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王

概念 | 中國古代封爵之一

清河王,中國古代封爵之一。中國歷史上共有清河王25人,其中劉氏7人、 司馬氏 3人、拓跋(元)氏4人、慕容氏1人、苻氏1人、高氏2人、崔氏1人、 李氏 3人、王氏1人、 張氏 2人。

西漢

劉乘

清河哀王劉乘,( 公元前153年 出生——公元前135年),西漢景帝庶子,母王皃姁。中元三年(前147)晉封清河王。前147年-前135年在位,在位十二年世卒,謚號哀。無子國除。

劉年

劉年,不知何時封。《漢書》:“ 地節 四年(前66年)十二月,清河王年有罪,廢遷房陵。”

劉竟

劉竟(?―前35年),漢宣帝劉詢第五子,母 戎婕妤 。初元二年(前47年)封為清河王, 初元 三年(前46年),徙封 中山王建昭 四年(前35年)去世,無子國除。清河王爵在位1年,中山王爵則前46年-前34年在位,在位十一年,謚哀,中山哀王。

東漢

劉慶

清河 孝王劉慶,(78年—107年),東漢章帝 劉炟 之子。 建初 四年( 公元79年 )被立為 皇太子 ,三年后(公元82年)因受 竇太后 的誣陷,被廢為清河王。81年-106年在位,在位25年,謚孝。后來清河王劉慶的兒子 劉祜 做了 漢安帝 ,父以子貴,就于 公元121年 ,將劉慶大加追封,追尊其祖母 宋貴人 曰敬隱后,陵曰敬北陵。追尊父清河孝王曰孝德皇,母曰孝德后。 清河王劉慶

劉虎威

清河愍王劉虎威,劉慶次子。106年-109年在位。

劉延平

清河恭王劉延平,樂安王劉寵之子。劉虎威無子, 鄧太后 以樂安王劉寵子 延平 續封。109年-144年在位,在位三十五年。

劉蒜

清河王劉蒜,劉延平之子,144年-147年在位。 建康 元年(144年),繼承清河王爵位。 永憙 元年(145年), 漢沖帝 去世,太尉 李固 想立劉蒜為帝,但大將軍 梁冀 與太后梁妠共立漢質帝。劉蒜無緣帝位,只得返回封國。

本初 元年(146年),漢質帝去世,朝臣議立新帝,李固與司徒 胡廣司空 趙戒 等都認為應立劉蒜為帝。 曹騰 等勸說梁冀不要立劉蒜,而立 漢桓帝

建和元年(147年),劉文與劉鮪勾結謀反,欲立劉蒜為帝。結果事情敗露,朝廷誅殺劉文與劉鮪。劉蒜受到牽連,朝廷下令貶其爵位為尉氏侯,流放 桂陽 ,劉蒜于是自殺而死。

晉朝

司馬遐

司馬遐(273年―300年),字深度,晉武帝司馬炎第十三子。

咸寧 三年(277年),受封清河王,出繼叔父城陽哀王司馬兆。后歷任 右將軍散騎常侍 、前將軍。 晉惠帝 繼位后,進位撫軍將軍,加任侍中。楚隱王司馬瑋興兵時,派司馬遐逮捕太保衛瓘, 衛瓘 舊吏 榮晦 殺盡衛瓘的子孫,司馬遐不能制止,遭世人指責。

永康 元年(300年),司馬遐去世,時年二十八歲,謚號康王。

司馬覃

司馬覃(295年-308年),清河康王司馬遐長子。永康元年(300年)司馬遐死后,襲爵清河王。

太安 元年(302年), 皇太孫 司馬尚 去世,晉惠帝立司馬覃為皇太子。此后,司馬覃屢遭廢立。永嘉元年(307年), 度支校尉 陳顏等謀劃再立司馬覃為皇太子,結果事情泄露,司馬覃被囚禁在金墉城。

永嘉 二年(308年),司馬覃遭東海王司馬越殺害,時年十四歲,以平民禮節安葬。

司馬籥

司馬籥,清河康王司馬遐次子。初封新蔡王,其兄司馬覃死后,改封清河王。《晉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九》:籥初封新蔡王,覃薨,還封清河王。

北魏

拓跋紹

拓跋紹(394年-409年),字受洛拔,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 次子,明元帝 拓跋嗣 異母弟,母賀夫人。

天興 六年(403年),受封清河王,任征南大將軍。天賜六年(409年),拓跋紹母親賀夫人有過失, 道武帝 即將下令殺她。因天色已黑未處決。賀夫人密告拓跋紹救她,拓跋紹當晚與帳下武士、宦官數人偷入宮中,殺害道武帝。不久被其兄拓跋嗣誅殺,時年十六歲。

元懌

元懌(487-520年),字宣仁。北魏孝文帝元宏第四子。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封為清河王。宣武帝即位后,以為侍中、 尚書仆射 。延昌元年(512年),晉升司空,領司州牧。孝明帝 元詡 繼位后,歷任司徒、太傅、太尉等職,掌管門下省事務。正光元年(520年), 領軍將軍 元叉 和閹官劉騰發動政變。元懌被殺害,時年三十四歲,謚號文獻。

