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拉丁學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是樟科, 樟屬 中等大喬木,樹皮灰褐色。葉互生或近對生,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革質,邊緣軟骨質,內卷,綠色,有光澤,無毛,葉柄粗壯。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花白色,花被裂片,花絲被柔毛,扁平,花藥卵圓狀長圓形,子房卵球形。果橢圓形,成熟時黑紫色,無毛,果托淺杯狀。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原產中國,印度、 老撾 、 越南 至 印度尼西亞 等地也有。喜溫暖氣候,喜濕潤,忌積水,但雨水過多會引起根腐葉爛。幼苗喜陰,成齡樹在較多陽光下才能正常生長。該種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水良好、通透性強的微酸性或酸性沙壤土或壤土。繁殖方式有萌 蘗 繁殖、 扦 插繁殖和種子繁殖。
肉桂的樹皮常被用作香料,烹飪材料及藥材。其木材可供制造家具,該種也能作為 園林綠化樹種 。
形態特征
肉桂,中等大喬木;樹皮灰褐色,老樹皮厚達13毫米。一年生枝條圓柱形,黑褐色,有縱向細條紋,略被短柔毛,當年生枝條多少四棱形,黃褐色,具縱向細條紋,密被灰黃色短絨毛。
頂芽小,長約3毫米,芽鱗寬卵形,先端漸尖,密被灰黃色短絨毛。葉互生或近對生,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長8-16(34)厘米,寬4-5.5(9.5)厘米,先端稍急尖,基部急尖,革質,邊緣軟骨質,內卷,上面綠色,有光澤,無毛,下面淡綠色,晦暗,疏被黃色短絨毛,離基三出脈,側脈近對生,自葉基5-10毫米處生出,稍彎向上伸至葉端之下方漸消失,與中脈在上面明顯凹陷,下面十分凸起,向葉緣一側有多數支脈,支脈在葉緣之內拱形連結,橫脈波狀,近平行,相距3-4毫米,上面不明顯,下面凸起,其間由小脈連接,小脈在下面明顯可見;葉柄粗壯,長1.2-2厘米,腹面平坦或下部略具槽,被黃色短絨毛。
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長8-16厘米,三級分枝,分枝末端為3花的聚傘花序,總梗長約為花序長之半,與各級序軸被黃色絨毛。花白色,長約4.5毫米;花梗長3-6毫米,被黃褐色短絨毛。花被內外兩面密被黃褐色短絨毛,花被筒倒錐形,長約2毫米,花被裂片,卵狀長圓形,近等大,長約2.5毫米,寬1.5毫米,先端鈍或近銳尖。能育雄蕊9,花絲被柔毛,第一、二輪雄蕊長約2.3毫米,花絲扁平,長約1.4毫米,上方1/3處變寬大,花藥卵圓狀長圓形,長約0.9毫米,先端截平,藥室4,室均內向,上2室小得多,第三輪雄蕊長約2.7毫米,花絲扁平,長約1.9毫米,上方1/3處有一對圓狀腎形腺體,花藥卵圓狀長圓形,藥室4,上2室較小,外側向,下2室較大,外向。退化雄蕊3,位于最內輪,連柄長約2毫米,柄纖細,扁平,長1.3毫米,被柔毛,先端箭頭狀正三角形。子房卵球形,長約1.7毫米,無毛,花柱纖細,與子房等長,柱頭小,不明顯。
果橢圓形,長約1厘米,寬7-8(9)毫米,成熟時黑紫色,無毛;果托淺杯狀,長4毫米,頂端寬達7毫米,邊緣截平或略具齒裂。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生長環境
肉桂喜溫暖氣候,適生于亞熱帶地區無霜的環境,最適宜生長肉桂的溫度為26-30℃,植株在月平均氣溫20℃以上才開始生長,20℃以下生長緩慢,0-5℃低溫未見凍害。肉桂喜濕潤,忌積水,要求雨量充沛,相對濕度70%以上,但雨水過多會引起根腐葉爛;過于干旱地帶,植株生長勢差。肉桂屬半
陰性樹
種,對光照的要求隨著樹齡的不同而變化,幼苗喜陰,忌烈日直射;成齡樹在較多陽光下才能正常生長。肉桂屬深根性樹種,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水良好、通透性強的沙壤土或壤土。喜微酸性或酸性土壤,在pH值4.5-6.5的紅、黃壤土上生長良好。
