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約前1105年-前1046年), 子姓 ,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帝乙少子,世稱“紂”、“商紂王”。 夏商周斷代工程 將其在位時間推定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帝辛在位期間,在內營建 朝歌 、加重賦斂、嚴格 周祭制度 、改變用人政策、推行嚴刑峻法,對外屢次發兵攻打東夷諸部落。其種種舉措既在統治集團內部引發矛盾,也動搖了商王朝的統治基礎。
在傳統史學敘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窮兵黷武、重刑厚斂、拒諫飾非,是與 夏桀 并稱“ 桀紂 ”的典型暴君,終致眾叛親離、身死國滅,相關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雞司晨等。后世就此存在爭議。
約帝辛三十年(約前1046年),周軍行孟津之誓。帝辛派出軍隊在 牧野 進行抵抗。周歷二月二十二日甲子那一天,帝辛的軍隊被打敗,其原因可能與帝辛一方前敵部隊倒戈有關。帝辛逃到 鹿臺 ,穿上他的寶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
大事件
$$$$structured_module$$$$人物生平
繼位為君
辛(或受、受德)生年不詳,當代出版物有時將其生年定在 文丁 后期或 帝乙 前期(一說其生于前1105年 ,也有前1094年 等的說法),皆無確證,僅供參考。據《史記》,辛是帝乙的小兒子,兄長為 微子啟 。微子啟因母親地位低賤,不能繼承王位,而辛作為嫡子被立為繼承人。約帝乙二十六年(約前1076年,據夏商周斷代工程,下同), 帝乙逝世,辛繼位,這就是帝辛,天下都稱之為“紂”。
巡游征伐
帝辛二年(即“帝辛二祀”,下同;約前1074年),帝辛命令邲其去夆地發布政令,在雍地田獵,并贈送夆地酋首一雙獸皮。
(據二祀卣銘文,真偽曾有爭議)
帝辛四年(約前1072年),商歷四月乙巳日,帝辛下令祭祀父親文武帝乙;適逢大乙( 成湯 )的翌祭(周祭的五種形式之一)之日,帝辛又在此后三日連續舉行祭禮。帝辛為祭奠者,邲其陪王行祭。
帝辛十年(約前1066年),帝辛征伐夷方, 商軍 進至淮水流域的攸國,與攸國攸侯喜合兵進攻,擊敗夷方軍。帝辛十一年(約前1065年),返回 商都 附近,前后費時達250天。
帝辛十五年(約前1061年),帝辛復征夷方,一說這次征伐在帝辛十四年(約前1062年)十月即已開始,延續至十五年(約前1061年)四月,歷時約九個月。
帝辛二十五年(約前1051年),商歷六月 庚申日 (羽祭之日),帝辛在闌(一釋“管”)地,賞賜隨從他的宰椃(“宰”為官名)貝五朋。
內政不修
荒淫征斂
帝辛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著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憑著聲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蕩作樂,寵愛女人。他特別寵愛
妲己
,一切都聽從妲己的。他讓樂師涓為他制作了新的俗樂,北里
舞曲
,柔弱的歌。他加重賦稅,把鹿臺錢庫的錢堆得滿滿的,把鉅橋糧倉的糧食裝得滿滿的。他多方搜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了宮室,又擴建
沙丘
的園林樓臺,捕捉大量的野獸飛鳥,放置在里面。他對鬼神傲慢不敬。他招來大批戲樂,聚集在沙丘,用酒當做池水,把肉懸掛起來當做樹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其間追逐戲鬧,飲酒尋歡,通宵達旦。
囚禁西伯
