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

人物 | 歷史人物 | 周父系社會早期族始祖

后稷( 周始祖 ), 姬姓 ,名棄。父 帝嚳 ,母 姜嫄 (“帝嚳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 臺璽 ”)。后稷出生于 稷山 (今山西省稷山縣),被稱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農神)。農耕始祖,五谷之神。

后稷為童時,好種樹麻﹑菽,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種谷物稼穡,教民耕種。堯舜之相,司農之神。堯舜時,為司農之神。后稷生于稷山,他第一個建立糧食儲備庫和 畎畝法 ,放糧救饑,賜百姓種子,被認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史記·周本紀 》載:有邰氏之女姜嫄踩巨人腳印而生棄。稷是黃帝玄孫、帝嚳嫡長子。稷母名叫姜嫄,是帝嚳的元妃。父帝嚳,母姜嫄(“帝嚳有四妃,元妃姜嫄生后稷,同母弟曰臺璽”)。《 山海經 》:帝俊生后稷。稷少年時,被父母所棄。《詩經大雅生民》描述稷是踏著上帝腳印生存出來的,后被 唐堯 提攜為相。唐堯封后稷于有邰(今中國陜西省武功縣西南)。《 竹書紀年 》:“湯時大旱七年,煎沙爛石,天下作饑,后稷是始降百谷,烝民乃粒,萬邦作義”。又說“湯遭天旱七年,明德以薦,而旱不止,故遷社,是以周棄代為稷,欲遷 句龍 ,而德莫繼,故作夏社”。又說“堯水九年,湯旱七年,天下弗安,黎民饑阻,拯民降谷,功在后稷,后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躬!”。一說在位八十年。

人物生平

姜嫄生后稷 后稷(周始祖),姬姓,名棄,父帝嚳,母姜嫄,后稷生于稷山,封于有邰。堯舜之相,司農之神。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縣),是黃帝的玄孫,帝嚳嫡長子。后稷的母親名叫姜嫄,帝嚳的元妃。

傳說有一日,姜嫄趨郊信步而游,碰見一個巨人足印,其大小遠勝常人,正驚疑問,頓覺一股暖流在氣海泉涌,沖擊遍身穴位,竟有說不出的暢快和舒坦,并莫名地產生一種踩踏這個大足跡的強烈欲望。她將她的腳套在巨人足印的大拇指上,俄頃,就感到腹中微動,好似胎兒動作一般。她又驚又怕,卻毫無辦法,十月后產下一子,姜嫄以為兒子是妖,就把他拋入隘巷;可一連串奇怪的現象發生。起先是隘巷中過往牛馬都自覺避開,絕不踩到嬰兒身上。后來 姜原 派人把他丟到山林中去,可正巧碰上山中人多沒丟成。最后將嬰兒拋到河冰上,又忽然飛來一只大鳥,用自己豐滿的羽翼把嬰兒蓋住,以防嬰兒凍僵。姜嫄得知后,以為這是神的指示,便將嬰兒抱回精心撫養。因最初本是要拋棄他;所以給他起名叫棄子棄”。

主要成就

農業

后稷 《詩經·大雅·生民》又說棄為兒童時,好種樹麻﹑菽。成人后,有相地之宜,善種谷物稼穡,教民耕種。堯聽說,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棄于邰,號曰后稷, 別姓 姬氏。”后稷善于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曾在 堯舜時代 當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

《詩經·大雅·生民》接著敘說怎樣收獲、脫粒、加工成熟食品,把它們放在祭祀用的豆器里,尊祖配天,香噴噴的熟食,很快連上帝也高興享受。這段話的內容反映堯舜時的農作物結構,從種到收的技術,直到祭祀祖先上帝為止。聯系上面從后稷的母親生下后稷開始,這一章完整地把 周族 的農業起源、農業結構和操作技術內容,以歌頌的詩句,非常簡潔而又生動地描述出來。是一份極其可貴的農業史文獻。

家族成員

關系

人物

備注

高祖父

黃帝

曾祖父

玄囂

祖父

蟜極

父親

帝嚳

高辛氏

生母

姜嫄

(有邰氏之女,帝嚳元妃)

庶母

簡狄慶都常儀

兄長

摯( 帝摯

后稷的異母長兄,常儀所生,在位9年被廢。

弟弟

后稷的異母弟,簡狄所生, 商朝 先祖。

弟弟

后稷的異母弟, 帝堯 ,名放勛,慶都所生,后禪位女婿舜。

弟弟

臺璽

后稷的同母弟

姐妹

嫦娥

常儀所生。嫁給唐堯時期的射師 后羿 ,傳說吃不死藥奔月,飛升 廣寒宮

家族世系

(1)華胥氏— 伏羲 (配 女媧 )— 少典 (配 附寶 )—黃帝(姬軒轅,配 嫘祖 )— 昌意 (黃帝次子)—顓頊—鯀曾—鯀祖—鯀父—鯀—禹( 大禹 / 夏禹 ,本名姒文命, 夏朝 開國君主)— 姒啟 (夏啟)— 姒太康 、姒元康、姒伯康、姒仲康、姒武觀