分布范圍
原產中國,現廣東、廣西、福建、臺灣、云南等省區的熱帶及亞熱帶地食材桂皮實拍(12張)區廣為栽培,其中尤以廣西栽培為多。印度、老 撾 、越南至印度尼西亞等地也有,但大都為人工栽培。
生長繁殖
肉桂的繁殖方法有萌蘗繁殖、扦插繁殖和種子繁殖。
萌蘗繁殖
又叫駁根繁殖。每年4月上旬,選擇1-2年生、高100厘米、直徑2-2.5厘米的萌蘗,在接近地面處用鋒利的小刀剝去莖部一圈約3-4cm的樹皮,隨即用疏松、肥沃的表土將剝皮部位覆蓋,稍壓實后淋透水。1年以后,剝皮處長出新根。造林時把土扒開,將萌蘗與母樹分離,移至林地定植,這種苗木定植后成活率可達95%以上,但不易獲得大量苗木。
扦插繁殖
該法一般在每年3-4月時進行。選擇無病蟲害、粗0.3-1厘米的青褐色的細枝條,剪成長13-15厘米、具3個節者作 插條 ,插條口靠節上端1-2厘米處剪成平口,下端近節處剪成楔尖形斜口,剪口要求平滑,皮層與木質部不可松動脫出。剪好的插條宜放在陰涼處浸在清水里或用濕草覆蓋,防止切口干燥而影響生根。扦插的苗床宜用清潔的細河沙,厚30厘米左右,按行、株距15-16厘米斜插,入沙2/3,稍壓,理平畦面,淋水澆透,上加蓋塑料薄膜,經常保持濕潤、蔭蔽,經40-50天插條下端剪口的皮層愈合并長出根,待根較多時,可移到 苗圃 或營養缽內繼續培育。
種子繁殖
大面積造林所需苗木常采用此法。選擇12-15年生、樹形端正茂肉桂果實盛、主干高大筆直、皮厚、含油足、香氣濃的植株作留種母樹。每年2-4月,當果實變為紫黑色、果肉變軟時便可采收。采收后要及時將果實放入竹筐內,置清水中把果皮搓爛,掏去果皮和果肉,取出沉于水底層的種子,攤放在室內通風處晾干表面水分。最好于春季隨采隨播,不能馬上播種時可用濕沙貯藏。用1份種子與2份濕潤的細河沙混合均勻,鋪20厘米左右,貯存在室內陰涼避風處。可以這樣放置2個月,能保證80%左右的發芽率。選擇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的沙壤土或輕壤土作苗圃,深耕細耙,做成高25厘米、寬120厘米、溝道寬40厘米的苗床,做到土壤細碎、床面平坦、溝道暢通。開溝條播,行距25厘米、溝深5厘米,每行播種40粒左右,每畝(667平方米,下同)用種20千克。播后蓋細土2厘米,床面蓋稻草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后揭去蓋草,及時中耕除草。當幼苗長出3-5片真葉時,開始施稀薄肥水,每15天追肥1次,8-9月施 草木灰 1次,冬季不宜施肥灌水。1年后苗高達30厘米以上時,即可出圃定植。
肉桂種子壽命短,不能暴曬和久存。
栽培技術
整地定植
選擇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質地疏松、肥沃濕潤的山腰以下的山坡或山窩整地定植。大穴整地,穴距3-4米、行距2-3米,用表土填穴,每穴施入15-20千克土雜肥作基肥。3-4月,選擇陰天或小雨天挖取苗木定植。剪去苗木基部枝葉和過長的主根,用黃泥漿 蘸 根后用濕草包裝,隨即運到定植地種植。每穴栽苗1株,要做到苗身端正、根系舒展、壓緊土壤、松土培 蔸 、蓋草保 墑 。如果土壤干燥,必須澆定根水。
撫育更新
幼樹郁閉前,可間作高稈作物肉桂遮陽,以耕代撫。一般每年追肥2次,結合春、秋季中耕除草進行。幼樹每株可施 尿素 、 過磷酸鈣 或復合肥0.1-0.2千克,成年樹每株施肥0.1-0.5千克,穴施或溝施,施后覆土。每年冬季進行修剪,剪去下垂枝、過密枝、病蟲枝、纖弱枝和無用的萌蘗,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促進樹干通直、粗壯。 肉桂樹 萌芽力強,砍伐后留下的樹樁能重新萌芽成林。當樹樁長出新的萌芽枝條時,選留2-3個枝條,將其余的剪除,同時全墾林地,重施肥料1次,此后進行常規管理。一般萌芽更新可進行5-10代。
防治方法
病害
根腐病:多發生在5-7月的雨季,低洼積水苗圃地發病嚴重。防肉桂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圃,雨季加強排水;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并用 石灰粉 消毒,每畝苗圃用40-50千克生石灰粉撒于行間。