帝辛如此荒淫無度,百姓們怨恨他,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于是他就加重刑罰,設置了叫做炮烙的酷刑。帝辛又任用 姬昌 、 九侯 、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帝辛,她不喜淫蕩,帝辛大怒,殺了她,同時把九侯也施以 醢刑 (剁成肉醬)。 鄂侯 極力強諫,爭辯激烈,結果鄂侯也遭到 脯刑 (被制成肉干)。姬昌聞見此事,暗暗嘆息。 崇侯虎 得知,向帝辛去告發,帝辛就把姬昌囚禁在 羑里 。姬昌的僚臣 閎夭 等人,找來了美女奇物和好馬獻給帝辛,帝辛才釋放了他。西伯獲釋后,向帝辛獻出 洛水 以西的一片土地,請求廢除炮烙之刑。帝辛答允了他,并賜給他 弓箭 大斧,使他能夠征伐其他諸侯,這樣他就成了西部地區的諸侯之長,即西伯昌。
帝辛任用費仲管理國家政事。 費仲 善于阿諛,貪圖財利,殷國人都不來親近。帝辛又任用 惡來 ,惡來善于毀謗,喜進讒言,諸侯因此與商越發疏遠了。
西伯回國,暗地里修養德行,推行善政,不少諸侯背叛了帝辛而來歸服西伯。西伯的勢力更加強大,帝辛因此漸漸喪失了權勢。王子比干勸說帝辛,帝辛不聽。 商容 是一個有才德的人,百姓們敬愛他,帝辛卻黜免了他。
后來,西伯攻打黎國(《史記》作“饑國”,此據《尚書》)并將它滅亡,帝辛的大臣祖伊聽說后既怨恨
周國
,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帝辛那里去報告說:
“天子!上天已經斷絕了我們 殷國 的壽運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兇的人預測,還是用大龜占卜,都沒有一點好征兆。我想并非是先王不幫助我們后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絕于天,所以上天才拋棄我們,使我們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國的民眾沒有不希望殷國早早滅亡的,他們說:‘上天為什么還不顯示你的威靈?滅紂的命令為什么還不到來?’大王您如今想怎么辦呢?”
帝辛說:“我生下來做國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嗎?”(也有觀點認為,應理解作:“我命不在天,何必擔心!”)祖伊反駁說:“唉!您的過失很多,又懶惰懈怠,高高在上,難道還能向上天祈求福命嗎?殷商行將滅亡,要指示您的政事,不可不為您的國家努力啊!”祖伊回去后說:“紂已經無法規勸了!”
離心離德
西伯昌死后, 周武王 率軍東征,到達盟津時,諸侯背叛帝辛前來與武王會師的有八百國。諸侯們都說:“是討伐紂的時候了!”周武王說:“你們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師回國了。
帝辛更加淫亂,毫無止息。 微子 曾多次勸諫,帝辛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后逃離了殷國。 比干 卻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拼死爭諫。”就極力勸諫。帝辛大怒,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孔。”于是剖開比干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 箕子 見此情形很害怕,就假裝瘋癲去給人家當了奴隸。紂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來。殷國的太師、少師拿著祭器、樂器,急急逃到周國。周武王得知帝辛統治集團分崩離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微子出奔,見時機已到,即率諸侯聯軍伐商。(《中國史稿》稱,此時帝辛正以其主力對東夷采取軍事行動,而這也給 武王 伐商創造了機會;就此,學術界存有爭議。)
身死國滅
約帝辛二十九年(約前1047年),周軍出師伐商。
約帝辛三十年(約前1046年),周軍行孟津之誓。帝辛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周歷二月二十二日甲子那一天(一說前1046年1月20日),帝辛的軍隊被打敗,其原因可能與帝辛一方前敵部隊倒戈有關。帝辛逃到鹿臺,穿上他的寶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趕到,砍下他的頭,掛在白旗竿上示眾。后世有學者認為,自焚與斬首存在矛盾,帝辛應是被斬首而死。