元亶

元亶(?-537年),字子亮。北魏孝文帝元宏孫子,清河文獻王元懌長子,孝靜皇帝元善見之父。

正光元年(520年),其父清河王元懌被元叉謀害死。靈太后除掉元叉后,命 元亶 襲封清河王。 中興 二年(532年),北魏孝武帝以為司徒。 永熙 三年(534年), 高歡 薦為 大司馬 ,居尚書省攝政。同年,高歡擁戴元亶長子元善見即位,遷都 鄴城 ,建立 東魏 。天平三年(537年),薨,謚號文宣。

元威

元威,元亶之子。《 魏書 》:“ 元象 二年(539年)閏五月,封皇兄景植為 宜陽王 ,皇弟威為清河王,謙為潁川王。”

后燕

慕容會

慕容會(?-397年), 鮮卑族 ,后燕成武帝 慕容垂 之孫,惠愍帝 慕容寶 次子,昭文帝 慕容盛 之弟,十六國時期后燕宗室、將領,官至錄留臺事、幽州刺史,封清河王。

慕容會深受其祖父慕容垂喜愛,慕容垂病重時曾遺命慕容寶立其為嗣子。但是慕容寶卻偏愛小兒子 慕容策 。雖封慕容會為王,但卻違背慕容垂遺命立慕容策為太子,而導致慕容會不滿,慕容會后在抵抗北魏入侵時立下戰功,以至于越發的狂傲兇狠,因此受到宗室元老 慕容農慕容隆 的斥責。慕容寶見其無法控制擔心威脅到繼承人的地位,便打算除掉慕容會。慕容會越發恐懼,在殺死慕容農和慕容隆后起兵反叛,不久死于開封公 慕容詳 之手,他的母親和三個兒子也被慕容寶殺死。

前秦

苻法

苻法(?—357年),前秦清河王,略陽臨渭(甘肅秦安東南)人, 氐族 ,文桓皇帝 苻雄 庶長子苻堅 之兄。357年六月,苻法夢中得神告知苻生將不利于己,與苻堅、 呂婆樓 等起兵廢殺 苻生 ,以帝位讓堅,被封為東海公,侍中、 都督中外諸軍事 、丞相、錄尚書事。堅母 茍太后 見其門車馬輻輳,恐其不利于堅,賜死,堅哭之嘔血。

北齊

高岳

高岳(512年-555年),字洪略, 南北朝 時期北齊宗室、名將, 神武帝 高歡族弟。

高岳 早年隨高歡 信都 起兵,參加 韓陵之戰 ,累功至衛將軍,此后留守鄴都輔政,與 孫騰高隆之司馬子如 合稱四貴,官至侍中、 開府儀同三司 ,封清河郡公。

天保 元年(550年),北齊建立,高岳出任司州牧,進封清河郡王。天保五年(554年),加封太保,率軍援助江陵。

高岳早年撫養 高歸彥 時,對他很刻薄。天保六年(555年),高歸彥向文宣帝進讒言,使得文宣帝逐漸疏遠高岳。后來,高岳惹怒文宣帝,被賜死,時年43歲。追贈太宰、太傅,謚號昭武,后又追贈太師。

高勱

高勱,字敬德,清河王高岳之子。幼聰敏,美風儀,以仁孝聞,為齊顯祖所愛。年七歲,襲爵清河王。十四歲為青州刺史,歷右衛將軍、領軍大將軍、 祠部尚書 、開府儀同三司,改封樂安王。

崔德儉

崔德儉,具體不詳。《 北史 》:“ 胡長粲 性溫雅,在官清潔。但始居要密,便為子胡叔泉取清河王崔德儉女為妻。”

唐朝

李孝節

李孝節,淮安王李神通第六子。 武德 五年(622年)封清河王。其孫李暠官至 兵部尚書

李詵

李詵,魯王 李靈夔 長子,早夭。清河王。

李寶臣

李寶臣(718年-781年),字為輔,原名張忠志, 奚族 ,唐朝中期軍閥。李寶臣原是 安祿山 養子,曾率十八騎劫持太原尹,后鎮守恒州。

乾元元年 (758年)十月以趙、定、深、恒、易五州歸順,以忠志檢校禮部尚書、恒州刺史,充成德軍節度使,賜姓名曰李寶臣。乾元元年(758年)正月李寶臣為檢校禮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恒州刺史、清河郡王,充成德軍節度使。后來加封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隴西郡王。

建中 二年(781年),李寶臣去世,終年六十四歲,追贈太傅。

王士真

王士真(?-809年)字公一。唐代 成德 (河北正定)軍節度 王武俊 長子。 唐德宗 時,進位檢校兵部尚書,充德州刺史、德棣觀察使,封清河郡王。

宋朝

張俊

張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 南宋 將領,曾與 岳飛韓世忠劉光世 并稱南宋中興四將,后轉主和,成為謀殺 岳武穆 的幫兇之一,并以此博得 宋高宗 深寵。紹興十二年(1142年)十一月,張俊罷樞密使,封清河郡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死,終年69歲,追封循王。

張堯封

張堯封, 宋仁宗 溫成皇后之父。溫成皇后本是貴妃,深得宋仁宗的喜愛。她死后被追冊溫成皇后,其父追封清河郡王。

類別
中國古代封爵之一
歷史人數
25人
中文名
清河王
所處時代
西漢東漢、晉朝、北魏、前秦
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