褐斑病:褐斑病由真菌引起,危害葉部,常發生在苗木長出的新葉上。7月開始發病,8月發病較重。在高溫多雨條件下,特別是臺風季節,病情發展迅速。防治方法:清理田園,燒毀殘枝病葉,并用1:1:100 波爾多液 噴施,每10-15天1次,可防止病害蔓延。
蟲害
肉桂木蛾屬鱗翅目 木蛾科 昆蟲,是肉桂的主要害蟲之一。在其幼蟲孵化時期,可用90% 敵百蟲 晶體1000-1200倍液或50% 辛硫磷 乳油1000倍液噴殺,10天1次,共噴2-3次。當幼蟲發育較大并蛀入木質部危害時,可用棉花球蘸取80% 敵敵畏 原液或90%敵百蟲 原油 塞入蟲孔,并用 黃泥 封門 ,毒殺洞內幼蟲。
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
肉桂的樹皮、葉及“桂花”(初結的果)均有強烈的肉桂越南農民曬制加工肉桂味,其中以桂花最濃,依次為花梗、樹皮及葉。枝、葉、果實、花梗可提制 桂油 ,桂油為合成桂酸等重要香料的原料,用作化妝品原料,亦供巧克力及香煙配料,藥用作矯臭劑、驅風劑、刺激性芳香劑等,并有防腐作用。
桂皮粉在西方國家通常用來烤制面包、點心,腌制肉類食品。桂油主要成分除 肉桂醛 外,還含有苯甲醛、 肉桂醇 、丁香烯、 香豆素 等十多種成分,廣泛用于飲料、食品的增香、醫藥配方、調和香精和高級化妝品。如可樂飲料即含有桂油。
藥用價值
入藥因部位不同,藥材名稱不同,樹皮稱肉桂,枝條橫切后稱桂肉桂枝,嫩枝稱 桂尖 ,葉柄稱桂芋,果托稱桂盅,果實稱 桂子 ,初結的果稱桂花或桂芽。肉桂有溫中補腎、散寒止痛功能,治腰膝冷痛,虛寒 胃痛 ,慢性消化不良,腹痛吐瀉,受寒經閉。桂枝有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功能,治外感、風寒、肩臂肢節酸痛,桂枝煎劑對 金黃色葡萄球菌 、 傷寒桿菌 和人型結核桿菌有顯著抗菌作用。桂子可治虛寒胃痛。肉桂的藥用品質因產地和品種而異,如越南北部所產的 清化桂 ,品質較佳,其桂皮嚼之有先辣后甜的感覺,而中國所產的大多數桂皮嚼之有先甜后辣的感覺,這可能與其所含的化學成分差異有關。
《 神農本草經 》:“味辛溫,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利關節,補中益氣。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通神,輕身不老。面生光華,眉好常如童子。”
《 本草綱目 》:“堅筋骨,通血脈,宜導百藥,久服,神仙,不老。”
其它價值
肉桂材質優良,結構細致,不易開裂,可制作高檔家具。肉桂樹四季常綠,枝葉繁盛,生物量和落葉量大,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和涵養水源。此外,肉桂樹形美觀、常年濃蔭、花果氣味芳香,是一種優良的綠化樹種。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
肉桂 |
含量參考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能量 |
245千卡 |
蛋白質 |
4.2g |
脂肪 |
2.7g |
飽和脂肪酸 |
0.1g |
多不飽和脂肪酸 |
0.8g |
1.6g |
|
水分 |
10g |
碳水化合物 |
25.5g |
糖 |
13.8g |
54.3g |
|
90μg |
|
鈉 |
44mg |
鎂 |
230mg |
磷 |
235mg |
鉀 |
1250mg |
鈣 |
830mg |
鐵 |
39mg |
鋅 |
3.8mg |
碘 |
0.5μg |
維生素A |
161μg |
維生素B1(硫胺素) |
0.27mg |
維生素B2(核黃素) |
0.24mg |
煙酸(煙酰胺) |
4.3mg |
維生素C(抗壞血酸) |
30mg |
維生素E |
8.64mg |
注意事項
如果您有肉桂過敏史,那么禁止使用肉桂。
陰虛火旺 及有出血傾向者,不宜使用肉桂。
如果您正在使用碳酸氫鈉等其他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肉桂藥性大熱,孕婦需謹慎使用肉桂,如有需求,請務必在使用前咨詢專業醫生。