(2)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 少昊 (本名姬己摯,又名玄囂,黃帝長子)—蟜極—帝嚳(名姬夋,又名姬夒或姬夔)—契(約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 相土昌若曹圉 —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 王亥 (又名振,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 上甲微 (前1770年-約前1720年在位)— 報乙報丙 —報丁—主壬(也作示壬)— 主癸 (也作 示癸 ,前?年-前1675年在位)— 商太祖 成湯 (商朝開國君主)— 太丁外丙仲壬

(3)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契(約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 王恒 (商部族首領,前1775年-前1770年在位)

(4)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棄(史稱后稷,本名姬棄)— 不窋 (kū)—鞠— 公劉 ( 姬劉 )—慶節— 皇仆差弗毀隃 (姬隃)— 公非 ( 姬非 )— 高圉亞圉 —公叔祖類(姬類)— 周太王 (又稱古公亶父,本名姬亶)—周王季(也稱 季歷 ,本名姬歷)—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發( 周朝 開國君主)

(5)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臺璽— 叔均 (也被周朝奉為先祖)

(6)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堯(又稱帝堯或唐堯)— 丹朱

(7)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摯(即帝摯)

(8)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業父—大業— 伯益大廉 —衍曾—衍祖—衍父— 中衍 —軒祖—軒父— 戎胥軒中潏 —蜚廉— 惡來 —女防—旁皋—太己—大駱—秦非子(秦國首任國君)—秦侯—公伯—秦仲—秦莊公—……—秦始皇(嬴政,中國首位皇帝)

(9)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業父—大業—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軒祖—軒父—戎胥軒—中潏—蜚廉— 季勝孟增衡父造父 —渠父— 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帶 ( 趙國 始祖)—明祖—明父—公明— 趙成子 ( 趙衰 )、 趙夙

(10)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業父—大業—伯益—若木(伯益次子)—昌曾—昌祖—昌父— 費昌 ( 費國 始祖,費姓始祖)

(11)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陶父— 皋陶 (李唐皇帝的始祖,也是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孫被封于英、六,此后世系不明)

(12)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揮公( 張姓始祖 )

(13)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昧祖—昧父—昧— 臺駘

(14)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重( 句芒 )、該( 蓐收 )、 窮奇 、般、倍伐、窮申、瞽目

(15)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黃帝次子)—顓頊—古 蜀王 、魍魎、 梼杌

(16)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顓頊— 窮蟬敬康句望 —橋牛— 瞽叟 —舜(又稱帝舜或 虞舜 )—商均—……—遏父(或稱虞閼父,是 商均 的三十二世孫)— 陳胡公 ( 陳國 開國君主)

(17)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顓頊—稱— 老童 (又名 卷章 )— 吳回陸終昆吾 、參胡、彭祖、會人、曹姓、季連( 季姓熊姓羋姓屈姓景姓 、昭姓始祖、楚國王族始祖):

①季連—附沮—穴熊— 熊完 —熊服—熊元—熊機—熊杼—熊懷—熊胤—熊靡—熊祖—熊潛—熊僅—熊紳— 熊克 —熊成—熊單—熊輔—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啟—熊苞—熊越—熊儃—熊俊— 鬻熊 (本名熊蚤)—熊麗(鬻熊長子)—熊狂—熊繹(熊狂長子)—熊艾

②季連—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機—熊杼—熊懷—熊胤—熊靡—熊祖—熊潛—熊僅—熊紳—熊克—熊成—熊單—熊輔—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啟—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本名熊蚤)—熊麗(鬻熊長子)—熊狂—屈紃(熊狂次子)

③季連—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機—熊杼—熊懷—熊胤—熊靡—熊祖—熊潛—熊僅—熊紳—熊克—熊成—熊單—熊輔—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啟—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本名熊蚤)—端木侸(鬻熊次子,史稱 侸叔 )—端木典( 端木 姓得姓始祖)

(18)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顓頊—稱—老童— 重黎 (晉朝皇帝的始祖)

史籍記載

《詩經·大雅·生民》

列子·天瑞

《史記·周本紀》

《列女傳·卷一》

《吳越春秋·吳太伯傳》

《論衡·吉驗篇》

《路史·余論四》

山海經·大荒西經

《國語·魯語上》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

《史記·周本紀》

《尚書·呂刑》

《山海經·大荒西經》載“有 西周 之國,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

《國語·魯語上》載“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

《國語·魯語上》的記載,“昔 烈山氏 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 韋昭 注言,“柱為后稷,自夏以上祀之”。《禮記·祭法》則載“夏之衰也”。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周棄亦為稷,

《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不踐;徙置之林中,適會山林多人,遷之;而棄渠中冰上,飛鳥以其翼覆薦之。姜原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初欲棄之,因名曰棄。自商以來祀之。”《史記·殷本紀》引《尚書·湯誥》篇統稱大禹、皋陶、后稷為“三公”,評價他們“久勞于外,其有功于民,民乃有安。”

