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是山東省下轄市,位于中國 華東地區 、 山東半島 東端,北、東、南三面濱臨 黃海 ,北與 遼東半島 相對,東與 朝鮮半島 隔海相望,西與山東煙臺接壤。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為 地級市 ,原縣級威海市設為 環翠區 。 威海市屬于起伏緩和、谷寬坡緩的波狀丘陵區。地處中緯度,屬于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與同緯度的內陸地區相比,具有雨水豐富、年溫適中、氣候溫和的特點。
威海市轄環翠區、 文登區 、 榮成市 和 乳山市 2區2市,共48個鎮、24個街道辦事處、2425個村民委員會、323個居民委員會。 截止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283.60萬人。 總面積5799.84平方公里。
威海市農業體量不大,但獨具特色,是國家優質農產品的傳統產區,初步形成蘋果產業為主導, 西洋參 、無花果、茶葉、大姜、 藍莓 、葡萄等12個特色優勢產業為依托,小麥、玉米、花生傳統產業為支撐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威海市旅游資源豐富,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兼備,有旅游景區(點)80余處。全市國家A級以上景區44家。威海市具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特別是在淺海和潮間帶,各種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分布廣泛、資源量大。有生物資源779種,其中動物647種、植物132種。動物資源中,魚類有100余種。
2015年入選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2017年和2020年分別入選第五屆、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并實現 文明城市 創建全域“一片紅”。 入選為 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2018年1月入選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2017年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排名第24。 2018年10月,威海獲評 健康中國年度標志城市 。 2018年重新確認 國家衛生城市 (區)。 2019年山東省 新型智慧城市 建設試點城市。 2020年10月20日,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
歷史沿革
先秦
威海市歷史悠久。據境內古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境內之遠古歷史,已經難考。《 史記·夏本紀 》云:“海岱惟青州, 嵎夷 既略。” 西漢 孔安國 曰:“東表之地稱嵎夷。”清胡謂《禹貢錐指》稱:“今 登州 、萊州二府,皆為禹貢 萊夷 之地。”據此推斷,夏、商、周三代今市境為東方嵎夷之地,屬青州,有萊夷聚居。
春秋時期,境內先后為萊子國地、齊國東萊地。萊子國為 姜姓 東方夷國。清 宣統 《山東通志卷二十·封建》云:“春秋襄公七年,齊晏弱圍萊,萊共公 浮柔 奔棠。棠,萊邑, 晏弱 圍棠滅之,遷萊于郳。”齊滅萊后,因萊地位于 齊國 之東,始稱 東萊 (一說在歷史上萊與東萊是兩個國家)。《漢書·地理志》 不夜縣 注曰:“《齊地記》云:‘古有萊地。
秦代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 統一六國,實行 郡縣制 ,今市境先屬 齊郡 ,后屬 膠東郡 ,為腄縣地。《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并勃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之 罘 ,立石頌秦德焉”。秦之腄縣,設治于今煙臺市福山區境內,以東別無他縣。
西漢
境內屬青州東萊郡地。《漢書·地理志》 東萊郡 注謂:“高帝置。師古曰:故 萊子國 也。”東萊郡治在今 萊州市 ,領縣十七,今市境內置有不夜縣(設治于今榮成市不夜)、 昌陽縣 (設治于今文登市宋村東)、 育犁縣 (設治于今乳山市城陰村南)。是為境內有縣級政區建置之始。
東漢初省并不夜、育犁二縣,境內仍屬青州東萊郡。郡治由今萊州市遷至今龍口市黃城集。1986年,在威海市區塔山北麓出土“長貴亭侯”龜鈕銅印,其形制為東漢遺物。亭是縣屬行政單位。可知,東漢時,今市區一帶曾是昌陽縣長貴亭侯的封地。
境內屬魏東萊郡地,設昌陽縣。
晉初,省昌陽縣并入 長廣縣 ,屬 長廣郡 ,今市境南部屬之,郡治在今海陽市發城(一說駐不其,在今青島市城陽區城陽村北)。同時改東萊郡為東萊國(都掖縣,今 萊州 ),市境北部屬之,為牟平縣地,縣治在今煙臺市福山區古現。 惠帝 元康 八年(298年),又析長廣縣復置昌陽縣,設治于今萊陽市照旺莊,仍屬長廣郡。自晉至 北齊 間,昆 崳 山以東不再有縣治。
后趙 在牟平縣析置東牟郡東牟縣,今市境北部屬之,郡治、縣治均在今煙臺市牟平區。境南部仍屬長廣郡,為昌陽縣地。 前燕 、 前秦 、 后燕 、 南燕 四代相沿未改。
劉宋省東牟郡并入東萊郡,省 東牟縣 并入牟平縣,今市境北部屬之。南部仍屬長廣郡,為昌陽縣地。 北魏 皇興 四年(470年)分青州置光州(治掖縣,今萊州),領東萊、 東牟 、長廣三郡,今市境北部屬東牟郡,為牟平縣地;南部屬長廣郡,為昌陽縣地。 東魏 興和 元年(539年),析昌陽縣地置觀陽縣,屬長廣郡,境南部屬之,縣治在今海陽市發城。北部仍屬東牟郡,為牟平縣地。北齊 天保 七年(556年)省東牟郡并入長廣郡,仍屬光州;天統四年(568年)由牟平縣、觀陽縣析置 文登縣 (一說文登置縣于天保七年),今市境盡屬之。
隋代
境內為青州東萊郡(治掖縣,今萊州)地,設文登縣。《隋書·地理志》青州部東萊郡注謂:“舊置光州,開皇五年(585年)改曰萊州,統縣九。”在隋代,郡與州相繼存續。開皇初廢長廣郡入萊州,至大業初又廢萊州,置東萊郡。
唐代
境內為河南道登州(治蓬萊)地,設文登縣。唐代,登州幾經置廢。 武德 四年(公元621年)析東萊郡置登州,州治 文登 , 貞觀元年 (627年)廢。 如意 元年(692年)又以萊州之 牟平 、 黃縣 、文登復置登州,州治牟平。 神龍 三年(707年)徙治蓬萊。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又廢,改置東牟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稱東牟郡為登州。自唐麟德二年(665年)析文登縣西境,于東牟故城(今牟平)置牟平縣,至清 雍正十三年 (1735年)的一千余年間,境西南部一直屬牟平縣,其余屬文登縣。
五代
境內建置與唐代同,先后屬 后梁 、 后唐 、 后晉 、后漢、 后周 。
境內為京東東路登州地,設文登縣。宋延唐制,在境內置登州,初屬京東路。 熙寧 七年(1074年)改屬 京東東路 。境內置乳山寨,時屬牟平縣,即今乳山市乳山寨村。
境內為山東東路寧海州地,設文登縣。天會六年(1128年)金人攻取京東東路州郡,九年(1131年)以登州之牟平、文登兩縣立寧海軍。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為 寧海州 ,領牟平、文登二縣,州治今牟平。境內置溫水鎮(時屬文登縣,在今環翠區溫泉湯村)、湯泉鎮(時屬牟平縣,在今乳山市湯上村)。
元代
境內為 中書省 寧海州地,設文登縣。金正大二年(1225年)元兵攻取京東州縣,寧海州隸 益都路 。 至元 九年(1272年)寧海州直隸中書省部,領牟平、文登二縣。
明代
境內為山東布政使司登州府寧海州地,設文登縣。《明史·地理志》寧海州下注謂:“ 洪武 初以州治牟平縣省入,屬 萊州府 ,九年改屬”。文登縣下注謂:“洪武初改屬萊州府,九年五月屬 登州府 ,后仍 屬州 ”。明初,境內設辛汪寨、 溫泉鎮 、斥山鎮、乳山寨四 巡檢司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御倭寇,在境內設威海、成山、靖海三衛和寧津守御千戶所。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析辛汪都三里置設 威海衛 ,原為文登縣地, 永樂 元年(1403年)建城,名寓“威震 東海 ”之義。“衛治極山東之東,三面環海,一城負山,形勝險要甲于天下,蓋海防一重地也”(明谷景陽《重請威海衛印記》)。威海之名從此始興。威海即由此而來。宣德二年(1427年)設 文登營 。成化年間(1465~1487年)又設百尺崖、尋山、 海陽 三守御千戶所。衛、所皆隸屬山東都指揮使司。
清代
境內為山東布政使司登州府地,設文登、 榮成 二縣。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清兵由遼東海道攻入,破寧海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 成山衛 置榮成縣,縣治在今榮成市成山衛,屬登州府。同時裁威海、靖海二衛并入文登縣,設威海、靖海二巡檢司。境內還設有 石島 、鹽灘二巡檢司。 光緒二十四年 (1898年) 英國強租威海衛 。1900年在租界內設 威海衛行政長官署 ,屬英國殖民部。威海衛城里仍屬文登縣。