帝辛死后,周武王又處死了妲己,釋放了箕子,修繕了比干的墳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讓帝辛之子 武庚 (祿父)繼位,并責令他施行 盤庚 的德政。此后,殷商成為周的屬國。周成王即位后,武庚因與 管叔 、 蔡叔 聯合叛亂而被殺,周改封微子于宋國,來延續殷的后代。
為政舉措
總述
帝辛在位期間,在內政上有明顯調整,這些多被作為帝辛的惡政記錄下來,但后世學者也從中解讀出了新的意涵并做分類討論,包括:政治上的政策和制度調整、對朝歌的營建和可能的遷都,以及經濟上的搜刮政策和糜耗浪費等。在對外政策上,帝辛繼續進行對東夷的戰爭,其他見載史冊的戰爭還有很多。所有這些,都未能挽救商朝,甚至適得其反,加速了商朝的衰亡。
政治
制度調整
有學者對帝辛的種種罪行、惡政作了新的解讀,認為是政治變革之舉。例如,將“不敬神”解讀為他“反對神權”、“改革舊俗”,將其“任用罪人”、不重用貴族,理解為“打破奴隸主貴族‘世襲’制”、“從中下層提拔了一批新人”以“為其革新路線服務”。
《商代史》亦認為帝辛進行了完善制度的嘗試,包括:
1、變更用人制度,重用“小臣”集團,提拔了一批非世官大族的人員,見于史籍的有飛廉、惡來、費中、左疆等;
2、加強對外服的控制,具體有將西伯昌等三人任命為三公、羈縻于朝廷,以及舉行軍事演習等舉措;
3、推行法律改革,通過法律懲罰的方式使內、外服各族人口脫離族組織而納入自己的直接掌控之中,從而擴大自己直接控制的人口數量、削弱貴族勢力,同時以嚴刑峻法鎮壓貴族反抗;
4、嚴格推行周祭制度,固定和縮小致祭神靈的范圍,以此疏遠舊貴族,等等。
但是,在學術下移尚未發生的時代,帝辛提拔的人員對商王朝典章不熟,加之出身較低,缺乏政治經驗,唯帝辛馬首是瞻,破壞了政治體系的穩定性。而排擠世官大族的做法也導致商王朝內部離心離德。統治集團的分崩離析,對于商王朝的滅亡起了加速作用。
《商代史》亦認為帝辛進行了完善制度的嘗試,包括:
•變更用人制度,重用“小臣”集團,提拔了一批非世官大族的人員,見于史籍的有飛廉、惡來、費中、左疆等;
•加強對外服的控制,具體有將西伯昌等三人任命為三公、羈縻于朝廷,以及舉行軍事演習等舉措;
營建朝歌
多種傳世文獻反映出,帝辛在朝歌(即原
沬邑
,今河南淇縣)擁有瓊室、鹿臺、
玉門
、酒池肉林等活動場所,其中有的是帝辛所營建或擴建的;不過帝辛是否遷都于朝歌,史學界則存在爭議:①傳世的《古本竹書紀年》有
盤庚遷殷
后商王朝“更不徙都”的記載,不過,后世有部分學者懷疑相關文字是“以
張守節
釋《史記》語為《紀年》本文”;
②一說,殷商于帝辛之父帝乙時徙都沬邑; ③一說,帝辛可能遷都于朝歌。
有支持帝辛徙都說的學者推測,紂王對朝歌的營建早已開始,但遷都應是在其在位晚期,其目的可能是為了規避周戡黎(今 長治 附近)、伐邘(今 沁陽 )后對位于今安陽的 殷都 所形成的兩面夾擊的形勢,并借此喘息之機再次對東夷用兵,但由于周消滅崇侯虎、占崇國(約在今西安灃水西),打開了沿渭水東進滅商的道路,使帝辛的計劃落空。
經濟
傳世文獻反映出,帝辛在位期間,加強了聚斂、搜刮的力度。其臣子中費仲能夠斂財,而 膠鬲 亦被認為與魚鹽交易有關。帝辛大興土木,揮霍無度。此外,他還失民于時,長年勞師遠征,影響農業生產;而以他為代表的統治階級大量酗酒,又可能會造成糧食的大量消耗。
總之,帝辛的搜刮與驕奢,激化了社會矛盾,階級斗爭日益尖銳。
軍事
總體情況
傳世文獻中有關于帝辛在黎地和 渭水 一帶舉行軍事演習、討伐 有蘇氏 、征討東夷等軍事行動的記載。甲骨文所反映的,則有帝辛東征“夷方”(舊釋“人方”)的史實。例如“十五祀王來征夷方”、“伐夷方無敄”(一說即屬于十祀征夷方)等,而以“帝辛十祀征夷方”為著名。
十祀征夷方
關于“十祀征夷方”的出征時間, 李學勤 判斷,帝辛“九祀二月”時已有夷方大出侵犯的跡象,商王朝開始準備,十祀九月正式出征,該祀十二月為戰事第一階段,而十一祀正月為第二階段。《商代史》統計的時間則為250日。在這次軍事行動中,戰事只是一部分,此外也包括相當多的巡狩活動。
關于出征的主要區域,主要有山東和淮水流域兩種說法。(另有陜西渭水流域說,但可信度相對較低)
