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男,原名魏鴻杰,筆名紅楊樹,(1920年3月6日-2008年8月24日),河南鄭州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當代詩人、散文作家、小說家。畢業于延安抗日軍政大學。
1942年創作的長詩《黎明的風景》因成功地表現了抗日斗爭的生活而獲晉察冀邊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頒發的“魯迅文藝獎金”。1951年4月11日在《 人民日報 》刊登《 誰是最可愛的人 》在全國引起了廣泛影響。1952年與 白艾 共同創作出版了中篇小說《 長空怒風 》后,1956年又與 錢小惠 合作寫出了電影小說《紅色的風暴》。代表作《誰是最可愛的人》《 東方 》等。
1978年,創作完成了 抗美援朝 題材長篇小說《東方》,于1981年獲首屆 茅盾文學獎 。
2008年8月24日,魏巍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8歲。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少年入平民小學,后就讀于鄉村簡易師范,15歲時父母雙亡,靠謄寫為生。
1937年12月,17歲的魏巍從鄭州只身赴山西趙城縣八路軍一一五師軍政干部學校參加 八路軍 。該校后來并入八路軍總部 隨營學校 。
1938年,隨營學校并入延安抗日軍政大學,魏巍為第三期學員。
1938年4月加入 中國共產黨 。
魏巍從 抗大 畢業后,被分配到晉察冀敵后抗日根據地。
寫作經歷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在頭版隆重推出《誰是最可愛的人》,毛澤東主席隨即批示“印發全軍”。
1953年,開始為長篇小說《東方》創作做準備。
1957年,參加編寫《華北解放戰爭史》。
1978年,創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題材長篇小說《東方》,于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1981年5月,與錢小惠合作出版書籍《鄧中夏傳》。
社會任職
1949年4月,被任命為晉察冀野戰軍騎兵第六師第十六騎兵團政委。
1950年5月,調到 總政治部 ,任學校教育科副科長、創作室副主任。從此,離開了作戰部隊,始終在總部和戰區工作,走上了專業作家和文藝戰線的領導崗位。
1950年,調入解放軍總政治部時恰逢抗美援朝戰爭打響,作為總政《誰是最可愛的人》封面派往前線的部隊文化工作者趕赴朝鮮前線。
1978年,被任命為北京軍區文化部長,后來擔任北京軍區政治部顧問, 聶榮臻 元帥傳記組組長。這一時期,是他文學創作作品盛出的時期。
個人生活
情感生活
1944年 春節 期間,和戰友一同訪問“ 冀中 子弟兵的母親” 李杏閣 大娘時,初識了 劉秋華 。
1946年3月19日,與劉秋華舉辦了熱烈而簡樸的戰地婚禮。
健康狀況
2008年8月24日,因病于北京逝世。
個人作品
詩集
作品 |
出版時間 |
兩年 |
1951年 |
紅葉集 |
2007年 |
不斷集 |
1963年 |
魏巍詩選 |
1985年 |
黎明風景 |
1955年 |
中長篇小說
作品 |
出版時間 |
長空怒風 |
1952年 |
地球 的紅飄帶 |
1988年 |
1997年 |
|
東方 |
1978年 |
懷人集 |
1980年 |
散文集
作品 |
出版時間 |
我的老師 |
1956年9月 |
誰是最可愛的人 |
1951年4月 |
在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 |
1951年 |
依依惜別的深情 |
1958年 |
年輕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 |
1951年 |
春天漫筆 |
1959年 |
魏巍雜文選 |
1994年 |
幸福的花為勇士而開 |
1956年 |
話說毛澤東 |
1993年 |
誰是最可愛的人 |
1973年 |
壯行集 |
1980年 |
魏巍散文選 |
1982年 |
四行日記 |
2008年 |
新語絲 |
2008年 |
短篇小說
作品 |
出版時間 |
志愿軍叔叔和朝鮮小姑娘 |
1952年 |
我愛老師 |
1984年 |
老煙筒 |
1954年 |
女將軍 |
1958年 |
創作特點
主題思想
魏巍年輕時是華北抗日根據地哺育出來的詩人(筆名紅楊樹),中年是著名的報告文學、散文作家,新時期則以篇小說《東方》《 地球的紅飄帶 》著稱。魏巍的創作,貫穿著 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無產階級世界觀,人生觀。在這個根本點。上,魏巍以不同的藝術形式闡揚著、論證著。在魏巍筆端,,詩的語言也好,小說形象和畫面也好,散文的境界和辭采也好,總是以思想的 明澈 、豐富和穩定為特色,以生活性的豐饒茂盛為憑依的。