境內大部分地區先后為山東省膠東道、 東海道 和膠東區地。民國二年(1913年)裁并府、州,實行省、道、縣三級制,境內除租界區外,文登、榮成二縣屬山東省膠東道。1925年,分 膠東道 置東海道,境內屬之。1928年廢道制,實行省、縣二級制,文登、榮成二縣直屬山東省。1930年10月,威海衛收回,置威海衛行政區,直隸行政院。1938~1942年,國民政府先后將山東省劃為三個行署區,17個行政督察區,文登、榮成二縣屬膠東行署區第七行政督察區。1942年12月,威海衛行政區管理公署被國民政府撤銷。1945年10月,中華民國山東省政府撤銷了三個行署區,設立六個省政府辦事處,分別領轄17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今境內屬魯東(第六)辦事處第七行政督察區。自1945年8月以后,境內除威海衛市市區北部曾被 國民黨 軍隊暫時占領過外,其余全部已是解放區。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抗日根據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逐步發展形成了行政管轄區域。從1940年4月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縣級抗日民主政府,先后在榮成、文登和威海衛建立;9月, 東海專區 成立,威海衛行政辦事處和榮成縣、文登縣抗日民主政府屬之。其后,境內先后又成立文西、文東(文登)、牟海行政公署等縣級抗日民主政府,屬東海專區。1942年7月,膠東區行政主任公署成立,東海專區屬之。1945年8月,威海衛解放,奉 山東省政府 命令,成立威海衛市,與東海專區皆隸屬 膠東行政區 。1948年3月,威海衛市改屬東海專區。專員公署駐文登。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至1987年6月,境內先后屬東海專區、文登專區、 萊陽專區 、 煙臺專區 和煙臺地區、 煙臺市 。
1950年5月9日,經政務院批準,撤銷膠東行政區和東海專區,組建 文登專區 ,專員公署駐文登。其時,境內有威海、榮成、文登、昆崳、 乳山 五縣。
1954年10月,威海市由專區轄市改為省轄市(縣級),由文登專區督導。
1956年2月24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文登專區,所屬縣市并入萊陽專區,專員公署駐 萊陽 。其時,境內設有文登縣、榮成縣、乳山縣和威海市。
1958年10月18日,經國務院批準,萊陽專區更名為煙臺專區,專員公署遷煙臺市。同年,威海市由省轄市(縣級)改為專區轄市,屬煙臺專區。
1967年2月,經 山東省革命委員會 批準,煙臺專區改稱煙臺地區,今境內屬之。
1983年8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煙臺地區, 煙臺 改為省轄地級市,威海市仍為省轄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
1987年6月15日,經國務院批準,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威海市設環翠區;同時,將煙臺市所轄榮成、文登、乳山三縣劃歸威海市。
1988年10月,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2014年1月25日,撤銷文登市,設立威海市文登區,以原文登市(不含
汪疃鎮
、
苘山鎮
)的行政區域為威海市文登區的行政區域,將原文登市的汪疃鎮、苘山鎮劃歸威海市環翠區管轄。
地理環境
氣候特征
威海市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較明顯。與同緯度的內陸地區相比,具有雨水豐富、氣溫適中、氣候溫和的特點。威海市大陸度為54.1%,由于瀕臨黃海,受海洋的調節作用,表現出春冷、夏涼、秋暖、冬溫,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大風多和濕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特點。
春季
(3—5月)暖空氣開始活躍,但冷空氣還有相當勢力,造成高低氣壓系流移動、交替頻繁,引起氣候多變。4至5月份,南北大風交替出現,為全年大風多、強度大的月份。溫度低且回升慢,與內陸同緯度地區相比,低2—3℃,季節推遲約半個月。由于暖濕空氣尚不能大量輸送過來,所以降水量仍較少,只占年總降水量14%。由于大風多,降水量小,蒸發大,經常造成春旱。
夏季
(6-8月)由于受海洋的調節作用,溫度偏低。6-7月份,比內陸同緯度低3-4℃,8月份低1℃,涼爽宜人的氣候,使威海市成為著名的避暑勝地。全年以8月份溫度最高, 年極端最高溫度 出現在7、8兩月。由于太平洋高壓加強北上, 夏季季風 開始,多為3-4級南到東南風,有利于暖濕空氣北上,因而降水多,濕度大,降水量占全年的59%。6月末7月初進入汛期,9月上旬結束,暴雨集中出現在7、8月和9月上旬,暴雨次數頻繁,往往形成洪澇,但有的年份,由于太平洋高壓控制,山東半島穩定少動,造成高溫高濕悶熱天氣,形成短期夏旱。由于大氣環流的引導, 太平洋 臺風北上,往往造成暴雨和大風天氣。
秋季
(9—11月)初秋,北方冷空氣開始活躍,但暖濕空氣還有一定勢力,所以9月上旬降雨仍較多,有時出現陰雨連綿的天氣,還可能受到臺風的侵襲。秋季總降水量占全年的23%,多集中在9月份。9月下旬到10月,北方冷空氣加強,暖濕空氣明顯衰退。整個秋季溫度偏高,與內陸同緯度地區相比,9月份稍高,10—11月高1—2℃。從10月份起,多晴好天氣,秋高氣爽,風和日麗,能見度最佳,但往往出現秋旱。從11月中旬起,強大的蒙古高壓開始建立,冷空氣開始活躍,每旬氣溫以相差3℃的幅度迅速下降,北向大風次數增多,冬季季風逐步明顯。
冬季
(12—2月)受強大蒙古高壓控制,不斷有冷空氣爆發南下,氣候干燥寒冷,多偏北風。威海市與煙臺市素有雪窩之稱,1月份為全年最冷月份,年極端最低溫度一般出現在1月或2月上旬。整個冬季溫度比內陸同緯度地區偏高2℃,且晝夜溫差小。季降水量為全年最少,占全年5%。從12月下旬起,由于受海洋作用影響,造成地方性的陰、雪天氣增多,雨雪量比內陸同緯度地區多3倍以上,日照時數偏少。
地質地貌
威海市位于山東省膠北斷塊隆起的東端,其南側與膠萊坳陷的東部邊緣接壤。境內出露地層自老至新有晚太古界的 膠東群 、中生界上侏羅系 萊陽組 和白 堊 系下統 青山組 及新生界第四系。 褶皺構造 有乳山—威海 復背斜 ,其軸在乳山臺依,向北東經昆崳山主峰、汪疃、 羊亭 ,在田村傾沒,軸向北東。斷裂構造有近南北向的雙島斷裂,北北東向的金牛山斷裂和老母豬河斷裂,北東向的牟平— 即墨 斷裂(即經乳山西部),北西向的望島斷裂、海埠—神道口斷裂、俚島—海西頭斷裂。 巖漿巖 主要有元古代的昆崳山巖體和文登巖體及中生代燕山晚期 艾山 階段的偉德山巖體和石島巖體、嶗山階段的 槎 山巖體和龍須島巖體。
威海市屬起伏緩和、谷寬坡緩的波狀丘陵區。區內除昆崳山主峰 泰礴頂 海拔高度923米以外,其他山地丘陵都在700米以下,大部分為200米~300米的波狀丘陵,坡度在25度以下。山體主要由 花崗閃長巖 構成,山基表面多為風化殘積物形成的棕壤性土,土層覆蓋較薄,但土壤通透性好。山丘中谷地多開闊,多平谷;平原多為 濱海平原 和山前傾斜平原。其中,低山占土地總面積的15.77%,丘陵占52.38%,平原占27.56%,島嶼占0.28%,灘涂占4.01%。河網密布,河流暢通,地表排水良好。地勢中部高,山脈呈東西走向,水系由脊背向南北流入大海。北東南三面環海,海岸類型屬于港灣海岸,海岸線曲折,岬灣交錯,多港灣、島嶼。
土壤類型
威海市土壤類型有棕壤、潮土、鹽土、 風沙土 、褐土、水稻土、山地草甸土,共7個土類。依其各自的發育程度、附加成土過程和土壤屬性,又分為棕壤性土、棕壤、 潮棕壤 、白漿化棕壤、潮土、鹽化潮土、褐土、 濱海鹽土 、流動風沙土、半固定風沙土、固定風沙土、潛育水稻土、山地草甸土13個亞類、18個土屬、153個土種。
棕壤土類是威海市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的土類,遍及威海市的山丘地區,占土壤總面積的83.5%。潮土類為威海市第二位的分布土類,占土壤總面積的13.2%。
水文
威海市河流屬半島邊沿水系,為季風區雨源型河流。 河床比降 大,源短流急,暴漲暴落。徑流量受季節影響差異較大,枯水季節多斷流。威海市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其中 母豬河 、 乳山河 、 黃壘河 三條較大河流貫穿于文登、乳山市境內,總流域面積2884平方千米,占威海市土地總面積的53%,母豬河流域面積最大,流域面積1278平方千米。境內河流長度大于5千米的有94條,其中大于10千米的有44條,黃壘河最長,全長69千米。河網平均密度為0.22千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 徑流系數 為0.36左右,2005年徑流系數為0.51。
海岸線
