺死季歷
季歷是 周太王 古公 亶 父的幼子,武乙時繼位為周侯。武乙曾授季歷以征伐之權。季歷率兵西滅程(今陜西咸陽)、北伐義渠(今寧夏固原),生擒義渠首領。武乙末年到 殷都 朝貢,武乙賜以土地三十里,美玉十雙、良馬十匹。次年, 王季 又征伐西落鬼戎(即 鬼方 ),俘獲大小頭目二十。太丁為商王時,季歷又率兵征伐余吾戎(今山西長治市西北),迫使其服于周。文丁任命季歷為殷牧師,執掌商朝西部地區之征伐。其后,季歷又征伐始呼戎、翳徒戎,聲威大振。文丁為此而感到恐懼,決心抑止周的發展。季歷到殷都獻俘報捷,文丁賜以圭 瓚 、積匕,作為 犒 賞,加封季歷為西伯,使季歷毫無戒備之心。當季歷準備返周時,文丁突然下令囚禁季歷。不久,季歷死于殷都。
武乙的兒子文丁繼位以后,為了解除周人的威脅,采取懷柔政策。季歷毫不客氣,征伐山西長治地區的余吾戎,余吾戎敗而降周。季歷向文丁報捷(獻上俘虜和戰利品給太丁用)。文丁聞報非常高興,嘉封周人首領季歷為“牧師”,希望季牧師幫他安定邊陲。牧師有地方伯長的意思,專征伐權。季牧師于是征始呼戎,始呼戎又敗而降周。過了幾年,季歷再次打敗了翳徒戎,把三個翳徒戎大頭目,向文丁獻捷。文丁看看季牧師越來越厲害,感覺不是好事,干脆突然下命將囚禁季歷,不給季歷歸周,季歷本來沒有叛商的想法,被軟禁的季歷一氣之下就絕食抗爭,最后死在商都朝歌,季歷的死是文丁造成的,因此古書說“太丁殺季歷”,就是這回事。而季歷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西伯 姬昌 ,接班之后,晝夜磨牙,琢磨著報復 商王朝 ,最終成為未來商朝的掘墓人。
文丁殺季歷的作法沒能阻止周人力量的發展,相反,周人與商朝的矛盾加深了。并且文丁時代連連遭受自然災害,王畿地區的 洹水 “一日三絕”,商朝經濟與國力日漸衰弱。曾經有人做過統計,每次改朝換代,總伴隨著氣候的大波動,不是酷熱有了旱災,就是氣溫驟低導致北方部落南下侵襲,以尋找糧食和政權。
文丁死后,東夷中的“人方”再次叛亂,文丁的繼任者“帝乙”為了不至于東西受敵,就把文丁的一個幼女,生得美麗端莊,嫁給了姬昌,向姬昌所代表的周人致歉,《 詩經 》在描述這場隆重盛大的婚禮中,還創造了“天作之合”這個詞。商王帝乙緩和了與周人的矛盾之后,平定了東夷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