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奇》是由 約翰·G·艾維爾森 執導,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塔莉婭·夏爾 等主演的劇情片,于1976年11月21日在美國首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寂寂無名的拳手洛奇獲得與重量級拳王阿波羅爭奪拳王的故事,并獲得了1976年 奧斯卡 最佳影片等獎項。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美國東部費城的一個貧民區。三十歲的洛奇 體格魁梧,力大如牛。他是一
黑社會組織
的小嘍羅,也是業余拳擊手,經常充當陪打人,連打四場,卻連一點小費也拿不到。洛奇有個朋友叫波里,在屠宰場干活。一天,洛奇去附近一家商店買東西,看到
女售貨員
瘦弱而羞澀的樣子,不知怎么地產生了憐憫。原來她是波里 的妹妹,叫艾黛麗安,容貌平常,性格內向。洛奇雖脾氣習性跟她迥然不同,但已暗中愛上了她,而她卻沒有輕易的墜入情網。洛奇拼命追求她,這位從沒得到男性慰藉的老大姑娘終于與他相愛。兩人經常幻想著有一天能改變目前的處境,過上好日子。機會終于來了。美國重量級黑人拳擊冠軍阿波羅 對手因受傷而退出了比賽,主辦人靈機一動,挑選洛奇作為出賽對手。由于此次比賽是慶祝美國建國兩百周年的一個項目,優勝者可以獲得15萬美元巨款,貧困潦倒的三流拳擊手洛奇頓時成為電視臺和報刊記者競相采訪的對象。雖然洛奇心里明白他是打不贏對手的,但他認為,只要能和世界冠軍打15個回合而不被擊倒,那就是他的勝利。抱著這一信念,他抓緊時間刻苦訓練。洛奇是左撇子,左手
勾拳
不錯,但右手就不行了。在教練米基的悉心指導下,洛奇刻苦訓練出一套新拳路。波里為他打氣,特別是艾黛麗安把自己的心靈也傾注給洛奇。現在他可不是一個窩囊廢了,在理想與愛情的鼓舞下,他精神煥發,斗志昂揚。比賽的那一天,洛奇以昂揚的斗志上陣了,他和阿波羅拼得你死我活。盡管阿波羅不斷戲弄他,但他沉著應戰。他被打得鼻青臉腫,頭破血流,視線模糊,但他一直苦撐了15個回合……影片以他和女友艾德麗互相擁抱結束。
幕后制作
花絮
為了湊足預算,制片方甚至把他們的房子作為抵押。
洛奇鏡子上的那些照片,的確是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年少時的照片。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把電影版權賣給 米高梅 的條件是,他自己必須是電影的主角。
影片原計劃有兩個結局,但由于另一個結局需要很多臨時演員,這段戲只好作廢。
在承認對阿波羅的害怕和懷疑的那場戲中,洛奇是表現振作起來的, 史泰龍 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來拍攝了這場戲份。
在拳擊訓練的戲份中,西爾維斯特·史泰龍確實是搏擊大塊的凍肉。為表現多角度的鏡頭,他反復這么練習著。當拍攝完成后,他的指關節已經完全平整,一直到現在也是這樣。
該片劇本原本有些陰暗:米奇是種族主義者,洛奇最終因不愿成為 職業拳手 而輸掉了比賽,這些元素在影片拍攝期間被酌情更改。
洛奇和艾德在洛奇的廚房親吻的這段戲,和原劇本上設想的拍攝并不一樣。塔莉婭·夏爾的感冒剛好,她擔心這樣會使得史泰隆生病,所以她親他的時候很猶豫。但制片方認為這樣的表現實際上改進了劇本,于是在影片中保留了下來。
在拍攝最后決戰場景時,史泰龍和韋瑟斯全都飽受傷痛之苦,前者肋部青紫,后者鼻骨受損。在拍攝洛奇與艾德里安的初次約會時,劇組本想在冰場營業期間取景,可影片拍攝經費有限,制片方無力支付數百位臨時演員的片酬,無奈之下,劇組效仿了洛奇在片中的做法,買通冰場看門人在閉店之后拍攝。
當洛奇答復讓米奇進門的時候,他家門牌號碼上的數字“2”不見了。
連貫性:洛奇和阿波羅的最后一局時間不到2分鐘,每局應該是3分鐘。
發現錯誤:在訓練的時候,洛奇單手 伏地挺身 的動作是同一組鏡頭,一遍又一遍重復播放著。
發現錯誤:當洛奇告訴他的助手,幫他劃道傷口以減輕眼睛上的腫痛時,可以看到助手拿著一把小刀照作,在他手里還有一個小瓶子同時往洛奇臉上噴假的血。
連貫性:當米奇來家里拜訪時,洛奇走進房間,在門上有三個 飛鏢 。洛奇第一次打開門,還是三個飛鏢,但已經完全是另一種形狀。
連貫性:在大較量過程中,好幾次鏡頭里競技場都是空的。
連貫性:當洛奇看見瑪麗,問她的哥哥是否知道她被那些"椰子"耽誤了,他正吸著一支煙。當他抱著她的時候,香煙不見了。
獲得榮譽
時間及獎項類型 |
具體獎項 |
獲獎者/獲獎作品 |