山東說以李學勤為代表。他結合 青銅器銘文 ,考證出征路線為 兗州 —新泰— 青州 — 濰坊 ;此外,他認為這次出征是在夷方侵犯商的跡象顯現后著手發動的,亦即帶有防御性。另有學者結合魯北出土的 盔形器 等考古資料,提出帝辛的行動目的是控制該地包括海鹽在內的豐富資源。也有學者指出,此類軍事活動與將東夷納入商王朝文化圈、滿足帝辛的征服欲有關。
郭沫若、 陳夢家 、陳秉新等人則認為,本次征討的夷方應在淮水流域(今安徽一帶)而非山東; 董作賓 曾認為伐夷方所至之地可考的都在山東,但后來也將征夷方的終點排在 淮水 之南。《商代史》綜合考古資料,也持這種觀點。關于其目的,有觀點認為除帝辛滿足自己欲望的需要外,也與獲取南方銅礦資源以及納貢與俘虜有關。
征討戰果
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認為,帝辛承繼了帝乙的戰功,最終平定了夷方(據叔向語),并獲得大批俘虜(據 萇弘 所引《大誓》),這些戰爭雖有其掠奪性的一面,但對先進的中原文化向 淮河 、長江流域的傳播(郭主張帝辛所征夷方位于南方淮水流域一帶)以及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都起了一定作用。同時,《中國史稿》也承認這些戰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總體看,帝乙、帝辛時期戰爭頻仍,商雖大多取得了勝利,達到了預期目的,但給社會經濟發展和黃河流域人民的生活帶來不利影響,也透支了殷商的國力,并造成國內空虛,給武王征商留下可乘之隙,埋下了商王朝滅亡的種子。
家族成員
關系 |
人物 |
備注 |
父親 |
帝乙 |
|
兄弟 |
即微子啟 |
|
妃子 |
妲己 |
|
兒子 |
武庚 |
(祿父) |
軼事典故
酒池肉林
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商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通夜飲酒作樂。后世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荒淫無度,也形容酒肉極多、筵席奢華,例如《漢書》在記載 漢武帝 款待 西域 使者的豐厚時,也使用了“酒池肉林”一詞。
炮烙之刑
《荀子·議兵》稱,帝辛曾設“炮烙刑”。《呂氏春秋·季秋紀》和《
淮南子
》也都有關于帝辛時曾存在炮烙之刑以及姬昌請求將之廢除的說法。《史記·殷本紀》則記載帝辛設置了叫做炮烙的酷刑,后在姬昌的建議下將該刑廢除。
對于這種刑罰的具體方式,后世有不同觀點。一說是在架立的銅柱上涂抹膏狀物,下面燒旺炭火,強制人在銅柱上行走,腳燙滑,人即跌入炭火燒死;或強制人抱著燒紅的銅柱,活活烙死。《列女傳》即持這種觀點,并稱這是商紂王取悅于妲己的方法。而鄒誕生《史記集注》則認為該刑罰是在銅制網格之下放置炭火,讓犯人在網格上行走。
《 韓非子·喻老 》也提到帝辛“設炮烙”,但據 俞樾 的觀點,此“炮烙”系指烤肉用的銅格,并非刑罰。
七竅之心
《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怒于比干的勸諫,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孔。”于是剖開比干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
《列女傳》稱,比干是因帝辛寵幸妲己而進諫的,卻被帝辛認為是口出妖言。妲己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竅。”于是將比干剖胸挖心。
《 封神演義 》對史書記載進行了進一步的演繹,在第二十六回《妲己設計害比干》中敘述了妲己與 胡喜媚 聯手,以索取玲瓏七竅之心(七竅玲瓏心)為名,逼比干剖開自己的胸膛的故事。
牝雞司晨
姬發 討伐帝辛之前,曾歷數帝辛的罪過,其中說到:“古人有話說:‘ 母雞 沒有早晨 打鳴 的;如果母雞在早晨打鳴,這個人家就會衰落。’”“母雞在早晨打鳴”,比喻的是帝辛聽信婦人之言、讓婦人當家做主,這后來形成了一個成語,即牝雞司晨。
紂飲失日
據《 韓非子·說林上 》記載,帝辛在深宮中,閉戶舉燭,作長夜之飲,因為過度歡宴而忘記了日期,問左右人也都不知道,于是派人去問箕子,箕子對他的門徒說:“為天下之主而使一國都忘記日期,天下就危險了。一國都不知而只有我知道,那我就危險了。”也以醉為借口說不知道。