威海市的海岸線,東起牛鼻嘴(北緯37°25′12″,東經122°17′40″),西至 雙島港 (北緯37°25′42″,東經121°58′21″),長達95千米。沿海有大小島嶼20個,島岸線長29.2千米。海岸線綿延曲折,岬灣交錯,地形復雜,多為天然良港。 岬角 地帶坡陡水深,如皂埠嘴至 趙北嘴 沿岸,20米 等深線 靠近岸邊; 靖子頭 與遠遙嘴一帶,離岸200米水深達40余米。威海市的海岸類型屬于港灣海岸。港灣海岸是由伸入海中的堅硬巖石組成的 岬 角和向內凹進的海灣所構成的岸段,因此又把它稱為“ 岬灣海岸 ”或“ 基巖海岸 ”。威海海岸的輪廓,主要受 冰后期 海面抬升以前原始地形的控制。山地、丘陵突入海中,形成海岬和島嶼,而沿海低地、局部平原、小河入海口,則形成海灣,原始地形的高差,形成了岬灣交錯的岸線。海岸受NE—SW向及NW—SE向構造線控制,同時,它又受X型斷裂以及沿斷裂活動的塊斷運動的影響,從而造成了具有NE及NW向的海岬與海灣。其中NE向的較大海灣有 威海灣 、楊家灣、合慶灣、 柳樹灣 等;岬角有皂埠以東岬角、合慶以北岬角等。NW向的較大海灣,有葡萄灘、 麻子港 、石島灘、 黃埠港 、雙島港等;岬角有靖子頭、遠遙嘴等。這種X型的構造格局,構成了威海港灣海岸的基本輪廓。在沿岸岬角地帶與一些島嶼上,分布著較為平坦的海蝕階地,地形高程一般在15—25米左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至2019年年底,威海市發現礦產(含亞礦種,下同)49種,其中查明或探獲資源儲量的30種,入山東省儲量表23種,包括能源礦產、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水汽礦產4大類。其中,能源礦產1種:地熱。金屬礦產11種:鐵、鈦、銅、鉛、鋅、鉬、金、銀、 鈹 、鋯、鉿。非金屬礦產9種:硫鐵礦、化肥用 蛇紋巖 、 石墨 、 長石 、玻璃用砂、 建筑用砂 、 高嶺土 、飾面用花崗巖、飾面用 輝長巖 。水氣礦產2種:地下水、天然礦泉水。
土地
2019年年底,威海市土地總面積58.00萬公頃(5799.84平方公里)。按土地利用現狀3大類分類。其中,農用地44.36萬公頃,占總面積的76.48%;建設用地8.90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5.35%;未利用土地4.74萬公頃,占總面積的8.17%。按土地利用現狀8大類分類。其中,耕地面積為19.37萬公頃,占總面積的33.39%;園地面積為3.51萬公頃,占總面積的6.06%;林地面積為10.79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8.60%;草地面積為1.55萬公頃,占總面積的2.66%;城鎮及工礦用地面積為8.15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4.05%;交通運輸用地面積為2.62萬公頃,占總面積的4.51%;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為5.99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0.33%;其他土地面積為6.02萬公頃,占總面積的10.40%。
水力
威海市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內無大江大河,水資源主要來源于境內的大氣降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770.6毫米,多年 徑流深度 256.0毫米,地表水資源量14.8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5.14億立方米,扣除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補給的重復計算量后,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6.86億立方米。
生物
威海市具有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特別是在淺海和潮間帶,各種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分布廣泛、資源量大。全市海域平均生物量為353克/平方米,平均生物密度586個/平方米;有生物資源779種,其中動物647種、植物132種。動物資源中,魚類有100余種,包括 小黃魚 、 棘頭梅童魚 、黃姑、 鱸魚 等;蝦蟹類主要有 鷹爪蝦 、 中國對蝦 、 毛蝦 、 脊尾白蝦 、三疣梭子蟹、 日本蟳 (赤甲紅蟹)等;貝類主要有 櫛孔扇貝 、 鮑魚 、 泥蚶 、 文蛤 、菲律賓蛤仔、 魁蚶 、牡蠣、 中國蛤蜊 、 貽貝 等;腔腸類主要有 海蜇 等;棘皮類主要有 刺參 、海膽、海星等。植物資源中,主要有 褐藻綱 的海帶、 裙帶菜 ,紅藻綱的 石花菜 、條斑紫菜,以及 海草 類的 大葉藻 等。
威海市木本植物有75科195屬516種(含變種、亞種、變型)。其中,珍稀瀕危樹種有19科23屬29種,野生樹種有54科132屬270種,主要栽培樹種有62科136屬279種;古樹名木樹種有22科32屬42種,引進樹種有9科10屬17種。珍稀瀕危樹種有29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玫瑰、 東北茶藨子 、 軟棗獼猴桃 、 狗棗獼猴桃 、 葛棗獼猴桃 、 紫椴 6種;中國珍稀瀕危植物有 核桃楸 1種;國家 珍貴樹種 有 蒙古櫟 、 朝鮮槐 、 刺楸 3種;山東特有樹種有 小葉鵝耳櫪 、 銳齒槲櫟 、 刺榆 、 三椏烏藥 、 光萼溲疏 、 小米空木 、 三葉海棠 (裂葉 海棠 )、 北枳椇 ( 拐棗 )、 大葉胡頹子 、 楤木 、 迎紅杜鵑 、 映山紅 、 腺齒越桔 、 野柿 、 華山礬 、 毛萼野茉莉 、玉玲花、 單葉蔓荊 、 莢蒾 19種。
威海市動物資源有647種。陸生野生哺乳動物有 梅花鹿 、狐貍、 豹貓 、獾、 黃鼬 、 刺猬 、野兔、 蝙蝠 等。鳥類查到250余種,其中候鳥、旅鳥占70%以上,留鳥種類較少。列入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Ⅰ級的有梅花鹿、 中華秋沙鴨 、 金雕 、 黑鸛 、 東方白鸛 、 白頭鶴 、 大鴇 7種,Ⅱ級的有 大天鵝 、鴛鴦、 灰鶴 、 蒼鷹 、 松雀鷹 、角 䴙 、 黃嘴白鷺 、 黑臉琵鷺 、 白額雁 、 灰背隼 、 紅隼 、 紅角鸮 、普通雕鸮、 鷹鸮 、 縱紋腹小鸮 、 長耳鸮 16種;其余鳥類及狐貍、豹貓、獾、黃鼬、刺猬等列入山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行政區劃
至2019年年底,威海市轄環翠區、文登區、榮成市和乳山市2區2市( 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 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屬于 國家級開發區 , 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是市政府派出機構),共48個鎮、24個街道辦事處、2425個村民委員會、323個居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3.6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4.8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99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8.72%,比上年提高0.91個百分點。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56.96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60.09%,比上年提高0.40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84萬人,出生率7.17‰;死亡人口1.97萬人,死亡率7.67‰;自然增長率-0.50‰。
根據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結果,威海人口數為2906548人,2020年,占全省人口比重為2.86%。其中男性占全市總人口比重為50.47%,女性占全市總人口比重為49.53;性別比為101.92。0-14歲占全市總人口比重為11.82%;15-59歲占全市總人口比重為60.88%;60歲及以上占全市總人口比重為27.30。(其中65歲以上占比為19.26)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市常住人口為2906548人。與2010年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的280477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1777人,增長3.63%,年平均增長率為0.36%。全市共有家庭戶1191113戶,集體戶41550戶,家庭戶人口為2758900人,集體戶人口為14764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3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49人減少0.17人。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467079人,占50.47%;女性人口為1439469人,占49.5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1.92,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上升0.37個百分點。全市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43483人,占11.82%;15—59歲人口為1769649人,占60.88%;60歲及以上人口為793416人,占27.3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559847人,占19.2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1.74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1.26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9.5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19 個百分點。