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泰盆地,在地質學上又稱為吉安凹陷,位于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的一個盆地,面積1.87萬平方公里,地域上包括 吉安市 所轄的 吉州區 、 青原區 、 泰和縣 、 吉水縣 、 吉安縣 、 永豐縣 、新干縣、 峽江縣 、 安福縣 、 萬安縣 等10個 區縣 。
地形
地理描述
環繞吉泰盆地的山脈有西部的 羅霄山脈 、東部和南部的雩山山脈,北部則為 玉華山 等小山峰和丘陵。雩山山脈和羅霄山脈高大綿長,幾乎隔絕了盆地與東西兩面的聯系。江西最大的河流贛江從南向北貫穿盆地,贛江河谷成為盆地與北面的贛撫平原、南面的 贛州 相連的重要通道。盆地腹地則是贛江及眾多支流組成的河谷地帶。
分布狀況
盆地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占江西省總面積的11.2%。境內以低山、丘陵為主要地貌類型,其中丘陵面積1.07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7.2%,耕地面積3638平方公里(545.7萬畝)。
氣候
吉泰盆地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氣候溫和濕潤,光照充足,雨量豐沛。主要氣候數據為:
年平均氣溫 17.7~18.6℃ 年活動積溫 5600~5900℃ 平均年降雨量 1350~1580毫米 無霜期 276~292天。
經濟文化
吉泰盆地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西漢 即已在此設 廬陵縣 ,經過晉至唐的開發,吉泰盆地成為江南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并孕育了璀璨奪目的 廬陵文化 。如今的吉泰盆地仍然是江西省內僅次于 鄱陽湖平原 的第二大商品糧基地和最大的柑桔生產基地以及棉、麻等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地。
環境問題
吉泰盆地土地以紅壤為主,極易流失。而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吉泰盆地人口增長了近兩倍,加上單一的經濟結構、不合理的開發,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嚴重,生態環境持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