此外,與帝辛相關的成語典故,還有暴殄天物(《 尚書·牧誓 》)、離心離德(《尚書·大誓》,轉引自《左傳》昭公二十四年)、靡靡之音(《 韓非子·十過 》)、倒戈相向(“反戈一擊”,《 史記·周本紀 》、《偽古文尚書·武成》)、沉湎酒色、惡貫滿盈、奇技淫巧(分見于《偽古文尚書·泰誓》上中下三篇)等。
史書記載
傳世文獻: 《古本竹書紀年》,《 今本竹書紀年 》(學界通說屬偽書),《 今文尚書 》之《西伯戡黎》、《微子》、《 牧誓 》、《酒誥》、《召誥》、《立政》,《 古文尚書 》(學界通說屬偽書)之《 泰誓 》、《 武成 》,《 逸周書 》之《克殷》、《世俘》,《詩經·大雅·蕩》,《史記》之《殷本紀》、《周本紀》、《 宋微子世家 》等。
甲骨文資料: 甲骨文黃組卜辭(即董作賓五期分期法之第五期,包括帝乙、帝辛兩代)
金文資料: 邲其三卣(包括 商二祀邲其卣 、 商四祀邲其卣 、 六祀邲其卣 ), 小臣艅犀尊 ,小子■【上夆下囧】卣, 作冊般甗 ,宰椃角,利簋等。
后世紀念
陵寢墓地
在殷墟遺址中,有一座無墓道、未葬人的HPKM1567(被稱為“假大墓”),
楊錫璋
認為它是未完工的墓葬,應屬于帝辛,
范毓周
等支持這一觀點,但學界就此尚無定論。
在淇縣城東8公里西崗鄉河口村的 淇河 ,有“ 紂王墓 ”。墓冢呈長方形,高12米,長50米,寬25米,墓碑上書“紂王之墓”,系由學者周谷城于1987年題寫。該墓以北另有兩座小型墓葬,據傳為帝辛妃子(“ 姜王后 ”、“ 蘇妲己 ”)之墓。該墓被列為第五批 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祖伊:①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戲用自絕。②乃罪多,參在上,乃能責命于天?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于爾邦!
父師:天毒降災荒殷邦,方興沈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耇長舊有位人。
箕子: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
姬發:①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于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②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
姬旦: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顯于民祗,保越怨不易。誕惟厥縱,淫泆于非彝,用燕喪威儀,民罔不衋傷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 商邑 ,越殷國滅,無罹。弗惟德馨香祀,登聞于天;誕惟民怨,庶群自酒,腥聞在上。
祭公謀父 :商王帝辛,大惡于民,庶民不忍,欣戴武王,以致戎于商牧。
欒書 :紂之百克,而卒無后。
墨子 :昔者殷王紂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上詬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萬民,播棄黎老,賊誅孩子,楚毒無罪,刳剔孕婦,庶舊鰥寡,號啕無告也。
子貢:帝辛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孟子 :①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 微仲 、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②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司馬遷 :①帝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樂,嬖於婦人。②夏桀、殷受手搏豺狼,足追四馬,勇非微也;百戰克勝,諸侯懾服,權非輕也。······及其威盡勢極,閭巷之人為敵國,咎生窮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③帝辛湛湎,諸侯不享。