全市人口中,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 487693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42921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72970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15470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9519人上升為16779人;擁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8844人下降為18679人;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44196人下降為40356人;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20567人下降為17735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全市人口中,15歲及以上人口的 平均受教育年限 由9.50年提高至10.36年。全市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34813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41486人,文盲率[5]由2.72%降至1.20%,下降1.52個百分點。全市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040910人,占70.2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865638人,占29.7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408123人,鄉村人口減少306346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2.01個百分點。全市人口中, 人戶分離人口 為1050933人,其中,市轄區內 人戶分離 [9]人口為165842人,流動人口為885091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加425875人,增長68.13%;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加122443人,增長282.13%;流動人口增加303432人,增長52.17%。
全市常住人口的地區分布 |
|
環翠區 |
446193人 |
文登區 |
518583人 |
榮成市 |
714211人 |
乳山市 |
464078人 |
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
336407人 |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 |
280457人 |
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
101673人 |
44946人 |
民族
威海市有47個民族,按人口數量從多到少排序,分別是漢族、 朝鮮族 、 滿族 、 佤族 、 蒙古族 、 回族 、 彝族 、 苗族 、 拉祜族 、 土家族 、 傣族 、 維吾爾族 、 白族 、 壯族 、 達斡爾族 、 布朗族 、 布依族 、 傈僳族 、 錫伯族 、 侗族 、 哈尼族 、 藏族 、 瑤族 、土族、 納西族 、 哈薩克族 、 黎族 、 撒拉族 、 赫哲族 、 鄂溫克族 、 畬族 、 仫佬族 、 仡佬族 、 羌族 、 鄂倫春族 、 東鄉族 、 俄羅斯族 、 水族 、 景頗族 、 柯爾克孜族 、 裕固族 、 高山族 、塔吉克族、 獨龍族 、 毛南族 、 烏孜別克族 、 京族 。2019年年底,少數民族戶籍人口2.20萬人(其中農村少數民族群眾5921人),暫住人口5.30萬人;總人口7.50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7%。人口總數最多的5個少數民族依次是朝鮮族(2.04萬人)、滿族(1.73萬人)、佤族(6483人)、彝族(6160人)和蒙古族(5732人),以上5個民族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4.8%。
政治
市委書記: 張海波
市委副書記、市長: 閆劍波
市委副書記: 孔凡萍
副市長: 王亮 、 楊麗 、 葉立耘 、 高書良 、 周永迪 、 孫付春
秘書長: 鄧勇
經濟
綜述
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3017.7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0%。第一產業增加值301.66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1162.27億元,增長2.1%;第三產業增加值1553.86億元,增長3.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9.7:40.4:49.9調整為10.0:38.5:51.5。
第一產業
2019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及輔助性活動增加值300.52億元,增長1.5%。其中,農業增加值57.12億元,下降0.8%;林業增加值0.82億元,下降0.3%;畜牧業增加值26.21億元,下降3.5%;漁業增加值204.47億元,增長2.3%;農林牧漁輔助性活動增加值11.91億元,增長8.2%。
根據糧食產量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全年糧食總產量57.97萬噸,下降17.8%,其中,夏糧產量24.10萬噸,下降19.0%;秋糧產量33.87萬噸,下降16.9%。
全年油料總產量20.20萬噸,下降6.9%。茶葉總產量478.39噸,增長1.9%。
全年水果總產量117.12萬噸,下降1.8%,其中,蘋果105.15萬噸,下降1.8%。
全年肉類總產量19.08萬噸,下降0.5%,其中,豬肉10.73萬噸,下降3.2%。禽蛋類總產量17.26萬噸,增長4.7%。奶類總產量7.74萬噸,下降8.1%。
全年水產品總產量269.79萬噸,下降0.9%。水產養殖面積7.29萬公頃,下降10.1%;養殖產量179.82萬噸,下降0.7%。全年投產專業 遠洋漁船 361艘,遠洋漁業產量33.80萬噸,下降3.2%。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504.47萬千瓦,下降2.3%; 農用水泵 12.17萬臺,增長11.2%,節水灌溉類機械1.34萬套,增長0.8%;農用拖拉機27.27萬臺,減少3.9%;全年小麥機耕面積2.05萬公頃,機播面積4.89萬公頃,機收面積4.89萬公頃;全年玉米機耕面積1.53萬公頃,機播面積6.28萬公頃,機收面積5.70萬公頃。有效灌溉面積12.90萬公頃,其中,節水灌溉面積10.14萬公頃。
年末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442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6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14家。新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270家,總數達到3793家,入社成員17.5萬戶,輻射帶動農戶32.6萬戶。
2020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2%,增速較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其中,農業產值增長2.2%,林業產值下降5.6%,牧業產值下降2.9%,漁業產值增長4.7%,農林牧漁輔助性活動產值增長4.4%。糧食產量喜獲豐收,總產量66.15萬噸,較上年增加8.17萬噸,增長14.1%;糧食單產385.22公斤/畝,較上年增加66.45公斤/畝,增長20.8%。水產品產量增勢平穩,全年水產品(不含遠洋)總產量247.73萬噸,增長5.0%,其中海洋捕撈59.24萬噸,增長5.5%;海水養殖186.31萬噸,增長5.1%。
第二產業
2019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其中,股份制企業增加值增長2.6%,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增長2.4%;輕工業增加值增長1.5%,重工業增加值增長3.3%。在34個行業大類中,有15個行業實現增長,其中, 專用設備制造業 增長44.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7.6%。大中型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4.5%。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7%,利潤增長6.4%。產銷銜接良好,產品銷售率為96.7%。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179.49億元,下降11.8%。