備注 |
1977年 第49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影片 |
《洛奇》 |
獲獎 |
最佳導演 |
約翰·G·艾維爾森 |
||
最佳電影剪輯 |
Richard Halsey Scott Conrad |
||
最佳男主角 |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塔莉婭·夏爾 |
||
最佳男配角 |
布吉斯·梅迪斯 波特·楊 |
||
最佳原創劇本 |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
最佳音響 |
Harry W. Tetrick Bud Alper等 |
||
最佳原創歌曲 |
Bill Conti Carol Connors等 |
||
1977年第34屆美國金球獎 |
劇情類最佳影片 |
《洛奇》 |
獲獎 |
劇情類最佳男主角 |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提名 |
|
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
塔莉婭·夏爾 |
||
最佳導演 |
約翰·G·艾維爾森 |
||
最佳編劇 |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
最佳電影配樂 |
Bill Conti |
||
1978年第31屆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影片 |
《洛奇》 |
提名 |
最佳男主角 |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
最佳導演 |
約翰·G·艾維爾森 |
||
最佳劇本 |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
最佳剪輯 |
|||
1978年第1屆 日本電影學院獎 |
最佳外語片 |
《洛奇》 |
獲獎 |
1997年第21屆意大利大衛獎 |
最佳外國男演員 |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 |
獲獎 |
參考資料
創作背景
《洛奇》的劇本由西爾維斯特·史泰龍撰寫,創作靈感 源于 穆罕默德·阿里 與查克·維普納的拳賽,后者當時還是無名小卒,卻堅持到第十五回合才被拳王阿里技術擊倒,賽前曾有記者質疑維普納能否生還,維普的回答是:我是人生中的幸存者,如果我能在海軍陸戰隊中幸存下來,那么 阿里 的拳頭也不足為懼。西爾維斯特·史泰龍觀看了該場比賽,被維普納的精神打動,在拳賽結束后,開始撰寫《洛奇》的劇本。
演員選擇
米高梅買下了《洛奇》的劇本,希望聘請 羅伯特·雷德福 、 瑞安·奧尼爾 、 伯特·雷諾茲 或 詹姆斯·凱恩 等演員扮演洛奇,但史泰龍出售劇本的條件之一便是“他自己必須是電影的主角”,最終米高梅同意史泰龍出演洛奇一角。關于阿波羅的飾演者, 卡利·紹德萊斯 曾是扮演艾德里安的最初人選,后來因片酬問題而無緣該片。肯·諾頓也曾希望出演,他正是 克里德 的角色原型,但他最終讓位給 卡爾·韋瑟斯 。 蘇珊·薩蘭登 也曾參加角色艾黛麗安的試鏡,但制片方認為面容嬌好的她不合適扮演艾黛麗安,最終選擇了塔莉婭·夏爾。
作品評價
正面評價
影片結構簡潔,感情真摯,尤其能激發觀眾同情弱者的心態。影片雖然屬于小本制作,沒有任何大場面,沒有精雕細刻的痕跡,但充滿了原始之美,表演、臺詞和配樂都相當到位。《洛奇》用一個美國夢的故事凸現出了美國精神,作為一個下層社會的不起眼人物,他的生活波瀾不驚,平淡無奇,本人也似乎顯得有些木訥古板,但當世界拳擊冠軍決定把他視為提高自己聲譽的 沙包 時,他內心那股永不服輸的精神才表露無遺,艱苦的訓練證實了一個男人在面對巨大壓力和挑戰時所應該體現的精神。《洛奇》通過影片表現了這種頑強不服輸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中某些地方明顯是超越國界的。 (新浪網評 )
負面評價
《洛奇》的形式和20世紀70年代的勵志影片并沒有什么不同。
(《Time Out》評
)
部分情節沒有新意,略顯老套,在很多影片中都能找到類似的內容,史泰龍的表演也還有進步空間。
(《TIME Magazine》評
)
影片也由于為了引起
藍領工人
的共鳴而導致部分情節模棱兩可。
(《Variety》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