夏侯湛 :紂亂太熟爛矣,武王乃往伐之。(《新論》)
朱熹 :民苦虐政之甚,異于紂之猶有善政。
毛澤東:①把紂王、 秦始皇 、 曹操 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商朝亡了國。(又見《 毛澤東文集 》,文字略異)②商紂王是很有本領的人。周武王把他說得很壞。他的 俘虜政策 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后失敗了。
郭沫若:①偶來 洹水 憶帝辛,統一神州肇此人。(《訪安陽殷墟》,初版見)②東夷漸居淮岱土,殷辛克之禍始除。百克無后非戰罪,前途倒戈乃眾俘。······殷辛之功邁 周武 ,殷辛之罪有莫須。(《觀圓形殉葬坑》)③中華民族之能向南發展,是紂王的功勞。④他對東南的經營,使以后中原文化逐漸發展到了東南。我國現在江蘇西北部和長江流域的最初開發,帝辛是有過功績的。但是帝辛也是一個暴虐淫侈的國王······在這種情況下,奴隸、平民和奴隸主貴族的矛盾,商朝與所屬各方國的矛盾達到空前尖銳的程度。
人物爭議
稱號性質
帝辛有諸多異稱:辛,帝辛(商王帝辛),受,帝辛受,受德,受德辛,殷辛, 后辛 ,紂(商王紂、殷王紂),殷紂,商紂,帝紂,等等。
“王”與“帝”,都是商代最高統治者的稱呼,但“帝”同時也指上帝。殷人認為商王死后可以“升天配帝”,商王祭祀先祖時對其先王也稱為“帝”,他們宣稱自己是上帝的嫡系子孫,借助“上帝”與人間“下帝”的配合,便利自己的統治。
關于辛字, 鄭玄 認為是紂王之名。后世學界對于此類出現在商王名號中末尾的天干(“日名”),存在生日、廟主、祭名、死日等多種說法。
關于“紂”,有“謚號”( 蔡邕 、 高誘 、 裴骃 《 史記集解 》)、“先號后謚”(生前作為稱號、死后作為謚號,如 杜佑 《 通典 》)、“生前稱號”等多種說法。據研究,商人沒有標準意義上的謚號制度,《左傳》中宋國大夫無謚號,被解釋為是繼承殷商制度的表現;當代學術界討論的可能與謚號存在關聯的商王尊號,主要是卜辭中的“文”、“武”(例如“ 武丁 ”、“文武帝”)等以及日名,也并不涉及“紂”。鄭玄、 孔穎達 持生前稱號的觀點,即帝辛有“受”或“受德”之名,二者與“紂”聲音相近,發生轉化,而“紂”本來也沒有不好的含義,只是后人因帝辛惡行而附會字意,使之帶有貶義。這是一種相對合理的說法。
在位時間
關于帝辛的在位時間,《 帝王世紀 》和《 皇極經世書 》均作三十二年(從帝乙去世次年起算),《今本竹書紀年》聲稱為五十二年。此外,還有在位六十三年等的說法。
夏商周斷代工程將牧野之戰定在前1046年1月20日,從而確定了帝辛末年。至于帝辛早年,該工程通過青銅器排出帝辛元祀至十一祀祀譜,并認為帝辛二祀的正月初一應為丙辰或庚巳,結合歲首和月首的可能情況,認為帝辛元年有前1085年、1080年、1075年、1060年等可能。而所確認的收入帝辛祀譜的青銅器,紀年最靠后的(宰椃角)為二十五祀,兩相對照,結合牧野之戰的時間,帝辛元年以前1075年最有可能(帝乙于前1076年去世,該年仍按帝乙紀年)。這樣,該工程專家組認為,帝辛在位按所占公歷年(前1075年-前1046年)計算,共三十年。不過,仍有不同意見存在。
罪行虛實
《尚書·牧誓》記載了周武王對帝辛的指控,包括聽信婦人的話而對祖宗的祭祀不問、輕視并遺棄同祖的兄弟不用而只重用四方重罪逃亡的人、對百姓暴虐無道等。而隨著時間推移,文獻中記載的紂王的罪行越來越豐富、具體。這些罪行,引起后世部分學者的質疑與反駁。
想象附會說
有觀點認為,帝辛的罪行中有很多想象、附會的因素,并且是逐漸累積而成的。
先秦時,子貢已懷疑帝辛的罪行中有一部分是由于他作為失敗者而被強加的。孟子則認為帝辛在位時尚有賢人輔佐和善治遺風,因此仍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統治。朱熹注《孟子》,也稱帝辛時仍有善政。(見“人物評價”)
宋人 羅泌 在《 路史 》中比較了史書中桀紂二君的事跡,認為其中的重合部分存在附會的因素;又梳理各類文獻,認為存在增衍、夸大的情況。他最后說:“故凡言桀紂之事者,吾不敢盡信也。”