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6%,增速較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重點行業增勢良好,專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加值分別增長55.4%、41.5%,合計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個百分點。新增企業拉動明顯,174家新增企業增加值增長47.9%,高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43.3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個百分點。在 減稅降費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帶動下,企業生產成本逐步降低,盈利空間進一步釋放。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為75.07元,較上年下降1.42元;利潤總額增長24.2%,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9.96%,較上年提高2.81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9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3%。從城鄉領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長9.2%;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9.4%。從 行業分類 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增長9.4%;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增長8.3%。從經濟成份看,非公有經濟零售額增長9.5%;公有經濟零售額增長8.1%。從商品類別看,消費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增長較快,其中,限額以上化妝品類增長17.0%,金銀珠寶類增長36.9%,智能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增長39.9%。
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9%,增速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 公共設施管理 業5個行業保持正增長。其中,以 高技術服務業 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帶動作用逐步增強,全市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8.1%、13.4%,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4.2和9.5個百分點。
對外經濟
2019年全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1402.13億元,增長0.8%,其中,出口921.41億元,增長0.8%;進口480.71億元,增長0.6%。從企業性質看,內資企業進出口918.17億元,下降0.2%,占全市的65.5%;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483.22億元,增長3.0%,占全市的34.5%。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850.03億元,下降4.8%,占全市的60.7%;加工貿易進出口486.15億元,增長4.2%,占全市的34.7%;其他貿易進出口65.20億元,增長116.1%,占全市的4.7%。
全年新批準外資項目273個;合同外資24.02億美元,增長90.2%;實際到賬外資12.22億美元,增長42.8%。從實際到賬外資投向看,第一、二、三產業到賬外資分別為0.02億美元、3.72億美元和8.49億美元,分別占全市到賬外資的0.1%、30.4%和69.5%。
全年新核準設立境外企業(機構)29家,中方協議投資額71.74億元,增長11.5%;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67.47億元,同比增長4.1%;外派各類勞務人員10829人,增長1.6%。
文化
友好城市
威海市政府 為了給來威海的外國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正在規劃建設兩個外國人生活小區:一個歐美生活區、一個日韓生活區。每個生活區內都建有國際學校、醫院、娛樂、的健身場所。有2000多外國人常駐威海,有200多名他們的子女在威海各級各類學校就讀,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有。已與世界上8個國家的8個城市、國內10個省10個城市締結為友好城市關系。
國際友好城市
蘇斯市 (Sousse) |
45平方千米 |
12.5萬人 |
2007年8月24日 |
|
蒂馬魯市(Timaru) |
2602平方千米 |
4.2萬人 |
1999年7月30日 |
|
比拉市 (Bielle) |
930平方千米 |
20多萬人 |
意大利 |
1993年10月28日 |
索契市( Sochi ) |
4.2萬平方千米 |
42萬人 |
俄羅斯 |
1996年10月18日 |
麗水市 (YOSU) |
497.53平方千米 |
33萬人 |
韓國 |
1995年2月27日 |
圣塔·巴巴拉市 (SantaBarbara) |
125平方千米 |
15萬人 |
美國 |
1994年12月1日 |
宇部市 (うべし) |
210.5平方千米 |
17.6萬人 |
日本 |
1987年5月21日 |
徹特納姆市( Cheltenham ) |
65.5平方千米 |
10.2萬 |
英國 |
- |
國內友好城市
北京市 |
豐臺區 |
北京市 |
東城區 |
上海市 |
靜安區 |
上海市 |
松江區 |
陜西省 |
咸陽市 |
廣東省 |
中山市 |
黑龍江省 |
牡丹江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河南省 |
濮陽市 |
安徽省 |
馬鞍山市 |
交通
航空
威海國際機場(威海大水泊國際機場)位于文登區 大水泊鎮 ,距市區40千米,已開通至北京、上海、 哈爾濱 、廣州、太原等全國乃至海外 首爾 、 釜山 多條航線。
鐵路
威海市現有 威海站 、 威海北站 、 文登東站 、 文登站 、 乳山站 、 榮成站 六大客運站。
威海站位于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深 圳 路西首,是 桃威鐵路 的終點站,以及 青榮城際鐵路 重要樞紐站,已開通至北京、濟南、武漢、 菏澤 等全國各地的旅客列車。為威海市地方鐵路局管轄和 濟南鐵路局 共同運營。
威海北站位于環翠區環山路,為青榮城際鐵路的站點,已開通至北京南、煙臺、濟南、即墨北、榮成、 上海虹橋 等地的高鐵和動車列車,屬于濟南鐵路局管轄。
文登東站,位于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文登營鎮柯家莊村,是青榮城際鐵路的一個中間站。
2014年12月28日,青榮城際鐵路正式開通運營。青榮城際鐵路威海段貫穿高區、環翠區、經區、文登市和榮成市14個鎮(辦)、51個村(居),正線長66.5千米。工程主要包括路基20.85千米; 特大橋 、大橋30座,長32千米;各類 框架涵 、旅客地道等48孔;隧道17座,長17.4千米;總投資約100億元。
航運
1572年(明 隆慶 六年), 王宗沐 督漕,請行海運,“自淮入海。東北轉成山衛、 劉公島 、威海衛, 西歷 寧海衛”。1618年(明萬歷四十六年)海運復興,劉公島、三官營( 金線頂 下)、廟前口(東碼頭東),俱為泊船之所,避風守凍,多時約數百艘。行至二年,利害參半,仍專由漕運。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再行海運。清代,威海至高麗、日本、琉球、遼東、天津等地均有航線。劉公島為 江浙 七省通商要路,過往船舶多在此停泊。英國強租期間,有英商太古、怡和兩輪船公司客貨兼營輪船,往來于威海至天津、煙臺、香港、 青島 、上海等五條航線。日商共同會社和中國的仁合東、政記公司客貨兼輪船,往來于威海至 大連 、煙臺、 仁川 、安東四條航線。收回威海衛后,威海輪船招商局4艘客貨兼營輪船,定期往來于上海、煙臺、天津、大連等港。解放初期,有民船客貨兼營,往來于威海至上海、 大連港 。1950年,有200噸客輪往來于威海至大連港。1961至1962年,恢復開辟威海至青島、石島、俚島、煙臺航線,客貨兼營。至1982年,客運有威海至大連航線。貨運有威海至煙臺、大連、青島、 龍口 、上海、 丹東 、天津、 張家埠 、石島、羊角溝等11條航線,總噸位在5,000至12,000噸之間。.