哺乳期女性使用肉桂前請務必咨詢醫生。
兒童及老年人群使用肉桂前請咨詢專業醫生。
使用方法
肉桂可煎汁內服,也可研末服用,或入丸散劑使用,需遵醫囑用藥,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煎汁內服時,每日常規用量為1~5克;研末服用每日常規用量為0.5~1.5克。
外用時,取適量肉桂和陳皮等中藥研成細末,用水調制后敷于患處,可治療癰癤腫痛。
肉桂可 泡酒 使用。 秦艽酒 (內服):與 秦艽 、 牛膝 、川芍等 中藥配伍 使用,可祛風散寒、除積消脹、利水止痛,主要用于鼻流清涕、小腹脹滿和疼痛、大便不通、小便艱澀不利。救急藥酒(內服):與公丁香、 北細辛 等中藥配伍泡酒飲用,醒神開竅、行氣止痛,用于暑月貪涼、過食生冷引起的 惡寒 、頭痛、嘔吐、腹痛、泄瀉、肢冷等。
禁忌
不要與 赤石脂 等藥物同時服用。
服藥期間,應盡量避免食用生冷、腥膻、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有需求,請在食用前咨詢專業醫生。
如果肉桂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不良反應
肉桂的毒性較低。動物實驗表明,服用小劑量的肉桂會抑制運動、 眼瞼下垂 ;大劑量可引起肢體痙攣、運動失調、呼吸急促。
部分患者過量服用肉桂后,可出現頭暈眼花、目脹、心煩、 口干 、咳嗽、 喉痛 、身熱發癢、 鼻衄 、 血尿 、尿道灼痛等表現。
如果要長時間服用,請咨詢專業醫生,制定合理用藥方案。
選購肉桂
肉桂主要產于廣西平南、 容縣 、 桂平 、 大瑤山 、 上思 , 廣東德興 、廣義、 欽縣 、 信宜 等地。國外主產于越南、老撾、印度、印度尼西亞。
肉桂具有如下特征:肉桂為灰棕色的槽狀或卷筒狀,外表面比較粗糙,有細小的不規則皺紋和橫向突起的皮孔,部分長有灰白色的斑紋;內表面比較平坦,紅棕色,有細小的縱向紋路,劃出明顯的油痕。質地硬而脆,斷面不平整,外層和內層間有1條黃棕色的線紋。肉桂有濃烈的香氣,味道甜、辣。
應存放于干燥、陰涼的地方。
中成藥
復方皂礬丸 :能溫腎健髓、益氣養陰、生血止血,主要用于治療 再生障礙性貧血 、血小板減少癥、 白細胞減少癥 、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還可用于放療和化療引起的骨髓損傷、白細胞減少屬 腎陽不足 、 氣血兩虛證 。
心寶丸 :能溫補心腎、活血通脈,可用于治療心腎陽虛、心脈瘀阻引起的 心悸 ,可緩解動則喘促、心悸氣短、畏寒肢冷、下肢腫脹,還可用于心功能不全、 冠心病 、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
痛經寶顆粒 :有溫經化瘀、理氣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療寒凝氣滯血瘀、婦女痛經、月經不調、少腹冷痛、經色暗淡。
功效
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樹皮,桂枝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二者功效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用藥誤區
誤區1:肉桂只能煎汁內服
肉桂不僅可以煎汁內服,也可以外用。外用時,取適量肉桂和陳皮等中藥研成細末,用水調制后敷于患處,可治療癰癤腫痛。
其他注意事項
請記住: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請將家里儲存的藥品放置在兒童不能取到的安全之處。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咨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引用来源
- • 肉桂 Cinnamomum cassi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