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遂

地點 | 行政區劃 | 六遂

六鄉六遂是 周代 的行政區劃。

基本概況

六遂是“鄰、里、酂、鄙、縣、遂”。遂人掌邦之野,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酂,五酂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見《周禮》之遂人及 鄭玄 注。

對應的是六鄉“比、閭、族、黨、州、鄉”。

六遂即稱:野人或氓人。被征伐的俘虜及它族姓,或刑罰之人所居,郊內稱國人,郊外稱遂人。遂人也是軍隊預備軍,“軍法六鄉為正,六遂為副”。

按周王室是六鄉六遂,大國(公國)是三鄉三遂,次國(侯國、 伯國 )是二鄉二遂,小國( 子國男國 )是一鄉一遂,而正卒都出于鄉,鄉出一軍,所以周王室是六軍,大國是三軍,次國是二軍,小國是一軍。

這是 西周春秋 的制度,戰國時代則逐漸消亡。周代遂人制度在“ 詩經 ”和出土青銅中多見,可見其真實性。周禮所述時代,其時此制已經少見了,因為同時代的記錄已少見。“殷八師”和“ 西六師 ”都是這種軍農制度的體現。

又言此制度也說明了周代不是所謂的西方奴隸制度。

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