威海港 ,東鄰日、韓、 朝鮮 ,是山東半島通往朝鮮、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便捷的出海口;北望東北老工業基地,處于海路進入 渤海 的要沖,是進出渤海和東北各港口的必經之地。港口分為兩個區(老港區、新港區),1990年,威海港在全國率先開通了至韓國的班輪航線,并發展成為全國對韓運輸最便捷、航班最密集的港口之一。
公路
公路演變自設衛后,官府逐年征集民工,開拓、修筑通往文登、榮成、煙臺的驛道。威海設北洋海軍基地后,于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利用驛道,自衛城至上莊,開通公路。當時的公路,主要用于官兵傳遞文件,運兵作戰,故當地人稱為“官道”,至今尚有“官道”之說。路線工程英國強租期間,租界內筑有碎石公路長80千米,路寬平均5米左右。收回威海衛后,榮(成)煙(臺)公路通過境內。至1937年,區內有干線公路148千米,鄉間公路223千米。解放戰爭時期,黨政軍民修復被戰爭破壞的煙(臺)威(海)、威(海)文(登)、威(海)石(島)三條公路干線,在境內72.5千米。建國后,于1950年,對煙威公路區內段威海至鳳凰山進行測設,1951年完成改線任務,長21千米,路基寬12米。1958至1959年,榮煙公路區內段后 亭子 至江家寨,砂土路取直,長6千米,寬6.5米。1966年至1967年,威(海)宋(村)公路區內段江家寨至草廟子,進行展寬取直,長7.2千米,寬8.5米。1969至1972年,先后進行了靖田線、榮煙線威海至江家口子段、成大線愛于 (正文322頁)至 崮山 段和 老集 至蒿泊段、皂老線城子段、皂溫線、羊汪線羊亭至吐 羊口 等路段路基展寬改線工程,全長29.5千米,平均寬3米。1978年冬,對榮煙線南竹島至蒿泊段路基展寬至18米,蒿泊至江家寨段展寬至15米,全長13.4千米。1981年冬季備料,1982年1月4日動工,對榮煙線南竹島至江家寨段13.4千米進行路基加高。至1982年,威海境內有榮煙和威宋兩條干線公路,共長47.3千米。成大、羊汪、皂溫、皂老、靖田、孫威、姜張等七條社隊支線,共長68.9千米。路面工程落坡1956至1968年,先后完成 朱家口子 、老集東山和毛家口子的落坡工程。其中,朱家口子工程艱巨,共下落38米,工程分兩期進行,第一期從1956至1962年,第二期從1965至1968年。資金來源除自籌外,主要是從銷售開采的石料中解決。鋪筑瀝青路面1969年,榮煙線威海至鳳凰山段19千米鋪筑 瀝青 。原路基寬12米,鋪筑6.5米,厚度1.5公分。第二年,鹿道口、孫家灘、 萬家疃 等地出現大翻漿,1971至1972年用砂 墊層 ,灰砂土處理底層,重新鋪筑。1973年,鋪筑榮煙線南竹島至江家寨段,,寬7.5米,厚2.5公分。1974年,鋪筑榮煙線江家寨至江家口子段和威宋線江家寨至冶口段,寬6.5米,厚2.5公分。1976年和1980年,先后鋪筑成大線天東路段、牛角溝路段和羊亭至大西莊路段。1978年,鋪筑靖田線孫家疃路段。1981至1982年,榮煙線南竹島至江家寨路段加高展寬,同時鋪筑瀝青路面。1982年,境內干線公路全部瀝青路面,社隊支線瀝青路面占14.4%。威海市95%以上的村晴雨天均可通車。
社會
民生
2019年全年全體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39593元,增長8.1%,其中,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9044元,增長6.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71元,增長8.6%。全體居民 人均消費支出 25421元,增長7.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1767元,增長6.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722元,增長8.0%。全體居民食品煙酒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25.3%,其中,城鎮居民食品煙酒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24.9%,農村居民食品煙酒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27.2%。
2019年全年發電量147.62億 千瓦時 ,下降7.1%。 全社會用電量 132.81億千瓦時,增長5.1%,其中,工業用電量78.80億千瓦時,增長3.4%。全市城市天然氣供氣量26887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100%; 集中供熱面積 9054萬平方米;建成地下管廊40.6公里。市區城市天然氣供氣量18918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100%;集中供熱面積7271萬平方米。全市公交運營線路331條,運營線路總長度9572.39公里,公交車輛2249輛,完成客運總量22243.18萬人次,平均日客運量60.94萬人次。全市巡游出租汽車2488輛。
2012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積22.3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2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積39.6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84平方米。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138平方千米,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達47.9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5.08平方米。
科技
2019年獲得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獎7項。完成技術合同登記1410項,技術合同交易額56.95億元。專利申請量845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962件,占總申請量的23.2%。專利授權量5133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555件,占總授權量的10.8%。
教育
威海設衛以前只有私塾教育。設衛以后300多年間,衛內僅有一處官辦衛儒學,受教育者多是官宦子弟,啟蒙教育仍靠私塾。明清兩代威海所設的社學和義塾,基本上都屬于書塾一類。清末曾設有 北洋水師學堂 、武備學堂和水雷學堂等專業學校。英國強租期間,“ 廢科舉 ,興學堂”盛行全國,威海地方紳商、外國教會、威海衛行政長官署相繼在城內和租借地興辦了幾所中小學堂,但規模都較小,受教育的人不多,文盲占80%左右。1930年以后, 威海衛管理公署 整頓學校,取締私塾,增加經費,培訓師資以及開展民眾教育、幼兒教育和職業教育等,但受教育者依然很少。
2019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1所,在校學生104865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1所,在校學生15845人;職業中專(高中)7所,在校學生3292人;普通高中18所,在校學生29720人;普通初中90所,在校學生90775人;小學92所,在校學生121660人;特殊教育招生106人,在校生517人;幼兒園319所,在園幼兒78104人。
2014年,市教育局以“教育綜合改革年”為主題,緊緊抓住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兩大任務,各類教育實現健康快速發展,列為全國“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化”7個實驗區之一、全省 校長職級制 改革3個試點城市之一;成為全國唯一實現新模式校車對市域內農村學校全覆蓋的城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市域內無非法辦園;比全省提前2年實現每縣1所規范化中等職業學校“ 滿堂紅 ”;在全省科學發展群眾滿意度調查中,我市教育工作連續5年排名第一;連續2年被省政府評為“全省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市教育局被市委、市政府評為2014年度工作優秀單位、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十佳示范單位”。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幼兒園284所,在園幼兒6.13萬人,公辦(含公辦性質)幼兒園比例為70%,省、市級示范幼兒園比例為75%。小學90所,在校生為10.69萬人;普通初中86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35所),在校生7.90萬人;普通高中20所(含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生3.62萬人;特殊教育學校4所,在校生392人;中小學省級規范化學校比例為60%。中等職業學校28所,在校生3.38萬人。高等院校8所,在校 全日制大專 以上學生6.43萬人。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100%,義務教育入學率和在校生鞏固率均為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為103.59%(含外地考入學生)。
威海市行政區域內高等院校
教育部 |
雙一流 A(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111計劃”、“ 珠峰計劃 ”、“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 |
威海市環翠區(高區) |
|
工業和信息化部 |
雙一流A(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2011計劃“、”111計劃“、“珠峰計劃”、“ 卓越計劃 |
威海市環翠區(高區) |
|
北京交通大學(威海) |
教育部 |
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
威海市文登區(南海新區) |
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校區 |
黑龍江省教育廳 |
- |
威海市榮成縣級市 |
山東交通學院威海校區 |
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和威海市人民政府 |
- |
威海市環翠區 |
威海職業學院 |
威海市人民政府 |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 |
威海市環翠區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 |
威海市人民政府 |
北方唯一的一所海洋職業學院 |
威海市榮成縣級市 |
山東外事職業大學 |
教育部 |
- |
威海市乳山市 |
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 |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
- |
威海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
山東鋁業職業學院 |
山東省教育廳 |
- |
威海市南海新區 |
威海市行政區域內高等院校信息參考資料來源于
文化事業
