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族

民族 | 發祥于關隴地區的姬姓部族

周族,屬于 姬姓 部族,發祥于關隴地區,以熊(大人)為圖騰,父、母系分別是黃帝有熊氏和炎帝后裔有 邰 氏,為姬姓與 姜姓 長期通婚之后裔。《史記》等文獻記載的周人祖先是黃帝曾孫 帝嚳 和元妃 姜嫄 的兒子 后稷

武王伐紂周朝 建立。周天子封諸侯時,其中姬姓國53個。多數諸侯國以被封之地為姓,姓氏合一,這樣就出現了姬、周、吳、郭、魯、唐、魏、韓等姓氏,這些姓氏就多是周族的子孫后代。

起源

周民族始祖后稷誕生的神話,充滿了人世間的悲苦與憂患色彩。《詩經·大雅·生民》講述了周族的起源神話。

周的始祖后稷,名叫棄。他的母親是有邰氏的女子,叫姜 嫄 。姜嫄是帝 嚳 的第一個配偶。姜嫄到野外去,看見巨人的腳印,心里好喜歡,想去踩官,一踩上去便覺得腹中有什么在動,好像懷了孕一樣。她懷胎滿月生下個孩子,覺得不吉利,就把孩子丟在小巷子里,但經過的馬牛卻都躲開不去踩他;而把他移放在林子里,又碰上山林里人很多;再換個地方,把他丟在水渠的冰面上,又有飛鳥用它們的翅膀鋪在上面墊在下面保護他。 姜原 認為是奇跡,便把他抱回撫養。由于最初想把這個孩子扔掉,所以給他取名叫棄。

棄還是個孩子時,就高大勇武,有巨人之志。他做游戲,喜歡的是栽麻種豆,種下去的麻、豆都長得茁壯茂盛。等他長大成人,也就愛上種莊稼,能根據土地的栽培特性,選擇適宜的谷物加以種植培養,人民都仿效他。 帝堯 聽說了,便舉用棄為農師,天下的人都蒙受其惠,有功勞。 帝舜 說:“棄,百姓們當初忍饑挨餓,全靠你這個后稷播種各種谷物。”所以封棄干邰,號稱后稷,另外得姓為姬氏。后稷的出名,全在陶唐、虞、夏幾代之間,歷任者都很有美德。

周人的始源地在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故因地而稱其國為“汾”,至古公 亶 父時遷至周原,始改稱“周”。

姜嫄

發展

后稷 從夏初以來,周一直是夏王朝西部的一個重要 方國 。到夏代后期,夏王朝的統治力量逐漸削弱,西北黃土高原上的游牧部落不斷南下侵擾,渭北平原的農業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周人的居住地也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 公劉 時,周部落則已遷居于豳。由游牧部族漸變為農耕為主的城邑。自公劉起,周部族首領公劉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擴大耕地,整治農田,很快就將周部族發展成為一個富庶興旺之邦。接著他使用武力,活動范圍進一步擴大,“周道之興自此始”。

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族受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遠徙。他們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寫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來演變為周字。

崛起

姬昌 季歷 之時, 商周 關系開始密切,《后漢書·西羌傳》載:古公亶父傳位季歷,季歷不僅與商聯姻,娶妻商室,還被商王文丁封為“牧師”,成為 商王朝 在西方最為重要的一位方伯,所以季歷在甲骨文中有時又稱公季。周此時已是 商朝 屬下一強大方國。雖然關系密切,殷商卻總是時刻提防著這股新生力量, 周國吳國 也逐漸并吞其他小國家,特別是親商的諸侯國。周人勢力的迅速發展,加劇了與商王的矛盾,日漸強大的周與日漸衰落的商開始相互猜疑,相互指責,進而相互征伐。最終,商王文丁為扼制周族勢力發展,以保商朝地位不受威脅,殺了不再那么聽話的季歷,周商矛盾陡然加劇。

周文王 姬昌繼位后,周族勢力進一步壯大,占據了關中平原。周、商之間的沖突日益加劇,商王紂一度把 姬昌 囚禁于 羑里 (今河南湯陰)。周族以寶馬、美女賄賂商紂,求得釋放姬昌。姬昌歸國后,謀商之心并無松懈,增強周族實力,使周國附近一些部落歸附。另一方面進行武力擴張,根據《尚書》記載,周國首先討伐西方 犬戎密須 、等小國,以固后方,接著東伐 耆國 (在今山西長治西南)、又伐 邘 (即孟,在今河南沁陽),最后伐崇國,深入到商朝勢力范圍。此時周國已“三分天下有其二”,遷都于豐都,準備進取殷商。

武王伐紂 周部族興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領的時候,在他的統治使周部落勢力強盛,姬昌死后,次子 姬發 即位,率兵會盟軍于 孟津 (今河南孟津),公元前11世紀,姬發率戎車三百,虎賁三千,甲士四萬五千與商朝七十萬軍隊大戰于 牧野 (今河南汲縣)。周軍大勝, 紂王鹿臺 身被珠寶玉器自焚。商朝亡,因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于周原,姬發滅殷以后,就以“周”為朝代名,周朝立。 周武王 在 灃 河東岸又建鎬京,豐鎬二京隔水相望,有橋相連,并稱豐鎬城,即宗周。

政治文化

崇拜

周族,流行祖先崇拜,與商民族不同,但也是個崇奉上帝的民族。由 周代 傳下來可靠銅器銘文提及上帝者則有下列各銘:

大克鼎:?克雙甘(友)于皇天。

毛公鼎 :丕顯文武,皇天弘厭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余

阝王義楚鍴用享于皇天。

宗周鐘:我佳司配皇天王,對于宣周實鼎。

師 訇 殷:佳皇帝亡*!。臨保我有周。

宗周鐘:佳皇上帝百神,保余小子。

周禮

參見詞條:周禮

宗法制

參見詞條:宗法制

井田制

參見詞條:井田制

禮樂制

參見詞條:禮樂制

國野制

參見詞條:國野制

記載

《詩·大雅》記載: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 禋 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虞書·舜典》:“肆類于上帝,*"于六經。”

《益稷》:“惟動丕應志,以昭受上帝。”

《商書·湯誓》:“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湯誥》:“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

《周書·大誥》:“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

《詩·小雅·正月》:“有皇上帝,伊誰云憎。”

《菀柳》:“上帝甚蹈,無自昵焉。”

大雅·皇矣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亦簡稱“皇帝”,

《呂刑》:“皇帝清問下民。”亦稱“皇天”

大禹謨 》:“皇天眷命。”

《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亦簡稱為“天”

《皋陶 謨 》:“天敘有典…… 天討有罪 。”

《益稷》:“天其申命用休。”

家族后裔

周初周天子姬發大封諸侯時,其中姬姓國53個。春秋戰國之后多數諸侯國多以被封之地為姓,姓氏合一,例如 魏國 滅亡后,魏國王族以魏為姓,同理,吳國貴族則以吳為姓。這樣姬姓封國封邑的后代多以被封之地為姓,就出現了周、吳、郭、魯、唐、魏、韓等姓氏,由這些姓氏又演變成的姓氏更是數不勝數了,這些就多是周族的子孫后代。

中文名
周族
外文名
Zhou family
代表人物
姬昌、姬發、周公姬奭
始祖
后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