在近現代, 古史辨派 創始人 顧頡剛 撰有《紂惡七十事發生的次第》,文中列舉紂的罪行,其中出于《尚書》六項, 戰國 增加二十項, 西漢 增二十一項, 東晉 增十三項。流傳下來的紂惡事實上是層累積疊地發展的,時代愈近,紂罪愈多,也愈不可信。有學者根據帝辛時的甲骨文資料,認為“紂時的制作、田獵、征伐、祭祀,莫不整齊嚴肅”,或許是英明之主,而最終的敗亡則可能與爭戰過度及本人衰老有關。郭沫若也說:“武王克殷實僥幸,萬惡朝宗集紂軀。”并呼吁道:“殷辛之名當恢復,殷辛之冤當解除。”
文化差異論
有論者認為,對帝辛的某些罪行可以做不同于傳統的理解,例如:所謂帝辛愛酗酒,無非殷人本好酒,而帝辛酒量或許特別大些;所謂聽信婦言,亦是人們少見多怪,商朝女性本就活躍,不乏武丁時代 婦好 那樣的巾幗英杰。商、周的文化存在差異。后世不僅沿用周政權的說法看待帝辛,而且還沿用周文化的視角來看待商文化下帝辛的舉動,這也成為對帝辛負面評價虛增的原因。
總體可信論
不過,也有學者主張傳統史學敘事的 基本面 并沒有錯。例如 白壽彝 主編的《 中國通史 》在分析《詩經·大雅》中的《蕩》這首詩時評論道:“這種出于敵國詩人之口的詩歌,雖然不免有其夸大夫真之處,但結合商來歷史來看,似非全系誹謗之詞。"還有觀點認為,帝辛雖非一無是處,但確實稱得上“暴君”。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大致產生于金元之際的《
武王伐紂平話
》,是關于帝辛等人的講史話本,也吸收大量民間傳說。其中的帝辛形象成為《封神演義》和《
春秋列國志傳
》中帝辛形象的近源。
明代 許仲琳 所著《封神演義》,內容從商紂王登基到自焚 摘星樓 、周天子分封,共計一百回。
明代 余邵魚 著《春秋列國志傳》,涉及帝辛的為第一至第十回。
傳統戲曲中有許多改編自《封神演義》的劇目涉及帝辛(紂王),例如《 大回朝 》、《 炮烙柱 》、《 反五關 》、《摘星樓》等等。
影視形象
時間 |
電視劇 |
扮演者 |
1964年 |
《妲己》 |
|
1981年 |
TVB《 封神榜 》 |
|
1989年 |
內地版《封神榜》 |
|
1990年 |
內地版《封神榜》 |
|
1999年 |
《 蓮花童子哪吒 》 |
|
2001年 |
TVB《封神榜》系列 |
|
2006年 |
《 封神榜之鳳鳴岐山 》 |
|
2009年 |
《 封神榜之武王伐紂 》 |
|
2010年 |
《 天師鐘馗 》 |
|
2015年 |
《 封神英雄榜 》 |
|
2015年 |
《 封神英雄 》 |
吳卓翰 |
2016年 |
《封神》 |
|
2018年 |
《朝歌》 |
保劍鋒 |
2018年 |
《封神演義》 |
薄義辰 |
2020年 |
《封神榜·妖滅》 |
許凝 |
2021年 |
《哪吒之靈珠重生》 |
許占偉 |
動漫形象
1999年 |
《仙界傳封神演義》 |
松田佑貴 |
1999年 |
《封神榜傳奇》 |
白濤 |
2003年 |
《哪吒傳奇》 |
劉清瑋 |
2009年 |
《奇幻龍寶》 |
不詳 |
2016年 |
《口水封神》 |
孟祥龍 |
2016年 |
《武庚紀》 |
梁達偉 |
2019年 |
《妲己不是壞狐貍》 |
DK |
引用来源
- • 二祀『0013』其卣 2019-10-31
- • 歷史上被黑的最狠的帝王商朝殷紂王 2019-11-01
- • 古本竹書紀年輯證 2019-10-31
- • 中國通史·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跡 2019-10-31
- • 微子 2019-11-01
- • 西崗鄉 2019-11-01
- • 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三公孫丑章句上 2019-10-31
- • 毛澤東評點商紂王:能文能武并非十惡不赦 2019-11-01
- • 暴君紂王真是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嗎 2019-11-01
- • 哪吒傳奇 (2003) 2019-10-31
- • 商紂王帝辛(商朝末代君主)生平簡介-搜古人 搜古人 2022-12-20