威海境內的古文化遺址及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中后期,威海一帶已有了比較發達的原始文化,出土的 西周 至戰國時期的各種青銅器,更足以表明當時文化的發達程度。 秦漢 以后,這里一直為州縣所屬之邊地,文化發展緩慢。明清兩代,衛學、社學和私塾等學校相繼建立,文人學士著述不少,可惜保存下來的不多。民間文藝活動主要是戲劇、雜耍,每逢過年過節十分活躍。中華民國時期,威海城區設有戲院、游藝場、 茶社 (俗稱落子園)、舞臺、電影院和通俗圖書館、民眾教育館等,先后辦了九種報紙和兩種周刊。建國以來,中共威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大力發展各種文化事業,至1982年,威海市有文化館一處,新華書店二處,圖書館一處,電影院二處,劇院一處。還有專業和業余劇團、電影放映隊等。群眾文化創作、歌詠比賽和書法、繪畫、攝影展覽等也經常舉行。有線廣播線路總長365千米,喇叭入戶率達95.4%;電視差轉臺一座,覆蓋人口70,000多;家庭擁有電視機20,000余臺。重新修建 環翠樓公園 、 北洋海軍提督署 和 收回威海衛紀念塔 等名勝文物古跡。2012年全市現有各類 藝術表演團體 4個,藝術表演場館2個,文化館6個,公共圖書館4個,博物館7個,電影公司5個,電影院11座, 廣播電臺 4座,電視臺4座。有線數字電視用戶84.83萬戶。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和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
據當代作家 田茂泉 介紹說,威海文化以建設“千里海疆長廊”為主線,群眾文化蓬勃發展,民俗文化、特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涌現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國剪紙藝術之鄉”、“全國歌詠文化之鄉”等,乳山被評為全國邊疆文化長廊建設先進縣。在社會文化先進縣創建活動中,文登、榮成、乳山已步入全國、全省社會文化先進縣行列。廣場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威海市有五個廣場先后被評為山東省“十佳”廣場。
乳山大鼓,俗稱“瞎子唱”,據說 西河大鼓 傳入乳山后,當地盲藝人在世代傳唱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語,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詞隨鄉入俗,通俗易懂,從而激發了群眾的欣賞興趣。從舊社會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成為乳山鄉村最主要的文藝娛樂形式。盲人演唱組合,各村爭相請藝,很受歡迎。演唱的劇目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依次有《 封神榜 》、《絨線記》、《 秦香蓮 》等。乳山大鼓的伴樂有,小鼓、三弦、 墜琴 、 胡琴 、鋼板、 笛子 等,合奏起來美妙動聽。唱主角的要邊打鼓、邊打鋼板,其他人員或伴奏或合唱。
秧歌
聞名山東的乳山夏西火龍秧歌,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與海陽大秧歌"同宗同族",均負盛名。乳山大秧歌鬧起來的時候,遙看恢弘豪放,近看節律緊湊,像行走的樂隊,像高歌的方陣,像氣派的大戲,把節日的喜慶氣氛、慶典的祥和氛圍一下子就提了起來。秧歌起源,民間有" 周朝 秧歌 唐朝 戲"的說法,但從上古神話等典籍中看,秧歌起源顯然早于周朝;起源事因上,源于勞動這是無可爭議的。秧歌與插秧等農事有關,后來融入了抗洪、戰爭等諸多元素。秧歌是發展的,現代秧歌冠名“大”與“小”,不能以起源早晚為依據。秧歌多在大年正月表演,若在農歷正月到山東,總可置身于秧歌的海洋。
衛生
明代,威海衛署設訓科一員管理衛生事務。城區居民數百戶,只有一家中藥堂診病,世代相傳。清代,衛署守備李標,曾捐俸設立藥局,搜集驗方,炮制藥材,以供病人求治之需。鄉村醫藥奇缺,百姓患病,或求教于巫婆,或叩拜于鬼神。從1898至1945年,威海僅有公辦醫院一處,先后稱為大英民醫院、 威海衛公立醫院 、威海衛新民醫院,設備簡單,病房10余間,床位30張,醫護人員20名左右。此間,私辦醫院、診所和藥房,最多時不足20處,有醫生60余人。 霍亂 、天花、傷寒、痢疾、 瘧疾 等傳染病幾乎年年流行。由于缺醫少藥,許多人患病無法醫治而死亡。1902年,僅合慶一個村死于霍亂病的就有200多人。1945年威海解放后,威海市政府設置衛生科,成立衛生管理委員會和搶救急性傳染病委員會,管理醫療、預防、衛生、保健等工作。至1982年,有市、社醫院10處,職工醫院(診所)2處,機關、工廠、學校衛生室72處,農村大隊合作醫療室169處,煙臺地區威海療養院1處,四一五療養院1處, 駐軍醫院 2處;共有病床1,006張,醫務人員1,669人(病床和醫務人員均不含駐軍醫院)。威海市平均126人有1名醫務人員。衛生事業的迅速發展,使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1981年,威海市死亡1,207人,平均壽命61.3歲,死亡率為5.92%。群眾性的 愛國衛生運動 深入開展,城鄉衛生面貌不斷更新。1981年、1982年,威海市被評為山東省城市衛生工作第一名。
2019年末全市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386個,其中,醫院6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240個,專業 公共衛生機構 56個,其他衛生機構21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實有床位19843張,其中,醫院實有床位15869張。衛生技術人員2485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949人,注冊護士11116人。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3.51人、注冊護士數3.92人。已婚育齡婦女40.99萬人,一孩總數32.03萬人,二孩總數5.71萬人。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中建立 電子健康檔案 205.08萬份,納入管理的孕產婦、兒童及老年人40.08萬人,規范管理 高血壓 、 2型糖尿病 患者19.31萬人。
體育
體育活動歷史較長,主要是武術、游泳和象棋等。1898年以后興起足球,民國時增加一些田徑項目。建國以后,體育活動得到普遍開展,傳統項目有足球,重點項目有足球、籃球和田徑。增建燈光球場、 旱冰場 、游泳池等許多體育設施設備,新建的威海體育場可容納觀眾14,000人,國家、省級足球和其他項目的比賽及表演在此舉行多次。
2012年全市成功舉辦了威海國際帆船賽、威海國際長距離鐵人三項賽、國際青少年 網球巡回賽 等品牌賽事。積極組隊參加了23項山東省錦標賽,共計獲得156.5枚獎牌,其中金牌78.5枚。全年新建了1337處農民體育工程、43處社區健身設施。新建橄欖球訓練場、沙灘排球場、室外網球場和水上訓練基地,改造了小輪車場。
保障
2016年12月, 人社部 、財政部、 衛計委 起草的《決定草案》,擬將威海等12地作為試點,實施生育保險基金并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征繳和管理。兩險合并之后,未來就是四險一金了。
城市建設
2021年2月,入選交通運輸部 ETC 智慧停車 試點城市名單。
旅游
概述
威海是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旅游資源豐富,有海島海岸、城市園林、歷史遺跡、民俗風情等十多種類型。擁有 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 2處,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5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6處,國家AA級旅游景區1處,省級旅游度假區4處,游覽景區(點)80多處。
威海海岸線長近1000千米,沿線海水清澈,松林成片,海鳥翔集,有30多處港灣、168個大小島嶼。威海市中心城區高區的 威海國際海水浴場 、下轄市 乳山銀灘 、下轄市文登小觀金灘都屬于中國北方有名的海灘。劉公島是天然植物王國,被譽為“海上森林公園”。 海驢島 有“ 海鷗王國 ”之稱。 膠東半島 有14處溫泉,威海就有9處。境內的 成山頭 有“東方好望角”之稱。境內千千米海岸線上,有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的誕生地劉公島、秦始皇東巡過的東方好望角" 天盡頭 "成山頭、中國道教全真派發祥地圣經山、凝聚中日韓三國人民友誼的赤山法華院、亞洲最大的天鵝棲息地 天鵝湖 、大東勝境——鐵槎山、 天下第一灘 ——銀灘等。威海形成了“一線(千千米海岸線)、六區(中心城市、海濱生態、漁家風情、溫泉療養、傳統文化、休閑度假)”的旅游格局。
主要旅游景點
劉公島、海驢島、華夏城、昆崳山、石島赤山、環海路、高區威海第一國際海水浴場、錦湖韓亞高爾夫俱樂部、 威海定遠艦 、成山頭、 西霞口 、乳山銀灘、大乳山旅游度假區、岠隅山風景區、甲午戰爭陳列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金海灘 國際海水浴場 、葡萄灘海水浴場、正旗山、 里口山
、 圣經 山、 神雕山 、臥龍山、 九頂鐵槎山 、古陌嶺、 仙姑頂 、金線頂、佛頂、 西霞口野生動物園 、環翠樓公園、 林海公園 、 威海公園 、 海上公園 、悅海公園、海濱公園、威海新外灘公園、海港公園、峰山公園、召文臺、榮成天鵝湖、赤山法華院、中央電視臺威海影視文化城、榮城石島灣、天后宮、環翠旅游度假區、圣水觀、始皇廟、西霞口村、天沐溫泉度假村、湯伯溫泉旅游度假村、中國釣具之都·博覽城等。
注意事項
威海因地處海岸線,常常遇到天氣變化,出發前一定要注意天氣預報。
2、威海一定要新鮮海鮮, 趕海 去賣海鮮不光新鮮而且便宜,然后去飯店加工。
代表人物
在威海五百多年的歷史中,涌現出大批值得歌頌的人物。 中日甲午戰爭 中,駐守威海衛清海軍、陸軍中的愛國將領,率軍與敵拼戰,相繼以身許國。 辛亥革命 時,威海有一批志士,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而英勇獻身。在英帝國主義和國民黨統治期間,威海又涌現出一大批有作為的人物。有的組織群眾,為反抗殖民主義而光榮犧牲;有的積極興辦民族工商業;有的熱心創辦文化教育事業,艱苦努力,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在抗日戰爭、 解放戰爭 中和新中國成立后,威海人民為趕走日本侵略者和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奔赴前線,英勇殺敵;為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奮斗終生。有1075人先后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戰斗英雄1人,人民英雄1人,榮立 二等功 的和團級以上的著名革命烈士57人。另有籍屬外地、在威海做出顯著貢獻的烈士、名人多名。這些歷史名人、愛國將領、社會聞人和人民英雄烈士的愛國愛民的業績至今為人們頌揚。但這期間也出現一些與人民為敵、阻礙歷史發展的人,其所作所為受到了人們的譴責。
李群 ,男,漢族,1962年2月生,山東威海文登人。曾任共青團山東省 濰 坊市委副書記、書記、山東省壽光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山東省臨沂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山東省臨沂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兼市委黨校校長、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省社科聯主席、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市委黨校校長、 青島警備區 黨委第一書記、山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兼 山東行政學院 院長等職。2018年3月起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副部長、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中共第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國家文物局 局長、黨組書記。