魏巍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異常廣闊,既有對重大事件的描繪,也有對日常生活的點染;既有對英雄人物忘我奮斗、壯懷激烈的謳歌,也有對男女間純真愛情和自然界瑰麗景色的刻畫;既有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頌揚,也有對 拜金主義 、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鞭撻。雄偉和細膩,嚴肅和恢諧,抒情和哲理,在他的作品中有機結合,并見迭出。
藝術手法
善于在濃烈的戰斗氣氛中來刻劃人物,往往把藝術的鏡頭對準人物精神。閃射著特別耀眼的光芒的那一剎那,顯示他們的思想美、性格美。《漢江兩岸的日日夜夜》中作者就在描寫時刪除了種種次要枝蔓,將全部光束集中在一個焦點上,使人物具有典型意義的行為和精神突現出來,業且加以強化和渲染,因而藝術形象就鮮明而且富有詩意,于是這兩個特寫鏡頭,就深深地熔印在讀者的心上。
為了表現人物的思想美、性格美,作者注意從生活中攝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作精細入微的描寫,表現戰士們的國際主義思想感情。魏巍報告文學中的細節選擇。注意到從刻劃人物和揭示主題這兩個方面的需要著眼。
在語言上力求個性化。他根據人物的不同身份、資歷、文化素養、氣質習慣以及方言等多種因素,準確地突出語言中的“這一個”,努力使讀者聞其聲如見其人。魏巍報告文學中人物多,但各自都具有鮮明的個性,或剛毅、或深沉、或詼諧、或活潑,他們的個性千差萬別,其語言也是頗有個性特征的,每句話都以鮮明的色彩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風貌和思想感情。在《擠垮它》中作者描寫了“你有什么了不起,你當我不敢惹你嗎?我偏偏要惹惹你看,你就是 老虎 ,我也要拔掉你兩個牙性你就是 大象 ,我也要扯掉你的鼻子!同志們,站開一點,仔細看我的動作,我如果這么拔犧牲了,你們就接受我的經驗,改個辦法那么拔。”這樣豪邁、無畏的英雄語言。作者沒有描述拔雷的過程,而是選取了這么一段有著無比的英雄氣概,而又富于個性特征的話。
詩歌
詩大部分是反映部隊斗爭生活的,如《伏擊》《叩門》《煙煙,你喊起他們吧》。也有描寫軍民魚水情和揭露敵人暴行的,如《好夫妻歌》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戰斗風采是這些詩的共同特色,這些詩象一幅幅動人的 人民戰爭 的風俗畫,使人想起那斗爭的年代, 人民大眾 覺醒的年代。他的 政治抒情詩 形式多樣,有短小精悍的街頭詩,有信天游式的 民歌 體,也有兩句一節或四句一節的 新格律詩 。不論哪種形式,都詩意盎然,生活氣息極濃。詩歌是魏巍運用文藝投入戰斗時最早選擇的武器。
散文
魏巍的散文作品,投向“什么樣的人最可愛,什么樣的感情最神圣,什么樣的青春最美麗”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正是剛剛從舊中國脫胎而出的新中國社會上存在的巫待回答的、最普遍、最集中的思想問題。
小說
魏巍早期的小說作品對舊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有著辛辣的諷刺和抗議。例如:《狂飆里的游絲》《貞松凋翠錄》。
后期的作品魏巍從生活出發,大膽地突破了“左”的禁區,在結構布局與人物關系等多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特別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魏巍高屋建瓶,對歷史的宏觀把握以及翔實的資料與 藝術構思 的珠聯璧合。作品所采取的緊縮式結構以及對古代章回體小說的借鑒與發展,,使情節緊湊、繁而不亂、簡而不陋。
主要成就
任第一屆至第三屆 全國人大代表 , 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榮譽委員, 中國作家協會 顧問,中朝友好協會副會長, 中國解放區文學研究會 會長。
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被譯成多種外國文字。
《革命戰爭》三部曲中的《東方》獲得茅盾文學獎,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和首屆 人民文學獎 。
《地球的紅飄帶》獲“人生的路標”獎及人民文學獎。
人物評價
魏平: 父親離世時全家人都在他身邊,雖然他不能說話,但從他平靜的表情里可以感覺到那一刻他很從容、坦然。
后世紀念
抗美援朝61周年魏巍首座頭像安置在上海奉賢海灣園。
2012年4月11日福壽園園區內的魏巍紀念館向公眾免費開放,館名由魏巍生前好友、現代著名詩人、劇作家 賀敬之 題詞。館內展出了魏巍生前使用過的 衣柜 、 書桌 、所穿衣物及百余件珍貴物品,還有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閱讀魏巍作品后寫給他的親筆信等。
魏巍在去世三年半后,遺骨歸根故里河南省。魏巍靈骨安葬暨紀念像揭幕儀式在河南省新鄭市龍湖鎮的河南·福壽園陵園內舉行。
引用来源
- • 《我的老師》(魏巍)丨那些年,我們一起讀過的課文 今日頭條 2021-3-31
- • 新影像|珍貴戰地記錄!抗美援朝之《誰是最可愛的人》 今日頭條 2021-3-31
- • 鄧中夏傳 豆瓣 2022-02-11
- • 著名軍旅作家魏巍因病去世(圖) 搜狐文化 202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