《尚書·呂刑》并列 伯夷 、大禹、后稷為“三后”,評價“三后成功,惟殷于民”。

后世紀念

故里

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縣),封地古 邰城 (今陜西武功縣)。

教稼臺

關中四大名臺 之首,位于陜西武功古城東門外 漆水 之濱,是全國僅有的一處古農業名勝古跡,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國農業發祥圣地。教稼臺為覆斗形,古樸典雅,別具一格,辟四門洞。相傳這里是農業始祖后稷教民稼穡的地方,后人為紀念他的功績而建立此臺。

交流會

即今武功縣武功鎮東河灘 物資交流會 ,是人們為紀念后稷教民稼穡而舉行的古會,每年農歷十一月初七至十七日在教稼臺前漆水河灘上舉行。河灘會是中國農業始祖后稷——開發的僅有的古代農業示范基地,也是迄今最大的的紀念后稷農業物資盛會。

教稼園

教稼園以農耕始祖——后稷設計為主線,以農耕文化為背景營建的具有現代休閑性的觀光公園。設計上追求簡捷明快,悠久樸實的視覺效果;在設計風格上追求古樸,自然的格調;同時園內還增加參與性項目,以增強公園的趣味性、娛樂性。

后稷祠

位于武功境內西北稷山之巔 上閣寺 ,后稷祠是專門供奉后稷的祭殿。此處三面環山,登臨遠眺,武功舊城九街十八巷布局分明,人流如蟻,所有建筑嵯峨有致、各具特色。環視遠處,山川河谷,八方道路,田野林蔭一覽無余。

后稷獎

是農高會設立的重要獎項,為緬懷后稷重視農業之遺風和為中華農業文明作出的開創性努力,推動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故此農高會的這一獎項取名為后稷獎。設立后稷獎的目的,旨在通過國內相關專家對申報項目的評審,客觀公正地遴選出一批農業高新技術的優秀新成果、新產品,予以頒發后稷獎和后稷特別獎,為其進一步占領國內外市場,加速實現農業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產業化服務。后稷獎的評審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及涉農產品迅速占領國內外市場,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農高會的獎項在前八屆稱為后稷金像獎,從第九屆開始,更名為后稷獎,分為后稷獎和后稷特別獎。 后稷

人物爭議

被棄

關于后稷被其母姜嫄拋棄的原因,學術界有以下幾種說法:

無父被棄說

《史記·三代世表》引 褚先生 之語:“后稷母為姜嫄,出見大人跡而履踐之,知于身,則生后稷。姜嫄以為無父,賤而棄之道中,牛羊避不踐也。”褚先生認為,后稷之所以被拋棄,是因為他無父,其母姜嫄“賤而棄之”。

清人 方玉潤 說:“唯鄧潛谷與季明德兩家以為姜嫄未嫁而生子者得之。蓋‘以弗’云者,以其弗嫁,未字于人也。‘無子者’,以其未字于人,故尚無子也。”又說:“是知后稷之生,必因無名而見棄。若從帝郊禖而娠,豈尚無名乎哉?……又況詩中溯源,但題其母,不及其父,則是無父而生也明矣。姜嫄為高辛氏世妃,或曰元妃,都無定解,然皆后日事。若此時,則尚未有夫也,故足怪。” 趙國華 先生也說:“稷之遭棄,是緣于母親姜嫄無夫而生子。”

圖騰考驗說

學者 朱存明 說:后稷出生后被三次拋棄,這是帶有圖騰考驗儀式的內涵。

形體異常說

對于《生民》中“誕彌厥月,先生如達”,清人 馬瑞辰陶元淳 的解釋說:“凡嬰兒在母腹中,皆有皮以裹之,俗所謂胞衣也。生時其衣先破,兒體手足少舒,故生之難。惟羊子之生,胞乃完具,墮地之后,母為破之,故其易生。后稷生時,蓋藏于胞中,形體未露,有如羊子之生者,故言如達。”清人 魏源 說:“胞無坼副之形,兒無災苦之啼。古人未知后世剪胞之法,故見其渾沌包裹,形如卵然,則以為小產未成形而棄之。……居然,驚遽詞。驚其胎生如卵,是以先棄諸隘巷,再棄諸平林,皆不知其中有嬰兒也。迨伐林之人,棄諸寒冰,乃有大鳥翼覆移時,如伏卵然。稷得鳥伏氣,乃破胞而出,如鳥出鷇,呱呱喤喤,其家始聞而收之。故至是始言實覃實訏,厥聲載路,以明前此未嘗啼也。”]魏源說后稷生時“渾沌包裹,形如卵然”,其母姜嫄誤認為“小產未成形”而棄之,這種說法并不準確(因為《 詩經 》和《史記》明明說“誕彌厥月”、“居期而生子”),倒是姜嫄“驚其胎生如卵”才是后稷被拋棄的主要原因,因為這種現象非常罕見。

引用来源

中文名
姬棄
別名
后稷
出生地
稷山(今山西省稷山縣
民族
華夏族
所處時代
父系社會早期
字號
稱為稷王(也做稷神或者農神)
主要成就
教民稼穡
封地
邰城(今武功縣)
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