于偉國 ,男,漢族,1955年10月生,山東威海文登人(江蘇太倉出生)。曾任福建省廈門市副市長、福建省廈門市委常委、秘書長、福建省廈門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福建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福建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廈門警備區黨委第一書記、福建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福建 省委副書記 、 代省長 、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福建省委書記、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福建省軍區 黨委第一書記。2020年12月1日起不再擔任福建省委書記。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九屆 中央委員 , 中共十七大 、 十八大 、十九大代表,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于國安 ,男,漢族,1960年10月生,山東威海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 山東省財政廳 廳長、黨組書記、山東省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現任山東省政協副主席。
梁振英 ,男,漢族,1954年8月生,山東威海人,英國布里斯托理工學院畢業,大學學歷。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獲得榮譽
沿海開放城市 |
國務院 |
1984年 |
國家衛生城市 |
全國愛衛會 |
1990年 |
國家園林城市 |
1996年 |
|
國家環保部 |
1997年 |
|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
國家旅游局 |
1999年 |
2003年 |
||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
2007年 |
|
全國綠化委員會 、國家林業局 |
2009年 |
|
國家級全國雙擁模范城 |
2008年 |
|
中國 釣具 之都 |
中國文教體育用品協會 |
2012年 |
國家級海洋生態示范區 |
國家海洋局 |
2013年 |
2015年度中國十大智慧城市 |
《智慧城市》雜志社 |
2015年 |
2016年中國十佳宜居城市 |
中科院 |
2016年 |
2016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
中科院 |
2016年 |
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
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
2017年 |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區) |
中共中央宣傳部 |
2017年 |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 |
世界城市世界企業研究會等 |
2017年 |
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 |
福布斯中國 |
2018年 |
2018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排名第43 |
《中國海關》雜志 |
2019年 |
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 |
2019年 |
2019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52 |
華頓經濟研究院 |
2019年 |
中國地級市百強第19名、中國城市綠色競爭力排名第15 |
- |
2019年 |
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 |
生態環境部 |
2019年 |
2019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
中國信息協會信用專業委員會 |
2019年 |
2019中國城市品牌評價百強榜(地級市)第19 |
- |
2019年 |
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50強 |
- |
2019年 |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9”第31、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設示范市、2018年度山東省健康城市建設排名第一位 |
- |
2020年 |
“2020中國避暑名城榜”第20 |
- |
2020年4月 |
中國經濟活躍城市營商環境綜合排名第16 |
- |
2020年6月 |
2019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 |
國家海關總署 |
2020年8月 |
2020年全國雙擁模范城(縣) |
- |
2020年10月20日 |
“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級市) |
- |
2020年11月18日 |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
宜居委 |
2020年11月28日 |
第六屆山東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 |
山東省文明委 |
2020年12月30日 |
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 |
國家衛生健康委等 |
2020年12月25日 |
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達標市縣村鎮 |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 |
2021年2月 |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 |
農業農村部 |
2021年 |
中國地級市百強品牌城市 |
中國城市品牌評價項目組、人民日報社屬中國城市報社 |
2021年 |
入選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名單 |
文化和旅游部 |
2021年8月 |
入選“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
2022年4月 |
|
入選省級城市更新試點名單 |
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
2022年5月 |
引用来源
- • 威海概況 2019-12-13
- • 山東“國家森林城市”數量已達11個 居全國第二位 2019-12-13
- • 市花市樹 2019-12-13
- • 人口民族 威海市人民政府 2019-12-13
- • 教育 2019-12-13
- • 威海城市概況 2019-12-13
- • 自然資源 威海市人民政府 2019-12-13
- • 【暢游威海】邂逅祖國最東邊的海岸 2019-12-13
- • 【邊疆時空】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誕生地——威海市 2019-12-13
- • 【威海運都】與國內外各大水產集團合作再深入 2019-12-13
- • 倪萍的家鄉,中國大陸距離日本、韓國最近的城市:山東威海 2019-12-13
- • 威海,憑什么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 2019-12-13
- • 2004年大事記 2019-12-13
- • 威海市基層國際友好關系一覽表 2019-12-13
- • 旅游會展 2019-12-13
- • 2020中外避暑名城榜在港發布 國際在線 2020-06-12
- • 最新城市科技創新指數發布! 新浪網 2020-07-25
- • 閆劍波同志當選威海市市長_人事任免_山東政務 齊魯網 2020-07-28
- • 重磅!2020中國百強城市紹興排名揭曉 浙江新聞 2020-09-09
- • 中國城市社會發展百強榜出爐!中山綜合排名第27位_新聞頻道_中山網 中山網 2020-11-16
- • 威海獲譽“2020中國領軍智慧城市”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澎湃新聞 2020-11-18
- • 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出爐,有你家嗎? 今日頭條 2020-11-18
- • 2020年度亞太智慧城市評選結果揭曉,神州控股斬獲多項大獎 中國日報網 2020-11-19
- • 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最新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發布_財經上下游_澎湃新聞-The Paper 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11
- • 288城的城市品牌發展指數排名公布:香港排名大幅下降 落后于廣深 新浪
- • 2020年中國296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 和訊網
- • 威海市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 • 賽迪顧問 | 《2020中國數字城市百強研究白皮書》 重點內容一覽. 賽迪
- • 2020中國地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名單公布!淄博上榜! 澎湃網
- • 《2020中國城市海外網絡傳播力建設報告》發布 _光明網 光明網 2021-01-03
- • 廈門排全國第5!福建八城上榜中國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榜單 廈門網 2021-01-04
- • 車主福音!南寧入選ETC智慧停車試點城市 廣西新聞網 2021-02-12
- • 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威海市 國家統計局 2021-04-11
- • 最新發布與解讀 山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二號) 山東省統計局 2021-05-21
- • 威海市成功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 今日頭條 2021-08-11
- • 地理位置 威海市人民政府 2021-10-16
- • 建置隸屬 威海市人民政府 2021-10-16
- • 自然環境 威海市人民政府 2021-10-16
- • 農業 威海市人民政府 2021-10-16
- • 行政區劃 威海市人民政府 2021-10-16
- • 臧偉出任菏澤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濱州市委|威海市委|棗莊市委_網易訂閱 網易訂閱--大眾網菏澤 2022-02-03
- • 市政府領導 威海市人民政府 2022-02-03
- • 張海波簡歷 人民網 2022-02-03
- • 關于發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2022-04-27
- • 省級名單公示,威海入圍! 手機新浪網-威海發布 202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